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

王旭东故宫博物院院长。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主要从事石窟、古代壁画和土遗址保护,以及文化遗产监测预警与预防性保护等方面的研究。1991年从事文物保护工作以来,主持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维修工程60余项,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20项,出版《土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古代壁画规范研究》等专著6部,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文化系统拔尖创新人才”等多项荣誉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甘肃省领军人才工程。

紫禁城建筑。故宫博物院供图

数字多宝阁。故宫博物院供图

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宣部宣教局、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围绕文化传承发展这一主题,策划了系列宣讲。本场讲坛来到故宫博物院,深入挖掘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系统阐释中华文化的时代新义。本次宣讲是这个系列的收官之作。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故宫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承载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汇聚地、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者,其独特的物质文化遗存,充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

六百多年的宫殿,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

故宫,曾经的“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建筑。紫禁城建成于公元1420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创造。这座宫殿不仅体现了我们的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中国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过程中积累的智慧。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我们需要放到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认识它。紫禁城的营建规划,受到《周礼·考工记》的深刻影响,处处彰显自古沿袭的都城营建原则。《考工记》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西汉时补入《周礼》,成为儒家经典之一,其蕴含的“择中立宫”“礼制”等营建秩序和规划思想,体现出五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在《考工记》规定的规划结构中,最核心的要点是以“宫”为城市的中心,因此北京城的规划皆围绕“宫”即紫禁城展开。经明清两代建设,北京城以紫禁城为中心,宫城、内城、外城三道城墙环环相套,方正严整,紫禁城在城墙的烘托下显示出“国之中”的恢宏气势。紫禁城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三重城制度,还附会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五门三朝”等古制布局,体现出儒家的理想追求,成为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最高典范。

紫禁城建筑的设计理念,映射着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礼记·中庸》有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积淀,“中和”逐步升华为哲学、美学乃至伦理道德概念,日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而中华民族的这一理想追求,就集中体现在紫禁城之中。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笔直的中轴线贯通子午,前三殿与后三宫在中轴线上均匀排布。前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天人和谐、社会和谐、身心和谐。无论是以“保合太和”“致中和”为主题设立的外朝前三殿,还是崇尚乾坤交泰、万物并育的内廷后三宫,“守中致和”的中和之道都是其中蕴含的最高追求。此外,从“允执厥中”“中正仁和”匾额,到重要典礼仪式上演奏的中和韶乐,从形到名,紫禁城都以中华民族特有的方式和特殊的语言,承载和弘扬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形成并在后世不断得以传承的中和思想。

故宫是多元文化融合的地方。紫禁城中钦安殿、咸若馆、雨花阁、坤宁宫等体现道教、佛教、萨满教文化的各类宗教建筑和遗址有十几处。清王朝统治者的民族文字是满文;清王朝建立前后一直保持着与蒙古部族结盟、联姻的传统;清王朝入主中原后,国内主体民族是汉族。所以,在紫禁城建筑悬挂的匾额上,大家可以看到满、蒙、汉三种文字。清代的宫廷服饰,也是满文化与汉文化长期碰撞、交融之下的产物。

在故宫,无论从它的古建筑,还是馆藏文物,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历史长河中,不同民族通过文化融合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形成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中华文化得以创新发展。我们从历史中走来,必须回望历史、铭记历史,这样才能观照现实、面向未来。

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文明互鉴的实物见证

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最具标志性的象征之一。在紫禁城走过的六百多年历程中,它与世界的联系不曾中断。从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收藏就可以看出,在186万余件文物中,存有大量的外国文物。在历史长河中,故宫可以说是融通世界、文明互鉴的见证者。

中国瓷器远近闻名,最晚在唐代就开始大量出口海外。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元代至明代早期生产的青花瓷,使用了一种进口染色剂叫作“苏麻离青”,主要成分是氧化钴,原产自波斯,元代传入了中国,开始用于烧制青花瓷。到了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将大量的苏麻离青矿料带回中国,于是苏麻离青广泛用于烧制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官窑瓷器。后来国产青花颜料才渐渐替代苏麻离青,形成了有别于进口料的新风格。

明末清初,越来越多的西方使节、传教士来到紫禁城。这些外国人士进入中国后入乡随俗,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积极适应、融入当时的社会生活。从1601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进京开始,连续237年,都有具有专业技能的西洋人为紫禁城服务,他们在皇宫中从事绘画、钟表、医药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清宫绘画作品中,就有不少出自西洋宫廷画家之手。在中西画师的交往过程中,欧洲焦点透视画法与中国笔墨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画风。不同于中国的水墨写意,西洋画师郎世宁、贺清泰、潘廷章、王致诚等人画出的人物、花鸟、马匹、大象等,都逼真写实、栩栩如生。如《哨鹿图》《贲鹿图轴》《贡象马图卷》等,都是此类佳作。

故宫见证的不是单一文化形态的孤芳自赏,而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融合。故宫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各国文化在此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文明在此与世界各文明交流互鉴、相得益彰。这种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突出了中华文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

文明的结晶:从皇家宫殿到“人民的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建立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同时具备建筑博物馆、艺术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特色,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是一座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宝库。随着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清帝溥仪退位、1914年古物陈列所成立、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成立,紫禁城逐渐由旧时的皇家宫殿,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人民的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前期的发展非常艰难。1928年10月8日,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成立,让故宫博物院走上了正轨。27人的故宫博物院理事会组成人员,会聚了各方面人士。从此,故宫博物院担负起了研究、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1987年,故宫成为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保护研究等工作步入了快车道,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就是建设文物库房。过去的文物都是在地面的建筑里保存,温度、湿度等很难控制在理想状态,对大气污染和尘土等也无法完全抵御,迫切需要给文物找一个安全的家。20世纪80年代末,一期、二期的文物库房建设启动,20世纪90年代相继建成,大多数珍贵文物搬到了地下的文物库房,现在正在建三期的文物库房,地面库房条件也逐步改善。到了新世纪,故宫百年大修提上议程,正是中央决策全力推动,才让我们今天得以看到这样一座壮美的紫禁城。20世纪90年代时,故宫的很多建筑都是破败的,环境也比较差,经过百年大修,再加上持续七年的文物清点和2013年启动的平安故宫工程,故宫博物院大多数古建筑得到了妥善保护,大多数馆藏文物有了比较稳定的保存环境。

传承与发展:故宫的时代价值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他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新时代的故宫人,接过前辈的接力棒继续前行,也逐步形成了新时代的办院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真实完整地保护并负责任地传承弘扬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为支撑,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这个指导思想明确了故宫博物院的使命,以及履行使命的路径和措施。我们要通过一切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手段,通过“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推动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实现遗产永久保存和永续传承。

“平安故宫”是最为基础和首要的任务。通过“平安故宫”建设,可以更好地落实“保护为主”的思想,充分利用科技和管理手段,真实完整地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平安故宫”工程2013年启动,历时8年。在“故宫整体修缮保护工程”成功实践的基础上,“平安故宫”工程是一个更为宏观的保护工程体系,旨在进一步解决故宫存在的火灾隐患、盗窃隐患、震灾隐患、藏品自然损坏隐患、文物库房隐患、基础设施隐患、观众安全隐患等重大安全问题,同时明确了北院区建设、地库改造工程、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世界文化遗产监测项目、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项目、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七个子项目。“平安故宫”工程实施以来成果卓著,为故宫博物院的建设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标志着从“完整故宫”保护出发的故宫保护理念进入成熟阶段。

“学术故宫”是核心。从成立到今天,故宫博物院一直以学术立命。我们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推动故宫古建、文物藏品、明清档案、宫廷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等多个领域的深入研究,一大批学术成果已经出版。我们建设学术交流、学术发表、人才培养的平台,让更多优秀人才会聚到故宫博物院这个学术研究的大家庭中来。扎实推进“英才计划”“故宫与故宫学”“故宫学人讲故宫”系列讲座等学术考察与交流项目,举办“故宫学高校教师讲习班”,吸引海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教师共同参与故宫学研究,让故宫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价值得到更加完整的阐释,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我们还推出“开放课题”,邀请全社会的学者和专业人士来研究故宫的建筑、文物等。第一期有40个项目立项,今年有30个项目立项,大大拓展了故宫研究的学术团队和学术视野。一支稳定且充满活力的、围绕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多学科研究的学术团队,若干开放包容的学术交流平台,一系列高品质的学术成果发表阵地,将推动故宫博物院学术研究沿着整体性、体系性和开放性的方向迈进。

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是故宫博物院非常重要的使命担当。近十年,故宫赴外及港澳台地区文物展览52次,参与境外合作机构及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组织的文物展览21次,涉及32个国家与地区(含港澳台)。同时,故宫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考古项目,联合肯尼亚国家博物馆、肯尼亚基西大学、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等世界著名考古研究机构进行考古调查、实地发掘等工作,在考古合作中传承丝路精神,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我们还通过举办“太和论坛”等国际学术论坛,实施促进中外学者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的“太和学者计划”,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和培训中心,通过文化“请进来”带来的人员交流和媒体宣传,将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发展成果传递给世界,让世界看见立体的中国。

故宫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着文化养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赋予了故宫文化以现代力量。在新的发展阶段,故宫博物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保护好、传承好故宫这座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同时,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世界舞台上以故宫文化魅力,推动落实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THE END
1.“探寻中轴文化凝聚青年力量”——北京一中院机关团委与市文物局近日,为落实院党组“繁星计划”和《关于加强青年干警教育培养的若干措施》部署,广泛动员引领广大团员和青年干警主动融入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引导青年干警感知首都发展脉动,感受古建魅力,增强文化自信,筑牢扎根司法、实干担当的思想根基,北京一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5NTkxMDU2NQ==&mid=2247588906&idx=1&sn=a8190ab90d9e965921162b6414148936&chksm=ed955c23527c570b587397eeb60ff360738bc0d610c44b0802ac689828e23f972acf4eba15ca&scene=27
2.新闻快讯/故宫青少版网站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发表视频致辞,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北京故宫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李小城,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部主管叶巧儿,香港赛马会慈善事务副总经理刘慧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多个部门的负责人、专家,与来自香港、新疆、四川、山西等多个地区的100多位中小学师生共同参加了本https://young.dpm.org.cn/node/110
3.青春同行,共筑成长路”——创新发展学院基础团校组织博物馆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团员青年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创新发展学院团委于11月4日至11月27日组织团校学员开展实地研学。全体学员分为六组,前往北京各博物馆,探寻传统历史文化,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汲取前行力量。 01 首都博物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 http://sind.cufe.edu.cn/info/1039/2898.htm
4.图8故宫博物院青少年网站图8 故宫博物院青少年网站 资源编号:1861437 图片出处: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出处详情 文献标题:北京地区博物馆发展报告(2019~2020) 文献关键词:北京地区博物馆文物保护 关键词: 所属学科:博物馆学 图片描述: 图片规格:jpg 免费查看原图查看全文https://xianxiao.ssap.com.cn/bookpic/detail/id/1861437.html
5.教育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探讨青少年教育兴则国家兴 青年强则国家强——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探讨青少年教育途径,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途径,故宫博物院,青少年为国之未来,教育为强国利器。博物馆作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不仅要解读出优秀的教育内容,更要打通灌溉渠道,行之有效地https://wap.cnki.net/qikan-ZGWW201904006.html
6.机遇香港青少年走进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感受文化艺术之美6月15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一位家长抱着孩子在“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展馆中互动临摹,沉浸式体验中国书法。https://picture.youth.cn/qtdb/202406/t20240616_15315133_1.htm
7.冬令营故宫博物院游学2、科学博物馆冬令营: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创造力 第一段:引起读者的注意,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 你是否曾经想过在冬季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学之旅?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成为了众多游客喜爱的景点。而冬令营故宫博物院游学将为你带来一次难忘的体验——在寒冷的季节里,感http://www.hylqxly.com/article/2733007.html
8.走进历史文物感受遗产魅力初中作文(精选20篇)仪式上,一份饱含热情的活动倡议书,号召着全省广大青少年一起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的魅力!省文物局为广大青少年赠送的《陕西历史文化遗产读本》,以细腻的文字激发青少年对传统优秀文化的热情。现场举行的以“传承优秀文明,共建精神家园”为主题的“百万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大型签名仪式,记录着广大青少年的庄严承诺。https://www.yuwenmi.com/zuowen/tuijian/804422.html
9.从故宫走出来的自然博物馆暑假逛逛北京自然博物馆对孩子来说是件乐事。这座60多年前从故宫走出来的博物馆,用珍贵的生物标本、自然展览、科普课堂增强了青少年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开拓了公众了解自然和历史的视野。 1 在向科学进军号角声中兴建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得到了中央的高度关注,首先整顿的就是当时勉强维持的https://study.bjwomen.gov.cn/thought/knowledge/2022/05/13/3836.shtml
10.带娃逛北京,一定不能错过的10大博物馆!开放的主要场馆有A馆主展厅、B馆球幕影厅、C馆儿童科学乐园、临时展厅及特效影院等。 2北京天文馆(动物园站附近) 自然科学类专题科学博物馆,包含A、B两馆,4个科普剧场,是一个在城市里就能让孩子观赏到浩瀚宇宙、漫天星河的神奇地方。 3故宫博物馆(景山前街) 5A景区,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7169104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1.故宫文化进校园,“故宫云课”发布最近,以“千载积藏,传习云上”为主题的故宫学校在线教育项目发布会在故宫博物院建福宫花园举行。活动中发布了“故宫青少年博物馆在线教育资源平台”及中国文博深度在线学习平台——“故宫云课”。 “故宫青少年博物馆在线教育资源平台”结合双减政策需求,汇聚了故宫博物院、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打造了体系化、https://m.thepaper.cn/rss_newsDetail_16110670
12.让孩子们认识故宫在针对青少年宣传教育方面,故宫博物院一直寻求探索适合青少年特点的教育方式,让博物馆成为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从2004年3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在全国率先对中小学生集体实行免票参观和义务讲解:每周二设为学生团体免票日,针对有组织的中小学生团体、大学相关院系学生团体免费接待参观;自2006年开始,利用中小学生放假期间举办的http://epaper.sxrb.com/wap/sxwb/20200514/495505.shtml
13.北京40余家景点将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到底哪些值得带娃去?北京天文台属于国家一级博物馆,本次响应号召,小爱才发现它展厅免费的人群范围还是很广的: 未成年人、60周岁以上的老人、现役军人、警察、消防员及消防救援院校学员、残疾人等等,还有2022年度医务工作者、购买剧场票者都可以凭有效证件免费预约参观展厅。 这是北京为数不多的,适合青少年参观的天文科普场馆,包含A、B两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716891204878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