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

冬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中国国家博物馆游人如织。走进这座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一件件精美藏品、一段段珍贵记忆、一个个动人故事,蕴藏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精神、文化,饱含着生生不息的力量。

国家博物馆平均每天接待观众2万余人。“来国博,看中国,读世界”,已经成为越来越多观众的文化选择,并从中获取丰厚的文化营养。

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常展常新

骆驼背上玩乐队、2000多年前的原始“冰箱”穿越时空、霸气与可爱并存的远古“萌”禽……“来国博,这些文物千万别错过!”在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关键词,呈现着各类“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的观展“攻略”。

看见古人的智慧与生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展出文物2026件,其中包括一级文物521件。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参观,一眼千年。

红山文化玉龙、四羊方尊、绿釉鸱吻、马头鹿角形金步摇、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一件件历史宝藏吸引众多观众驻足观赏。

一名观众留言:“隔着玻璃展柜,我和时空对望,想象每一个物件发生过的故事,有种奇妙的‘穿越感’。”

一器一物,浓缩文化。文物是文化的载体,也是历史的重要见证。

国博中央大厅里,许多观众正在排队等待合影留念。走进“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中国共产党党旗、搭乘神舟六号载人飞船飞行到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一抹抹鲜艳的中国红,伴着扣人心弦的故事,吸引参观者驻足。

“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展出了来自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馆藏的陶器、青铜器、金银器、雕塑等279件(套)珍品。“展览以‘美’为主题,展开一幅关于古希腊的生动美学图卷,让每名观众在观展中思考与‘美’的联系。”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主任、中方策展人朱晓云介绍。

基本陈列常展常新、专题展览丰富多彩、临时展览精彩纷呈、国际展览陆续展出……截至11月28日,今年已有630多万人次观众走进国博看展。淡季不淡、旺季更旺,国家博物馆承载厚重历史,展现璀璨文明,将无数珍藏的故事娓娓道来。

典藏珍品,讲好文物故事

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143万余件(套),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体系系统完整、材质形态多样,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绵延与辉煌。

为了做好馆藏文物保护工作,一支50余人的“文物医生”队伍,检测、研究、保护、修复……日复一日地对国博馆藏文物进行着细致工作,他们对着文物“望闻问切”,悉心守护着中华文明。

1963年,陕西出土的一个灰陶瓮中,一尊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被人们发现。数千年深藏地下,犀尊早已沧桑斑驳、遍身锈蚀。60年后,国家博物馆“数说犀尊”智慧展览上,大幅面X射线荧光成像、X射线探伤……在多种现代无损分析手段的支持下,犀尊周身遍布的纹饰得以重见天日,熠熠生辉。

有网友在线上留言:“来到国博,揭开历史的面纱,看几千年华夏文明生生不息……”

为一件文物办一场展,利用数字技术做文物活化,带领观众挖掘文物斑驳外表下隐藏的价值,一个个展览照见了一群博物馆人的初心和用心。

“课本上的文物来到了我面前,仿佛和我对话,讲述着文明的故事。”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厅,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代梓程拿着一本《中学生博物之旅·古代中国》,正比对着课本和文物,细细琢磨。当被问到印象最深的一件文物时,他思索了半刻真诚地说:“是后母戊鼎,它的花纹精美,形体巨大,看起来特别庄重。通过这件文物,我感受到了古时人们的匠心、审美和技术成就。”

一个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学校,国家博物馆持续开展社会教育活动。国家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设计开发20门课程,为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1034场次。

国家博物馆围绕各类展览推出49个讲解专题,截至2024年10月31日,累计完成公益讲解6175场次,累计服务观众约35万人次;围绕“大思政课”建设,拓展馆校合作的内容与范围;打造巡展品牌,在11个省份及海外开启巡展……

一座博物馆汇聚的力量,不仅来自典藏珍品,还源于每一位研究者、“文物医生”、策展人、讲解员和千千万万普通观众。专注与热爱,让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愈发彰显。

让更多人走进国博、爱上国博

最近,国家博物馆的文创产品——以明孝端皇后凤冠为灵感设计的原创冰箱贴,引发抢购热潮,屡屡登上热搜。

早上刚刚开馆,国博大厅“凤冠冰箱贴”购买点便排起了长龙。国家博物馆经营开发部副主任廖飞介绍,每天在馆内销售的冰箱贴共3500件,其中木质冰箱贴1500件,金属冰箱贴2000件。

手工贴上6颗珠子,挂上2个坠珠,两边各加一个“活动”帽翅,一个冰箱贴的制作,凝聚着匠心和传统文化之美。据统计,截至11月27日,两款冰箱贴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

万福绵长、金玉满堂、龙腾四海、海晏河清等13款国博特色拉花咖啡;冰箱贴、饰品等“美的多元”展览文创;笔记本、化妆镜、徽章、毛绒玩具、马面裙、雪糕……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让观众在参观展览之余,还能“把博物馆带回家”。

据统计,一年来,来国家博物馆看展的35岁以下观众占比过半,达到62.09%。为什么越来越多观众特别是年轻人,愿意走进博物馆?

国博的观众留言簿给出了答案。一名观众在参观后写道:“一国之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国人了解历史。”几名年轻观众在看过“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不约而同地先后写下“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

“‘文博热’下,观众对博物馆的热情,对在博物馆里了解中华文明、学习历史文化艺术知识的需求,是爆发式的增长。”国家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副主任王溪说。

THE END
1.感悟信仰的力量:讲好文物背后的英烈故事文物新浪财经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截至目前,馆藏一级文物19件/套、二级文物109件/套、三级文物482件/套。这些珍贵文物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为民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本期“新论”版介绍馆藏的几件国家一级文物,讲好文物背后的雨花英烈故事,引导干部群众感悟信仰的力量。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11/doc-incyzqqc1143134.shtml
2.今天,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开馆12月13日,在第11个国家公祭日,华漕镇举行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开馆仪式,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党的诞生地”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工程,不断挖掘、保护和焕活闵行本土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新增一座红色文化新地标 华漕抗战史迹陈列馆位于华漕镇北街17号,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较全面地回顾了在全国https://www.whb.cn/commonDetail/961135
3.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丨洛江法院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12月6日,洛江法院机关党委携手机关工会组织近70名干警职工共赴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开展“学党史明党纪 强党性践初心”主题党日活动。 惠安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惠安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参观过程中,干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20519
4.领读者博物馆里的百年党史6月30日至10月10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贵州省档案馆联合主办,贵州省博物馆承办的《百年征程 贵州故事——文物文献展》举行。 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呈现了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贵州人民赓续红色血脉,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贵州实现从一穷二白到https://www.gzstv.com/a/bea059576d014e47972e7fd54259ed46
5.党史故事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特种邮票南方+《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特种邮票于1961年8月1日发行,一套两枚。两枚邮票同图异色,画面主体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前景,建筑风格宏伟大气。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主要从事收藏、研究、陈列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斗争历程和人民军队建设成就的文物、实物、文献、资料,以及反映中华民族军事历史和世界军事史的文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9/05/c8069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