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首博注重创新和特色,强化地域文化展示首都博物馆新浪财经

今年年初,经过一年多的展陈改造,首都博物馆基本陈列18年来首次大规模换展。如今,一批北京地区考古新发现、北京史研究新成果等在展厅中静候观众到来。

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市的国家一级博物馆,副馆长谭晓玲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首都博物馆将注重原创性和特色性,强化北京地域文化展示,成为了解北京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并逐步向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迈进。

她同时表示,未来的博物馆应更趋于多元化、沉浸化、交互化、可持续化,重新定义人们对知识获取和文化体验的期待。

博物馆已成为学习和教育的多元化平台

新京报: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如何理解这一主题?怎样看待博物馆在当代生活中的作用?

谭晓玲:“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强调了博物馆公共教育的核心功能和其在推动学术研究方面的重要角色。

当下,博物馆已经成为学习和教育的多元化平台。通过展览、数字化交互、沉浸式体验、讲座、工作坊、社会实践等形式,博物馆为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的观众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机会与终身学习的平台。

博物馆是知识积累和创新的中心,它们不仅保存着历史的记忆,还通过学术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的发展以及与高等教育机构的合作,不断扩展人类对过去的理解,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全球化的今天,博物馆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理解和尊重。

博物馆承担着教育和研究的社会责任,通过展示自然历史、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内容,培养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生活方式,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在当代生活中,博物馆的作用日益凸显,它们不仅是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空间,更是公共教育、实践活动的公共平台。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博物馆的边界被进一步拓宽,使更多人能够跨越地理限制,接触到丰富的文化资源。因此,“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不仅是对博物馆传统使命的重申,也是对其在新时代中新角色和新功能的展望。

新京报:在“教育和研究”方面,近几年来,首都博物馆有哪些特色展览和活动?

谭晓玲:围绕北京城系列,首都博物馆推出“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大元三都——纪念北京建都740周年展”“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1420:从南京到北京特展”“辉煌中轴——纪念北京建都870周年特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有“天路文华——西藏历史文化展”“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载瞻载止——新疆考古百年特展”;围绕社会热点、服务国家战略方面有“地域一体·文化一脉——京津冀历史文化展”;为青少年设计的展览有“读城”系列展览。

未来,首都博物馆的策展方向会继续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和世界文明互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北京历史文化展示,围绕首博展览体系,不断推出新的展览。

希望看到更多类型多样、主题广泛的博物馆

新京报:随着“博物馆热”日益升温,越来越多博物馆创新策展方式、研发文创产品。在这方面,首都博物馆是怎样做的?

谭晓玲: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首都博物馆顺应市场需求,满足不同游客对于文创产品的喜好,不但对馆藏文物进行二次创作,还对大运河文化、北京民俗、古建筑等多个方面进行体系化开发,深度挖掘文化内容,让观众更多了解文物、文化背后的故事。同时,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在美观新颖的前提下注重生活化、实用性,让文创产品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做到让文物活起来、文创动起来。

新京报:如果让你推荐几件首都博物馆的代表性展品,你会推荐什么?它们有怎样的故事?

谭晓玲:北京人头盖骨是1929年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发现的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印证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演化史尤其是东亚人的起源演化研究上具有重要地位,确立了直立人这一重要的人类演化阶段,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克盉、克罍是发掘于北京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的酒器,克盉内壁上部和盖内铸有整段铭文,盖内和口沿内侧铭文内容相同,并且与克罍铭文内容相同,铭文共43字。铭文意为周王将克封为燕国之侯,克受纳了封地,并为燕国的治理配置了相应官员。克盉、克罍铭文的发现,有助于澄清文献中封“燕”的模糊记载,填补了燕国初封的史料缺环,其铭文不仅是燕国分封的文字证据,也是北京“城之源”的文字证据,标志着北京地区在西周早期已被纳入了周王朝的政治版图。

马镫壶是辽代特有的陶瓷器型,其提梁式壶造型似骑马用的马具“马镫”,因此得名。马镫壶又被称为“皮囊壶”或“鸡冠壶”。辽代马镫壶形态的变化与契丹族生活方式的变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辽早期马镫壶是模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烧制而成,其纹饰有仿皮囊式的缝合线纹等,具有契丹游牧民族生活特色。

青花凤首扁壶出土于北京元大都遗址。壶流塑成凤鸟的头部,羽毛长而飘洒。壶柄拳曲作凤尾,配上用青花勾画的两翅垂至壶体两侧,下面绘缠枝花卉。扁壶造型新颖独恃,将天鸡壶和马镫壶的造型合二为一。配上精美的青花纹饰,相互衬托,使其更增添几分艺术感染力,是不可多得的元青花瓷珍品。

新京报:目前,北京正在打造“博物馆之城”。你对“博物馆之城”的建设有怎样的期待和建议?

谭晓玲: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是一个极具前瞻性和文化意义的项目,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还能极大地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未来,希望能看到类型多样、主题广泛的博物馆,不仅包括传统的艺术、历史博物馆,也应涵盖科技、自然、民俗、儿童等专题博物馆,以及反映现代城市文化、科技创新的新型博物馆,确保内容的全面性和时代感,满足不同人群的兴趣和需求。

鼓励博物馆设计更多互动性强的展览和活动,如多感官体验的展览、工作坊、讲座、亲子活动等,提高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参与度和兴趣。同时,建立反馈机制,让公众的意见能被纳入博物馆的运营和发展中,形成良好的社群互动氛围。让博物馆更贴近公众生活,成为人们交流、学习和休闲的场所,增强民众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

加强与学校、高校及研究机构的合作,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教育项目,将博物馆作为校外教学基地,支持学术研究,推动知识创新和文化交流。建立合理的运营模式,确保博物馆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环保节能,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使“博物馆之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此外,加强与国际博物馆的交流合作,引进高质量的海外展览,同时将中国的文化通过博物馆平台推向世界,提升北京乃至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打造“博物馆之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公众参与、环境友好等多个维度,通过持续的努力,将北京塑造成一个充满活力、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世界级文化都市。

提升博物馆科研能力,强化公共教育职能

新京报:在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方面,首都博物馆还需要朝哪些方向努力?

谭晓玲:我们将不断更新和丰富展览内容,采用高科技手段和互动体验技术,使展览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不同年龄层、不同群体的观众。同时,注重原创性和特色性,强化北京地域文化的展示,使首都博物馆成为了解北京乃至中国历史文化的窗口。

同时,提升博物馆的科研能力,不仅要做收藏和展示,还要成为学术研究中心,积极参与或主导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强化公共教育职能,设计多元化的教育项目。运用数字技术对藏品进行高精度数字化记录,做好线上虚拟展览、数据库等,实现资源的全球共享,拓宽服务范围。构建智慧博物馆体系,提升观众服务体验。

积极参与国际博物馆间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秀展览,同时将中国文化和首都特色展览推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鼓励观众参与和反馈,形成良好的社群互动。加强与学校、社区紧密合作,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文物的科学保护与修复,采用先进技术和方法延长文物寿命。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保护与传承,维护文化多样性。

通过这些方面的持续努力,首都博物馆可以进一步提升其在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展示、教育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能力,为教育、欣赏、深思和知识共享提供多种体验,逐步向世界一流博物馆的目标迈进。

新京报:在你心目中,未来的博物馆应该是怎样的?

谭晓玲:未来的博物馆应该更趋于多元化、沉浸化、交互化、可持续化,它将重新定义我们对知识获取和文化体验的期待。

未来,博物馆将深度融合最新的数字技术,创造身临其境的历史场景、自然环境或艺术作品体验,通过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手段,让每位观众定制专属的参观路线和解说内容,让参观学习变得自主、生动有趣。

博物馆不再是静态展示,而是互动的场所。不同地区的人们可以通过虚拟方式访问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参与展品的创作、修复过程模拟,在线上平台与其他参观者或专家进行交流。

在技术的辅助下,未来的博物馆将更加注重情感的传递和文化的深层体验,通过故事讲述、情感共鸣的设计,让观众不仅是观察者,更是参与者,深化观众的理解和感知。这样的未来博物馆,不仅守护着人类的记忆与智慧,更是激发创造力、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力源泉。

THE END
1.国博App和小程序下载访问量达1200万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国家博物馆全媒体矩阵服务观众的重要渠道,日前,国家博物馆官方App和小程序下载访问量突破千万,达1200万,成为在云端展示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的一扇靓丽窗口。 坚持移动优先,用“科技+”赋能文化传播,向线上拓展、向云端延伸、向观众靠近,国博官方App和小程序自2021年4月上线以来,已持续安全运营三个年头,期间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11/t20231117_265467_wap.shtml
2.线上博物馆app排行榜前十名偏玩手游盒子分享十大线上博物馆app排行榜前十名手机应用,编辑为您推荐手机线上博物馆app排行榜第一名到前5名到前十名的应用。找线上博物馆app有哪些、线上博物馆app哪个好用,上偏玩手游盒子https://m.pianwan.com/s/zj-594674
3.线上博物馆app有哪些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线上博物馆软件是让我们可以在线观看博物馆所有的藏品的软件,也可以在线预约博物馆的门票,将会带来线上便捷的操作,省去我们的时间,并且线上观看也是非常全面的,有超高清的vr观看效果,还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完整的将博物馆的藏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在家就可以观看各种博物http://m.downcc.com/k/xianshangbowuguan
4.基于android智能云博物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博物馆app国内外研究现状基于android智能云博物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首先,论文一开始便是清楚的论述了系统的研究内容。其次,剖析系统需求分析,弄明白“做什么”,分析包括业务分析和业务流程的分析以及用例分析,更进一步明确系统的需求。然后在明白了系统的需求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地设计系统,主要包罗软件架构模式、整体功能模块、数据库设计。本https://blog.csdn.net/qq_1406299528/article/details/134638734
5.济南数字博物馆平台· 元木雕力士像建筑饰件 ·https://www.jinanmuseum.cn/
6.南山博物馆当您参与深圳市南山博物馆的在线活动(我的博物馆)、在线调查、申请成为志愿者或其他相关服务时,我们可能会请您提供姓名、国籍、所在城市、学历、兴趣方向以及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或其他相关个人信息。如果您拒绝提供上述信息,您将无法注册深圳市南山博物馆平台账户,仅可以使用浏览、搜索服务。 https://www.nanshanmuseum.com/privacyStatement
7.虚拟博物馆平台集英科技有限公司“ 虚拟博物馆 ”是结合三维设计、动画、热点、图文、视频素材、模型动画等技术,低成本快速的展示设计方案,给客户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是未来展示展览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虚拟策馆 ”是利用前后端的联动,实现快速切换展示内容的系统。可实现预设,后台一键切换。如:字画、模型展品等。可https://www.7mrvrar.com/?p=3237
8.文化汇聚与共建: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建设价值研究融合基础设施是文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一种,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文旅产业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文旅产业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博物馆平台建设是文旅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体现。虽然目前国内外已有一些数字博物馆平台的出现,但其仅完成了“信息化”带来的价值,未能真正的完成“数字https://www.iii.tsinghua.edu.cn/info/1058/2789.htm
9.博物馆文创平台从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北京团获悉,北京团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制定《博物馆法》的议案。该议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代表领衔提出,建议把制定《博物馆法》补充纳入全国人大立法规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③】用好“博物馆热” 培育青少年文化自信2024-03-05 http://bwgdl.net/
10.北京上线“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关注博物馆日 本报讯(记者 赵婷婷)昨天是国际博物馆日,本市93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179家博物馆推出了108项展览、讲座等活动,邀请市民一起为自己“庆生”。同时,“北京市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公共服务客户端也于昨日正式上线,29家博物馆的33137件藏品在该平台公开,公众今后可以直接用手机欣赏博物馆里的文物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33911289054344174&wfr=spider&for=pc
11.浅谈数字化博物馆未来的发展之路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可以为传统博物馆的文物和文化资源带来更多的展示和传播机会,从而使文物和文化资源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并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参观。 二、构建数字化博物馆平台 为了实现数字化博物馆的发展,首先要建立一个数字化博物馆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支持数字化博物馆的运行,包括资源数据库、资源管理系统、展示http://www.ylpano.com/news/686693886587965440/8ce7ea49cc7c4d4ea6985640459a136a
12.浙江省博物馆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皇家遗珍——蕲春县博物馆藏明荆藩文物特展 历史的面容——洛阳出土汉唐陶俑展 更多 问羽:宋代的自然与艺术世界 展览时间:2024-11-09 - 2025-01-09 展览地址: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 二楼临展厅C 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浙江省博物馆建https://www.zjmuex.com/
13.广东发布2023年度博物馆发展报告:8000万人走进博物馆研究型平台趋势渐2023年,全省博物馆承接科研项目183个,比上年增加35个,同比增长23.7%;开展国际合作项目12个,发表论文639篇,发行出版物115份。 广东省博物馆推进“学术粤博”建设,设立外销艺术品研究中心、海洋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图像人类学研究中心等三个研究平台。2023年6月,广东省博物馆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为华南地区https://news.dayoo.com/guangdong/202405/18/139996_54669276.htm
14.青岛市博物馆1、 亲爱的观众朋友: 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青岛市博物馆自2008年6月起向全社会免费开放至今,除曾授权“美团”可以发布青岛市博物馆参观预约信息外,没有授权其他任何主体或通过第三方平台发布门票预售或代售、代预约的信息。 馆内设有语音https://www.qingdaomuseum.cn/
15.文化中国行丨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一键穿越古今融汇东西打开“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网站,自旧石器时代以来的五千余件数字藏品映入眼帘。借助数字孪生技术、三维建模采集技术,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平台将实体展品进行扫描建模、数字化复原,让国内藏品从“云上”走向世界。平台还不断拓展海外藏品,与18个国家、55家博物馆达成合作,其中不乏大英博物馆、俄罗斯国家历史博物馆等世界知https://www.cztv.com/newsDetail/684969
16.中国丝绸博物馆:丝绸之路数字文物共享平台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截至目前,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平台的“数字藏品”板块由中国、英国、美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的50余家博物馆共建;涵盖不同时间、空间、材质、题材的珍选丝绸之路数字藏品2600余件,以及宋韵文化策展库数字文物3300余件。 丝绸之路数字博物馆建立3年来,通过举办系列高规格策展大赛,平台传播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平台注册人数http://www.ncha.gov.cn/art/2023/8/8/art_722_183400.html
17.“博物馆在移动——全国博物馆观众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一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大学校”,博物馆已成为传播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到博物馆看展览已成为人民群众新的生活方式。在202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现场,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卓望公司联合打造的全国博物馆观众服务平台——“探博”正式发布。 https://www.10086.cn/aboutus/news/groupnews/index_detail_49821.html
18.基于springboot+vue的博物馆藏品平台(前后端分离)博物馆是一个地区甚至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当代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表明,现代博物馆不再是简单的藏品标本的收藏、展示、研究机构,而应该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于公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和信息资料咨询机构。因此,信息化建设必将为博物馆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博物馆工作逐渐贴近,人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https://blog.51cto.com/u_14544277/7368069
19.天津市博物馆公共服务平台天津西洋美术馆 天津拜石文化博物馆 天津市体育博物馆 天津守道胶片相机博物馆 天津金融博物馆 天津邮政博物馆 利顺德博物馆 天津酒博印象博物馆 天津市天津建筑工法展览馆 天津市隽祯博物馆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博物馆 天津市古雅博物馆 天津格格府典藏博物馆 天津泉香阁钱币博物馆 天津市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 天津http://www.tjcmps.com/web/
20.博物馆业务服务平台浅析涉侨类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策划与实施:以“家国情怀 跨山越海——广东侨批历史文化展”为中心 浅谈中小型革命类纪念馆临时展览的策划与实践——以张掖市甘州区西路军烈士纪念馆展览为例 新时期下博物馆临时展览的组织措施分析 策展团队视角下的引进临展实践 以“晋·见中国——百件山西文物中的华夏文明展”为例 https://bwg.cnki.net/
21.全市博物馆推广平台——发现博物馆之旅Shanghai“发现博物馆之旅”小程序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由发现之旅团队自主研发的推广全上海138家博物馆的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博物馆的信息检索、定位导航等功能,挖掘不为人知的博物馆故事。作为2019上海旅游节主推活动,开展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全民有奖互动。 http://www.shanghai-dp.com/zh-hans/node/329
22.人文聚焦上海博物馆昨天宣布已建成国内首家博物馆数字化管理平台。这意味着,该馆的管理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通过直观的图表,所有的服务都可以基于大数据而决策施行,并通过专题子项将内容数字化,不仅能讲好故事,还能凸显作品的局部,辨别真伪。目前,该平台已通过验收,即将投入运用。https://www.whb.cn/zhuzhan/xinwen/20180504/196957.html
23.吉林省数字博物馆在线服务平台博物馆 藏品 在线策展 虚拟展厅 百科 藏品专题导览 更多 20件藏品 古代铜器展 2件藏品 东北抗联 4件藏品 山水图轴 展讯更多 活动更多 视频 张伯驹百花图卷 《文姬归汉》图 白山松水的记忆 优秀文化进校园 文姬归汉图卷 近代象牙雕白菜虫果 江南春词意图卷 http://www.jlsdmu.com/jilin2/
24.智慧博物馆云平台博物馆智慧化凡拓数创智慧博物馆云平台,包含智慧中控、藏品管理、票务导览等智慧系统,涵盖全馆多类型业务,集中化一键处理,助力博物馆业务处理更简约,运营更智能http://efrontop.com/zhgwgypt/index.html
25.“云游文博”博物馆数字开放平台——中国青年网云南建设“云游文博”博物馆数字开放平台 中国网11月10日讯 “十三五”以来,云南积极探索博物馆建设新思路,不断激活文物展示利用新途径,努力开拓博物馆与旅游融合新领域,有力推进博物馆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是博物馆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实施《云南博物馆群建设计划》,开展8种类型博物馆群集群和6个片区博物馆群落建设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our.youth.cn/xw/202111/t20211110_13304235.htm
26.省级博物馆公众服务平台平台集公众服务、资源共享、行政管理等功能于一身,包含博物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二维码导览,博物馆、展览、藏品展示宣传,展览展讯,馆际交流,教育,文创,百科,资源库等众多版块,向社会公众和专业人员提供丰富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体验。 所在展台 展台名称: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 https://2d.ciftis.org/view/productmgr/productdetail?productId=33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