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文化长廊

中国国家博物馆:用文物讲好文化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李韵王笑妃

110多年历史,143万件藏品,中国国家博物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为国护史、为国藏史、为国弘史是国家博物馆的重要使命。近日,记者走进这座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探寻它如何用文物讲好中国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览呈现历史长卷

一厅之内,纵览百万年。走进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琳琅满目的文物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生动呈现。展厅中,北京周口店出土的石锤、石砧,距今约4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先民智慧火花迸发的见证;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玉琮,器身阴刻的日月纹图案诉说着史前区域文化交流融合的壮丽篇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出土的唐代饺子、点心及食具,讲述着各民族往来互动的生动故事……

“感觉很震撼,像在跟隔着久远时光的文物对话。”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初二学生张竞文说。她的同学代梓程也深有同感:“这些文物上面精美的花纹,让我感受到古人对美的追求。”

“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后母戊大方鼎总是观众心目中的明星。光明日报记者李韵摄光明图片

“我爱中国”“我也爱中国”“我非常爱中国”,3位年轻观众看完“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在留言本上接连写下了观后感。

“风展红旗如画——馆藏红色经典文物展”展厅里,在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前,观众纷纷与这抹“最美中国红”合影。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年轻观众走进国博,领略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据统计,截至11月底,国博今年累计接待观众630余万人次。其中,3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达62.09%。

如何将展览办得有新意、有活力,以吸引、满足更多年轻人?国博用现代技术激活展览的全新活力和无限可能。国博的首个数字展览“数说犀尊”80%以上的展览内容基于数字技术获得,并以数字化的手段进行呈现。“它还是国博的首个智慧展厅,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环境监测、人工智能、增强现实等技术,在提供全新观展体验的同时,让观众走进幕后,全面了解博物馆智慧化的技术路线和最新成果。”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数说犀尊”展策展人朱晓云说。

博物馆虽不可移动,但博物馆可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送到全国乃至世界各个角落。国博积极打造巡展品牌,2024年在全国11个省区市及海外举办巡展,落地巡展项目14个,在海内外讲述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文物故事。

专属讲解满足不同需求

文物无言,讲解员们就是“代言者”。在国博,人们经常能看到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鲜活有趣的文物故事,带领观众奔赴一场场历史文化之旅。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国博讲解员今年累计服务观众约35万人次。

有许多“文博迷”“历史迷”不满足于普通的讲解,期冀在博物馆学到更具专业深度的内容。为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博提供了分众化、特色化的讲解内容和服务。他们邀请策展人等专家学者进行兼具学术性、趣味性、教育性的专场讲解。截至10月底,国博今年共聘请馆内外专家45人,举办“专家讲解周”10期97场次,围绕各类展览推出49个讲解专题。

国博凤冠文创雪糕和凤冠冰箱贴。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国博还积极建设研学教育品牌,深化馆校合作。国博面向中小学生开设了涵盖“古代中国·通史”与“古代中国·通识”两个系列20门课程,并承接北京市教委委托的“七个一”活动,今年以每天接待400至500人次的频率,为海淀、丰台、门头沟等6个区的中学生提供“古代中国”研学教育服务一千余场,服务学生3万余人次。

个性文创激发文物活力

冬日清晨,国博开门没几分钟,排队购买凤冠冰箱贴的观众已在国博大厅内“甩”出一条望不见尽头的长龙。截至11月27日,“木质凤冠”和“AR金属凤冠”两款冰箱贴自今年推出以来共计销售超53万件,成为国博近20年来当之无愧的“销冠”。这款文创产品不但销量惊人,而且形成文创产品与展览的良性互动。“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内,明孝端皇后九龙九凤凤冠前,拿着精美典雅的凤冠冰箱贴等着与“原型”合影的观众也排起了长队。

有人说文创产品销售区是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国博对待这一“展厅”丝毫不懈怠。“爆款是‘无迹可寻’的,我们能做的是对每一件产品精心打磨。”廖飞说。今年以来,国家博物馆累计推出各类文创产品200余款,涉及350余个品类,凤冠系列、机甲拼插玩具、AR考古盲盒等都受到观众的好评。

舞台上,一位“汉代说唱者”神态诙谐。他头戴帻巾,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满脸笑容拖着长音说:“这里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中的明星文物——击鼓说唱俑,在舞台上“活”了: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出品的原创舞台剧《盛世欢歌》是国博馆藏文物舞台活化的首次尝试。这部剧以汉代击鼓说唱俑为主角,融合话剧、音乐剧、戏曲、歌舞、中国古代音乐、诗歌等多种艺术形式,生动再现汉代社会底层俳优的命运起伏。

国博通过匠心独运的展览、生动有趣的讲解、巧思设计的文创,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编织成一个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让更多观众在这里读懂中国,体悟历史。

THE END
1.艺术开卷看得见的自然:一本捧在手上的自然博物馆古代艺术岩石和矿物、动植物的化石或活体、史前遗存、人类学收藏、艺术作品……我们在哪里可以看到所有这些珍稀之物荟萃一堂? 作为当今世界三大自然博物馆之一,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大约有6800万件藏品,汇聚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积累,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不可或缺的关于大自然的词典。近期,中国国家地理·图书引进了由法国国家自然历史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475018
2.中國國家博物館:用文物講好文化故事110多年歷史,143萬件藏品,中國國家博物館代表國家收藏、研究、展示、闡釋中華文化代表性物證,為國護史、為國藏史、為國弘史是國家博物館的重要使命。近日,記者走進這座歷史文化藝術殿堂,探尋它如何用文物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 精彩展覽呈現歷史長卷 一廳之內,縱http://hk1.crntt.com/crn-webapp/wap/detai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7013135
3.人民网评: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新馆向公众开放,生动呈现商文明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北京昌平,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矗立燕山脚下,古老典籍在此“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广袤神州大地,山川锦绣、人文灿烂,构成了辽阔的文化版图。我国共有76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国有可移动文物,价值不可估量,https://jprmt.cn/newsinfo/7773303.html
4.优质试题25.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优质试题】25.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的是,这的正确答案和题目解析https://m.12tiku.com/newtiku/919910/87919541.html
5.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 的是,这种方式的收藏也不能被___,因为这就像吃鱼翅的人越多,遭到杀戮的鲨鱼就越多一样。 依次填入画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遗憾 复制 B. 矛盾 鼓励 C. 不幸 推广 D. 尴尬 宣传 题目标签:博物馆最大程度这种方https://www.shuashuati.com/ti/f1c08adb253c44b2afd8c2203890a9a0.html?fm=bdbdsbf212b16c71fee9cf0a627e7774e1634
6.检护民生揭秘文物保护法,让历史文物焕发新生!文物分为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包括:历史上各时代重要实物、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文献资料、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 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古石刻、古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wMTYxMTQ3Mw==&mid=2649515745&idx=1&sn=bc4d741e875f506b778943dc36aca75b&chksm=8f90cba542c1d20658bcc65cdae6371ddaa18ef875cb9f603e47444610c318d9501bb2a00868&scene=27
7.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单选] 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 的是,这种方式的收藏也不能被___,因为这就像吃鱼翅的人越多,遭到杀戮的鲨鱼就越多一样。依次填入画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遗憾 复制 B.矛盾 鼓励 C.不幸 推广https://www.ybtiku.com/xuexitiku/7/1271781.html
8.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更多“在某种程度上,各地博物馆收藏化石,是对我国化石资源最大程度的保护,但___的是,这种方式的收”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我国高校每年有数万项科研成果通过验收,其中有30%以上的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首创”、“国际领先”或者“ 填补了国内空白”。 的是,这些成果中只有极少一部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大部分成果只能https://www.xuesai.cn/souti/1DAFE185.html
9.博物馆收藏国宝级煤矿太西煤标本在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建馆60周年之际,收集了博物馆标本的科学资料及小故事,希望能增加观众朋友的科学素养,爱护国家宝贵资源,节约能源、从自己做起。 一、化石燃料煤炭 1、人类对煤炭的使用历史 人类对煤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中国是世界上采煤和用煤最早的国家之一。2500年前的《山海经》,最早记载了煤并称之为https://www.fx361.com/page/2021/0110/9343712.shtml
10.中国十大地质博物馆及其镇馆之宝各省地质博物馆收藏珍品介绍→中国地广物博,各省都有博物馆,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又不尽相同,各有自己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特色,本文盘点了全国地质博物馆排名,其中包括中国地质博物馆、湖南省地质博物馆、湖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北省地质博物馆、南京地质博物馆、宁夏省地质博物馆、山西省地质博物馆、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等,下面跟随https://m.maigoo.com/top/417897.html
11.文化盛宴:全国博物馆100个新春大展,约起来!文化产业评论展览汇聚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等多家收藏机构220余件文物,其中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占到56%。 07、园说Ⅳ——这片山水这片园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6231852.html
12.各地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哪些?此后烧毁处较完整的一段单独装裱,人称《剩山图》,现为浙江省博物馆所收藏。画的前段(短段)名为“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2277732/answer/20850069
13.中国文物追讨纪实!我国文物流失到海外之后,被国外的博物馆、图书馆等相关机构或者个人所收藏。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在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中国文物164万件,而民间收藏https://www.meipian.cn/3dilkwgv
14.我国博物馆社会教育12篇(全文)可以预见,这一令人振奋的政策性鼓励措施将有力地刺激和促进我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迅猛发展。以下结合笔者近年来对中、美艺术博物馆教育的比较研究,就这一新兴专业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的思考和建议。 一、深入研究艺术博物馆教育的特点与理念。 由于历史等客观原因,我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功能长期以来更多地被其文化https://www.99xueshu.com/w/ikeyz192zepo.html
15.备战中考:2022全国各地中考非连文本阅读精选24套(建议收藏!)18.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我国特高压的特点。 19.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说说我国特高压的发展前景。 17.A 18.我国特高压的特点:经济性、安全性、环保性。 19.对解决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有限与需求快速增长、煤电运输紧张与能源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清洁能源发展与消纳困难等矛盾,建设特高压电网成为最优解决之道,前景良好https://www.zhongzhao.org.cn/news/show-331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