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能力:1、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含义。
2、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
由南到北,依次介绍建筑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学习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教学方法:自学指导。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如果去北京旅游你会去看什么呢?颐和园、天坛、鸟巢、水立方、长城......有个地方,你必须去,那就是故宫博物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到故宫游览一下。对了,我们还可以请去过故宫的同学来给我们当导游!(展示课题)
一、了解故宫
1、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约有600多年的历史。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这里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称为“故宫博物院”。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3、故宫为什么又称紫禁城?
“紫”字取名于紫宫,紫宫又是天帝之宫。古时,人们把天上的星宿划分为三垣(yuán)“三垣”是指三个宫城的意思,即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在中间,称为中垣,在北斗星的东北方向,于是古人便认为这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即天帝之宫。封建帝王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是天帝之子,即天子,那么天子理朝政和居住的地方——皇宫自然应该是人间的“天上宫阙”。又因为皇宫是禁区,非一般人敢涉足,所以故宫又叫紫禁城。
4、宫殿名称的含义
皇帝、皇后居的乾清宫、坤宁宫,两宫名称,取天地之意,因为“乾”表示“天”,“坤”表示“地”。在其东西两侧有日精门与月华门,则是“日”“月”的象征。另外的东西六宫,也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这种布局,代表着“天地合一”的观念,表示了封建统治的威严,同时也为了封建帝王豪华、奢侈生活的需要。
5、帝王意识
在太和殿的内部,更强烈地表现了封建帝王的意识形态。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写出黑体字字音。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
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
玉玺()檀木()攒()乾清宫()
坤宁宫()诏()书肃穆()上谕()
额枋()藻井()垂脊()矫健()
妃嫔()翊坤宫()修缮()迥然不同()
2、解释词义。
玲珑:精巧细致。湛蓝:深蓝。布局:全面安排。肃穆:严肃而恭敬。幽雅:幽静而雅致。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三、走进作者
黄传惕(tì),1934年生,湖南省平江县人。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编辑。主要作品有:《天安门颂》、《绿色的希望》,长诗《映山红》等。《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是作者在1979年夏天所写。
2、读课文第一节和最后一句,你能发现建筑物说明文写作上的一般规律吗?
我们的发现:
开篇一般要交代:建筑物的地位、地理位置、建造年代。
最后要总结: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宏伟的建筑群;和谐统一的布局
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2、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后,作者按照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建筑?
下面,我们跟着书上的导游一起走进故宫,注意表示游踪的一些词语
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从以上的导游路线我们可以看出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空间顺序
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宫的全貌,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跟随导游进入我国文化瑰宝之地。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一、学生初读课文,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要求学生跟着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
1、选三位同学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其余同学补充
明确: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石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1)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讲解。(2)走近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明确: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二、学生细读课文,思考:1、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2、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为什么?3、“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教师明确:1、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照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都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定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2、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权的威严。3、“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凤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归纳总结】
1、全文结构及游览路线回顾。
2、说明对象、类型、特点、结构、顺序、说明方法及作用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
说明类型——事物说明文
说明特点——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
说明结构——总分总
说明顺序——有南往北的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
列数字:如“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建筑二十座”。——说明御花园建筑之多。
作比较:如“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突出事物的特点。
打比方:如“仿佛进入苏州园林。”——形象、直观地说明御花园的园林特色。
举例子、摹状貌:如“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腾龙的姿态。
说明语言:准确,周密。
3、学习本文后在写作说明文上有什么启示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
故宫——宏大壮丽、布局统一、建筑精美、风格独特。
合理安排说明顺序:参观建筑物——空间方位顺序为主,选定立足点,交代清楚方位词。
突出重点:一组建筑物要突出重点,体现特点。如文中重点介绍太和殿来体现特点。
【课堂小结】
建筑沉淀着深厚的文化,更凝结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就会有不同风格的建筑。下面请大家欣赏几组图片:
布达拉宫是西藏的标志性建筑物,它将宫殿、寺庙与灵塔融于一体,并吸收汉族及印度、尼泊尔寺庙的建筑特色,形成独具一格的藏族建筑风格。
云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白族是一个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科学文化的民族。白族崇尚白色,白族民居往注重门楼,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它通常使用泥雕、木雕、石刻、彩绘、凸花砖等材料,串角飞檐,花枋轻巧,斗拱重叠、玲珑剔透、雄厚稳重不仅富有民族特色,而且在建筑结构技巧上也独具风格。
四大名楼,它们各具特色的造型,无不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山西恒山的悬空寺,一般寺庙都建在平地上,但这座悬空寺却是名副其实,建在悬崖峭壁上,悬在半空之中,设计非常精巧,建筑艺术高超。
江南古镇,河衢交错,临河的街市,背水的民宅,乡间小船,于蜿蜒水道中缓缓而行,橹声篙影,渔歌回荡,如诗如画,俨然是梦中的水乡……
所以,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也有人说“建筑是无言的史诗”,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
【成果展示,答疑解惑】
由一个小组的成员进行讲解,其他组补充,并试着提出问题集体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