丢失约2000件藏品的大英博物馆,曾盗走了多少中国文物?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从最早的时候就以工业规模制作精美的物品,产生了一种极具特色的文化……33号展馆回顾了中国过去7000年的历史……”

——大英博物馆介绍词

近日,大英博物馆失踪了约2000件文物,中国媒体严正提出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要求。据统计,中国流失海外的文物有164万多件,其中大英博物馆最多。时至今日,走进大英博物馆,我们能看到哪些英殖民者从中国抢来的文物呢?

大英博物馆33号展厅,是整个大英博物馆里最长(115米)、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由香港商人、收藏家何鸿卿资助扩建

“世界被盗艺术品之都”

1759年,大英博物馆首次向公众开放。它可谓生逢其时——正是不列颠国力蒸蒸日上的时候。英国伸向世界的触角与博物馆丰沛的财力加在一起的结果,就是大英博物馆藏品越来越多。

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数量十分惊人——估计超过800万件,拥有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藏品(超过10万件),同时也是除开罗的埃及博物馆之外最重要的古埃及文物收藏处之一。在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甚至包括日本浮世绘里的经典,葛饰北斋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大英博物馆有一句口号,“oftheworld;fortheworld”——来自世界(的收藏),面向世界(的服务)。

反过来,著名捷克小说家、“机器人(Robot)”一词的发明人卡雷尔·恰佩克则在《英国行旅记》里揶揄,“英国很有钱,从全世界收集了很多宝物。英国因为是个不太有创造力的国家,所以努力从外国收集宝物……大概全世界稍有价值的东西都被拿到英国来。”

2012年为庆祝伦敦奥林匹克运动会,大英博物馆将古罗马雕塑《掷铁饼者》陈列于伊丽莎白二世大中庭

一言难尽的33号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清宫流出文物在其中也占有相当比例。从清末开始,紫禁城中偷窃已经蔚然成风、司空见惯了。皇宫中的宫女、太监纷纷偷盗文物贩卖,导致大量清宫珍品外流。甚至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也扮演了监守自盗的角色。光是1922年下半年,溥仪就以“赏赐”胞弟溥杰的名义,将1000多件名贵字画手卷、200多种挂轴和册页以及200种以上的宋版书盗运出宫。

这些由英法联军或者八国联军在侵华过程中搜刮来的中国文物,以及源源不断由中国本土不法分子倒卖到英国的文物,就有很大一部分以“捐赠”或“收购”名义进入大英博物馆。实事求是地说,作为一座以保护和展示世界文化遗产自诩的公益机构,大英博物馆本身并非劫匪或盗墓贼,但它有意无意地扮演了“销赃”的角色,因此也并不“无辜”。更何况,即便从“保管”赃物的角度来看,大英博物馆做得也不够好。2004年10月29日,大英博物馆15件中国文物——制作于唐宋年间的珠宝饰物——居然失窃……

说起33号展厅,的确与中国有着极深的渊源。香港富商、慈善家及古玩收藏家何鸿卿(1930-2021)1992年捐助200万英镑,帮助大英博物馆将旧有中国陈列室扩建、改造成为空调恒温恒湿的“何鸿卿爵士东方文物展厅”。2017年12月14日,历经18个月的整修后,33号展厅重新开放,并更名为“何鸿卿爵士中国及南亚展厅”。值得一提的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生前一共为33号展厅两次正式访问大英博物馆。1992年11月9日,正是女王为33号展厅揭幕,2017年11月8日,也是女王为整修一新的33号展厅剪彩。

2017年11月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左二)为整修一新的33号展厅剪彩,并与时任大英博物馆董事会主席理查德·兰伯特(左一)、香港收藏家何鸿卿(右二)、时任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费舍尔(右一)合影,他们身后是一套明代龙纹琉璃墙饰,这些琉璃曾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

如今的33号展厅全长115米,是整个大英博物馆里最长的展厅。其中的一半空间用来展示南亚地区的历史文物,莫卧儿皇帝宫廷的精美画作和物品与20世纪的画作一同出现,而另一半则展示了从公元前5000年至今的中国历史。扑面而来的“中国红”成为展厅的显著基调。进入展厅后迎面正对的是一套明代龙纹琉璃墙饰,一行黄龙,一行蓝龙,穿梭于莲花牡丹之间。这些琉璃曾是山西寺庙建筑屋脊上的装饰品。33号厅不以惯常分类方法布置,而是按年代顺序展出。从远古时期半坡遗址出土的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中国历史上各个时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在这里都可以见到。而观众有幸在这里看到的展品只是大英博物馆馆藏的23000余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中的一部分,另外的绝大多数都存放在博物馆内的10个藏室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无缘得见的。

双羊尊,商,现藏大英博物馆,1936年从乔治·尤摩弗帕勒斯手中购入。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该尊因形似两只连体的公羊而得名。我国曾出土三羊尊、四羊方尊,但唯独双羊尊在国内博物馆未见踪迹。此为至今所知的两件双羊尊之一

历代奇珍

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里,可以看到各种类型的历代中国文物。其中有一件木制品,高43.7厘米,人形,方座,头上长鹿角,长舌垂地,形象颇为骇人。这就是先秦年间的楚镇墓兽。其面目狰狞恐怖的视觉效果是为了驱散坟墓中的邪恶,或者吓走破土而入的盗墓贼。从考古发现看,越是高等级墓葬,镇墓兽就越高大,做工越精美,而且出现了使用榫卯结构的双头镇墓兽。相比之下,大英博物馆藏的这一尊高度较低,工艺也较简陋,可以推断出土于等级较低的贵族墓葬中。另一件镂空雕蟠虺纹金剑柄也是春秋战国之物。它长10.4厘米,宽3.7厘米,金质地,剑格、剑柄、剑首合铸在一起,通体镂空,雕刻蟠虺纹(又称蛇纹)。从陕西宝鸡春秋晚期秦墓出土的类似金柄铁剑情况看,原本在蟠虺纹之外还应带有绿松石装饰,实在是华美异常。这件镂空雕蟠虺纹金剑柄20世纪早期出土于山西大同的东周墓葬,后被盗墓贼偷盗出境,流落海外,最后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收藏品。

镂空雕蟠虺纹金剑柄,东周,20世纪早期出土于山西省浑源县,现藏大英博物馆

另外,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里居然还有一张中国钞票。但它并非现今通行的人民币,也非民国年间的法币与金圆券,而是明朝初年发行的纸钞。这张长34.1厘米、宽22.2厘米的纸币,是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纸币。纸币的上方从右至左写着“大明通行宝钞”6个字。这行字下方写着的“壹贯”是指纸币的面额,大字的下面画着十串一千文的图案。纸币的边缘用龙的图案装饰,表示纸币是由政府发行的。在纸币的最下端写有一串长长的文字:“户部奏准印造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

在大英博物馆如此众多的中国文物里,漆器也占有一个颇为引人注目的位置。漆器是用漆涂在器物的表面制作而成,外观光彩照人,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中国是漆器的发明地,漆树在甘肃南部至山东以南的广大区域内都有生长。战国时期,随着铁制的刀凿斧锛等生产工具普遍使用,各种美观实用的漆器相继出现,并逐步取代了青铜器在生活领域中的地位。时至汉代,漆器更是倍受人们喜爱的日常用器,无论是官府还是民间,都十分重视漆器的生产和使用,而漆器更是地方上的重要贡品和贵族之家的名贵器具。大英博物馆里收藏的中国漆器很多,展品中有自汉代到明清的各代漆器。其式样之美、色彩之丽令人叹为观止。

剔红滕王阁漆雕盘,明,直径44.5厘米,20世纪初出土于甘肃,现藏大英博物馆。该盘通体雕红漆纹饰,正面纹饰描绘《滕王阁序》的宴饮场面,背面是《滕王阁序》的文字,是明代宫廷御用漆器的典范之作

1955年从布鲁克·塞维尔(BrookeSewell)手里获得的西汉雕花漆杯便是其中之一。它长17.7厘米,木质胎体(能从一些破损处看到里面的木胎),耳杯造型,呈椭圆形,两边各有一个镀金的把手。通体由红棕色的漆层覆盖,内壁没有任何纹饰,外壁镶嵌黄金与青铜,并绘有数对相向而立的鸟纹和螺旋纹。有学者估计,这只漆杯制作工艺极为烦琐,先要从漆树上割取漆液,然后与色素混合晾干,再逐层涂抹在木胎上,至少需要涂抹30多层,在涂抹后等待晾干变硬,整个制作周期最少历时一个月,在西汉年间这样一件漆杯的价值相当于十只青铜杯。

夺目玉器

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中,玉器也是一个重要类别。因此,博物馆方面特意辟出一个33号乙馆展厅,专门用于展览历代中国玉器。这些玉器数量繁多,无不精雕细琢,温润秀美。其中既有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的玉琮,还有夏商至明清以来各个时期的玉璧、玉玺、玉刀、玉斧、玉杯、玉碗、玉摆件、玉饰品等,竟然形成了一个自古至今的序列。

分布在今天长江三角洲一带的良渚文化(前3300—前2100)以盛产玉器著称,甚至许多小型墓葬也有小件玉质饰物随葬。良渚文化玉器的器型有30多种,以大型礼器为大宗,小件装饰品退居次要地位,这是良渚文化玉器与以前各种史前文化玉器的主要区别。

在良渚文化玉器中,工艺最复杂,形制纹饰最富有地区特色的首推玉琮。玉琮的形制变化最多,大类之有二,一是内外皆圆的圆筒形:二是外方内圆的方柱形。前者是玉琮的早期形式;后者则比较多见,在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中发现的距今5100年的玉琮已是如此。但直到清吴大澂《古玉图考》的考证,才使人们认识到这种外方内圆的玉器,原来正是古代经籍中所称的“琮”。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玉琮正是如此,它呈深绿色,器身内部为圆柱形中空,外部作粗细递减的方柱形,横向分割为19节,高49.5厘米,是目前已知最高的玉琮之一。在器物的方角处刻有小圆圈象征眼睛,而每对圆圈的下方都有一段短横杠表现鼻子,从而形成了一幅简化了的面孔。作为礼器,玉琮在当时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具体含义和用法目前仍未有定论。

良渚玉器虽然名声在外,但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最古老的中国玉器却来自北方。这是一件距今5000余年的玉猪龙。它是用辽宁的岫岩软玉雕琢而成,猪首龙身,通体青绿色,身体蜷曲,呈字母C形,头部和尾巴靠近。整件器物厚重粗犷,头部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逼真:肥胖的头部,大大的耳朵和眼睛,开阔的嘴唇。器物的中部是光滑的环孔,背部也有一小孔,可以穿绳佩戴在腰间。这类器物在出土时,多数是在死者的胸部发现的,因此玉猪龙很有可能是远古先民的某种等级和权力的象征。另外大英博物馆内还有一件雕刻于上古时代玉面神人像,打磨得十分细腻。它出土于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产物。它被称为“神人像”,却融合了禽与兽的特征:头戴玉冠,耳饰玉环,有一对人的眼睛、鹰钩鼻子和长满獠牙的大嘴,可能是古人用于辟邪的陪葬品。

玉琮,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高49.5厘米,现藏大英博物馆。通体呈深绿色,器身内部为圆柱形中空,外部作粗细递减的方柱形,横向分割为19节,是目前已知最高的玉琮之一

1.玉面神人像,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于湖北天门市石家河遗址,现藏大英博物馆;2.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高26厘米,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地区,现藏大英博物馆;3.乾隆御用玉帽架,现藏大英博物馆

可是,这件宫廷御物又是如何跑到万里之遥的大英博物馆里去的呢?据大英博物馆藏品档案记载,乾隆御用玉帽架也是由那位大金主布鲁克·塞维尔出资,从20世纪上半叶伦敦最知名的中国艺术品经销商约翰·斯巴克斯(JohnSparks)公司购得的。但它又是如何从紫禁城里散落民间,落于约翰·斯巴克斯公司的?这至今仍是一个谜团。

这正是大英博物馆中国展区带给国人的永恒遗憾,它虽然似乎涵盖了整个华夏历史的文物珍藏,却也令人想起近代的百年伤痛。在大英博物馆建馆250周年时,英国广播公司中文部举办了一个网上听众反馈节目,有一位听众的留言可谓具有代表性:我去大英博物馆看过,里面整整一个展厅都是中国的东西,我看了之后有两个感觉:一是为我们中国曾经拥有如此珍贵的文物而感到自豪,二是为我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羞耻”,因为这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

THE END
1.不完全统计海外博物馆有中国文物167万件近年来已追回部分文物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18家博物馆中,中国文物数量达167万件,而流散在海外民间的中国文物数量更是馆藏的10倍之多。如今,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和文化自信的提升,海外文物回流逐渐成为热门话题。如何让国宝回家?有何重要意义?又该如何实现呢?由于战争抢劫、非法走私等多种原因,很多中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5260792466927730&wfr=spider&for=pc
2.外国文物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m.chnmuseum.cn/zp/zpml/wgwwcp/index_3.html
3.大英博物馆里究竟有多少中国文物?为何拒绝归还?大英博物馆官网显示,馆内现有中国文物超2.3万件,长期公开展出2000件,囊括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汉代的漆器玉器以及唐宋三彩、五大名窑瓷器、元青花、珐琅器等几乎所有艺术类别,很多是稀世之宝。“十大镇馆之宝”中,就有三件来自中国,分别是《女史箴图》、敦煌壁画和大维德花瓶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404799
4.为什么中国博物馆中多是出土文物?大英博物馆有三件镇馆之宝,都是外国的,埃及的罗塞塔石碑、希腊的埃尔金石雕和中国的女史箴图。在大英博物馆中,英国本土的文物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来自世界各国,收藏的途径都不那么光彩。有专家说,在英国强大的时候,领土增加了111倍,从殖民地收集的文物也增加了100倍。在“日不落帝国”的时代,大炮和军舰说了算,https://www.douban.com/note/780390419/
5.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文物 姚文发 大英博物馆即英国国家博物馆,又名大不列颠博物馆,位于英国伦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罗素广场,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赴正式对公众开放,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许多文物和珍品,及很多伟大科学家的手稿,藏品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为全https://www.meipian.cn/4yi27ixp
6.大英博物馆藏了多少中国文物?从建馆之初内科医生汉斯·斯隆捐赠的七万一千件私人藏品,发展到如今超过八百万件馆藏珍品,大英博物馆已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博物馆之一,收纳其中的历史物证跨越两百多万年的人类文明,每件藏品都折射出地球文明史上一个灿烂的瞬间。 宋 官窑侈口瓶 高十八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http://www.kunlunce.com/e/wap/show.php?classid=176&id=167376
7.上海博物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根据国家文物局、市委、市政府、市委宣传部的决策部署和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布局,上海博物馆将紧扣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这一主题主线,以建馆70周年、东馆建设为重要契机,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文物局的指导下,精心谋划推出“大博物馆计划”,以守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article/id/I00004551
8.贵州博物馆概况鸟居龙藏西南行中征集的文物(现存大阪博物馆) 四、影响 (一)学术史上的影响 首先,鸟居龙藏的此次中国西南调查是中国西南近代最早的人类学调查活动之一。 19世纪末期,一直较为闭塞的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为英、法等列强的渗透之地。一些西方传教士或外交官等陆续进入这一区域进行传教或考察。在鸟居之前,英国外交人https://www.gzmuseum.com/gbjt/202204/254.html
9.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文化遗产张鹏宇(中国国家博物馆文保院金属器物修复研究所所长) “考古”“文物”对于儿时的我来说是神秘的。我钦敬那些有机会修复文物的人,能用一双巧手将锈迹斑斑、支离破碎的国宝修复成完整、精美的样子,也羡慕他们能用双手去触摸和感受历史,与古人“对话”。怀着对这一领域浓烈的好奇心,我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文物https://www.cacta.cn/DSJ/HTML/20220610101553.html
10.厦门鼓浪屿上岛游玩攻略(船票+预约+防疫)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最美转角→八卦楼(风琴博物馆)→日光岩→菽庄花园(钢琴博物馆)→港仔后沙滩→黄荣远堂(中国唱片博物馆)→海天堂构(南音及木偶戏) 图源:鼓浪屿 ?世遗文化·琴岛修心 三丘田码头→管风琴艺术中心→故宫鼓浪屿外国文物馆→鼓浪屿国际刻字艺术馆→三和宫摩崖题记→汇丰银行公馆旧址→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https://www.qianggen.net/2009/tuan85781/index.html
11.美国各大博物馆的中国国宝级文物在此背景下,通过主动收购和接受藏家捐赠,或者通过其他的手段,美国的博物馆建立了丰富的中国艺术收藏。今天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美国藏有中国文物的主要博物馆,看看都藏了多少国宝。 【1】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5号大道上的82号大街,与著名的美国https://www.518bwg.com/show/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