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龙与百合花的相遇——我馆文物在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特展中C位亮相大英博物馆挂毯故宫博物院文物见证龙

今年是中法两国建交60周年,同时被定为“中法文化旅游年”。近日,作为中法文化旅游年的重要项目、酝酿已久的“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盛大开幕,本馆吴凌云馆长、陈红军研究员出席了开展仪式。本次展览中,广州博物馆藏品、见证中法交流的“中国风”羊毛挂毯在展览中作为重要展品亮相。

中国和法国外交部领导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吴凌云馆长与陈红军研究员在参观展览

龙和百合花的相遇源于1688年,当时法王路易十四派遣的“国王数学家”到达紫禁城,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正式开启了中法间的政治交往和文化交流。

广州在中法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桥梁角色。去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时特意到访广州。追溯历史,1698年,法国商船“安菲特利特号”抵达了千年商都广州,从此开启了中法两国贸易的序幕。1700年,“安菲特利特号”首航返欧后,带回大量瓷器、丝绸、漆器和餐具等中国商品并热卖,法国乃至整个欧洲迅速掀起了“中国风”,同年法国在广州设立商馆。而本次展出的广州博物馆藏“中国风”羊毛挂毯的式样图像正是创作于这一时期,展现的是当时中国文化在绘画、艺术品、室内装饰、建筑、园林、文学等诸多方面为法国宫廷、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带来的灵感。

本次展出的“中国风”羊毛挂毯

《天文学家》19世纪

广州博物馆藏

这张“中国风”羊毛挂毯制作于19世纪,仿自法国皇家博韦织毯厂于1697-1705年期间制作的挂毯,名为《天文学家》,展示的是顺治皇帝、少年康熙与西方传教士南怀仁、汤若望围绕着天文仪器讨论问题的场景。《天文学家》是博韦工坊“中国皇帝的故事”系列挂毯的其中一件。这套系列的挂毯一共6件,其余分别为《便宴》、《采菠萝》、《皇帝出行》、《狩猎归来》和《皇后茶饮》,描绘了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皇帝宫廷生活,《天文学家》是此系列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挂毯。为配合挂毯的展出,故宫博物院辟出独立空间,围绕挂毯陈列着院藏外国造天文仪器,其中就有南怀仁制作的银镀金浑仪。

领衔本次策展工作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郭福祥表示,1766年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曾把博韦工坊编织的“中国题材”挂毯进献给乾隆皇帝,这套挂毯根据法国艺术家布歇创作的中国风情风俗画而重新设计,曾安放在圆明园的远瀛观,但后来下落不明。直至去年,因一次学术交流,才爬梳出故宫博物院藏有名为“壁衣”的民国玻璃底片,所摄内容即是当年进入紫禁城的法国挂毯。可惜后来文物南迁,历经辗转,目前实物已难以一见,因此广州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中国风”羊毛挂毯非常难得,让国内观众得以真切感受三百多年前中国文化影响下,法国人对东方国度的遐想。

本次展出的“中国题材”挂毯玻璃底片民国

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宫廷收藏中,来自法国的物品种类丰富,或来自两国交往的礼品,或来自传教士的贡献,或来自两国之间的贸易。同时,随着中法交往的不断深入,不乏清宫向法国定制物品的情形。这些定制物品的背后也不乏广州烙印。如本次展出的“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透明珐琅缠枝花卉纹盆”等文物反映了清宫通过粤海关直接向法国定制珐琅产品的这段历史,并在此背景下,广州诞生了直接源于法国的透明珐琅新工艺,在全国独树一帜。中法两国深厚而精致的文化在紫禁城和广州城内密切互动。

万里之遥,不以为远。文明之光,相互映照。

中国和法国虽远隔千山万水,在历史上却进行过持续不断的理解对方的尝试和文化交流的实践。他们彼此间的吸引,相互间的兴趣,一直深藏于历史记忆之中,令人回味无穷,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本次展览为期三个月,如想亲临现场感受这场持续百年的中法对话,记得在故宫博物院小程序上预约抢票啦!

THE END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故宫博物院“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 日前,故宫博物院设计团队自主完成的“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雕版馆)展览设计方案,在全球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斩获“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奖(Red Dot Award)品牌与传达设计大奖。并将在德国埃森、新加坡和中国厦门的红点https://www.mct.gov.cn/wlbphone/wlbydd/xxfb/zsdw/202412/t20241213_956927.html
2.展览原状陈列是故宫博物院历史悠久、极具特色,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展览类型。原状宫殿中的陈设都是严格遵循历史档案记载去选择与布置,力求恢复历史原貌,让观众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这些精美的文物藏品与历尽沧桑的古代建筑一起构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向世人形象地展示宫廷文化。https://www.dpm.org.cn/shows.html
3.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每日环球展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建筑工程于2019年3月动工,于2021年12月竣工。2022年7月3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开幕展览共呈现超过900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博物馆广场及正门展厅及馆藏 · Halls and Collection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座落于西九文化区的西端海旁,占地约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https://art.icity.ly/museums/9ffiex0
4.台北故宫博物院在线展览画廊展览博览会溥仪留住紫禁城期间,流失文物难以数计,冯玉祥的「逼宫」行动,使得文物不致继续流失,其功不可没。 次年(1925)双十节,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同时展开展览;其下分辖古物、图书两馆,图书馆又分图书、文献两部。十七年(1928)六月,国民革命军进入北京,国民政府命易培基接管故宫。十月公布「故宫博物院组织法」,故宫正式成为https://exhibit.artron.net/institution-ORG10204.html
5.台北故宫博物院展览信息(2004—2008年)19、法象威仪:彭楷栋先生捐赠文物特展(10月5日起) 20、唐怀素《自叙帖》特展(10月29日至11月1日) 2005年 1、比上帝还精巧?:瓷器、玉器、象牙与雕刻(04年9月11日起) 2、法象威仪:彭楷栋先生捐赠文物特展(04年10月5日起) 3、故宫受赠书画展(1月1日至3月25日) 4、造型与美感:绘画的发展(1月1日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5510193/
6.展览推荐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法器新浪讯,2020年12月16日,《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在嘉德艺术中心对公众开放,展览所选110余件文物大多是乾隆时期的艺术精品,充分展示了清代宫廷的最高工艺水平。 展览海报 法器主要用于宗教修行、供养、庄严道场等。故宫博物院藏有丰富的法器类文物,尤以藏传佛教法器居多,这些文物对于认识和了解清宫廷的物质https://collection.sina.com.cn/exhibit/2020-12-16/doc-iiznctke6758354.shtml
7.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代、清代皇宫及其藏品。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首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https://www.qwbaike.cn/doc-view-5814.html
8.北京故宫博物院——世界著名博物馆汉匠古建筑明清两朝共有24代皇帝在此居住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博物院现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多为历代艺术珍品。故宫展览有“宫廷史迹陈列”和“历代艺术陈列”两大体。https://www.nbgjz.com/2857.html
9.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明清宫廷历史、宫殿建筑和古代艺术品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近百万件,多为历代艺术珍品。故宫展览有“宫廷史迹陈列”和“历代艺术陈列”两大体。前者主要是中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西路养心殿、储秀宫等宫廷原状陈列;https://m.dianping.com/review/344393495
10.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页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展示九百多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不少都是首次于香港公开展出。当中部分藏品更是从未对外公开展出。博物馆亦定期举办有关中国文化艺术的特别展览,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 中国银行(香港)呈献:中华文明溯源 展览聚焦「探源工程」的考古发掘以及一百年以来中国考古的重要发现。一百多件展品来自https://www.hkpm.org.hk/sc/home
11.香港故宫将开启,故宫带来虞世南宋徽宗等名迹国宝古代艺术澎湃新闻获悉,历经4年筹划,2022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正式开启,故宫博物院联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举办7项开幕展览,展览共展出故宫博物院珍贵文物九百余件,其中约七成文物为首次赴港展出,包括绘画、法书、青铜器、陶瓷、金银器、珐琅、玉器、漆器、玻璃、玺印、织绣、首饰、雕塑、图书典籍、古建藏品等类别,展品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459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