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交通运输厅行业文化“朱德的扁担”在公路上

这是一首在井冈老区民间广为流传的红色歌谣,它反映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艰苦奋斗,与当地军民同甘共苦的革命精神和人民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朱德的扁担现珍藏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镇馆之宝,但它的精神早已融入在一代又一代井冈公路人的血脉中。

常读《朱德的扁担》

“中国革命是最好的教科书,常读常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让我这个养路40年、入党50年的老工人、老党员倍感亲切,深受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出生在井冈老区的养路道班里,与这片红土地上的公路同成长,从小受到红色精神的熏陶;我是读着《朱德的扁担》,听着红军故事,看着《英雄儿女》电影长大的;我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我们公路人从肩挑手提、牛马车运料修路的原始操作干起,把昔日够不上等级、晴通雨阻的老区土路、砂石路、“摇篮路”逐步改造成为了“畅安舒美”的现代化、智能化、高等级水泥路、柏油路、景观路、旅游路和科技示范路的全过程。我们为公路事业的辉煌成就而欢欣鼓舞、心花怒放!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我从小学书本中读到《朱德的扁担》这一课时,我的父亲和同事们正在战酷暑、冒严寒、起早摸黑、挑着土石把朱德总司令当年带领红军战士挑粮上井冈山的羊肠小道修筑成平坦的砂石公路。

后来,我把《朱德的扁担》带进了军营,退伍后我又把这本书带回了道班。一有空,我就捧在手上精心研读、细细品味,越读越心明眼亮、越读越有力量。

1979年,我担任老营盘养路队长后,经常带领职工结合实际学习《朱德的扁担》。当时用扁担挑砂石补路是我们每天的主要养护工作,大家都学着朱德总司令那样,在扁担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我们是穿着草鞋挑砂石,很苦很累,经常挑得背痛腿酸,累得直不起腰来。但是,一想到朱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挑粮的故事,大家就热血沸腾、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我们养护的盘山公路也常年保持平整坚实、行车舒适,好路率达到100%。我们队年年被评为先进集体,还被省总工会评为“全省优秀班组”。

1999年,我们搬进了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别墅式新道班房后,交通部领导派人送来一块“绿水青山公路美”的国画牌匾,祝贺乔迁之喜。

修挑粮小道父亲出了力

不久前,在父亲那只老樟木箱子里,我看到了他当年写给泰井公路(泰和——井冈山)修建工程指挥部并在开工动员大会上宣读过的那份泛黄请战书底稿:

“我们感谢共产党把我们这些在旧社会四处逃难的劳苦大众解放出来,感谢新中国让我们翻身做主人、过上了好日子。

我们从心底里热爱共产党,热爱新中国。至于怎样来感谢,怎样去热爱呢?那就是我们公路人都要拼命干工作,修出好路来。”

“谁英雄,谁好汉,修路工地上比比看!”

父亲多次说,当时修路工地上、工棚里处处是这样一条标语、时时响起这样一句口号。

父亲常对我说:“我在旧社会修路是为了养家糊口,在新社会修路就是为了感恩。我修路养路一生中最自豪的事就是为修好红军挑粮小道公路出了力、流了汗!那时挑土石任务是每天100担,我坚持挑120担,晚上我还经常帮工友们削扁担、编土箕、修理木夯(夯实路基的一种工具)……因为一想到我们是在为建设新中国修路就特别有劲。我只是做了一点自己应该做的事,没有想到,后来会被指挥部评为‘修路模范’,还在1958年党的生日这天,光荣出席了在泰和县上田公社举行的通车典礼大会,省交通局(现省交通运输厅)刘局长(刘岱,参加过长征的兴国籍老红军)还亲手为我颁发了奖状,我特别感动,工作更努力了。”

上了北京的老段长

老段长姓许,一位新中国培养的路桥专业大学生。当年他怀着用知识报效祖国的愿望,报名来到新组建的泰和养路段(1954年,泰和公路分局前身),为老区人民修路架桥,而他的大多数同学却留在了大城市。

他从技术员干起,很快就入了党,当了段长,挑起了重担。他曾对我说:“上世纪的1958年,是一个全国人民都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火红年代。那时,农民一心想着多打粮,工人一心想着多造机器,我们公路人更是一心想着多修快修好路,让老区的公路四通八达、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时光回到1958年农历正月初九,泰和的老表们还在过年,年轻的许段长就带领段里的党团员突击队出征在泰井公路修建工地上,他们专啃硬骨头,完成了很多急难险重的修路任务。后来,我听父亲和许多老工人说,许段长在工地上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也用写上了自己名字的扁担和土箕,与工人一块儿挑土石,肩膀和手上的老茧比有些工人的还厚。这难道不是对朱总司令那份红军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扁担精神的最好诠释么

这一年国庆前夕,我们泰和养路段被交通部评为全国先进养路段,许段长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表彰大会。这里印证了毛主席的那句老话:“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许段长上北京的事我原先是从父亲那里听说的,后来,一次,许段长骑自行车来道班检查工作,我缠着他详细地又说了一遍,父亲当即要我用笔记本记下了这段光荣的段史、珍贵的资料:

“我们这些代表,是在北京欢度了国庆节后才开会的,是王部长(时任交通部长的王首道,当年跟随毛委员上井冈山的湖南籍老红军)亲手为我们段授的奖牌,他还单独跟我合了影,这是部领导对我们老区公路人和公路交通事业的特殊关爱,巨大鼓舞。我当场向王部长表了决心,一定带领大家修出更多更好的公路,为老区人民造福!

因为我们修好了公路,很多老一辈革命家重上井冈山、故地重游。

1962年3月,朱德委员长上山,书写了‘天下第一山’的光辉题词,还夸奖公路修得好;1965年5月,毛主席上山发表了《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的著名诗篇,称赞公路‘高路入云端’,因为通了公路,老区经济跨越式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提高,井冈山‘旧貌变新颜’……”

从我上小学三年级开始,父亲要我养成爱劳动习惯,安排我每天放学后义务帮道班看牛——一头用来拉砂石补路和回砂的老黄牛。许段长也常夸奖我看牛看得好,有时还检查我的成绩单。有一次他送给我两只金星牌钢笔和一个新书包,高兴得我一夜没睡觉,学习更用功了。每年春节期间,省公路局文工团来慰问养路工,许段长都要父亲带上我并安排在前排坐。还有一次,他摸着我的头说:“砂子(我的乳名),长大了当养路工,养好了路,也能上北京!”许段长亲切温暖的话像一粒春天播下的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了芽。

后来,如愿以偿、梦想成真。1990年我被评为“全国十佳养路工”并进京受奖,进入了新世纪的2000年12月16日这一天,我这个井冈山老区的养路工再上北京,用自己拿惯铁锹和扫把、长满厚茧的手开通了中国公路网并在大会上发言,表达了我们公路人必定用这份团结一心、坚持不懈的朱德扁担精神,这份坚定执着追求理想、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革命老区精神,修好路、养好路,保畅通、保平安、保幸福!(吴新沙)(作者系吉安市公路局泰和分局退休养路工)

THE END
1.16朱德的扁担(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所以,当山上粮食不多,需要抽出一些人去山下挑粮时——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朱德同志却——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白天挑粮,晚上可以得到休息,而朱德同志却在——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又找来一根扁担,https://m.zxxk.com/soft/49195429.html
2.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优秀5篇《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优秀5篇》由白话文精心整编,希望在【孟浩然和李白认识吗】的写作上带给您相应的帮助与启发。 朱德的扁担教学反思 1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同时表现出广大https://www.baihuawen.cn/jiaoxue/fansi/81303.html
3.扁担上的传奇——记朱德的扁担朱德,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他的一生,波澜壮阔,充满了奋斗与奉献。而那根扁担,仿佛是他传奇人生的一个生动缩影。故事发生在艰苦的井冈山斗争时期。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加紧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妄图把红军困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3688883689975770&wfr=spider&for=pc
4.解密“朱德扁担”:挑粮没能改变井冈山困境问题又来了,朱德扁担上变成了五个字。同一条扁担,怎么会有三字、五字、八字三种说法呢? 后来我到了井冈山,纪念馆里陈列的红色文物,有朱德的扁担。上面写的是八个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细心的同志突然发现:那个“乱”字是个简体字。那个年代可没有简体字啊,这是怎么回事啊? https://www.chinanews.com.cn/mil/2012/10-22/4266327.shtml
5.朱德的扁担背后的故事:谁藏了他的扁担?谁给他重做扁担?这是井冈山博物馆珍藏的朱德的扁担(同款)。 朱德的扁担 1928年冬天,红四军集结在宁冈新城、古城一带进行冬季训练。由于湘赣两省敌军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之间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至粮食都奇缺。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问题并储备一定的粮食,红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633816097751172
6.小学语文小学语文_16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16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朱德的扁担》一文,出自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3篇人物故事。《朱德的扁担》讲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7/7154123111006006.shtm
7.井冈山博物馆的朱德扁担非原物,题字却是同一人,此人后来投敌小学课本里那篇课文《朱德的扁担》,让朱总司令在井冈山上挑粮的往事广为流传。如今坐落在井冈山茨坪的革命博物馆里,就存放着一根扁担,上面一端写着“朱德扁担”,另一端写着“不准乱拿”。当然,这根扁担并不是井冈山时期的原物,因为从1928年冬天开始,为了打破敌人的封锁,朱德就率红4军主力前往赣南、闽西一带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0513/10/5402768_1031116348.shtml
8.井冈山红色之旅作文(精选24篇)井冈山红色之旅作文 2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4月9日,我们文家市中学全体七年级师生一同来到了革命老区文家市——秋收起义纪念馆。 随着小讲解员的讲解,我们知道屹立在广场上的这座雕像的含义:这个标志性的雕塑是一面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党旗的前身,名称叫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中间有两只巨手。https://www.ruiwen.com/zuowen/lvyou/509636.html
9.“两学一做”知识点党建纪检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 30.毛泽东在哪篇文章中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答:《反对本本主义》。 31.《朱德的扁担》记述的是朱德在哪里挑粮的故事? 答:井冈山。 32.三湾改编确定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后,毛泽东在我省什么地方亲自主持了6名士兵的入党宣誓仪式并建立了连队党支部? http://www.lxyz.net/djjj/content_3311
10.红色故事2.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以下是 无 整理的《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的革命小故事》,希望帮助到您。 适合二年级小学生阅读的革命小故事篇一:小侦察员张嘎https://www.7r4.cn/bkqs/202412-2916.html
11.红色记忆(一)一一传奇的井冈山由于反动军阀的查觉,朱德、陈毅部无法再隐藏在16军内,1928年1月5日朱德率部来到杨家寨,在当地党组织的支持下,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发动了武装起义。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打响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枪,不仅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井冈山斗争的丰功伟绩https://www.meipian.cn/1j1227g9
12.井冈毓秀,镜头下的红色之旅镜头五:踏上红色圣地——革命博物馆、茨坪革命旧址 聆听了井冈山革命斗争史,看着眼前呈现的那一张张真实图片,一件件历史实物,感到时光流转,学员们仿佛又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革命岁月,眼前浮现出革命先烈们英勇战斗、前赴后继的战争场面。 本次培训已经结束,但未来的红色道路却已深埋在学员们心中。在他们的脑海中有https://www.qjd.org.cn/xyfc/yx/201506/t20150624_6034263.htm
1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有8条与人民密切相关!主题教育这条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 1927年10月下旬,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队伍行进在乡间,正在向湘赣边界的井冈山进发。 战士们长途跋涉,经常又饿又渴,有时会随手挖老乡家红薯吃。 部队到达江西省遂川县的荆竹山后,毛泽东首次规定部队的三项纪律:行动听指挥,打土豪款子要归公,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 https://www.zzszxyy.com/detail/753.html
14.精华区文章阅读这样,全党从上到下, 形成一种普遍看法:社会主义革命完成后,在建设方面,“左”比右好,只准反右——反保守,不准反“左”——反冒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争速度、抢时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方针。从而以“苦战三年基本改变落后面貌”为口号,动员全国人民,以“破除消“以钢为纲”“三极https://www.newsmth.net/bbsanc.php?path=/groups/literal.faq/People/other/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