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历史尘土探寻文明根脉——中国考古博物馆与城市文脉巡礼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

中国建设报社主办

田野间,遗址旁,一锹一铲,探寻文明根脉。

从野外到博物馆展厅,浸着泥土芬芳的历史文物,与世人面面相对。这是一场穿越千年的对话,充满了未知与好奇。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记者仔细端详着每一件珍宝,经历着凝视与被凝视,思绪仿佛到了那一幕幕具体的历史事件中,见证着古老文明的新生。

中国考古博物馆是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立的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以考古出土文物和珍贵古籍文献为依托,致力于展示与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和中华文化辉煌灿烂的中国故事,打造北京城市中轴线上的历史文化客厅和展示中华文明的国家窗口。

中轴线上的“历史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时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

自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来,中国现代考古学走过了百年历程。100多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了丰厚成果。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极大地激发了历史、考古、文化遗产工作者的积极性。这个时候,需要一座“中国考古博物馆”去展示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因,呈现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智慧,为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历史支撑。

2019年1月3日,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挂牌成立。随后,中国考古博物馆的筹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2019年年底中国考古博物馆开始内部试运转与修改完善,2023年9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至此,在这条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北京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多了一座展现我国悠久历史的文化新地标。

在中国考古博物馆策划之初,中国历史研究院集结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历史研究杂志社、中国边疆研究所、文学研究所等单位的几十位优秀中青年专家学者为展览出谋划策,研讨定位。十多人参与撰写展陈大纲,反复修改,精研十稿,又邀请了多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老一辈专家学者审阅并提出中肯意见。

仓储式陈列是该馆的一大特色。记者在展厅看到,部分展品被放置在如仓库般的小格子内,考古出土物则以遗址、遗迹为单位进行密集陈列,旁边还附上图解说明。

这样的学科特点从根本上要求中国考古博物馆的陈列不以展示精美的孤立文物为追求,而是要充分考虑考古学文化和考古学遗迹单位,以精品文物与成组器物的有机融合、线图描绘与图版说明的辅助铺陈来完成对整个社会生产技术水平、审美情趣以及社会组织、价值观、文化传统等形成与发展的考古学解读。

似鼎如尊的建筑秉承古典之美

中国考古博物馆坐落在中国历史研究院内。主体建筑外形似鼎如尊,是记者对它的第一印象。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鼎”代表着权力与疆域,“尊”象征着尊重和吉祥。中国考古博物馆是展现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5000多年的文明史的国家级殿堂,里面收藏展示的文物,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和演进。对于这样重要的建筑,“鼎”和“尊”似乎更加契合它的内涵与意义。它雄伟宏大、庄重威严,站其面前,一股历史的厚重感迎面扑来。

主体建筑外廓正方,堂开九间,中空五格,涵容四方。檐口之上以“亜”字形态衔接方圆,承托起圆形天台,环观四方之景,俯仰天地之象。斗拱承托从屋檐到柱身的静力学传力曲线,在竖向的韵律中,自下而上呈现出由实到虚、由简而繁的渐次变化。这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具特征的经典线型,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形构同源”的设计理念,以纯美之形态、升腾之韵律展现中华文化中正淳和的精神气质,彰显民族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气势。

如果把镜头拉远,用俯瞰的视角来看,中国考古博物馆所在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建筑群,更加令人震撼。

中国人建城造屋的首要之事是“居中取正”,要符合中华文化中正淳和的精神特质。纵观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基本都遵循了这一营造法则。中国历史研究院也是这样。其主体建筑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文化综合区轴向性公共空间的正中南端,总体布局采用中国传统建筑最为壮丽的“Π”型形制,以裙楼环抱主体建筑,以东西两阙衬托中央耸立之势。在体现国家宏硕壮美之文化形象的同时,形成一系列亲民开放的外部空间场所,与文化综合区的公共空间系统衔接融合。

裙楼与主楼相得益彰,其通过双层立面的设计与主楼相结合,竖向的“石简”格构在间断中呈现出连续性,在渐变中寻求韵律,不仅构成了立面的分形元素,还增强了建筑的视觉吸引力,在尺度和节奏上,使整个建筑群呈现内外的连贯性。

适应当地气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由于我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气候条件差别较大。先人在建造房屋时尤其注重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建材、使用不同的营造法式,让居住环境更加舒适。中国考古博物馆继承发扬了这种智慧,通过形态构成和空间组织,更多地利用建造本身,而不是设备,达到较为舒适的室内外环境质量,实现被动式环境调控。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成果,是展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深厚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道德、智慧、审美的丰富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的重要场所,其建筑本身也凝聚了中国精神内涵,在物理空间与这座城市甚至这个国家产生文化共振,滋养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展陈彰显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

博物馆展览应该是思想性与观赏性的有机结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启迪民智。展览策划的思想性尤为重要。

中国考古博物馆精心设计展陈,以“历史中国,鼎铸文明”为主题,撷取中国历史研究院珍藏文物精品和文献精华,以社会形态变迁为基本脉络,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分为“文明起源”“宅兹中国”“大国一统”“和融万方”“民族觉醒”五个专题,重点展示从旧石器时代到近代不同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状况,重点突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和平性、包容性。

中华民族自古就崇尚创新,以创新精神不断进行物质文明创造、精神文明创新和政治文明创建,展陈中的文物就是见证。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就开始栽培粟和黍,研究烧制陶器,用于存放、蒸煮食物。战国时期,大型打击乐器——曾侯乙编钟,向人们展示当时的韵律与审美。高超的琢玉技术、先进的铜器铸造方法、繁复的陶瓷工艺等,都曾惊艳世界。

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了56个民族多元一体、交织交融的融洽民族关系,形成了守望相助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从石器时代到夏商周,文明发展的过程就是文化汇聚的过程。展陈通过历代疆域变化、中国古代都城一脉相承的规划布局来展现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中华文明的和平性、包容性由来已久。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了“厚德载物”的修养之道、“因睦以合族”的治家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兼听则明”的治国之道以及“协和万邦”“修德来远”的民族、国家间交往之道。展陈以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为立足点,展示中华文明与其他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考古博物馆珍藏展示的文物精品和文献精华,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将先人的智慧、情感与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在今人面前,让今人回望过去,观古今之变,看沧海桑田,守望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THE END
1.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门票/介绍 博物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及马里奥·博塔建筑师事务所联合设计,建筑面积为2万9912平方米,高度25.331米,是中国较大的大学博物馆。 开放时间 全年 周二-周日 09:00-17:00开放;全年 周一 全天不开放;元旦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 09:00-17:00开放,清华大学不对公众开放 服务设施 行李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5596412.html
2.简介启蒙的艺术展览介绍 《启蒙的艺术》展览由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将展出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和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三家博物馆出借的约600件展品,其中包括霍多维茨基、弗里德里希、弗斯利、庚斯博罗、戈雅、格拉夫、格勒兹、霍加斯、乌https://www.chnmuseum.cn/Portals/0/web/zt/qimeng/cn/intro.html
3.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介绍本地生活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中国插花艺术博物馆坐落在北京花乡世界花卉大观园内,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唯一以插花艺术为主题的专业场所。由于传统插花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首都绿化的标兵,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本着传承花艺历史,弘扬花卉文化,引领花样https://www.bendishenghuo.net/b703909.html
4.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中国国家博物馆承担着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的重要使命。12月11日,《文化中国行》带你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感受中华文明的永恒魅力。 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有北京周口店出土的古人类用火遗迹,这是世界直立人遗址中发现的最丰富的用火遗迹。这件良渚碧玉玉http://news.cnr.cn/native/gd/20241212/t20241212_527006793.shtml
5.让一大批讲中国故事具中国气派的优秀建筑艺术作品走向世界12月13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及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联合主办的“风自海上——2024建筑艺术作品展览”在中华艺术宫开幕。 展览旨在展示近年来优秀建筑艺术创作成果,彰显建筑艺术的民族文化内涵和时代美学意蕴,发挥其在城乡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中的作用,筑就各美其美、美美与共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9283
6.文化中国行丨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文化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一厅之内,纵览百万年。走进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琳琅满目的文https://www.workercn.cn/c/2024-12-10/8410230.shtml
7.中国艺术博物馆内容简介为了弥补青少年读者不能直接走进博物馆的遗憾,《中国艺术博物馆》以及整套“走进博物馆”丛书应运而生,旨在通过书籍,引导读者细细欣赏和品读各类博物馆的艺术藏品。本书收录了各类博物馆的艺术藏品,按照质地划分,大类包括玉器、陶瓷器、青铜器、漆器和书法绘画,小类涉及金银器、棉麻丝织品等,按照时代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36920402767429732.html
8.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攻略介绍评论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高仿元明清时期制作风格的珐琅器为主,同时陈设有公司自建厂以来部分经典作品、老艺人作品及大师代表作品。http://ss3316.com/yo/23/2923_58397447.html
9.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简介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旅游景点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是1989年12月经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文博单位,是中国第一座书法艺术专题博物馆,原址在西安城墙南门城楼。2004年9月西安城墙景区管委会成立后迁建含光门遗址博物馆,2009年5月随西安城墙景区划归西安曲江新区管理。https://xa.bendibao.com/jingdian/zhongguoshufayishubowuguan/content/
10.故宫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其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代宫中旧藏。https://www.dpm.org.cn/
11.一睹北京艺术博物馆里的明清藏品文化快报首都之窗二、北京艺术博物馆推介展览介绍 大型展览(展品数量90—150套,珍贵文物占40%以上) 1、《清宫撷珍---清代宫廷文物展》 展览内容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发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清皇室,其生活方式保留着许多满族固有的习俗;入关后,清代帝王继承了历代帝王的生活规制,形成了清皇室特有的政治、生活制度。《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sy/whkb/201711/t20171113_1862816.html
12.中国园林博物馆简介13篇(全文)茂陵博物馆介绍 茂陵博物馆位于咸阳与兴平市之间的五陵塬上,距西安40公里,是融文物、古建、园林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观光胜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汉文化经典景区,中国最大的汉代大型石雕艺术博物馆。 多年来,在全国劳动模范、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志傑馆长的正确带领下,全体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服务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p771cic.html
13.中华艺术宫(原中国馆)介绍中华艺术宫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座艺术博物馆,坐落于原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上海美术馆,於2012年10月1日迁至现址,及更名为中华艺术宫。博物馆以收藏中国近现代美术作品为主,藏品超过1.4万件,总建筑面积达16万平米,展示面积达6.4万平方米,拥有27个展厅。 https://shanghai.cncn.com/jingdian/zhonghuayishugong/profile
14.保利艺术博物馆关于保利艺术博物馆恢复开放的公告 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保利艺术博物馆自2022年6月8日起,恢复开放,特此公告。 2022-06-07 保利艺术博物馆闭馆公告 2022-05-19 「青花的故事」特展5月将于保利艺术博物馆启幕 2022-04-20 关于2022年清明节放假的通知 http://www.polyartmuseum.com/
15.一周观展指南穿越千年,博物馆里的宋韵元风美术馆文化展国家博物在海外,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将呈现“弗美尔与17世纪荷兰绘画展”,包括刚经过修复的《窗前读信的女子》;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中国艺术中的隐居与雅集”则在2月迎来了第二批展品;英国科陶德美术馆有“凡高自画像”展,弗洛伊德博物馆则将讲述“弗洛伊德与中国”。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008FGA20514R9P4.html
16.五月·书单你与这个世界只差一本书的距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拥有第一件艺术藏品以前就有这样一个观点:艺术可以使所有接触到它的人上进,可以促使个人信念擢升,可以帮助工业及制造业进步,可以是向善的理念实现;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和道德前提。 《第一堂课: 在哈佛和芝大教中国美术史》 作者:巫鸿 https://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5/10/content_24202317.htm
17.中国十大艺术博物馆中国最著名的十大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博物馆艺术,通常是大型博物馆下的一个大类,包含了绘画、雕塑、瓷器、玉器、书法、摄影、电影等等。因此以“艺术”为主题的艺术博物馆,在主题及藏品范围上同样不小,有囊括了多种艺术类型的、也有单一艺术主题的博物馆。本期,MaiGoo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下中国十大艺术博物馆,包括广州艺术博物院、香港艺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https://www.maigoo.com/top/409778.html
18.中国紫檀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3)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两亿元兴建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9月开馆。是国家4A级旅游单位,中国一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京通高速路高碑店北侧,为仿明清建筑。截至2023年主体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该建筑地上四层,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贵宾室及多功能展厅,建筑https://baike.sogou.com/v154538.htm
19.2024中国紫檀博物馆简介(门票价格+免票政策+交通攻略)北京朝阳区有一家适合了解与交流紫檀艺术的好地方,便是中国紫檀博物馆,地处建国路23号,是一座仿明清建筑,4A级旅游景区,是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紫檀艺术,鉴赏中国传统古典家具的好去处。 中国紫檀博物馆开放时间:全年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 周一 不开放;国庆节 09:00-17:00(最晚入园16:30);https://www.dahepiao.com/lvyounews1/20220823292390.html
20.莱顿博物馆寻珍CCTV专区简介:本期节目介绍了荷兰莱顿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艺术瑰宝,有木雕观音像、十八罗汉像等珍品。 立即观看 剧集列表 分集剧情 图文选集 选集列表 莱顿博物馆寻珍(下) 莱顿博物馆寻珍(上) 分集介绍更多>> 观看莱顿博物馆寻珍(下) 荷兰王国的人口稠密程度名列欧洲首位,除了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等享誉全球的大城市外,星https://tv.cctv.com/2012/12/15/VIDA1355520240768877.shtml
21.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63年正式对外开放。主楼建筑面积18000多平方米 ,一至五层楼共有17个展览厅,1995年主楼后新建现代化藏品库,面积4100平方米。中国美术馆收藏各类美术作品10万余件,以新中国成立前后的作品http://www.namoc.org/
22.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专家介绍 加入我们 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以现代陶瓷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由浙江省民政厅和浙江省文化厅(现文旅厅)于2017年11月批准创办的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杭州湘湖4A级景区内眉山岛,岛上山青水绿、草木葱郁、鸟语花香,四面波光粼粼,窑影与桥影相映成趣,营造出得天独厚的艺术环境。来到湘湖眉山岛,https://www.zjmcam.com/bgjj
23.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图)坐落在北京二环的居民楼之间,有一个几乎无人问津的中国景泰蓝艺术博物馆,周边还有一个景泰小学,地铁14号线“景泰站”。到现在还保留了生产车间及大师工作室,还能看到手工艺人在现场制作景泰蓝,可以体验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只可惜北京最著名的工艺品“燕京八绝”之首的景泰蓝博物馆却没有那么多人来参观。 https://www.dianping.com/shop/FnKeGux84asrPKr6
24.2024中国美术馆旅游攻略美术馆自助游1.中国美术馆景点照片景区介绍 旅游攻略 怎么去 门票 服务 天气 分享 景区简介: 中国美术馆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国近现代艺术家作品为重点的国家造型艺术博物馆。1963年6月,毛泽东主席题写“中国美术馆”馆额,明确了中国美术馆的国家美术馆地位及办馆性质。中国美术馆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大街,主体大楼为仿古阁楼https://www.meet99.com/jingdian-NationalArtMuseumofChina.html
25.华裔艺术史学家方闻:中国艺术即历史,眼见为实—新闻—科学网乔治·罗利(George Rowley 1893-1962)是方闻的中国艺术史导师,也正是他引导方闻将博士课题从中世界基督教天使的研究,转为对中国宋朝五百罗汉画像的研究。方闻说,罗利教授教会他以一种“自己本身文化背景中所不可能提供的新途径”来看中国书画。 罗利教授是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教授,兼任该校艺术博物馆中国展区策展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75.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