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几点思考|在线博物馆_爱学大百科共计9篇文章
爱学大百科提供全面完善的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几点思考信息,让您对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几点思考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全新的知识储备。








1.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几点思考展览作为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系统文化工程,既是一种大众文化形态,也是一种视觉艺术形态,兼具文化和教育双重属性。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评判标准,直接影响到博物馆展览质量和水平的提升。本文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思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和评价博物馆好展览的十条标准,并据此进一步提出打造好展览的路径和方法。 https://www.chnmuseum.cn/yj/xscg/xslw/202012/t20201216_248493_wap.shtml
2.博物馆展览项目实践探析——以苏州博物馆临时特展为例通过“吴勾重辉”特展观众调查问卷报告的总结[[1]],并透过“兵与礼”同侪正式且标准的展览艺评[[2]]分析得知,苏博的临时特展(以下简称“临展”)充分考虑了受众的需求,临展的观众满意度处于较高的水平。 二 探索:文物精品展览寻求新的突破口 如果按照博物馆展览的传播目的和构造划分,苏博在保留一部分审美型临https://www.szmuseum.com/AcademicResearch/Detail/f2bd7c1d-23d7-4c42-8cfb-3a7a5308377e
3.42万人参观破创纪录!一家博物馆连续推出现象级展览背后的思考与探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何通过自有运作提供更好的展览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褚晓波说,国有博物馆同样面临“自我造血”的挑战,“推出收费特展,是博物馆减轻财政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能让观众在国内就能看到世界顶级的文物艺术品。” “展览的成效让英方非常意外和开心,他们表达了继续合作的意愿。”不久前,褚晓波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610229.html
4.知新:“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座谈会要更加关心单元、展品组合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展览启迪大家去思考和探究,就像中国现代博物馆创始人张謇先生说的,“办博物馆要开启民智”,尽可能使得希望传递的信息让大家都知晓。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 白杰 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白杰称成功的展览需要不断打磨。展览策划经历了方向确定、实地考察等步骤的跨年打磨,院里先https://www.dpm.org.cn/classify_detail/259102
5.博物馆调研报告(精选19篇)博物馆建筑内部空间流线组织的基本形式有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三种。串联式的流行组织形式一般是指各个展览空间收尾相接,相互穿套,这种流线组织形式简洁、明确、指引性强,能够避免参观的重复或遗漏,增强了展示的有效性。放射式的流线组织形式是指各个展览空间围绕一个放射状的中心枢纽进行组合,参观者参观完一个展厅,https://www.wenshubang.com/diaoyanbaogao/107080.html
6.营造美术馆文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在“全国美术馆工作会议”上的这方面要加大策划的投入,认真推敲选题,斟酌展览的形态和内容,着眼于展览的社会文化意义,力求产生充分的社会效益。二是与各学术单位如美协、画院、美术学院合作主办。这方面要多与学术单位交流,从美术馆角度提出展览的要求,突出学术主题,并调动已有的经验深化每一个展览的内涵。三是接办申报的展览。这类展览搞不好http://www.namoc.org/zgmsg/qknrlj/201303/705f33f9fb1f40a39357ca7afd5e0f20.shtml
7.文艺评论丨一展阅尽千年,"盛宴"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此展在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博物馆、浙江美术馆展览期间,曾遭遇先冷后热——因为展出的那些精美绝伦的画作不是真迹,而是打印稿。 从专业角度思考,笔者开始也没有重视这个展览。再好的印刷品怎么可能达到原作的效果?特别是传统中国书画讲笔墨、讲气息,所谓http://wenhui.whb.cn/third/zaker/202211/23/496984.html
8.参观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27篇)多多去接触,见识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时候我就会感觉非常的奇妙,一些过去的上百上千年的东西竟然就在自己的面前,这种感觉是在是太好了,现在我一直都在怀念这种感觉,有的时候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吸收学习,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抱着学习的心态,这就是现在我对自己的一个态度,这次就去到xx博物馆我也有一些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3539041.html
9.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15篇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15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1 通过对于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社会各方面的伟大变革的展览,我看到了40年来人民群众获得感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30426154531_6955248.html
10.博物馆如何建设和释展?——当代博物馆建设及展览诠释国际研讨会主题论坛、圆桌会议及互动交流等形式,就博物馆筹建、改扩建及如何通过展览文字、形式设计和多媒体互动等方面加强博物馆展览的诠释等议题,邀请中外博物馆专家学者共150余人展开研讨,深入探讨博物馆在新的历史时代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文化纽带和文化中枢的积极作用,为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探索新思路、新方法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4829199
11.博物馆展览的阐释与叙事:背景路径与方法【摘要】在博物馆收藏史中出现了大量为认知服务的展品,这些展品的集合所形成的主题性展览旨在帮助人们理解某一事件、现象或进程。对展品进行阐释是帮助观众理解展览的必要工作,也是展览策划与设计的核心任务。阐释工作可以从个体的和群体的两个层面展开。在对个体展品的阐释中,主要要解决实物展品在传播中的信息隐蔽性与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851.html
12.博鉴古今物开气象——潍坊市博物馆践行文物保护利用的创新实践秉承开放意识,拓展馆际交流,市博物馆组织“郑板桥专题展”“陈介祺特展”跨越四省展览,行程1.5万公里;“中国潍坊风筝展”赴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展览,架起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之桥,向世界传播潍坊声音。 充分挖掘、活化利用馆藏陈介祺相关文物资源,再现千年山左吉金。2023年11月24日,纪念陈介祺诞辰210周年“吉金永寿——http://www.wfsbwg.com/wap/content/?3977.html
13.研究杨红张烈:非遗专题展览的叙事方式研究?2020年9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和陈列艺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年度策展研讨会就以“物与叙事”为主题,主办方认为:“博物馆的展览以‘物’叙事……经过展览的叙事编辑、在特定的展示语境中,这些‘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具体的、具有现实功用与价值……它们背后的指示性、被隐喻的符号特征显现出更加强https://www.cnacs.net.cn/14/202204/4211.html
14.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陈列展览作为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基本方式,既是助力博物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核心产品,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第一辑)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列展览作为实现博物馆文化价值和核心功能基本方式,既是助力博物馆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https://www.tianyinzhanlan.com/newsdetail/613.html
15.以观众为本的博物馆展览模式转向研究博物馆逐渐从仅用于收藏到向公众开放,从只为贵族服务转向为大众服务,从自发社会化转向自觉社会化,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现代博物馆展览以人为本的核心就是以观众为本,这里的观众不仅是参观博物馆展览的观众,也包括潜在观众,最终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88
16.博物馆展览的形式与内容之辩——观"永远有多远"小感杭州工艺美术馆这几年不断推陈出新,出品了一系列吸人眼球的展览,例如《女神的装备》、《永远有多远》,这批展览最值得关注的是对展览形式与内容彼此间关系张力的探索,将文物与当代艺术装置做结合的展陈方式相对来说比较新颖,尽管这几年做出此类探索的展览逐渐多了起来,但论影响力还是杭州工艺美术馆的几场展览比较先https://www.douban.com/note/783000404/
17.博物馆展览策划:理念与实务/陆建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显然,博物馆陈列展览成功与否首先取决于内容策划的水准。这就如同影视剧创作一样,只有具备好的剧本,方能有好的影视剧。同样,只有首先具备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内容文本,形式设计和制作师才能制造出一个优秀的博物馆展览来。反之,面对一个简单粗糙的陈列展览文本,即使是最优秀的展览形式设计和制作大师,也难以创造出一个有http://www.fudanpress.com/news/showdetail.asp?bookid=1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