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期的内容中我给大家介绍了很多被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中的紫砂珍宝。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那些被收藏在国外各大博物馆的国宝级紫砂壶。
爱德华·霍普(1882-1967)油画《中餐厅》中出现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最早通过贸易方式出口到欧洲,可追溯到1679年。
留存在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荷兰东印度公司总部的档案材料见证了首批从中国漳州运抵的7箱朱泥壶。
而这也是紫砂出去的一个开始,往后数百年间,紫砂多有精品流出,到今天来看,便有数十件国宝级的紫砂壶,流落在日本与欧洲、美洲。
美国
01
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FreerGalleryofArt
地址:华盛顿
▼时大彬六方仿古
此尊六方器通体阳线筋纹排布,六条线条从壶纽顶端一泻而出,经盖面、盖沿、壶口颈、壶身收至壶足,呈现六方。
▼李仲芳瓜棱壶
壶身筋囊大小匀称,如出一辙,壶盖、壶钮、壶底也均为筋囊,与壶体纹理搭配精准统一,配置精密。
壶嘴与壶把同样延续了壶身的风格,棱线相仿,整体设计优雅秀丽,线条流畅精致,妙不可言。
▼沈子澈葵花壶
壶底刻款:崇祯壬午
此壶造型为六瓣筋纹的葵花式样,筋纹清晰。六瓣筋纹与壶身浑为一体,古拙雅健。
沈子澈,明末清初陶艺家,浙江桐乡人。《桐乡县志》云,其“善制砂壶文具,时人谓与时大彬齐名,款制极古雅浑朴,士大夫家藏及其手制者,价值甚贵”。
▼徐友泉仿古盉形三足壶
此壶以三瓣凹凸筋纹线饰三足,器形古穆;耸立三棱壶钮,妙若天成。直筒嘴,古兽把,保持青铜器的古朴美感。
盉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温酒的器具,仿盉形作此砂茗壶,古色古香,给人以非常古雅的美感,文气十足。
02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MuseumofArt
地址:纽约第五大道
▼时大彬梅花壶
底款刻“玉照阁大彬”
时大彬梅花壶是伍德沃德基金1982年购买并赠送给大都会的礼物。
此壶整体作五瓣梅花式,周身闪现浅色的细小颗粒,砂粗而质古、肌理匀,妙趣天成。
▼镂空竹纹壶
八方壶身造型玲珑有型,壶面有竹叶纹路镂雕装饰,壶把、壶盖竹节造型,整壶为难得可见的佳品。
▼寿字云纹壶
此壶把中国传统吉祥寓意表现的淋漓尽致,壶身用中国传统云纹装饰,云纹仿龙形。
二者围绕“寿”字翻腾,尊贵显赫。同时流、把作行云流水状,契合整体寓意,又气势非凡。
03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AsianArtMuseum
地址:美国旧金山
▼时大彬瓜棱壶
此壶呈淡黄色,砂粒隐现,以较密的瓜棱均分壶身,凹棱线自钮至底相交成一点,制作严密、技艺精湛。
▼荣卿太湖石提梁壶
此壶砂质温润细腻,壶形似扁圆球,三弯流,嵌盖上饰一小块太湖石,犹如微型盆景中的假山,圆柱提梁横跨壶肩两端,气势宏大。
荣卿,清末陶人,虽名不见史载,但其太湖石提梁尚属佳器。
04
美国西雅图艺术馆
SeattleArtMuseum
地址:华盛顿州西雅图
▼陈鸣远梅桩壶
此壶紫泥胎质,壶呈栗色,除了极富生态的残干、破皮及缠枝之外,整件作品更是一件强而有力的雕塑。
壶上的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将有色的泥浆堆积塑造成型,这种装饰技法在18世纪最为流行。
壶腹刻行书铭款:“居三友中,占百花上。鸣远。”
05
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Nelson-AtkinsMuseumofArt
地址:密苏里州堪萨斯城
▼黄玉麟方斗壶
壶形仿量米方斗,上小下大。
一面刻杨州八怪之一黄慎的《采茶图》,并刻“采茶图,廉夫仿瘿瓢子。”“廉夫”是近代著名画家陆恢,“瘿瓢子”就是黄慎。
另一面刻有吴大澄书写的黄慎《采茶诗》,这是黄玉麟与吴大澄合作最有代表性的一把壶。
英国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VictoriaandAlbertMuseum
地址:伦敦
▼孟臣款圆肩直筒壶
壶身刻有桃花,桃叶纹贴花装饰,壶底刻有:天启丁卯年友善堂孟臣制。
惠孟臣大约生活在明代天启到清代康熙年间,荆溪人,著名壶艺名家。
大英博物馆
TheBritishMuseum
地址: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
▼高颈酒壶
壶流,壶把为龙吐水形制,壶身颈部有祥云贴花装饰与刻字。刻字内容为:“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陈鸣远扇形壶
整体呈拱桥状,扇形。
难此一见的壶型底款刻有:陈鸣远制。
法国
巴黎吉美博物馆
MuséeGuimet
地址:巴黎第16区
▼陈孟瀛桃形对杯
陈孟瀛是清代初期的陶艺大家,其传世作品很少见。
▼陈鸣远田螺水丞
水丞取田螺形,塑一只大田螺的外壳两侧,各趴一大、一小田螺,取“母子孙”之意,三只田螺背角着地成三足,田螺形象饱满,形象生动逼真,懒散可爱。
丹麦
丹麦国家博物馆
NationalMuseumofDenmark
地址:哥本哈根市中心
▼六方双流折肩提梁壶
日本
京都府·万福寺
地址:京都府宇治市五个庄三番割
▼紫泥大圆壶
此壶为隐元禅师东渡所持。
▼紫泥茶壶
此壶也为隐元禅师东渡所持。
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地址:东京世天谷区
▼梨皮泥水仙壶
此壶从盖到底呈水仙花状,六瓣吻合之处严密合缝,不差毫发。蕾状钮,无铭。泥呈浅紫色,肖状水仙。
宜兴紫砂,氤氲了风光,积聚了茶香,从宜兴走向中国,携着中国的文化,从中国迈向世界,带去深远的影响。
放眼当今世界,中国文化已经遍地生花。西方各国出现的“中国热”现象,可见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影响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