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19.06.22
大英博物馆成化斗彩
成化斗彩之所以能够成为传世的极品,与成化皇帝的特点、性格、环境和喜好精巧细腻之物是分不开的,充分体现了成化皇帝与当时的制瓷有着密切的关联。成化斗彩的成就,是成化御窑的艺人们用聪明的智慧和勤奋的汗水为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化斗彩还有许多值得我们更深层次研究的内容,以进一步提升对成化斗彩的认识。
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嘉靖时白瓷色偏灰黄,姹紫色偏灰黑,黄彩带微红,较多杂质,青花色浓暗偏灰,比如成化青花发色淡雅,成化青花线条结合处的针孔整齐有序,而嘉靖时的针孔就大小深浅不一了。嘉靖时期无特意仿造成化斗彩之作品,到万历时因万历帝的挥霍无度并喜好奇珍异宝,自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十万钱起,仿品开始泛滥成灾,特别是斗彩鸡缸杯,天字罐和当时曾在鸡缸杯之上的斗彩葡萄把杯仿品特多!但这些仿品都不能与成化斗彩相提并论!其白釉色泛灰黄,青花发色灰暗,笔调僵硬细弱红彩色浓带黑,葡萄姹紫为一的而无留下四颗不上釉而无生熟之分,清三代仿品更多,当数雍乾二朝官仿最好,然而还是留下不少破绽,如用彩片浓偏厚,口沿过度打磨,胎壁偏厚,色彩过渡不自然。画风拘谨生硬,釉色过白,青花发色偏浓。到了晚清民国的仿品,其差距就更大了,而现在的那些仿品就更加不堪入目了!当然了,如果手中无真品却也是无所适从,特别是对那些高仿品来说。
方法一:辨胎釉,釉质肥腴润如凝脂成化瓷器胎质洁白、细密、干涩;胎体秀美而轻薄,迎光透视呈牙黄色或肉红色;釉色微微闪青,釉质肥腴,润如凝脂,上手抚之如同婴儿的肌肤一样,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这种釉色是鉴定明成化瓷器的重要特征之一。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藏成化为斗彩鸡缸方法二:辨纹饰,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成化时期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多用双线勾勒填色法,填色较淡,青花之淡雅之态如轻歌漫舞,画意飘逸潇洒。成化斗彩器物装饰讲究浓淡搭配,以平涂为主,不分阴阳,画面缺少层次感。花朵和人物衣服以平涂法绘画施彩,树叶、花朵无阴阳向背之分,人物衣服,只绘单色外衣,无内衣衬托,故有“成窑一件衣”之说,山石也无凹凸之感。
方法三:辨彩料,“姹紫”一色独具特点成化色彩具有清雅的色彩效果,旷绝古今。色彩特征是:“鲜红色,艳如血,厚薄不匀;鹅黄色,娇嫩透明而闪微绿色;杏黄色,闪微红;水绿、叶绿、山子绿色,皆透明而闪微黄;蜜蜡黄,色稍透明;赭紫色暗;姜黄色浓光弱;姹紫色,色浓而无光。而彩色中的“姹紫”一色独具特色,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后代很难模仿,可谓成化一代的标志。
方法四:辨工艺,器物砂底呈褐黄色成化瓷器修胎规整,琢器类器物(瓶罐类立件器物称为琢器),由于当时是分段拉坯成型,腹部可见接胎痕,由于成化时期工艺非常好,瓶、罐、壶等琢器,接胎痕不明显;盘子多有塌底现象,碗、盘类底足较直而且较高。官窑青花瓷器分底施釉和砂底两种。以带釉居多,器物底部釉色和器身釉色一致,砂底呈褐黄色,俗称“米糊底”,上手抚之,温润细滑,无粗糙感,为成化官窑器所特有风格。器物底足墙较窄,足脊较圆;足迹露胎处可见黄溢;器物里釉、底釉平滑细腻;足外墙大多围以两或三道弦纹,一道靠上,两道靠近足底部边缘,靠近足根那条圈线较深,上面一条则谈。
景德镇出土青花鸡缸杯.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一书中对成化白釉绿彩是这样描述的:常见的多为弘治、正德器,成化器少见。从已发现的绿彩龙纹盘、碗之类来看,此品种应始烧于宣德时期。成化时的刻龙填绿彩色浅淡,微闪黄色,透明度强,所绘龙纹线条纤细,舒展自然,有些器物还暗刻海水和龙纹。在这里耿老是不会把黑彩勾勒轮廓,绿彩填涂这么重要的鉴定依据忽略不写的。《明清瓷器鉴定》中明确黑彩是在成化以后的弘治出现的,“继成化以后,弘治官窑也产生这一品种(五彩),造型以盘碗为主。所用彩色有红、绿、赭、黑、孔雀绿等。”这里,第一次出现黑彩是在弘治朝的五彩上。
微观开片
一、斗彩仿品的历代足迹
成化斗彩起源于宣德,成名于成化。
1984年在西藏日喀则萨迦寺发现宣德斗彩莲塘碗一对,后又在珠山遗址又出土过同类瓷片。原以为斗彩是成化年创烧,事实是在宣德青花五彩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成化年加以全方位完善提升、增加品种并作为烧造重点,由此成名。成化斗彩名气大增后,几代王朝都有仿制。从国内外博物馆、历次拍卖记录及市场上见到的器物来看,归纳起来大体上(不是绝对的)有7个朝代或时期仿制过成化斗彩。
1、嘉靖朝
明弘治朝没烧过斗彩,到正德、嘉靖朝开始按成化图案和技术再烧斗彩。
由于成化本年的斗彩瓷器留传极少,早在明嘉靖、万历时就很名贵了。因此,从明嘉靖开始,仿制品就持续不断。正德斗彩虽有传世,但数量更少,仅碗、三足洗数件,以缠枝灵芝纹为典型。嘉靖青花五彩兴起也是烧造的重点之一,斗彩的生产只是少量。
明嘉靖斗彩婴戏纹盃(佳士得2005年拍品)
嘉靖斗彩秞面偏灰黄,姹紫色偏灰黑,黄彩带微红,杂质略多,成化青花发色淡雅,嘉靖青花发色浓暗偏灰,在色泽等方面也不能与成化相比。
2、万历朝
万历帝非常喜欢奇珍异宝,由于鸡缸杯的名贵,万历时仿烧,自成化斗彩鸡缸杯价值十万钱起,仿品开始泛滥,特别是斗彩鸡缸杯,天字罐、斗彩葡萄杯等仿品很多!但这些仿品都不能与成化斗彩相提并论!主要是釉色呈灰黄、青花发色灰暗、笔调僵硬、细弱,红彩色浓带黑。色彩的成分也明显减少,关键是成化使用的“姹紫”在以后各朝仿品上都没有出现,原因是彩料配方失传根本仿不出来。万历斗彩基本没有任何创新,传世多为仿成化的制品。但由于胎釉淘洗精细度不同以及器物制作、烧成上的细微变化,都不可避免地留有本朝特征。如婴戏图小杯,咋看乱真,细看其口较真品微撇,整体造型不如真品秀美,色彩也不如真品柔丽。
明万历斗彩八吉祥灵芝纹盌(苏富比2006年拍品)
3、清朝康、雍、乾三代
进入清代,各朝多有仿制,尤其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仿品的最多,工艺各有千秋,个别作品已具很高的水平,但还达不到乱真的程度。
这三朝期间的斗彩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工艺精、质量高,出现了继明成化之后又一个生产斗彩器的高潮。这一时期的斗彩作品分成了两大类:一为仿成化斗彩的制品,另一类为清代创新的产品。
其特点是:
①、康、雍、乾仿成化斗彩,在材料、器型、纹样、色彩等方面,均已达到很高的水准,特别是雍正的仿品非常接近成化斗彩。遗憾的是仿品无论如何逼真,但都带有时代烙印。清官窑由于建立了严格的烧造管理体系和分工明确的技术流程,因此,从选料到胎、釉制的作都极为精良,纹样绘画工整有余,器型过为规整,烧成温度高,因此仿品没有成化器典雅、柔和、自然的味道。
康熙朝在生产传统斗彩的同对,又创烧出了黄地、洒蓝地等斗彩器,从而使康熙斗彩瓷器的种类更加丰富多样。这类器型以盘、碗、杯、笔筒、壁瓶为多,个别也有稍大的多角形花盆、长腹盖罐、签式碗、方盒等制品,纹样也以康熙朝流行的龙凤、莲池鸳鸯、缠枝桃、雏鸡牡丹、过枝凤、花卉果树、携琴访友等为典型。
③、雍正朝是清代斗彩瓷器烧制最成功的时期,其器物从纹样布局到色彩的配合,以及填彩的工整程度均比康熙朝进步。其成就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在传统的斗彩呈色中增加了金红,并在斗彩中融入了粉彩的技法,不仅增加了色彩,而且打破了成化斗彩一件衣、花朵无阴阳向背的特点;第二是雍正斗彩绘画较以往的更为精细,釉上的各种色彩都准确无误地填于纹样轮廓线内。
雍正朝斗彩的形制也非常丰富,所见器物有两类,小部分是成化斗彩的仿品,如天字罐、鸡缸杯、马蹄杯等,主流是当时流行的造型,如盘、碗、杯、碟、灯座、长方花盆、提梁壶、菊瓣形尊、天球瓶、如意耳蒜头瓶等。图案以花鸟、竹、凤、瓜果、松鹿、芭蕉、梅雀、龙纹、暗八仙等为典型。
④、乾隆朝的斗彩风格是:器型多、装饰华丽、色彩绚丽缤纷。典型特点是:官窑多;在制作方法上,除传统斗彩外,还创做出“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结合”;“釉下青花与釉上粉彩相结合”的两种新工艺,这种斗彩与其他品种组合装饰是前所末有的,是一种大胆的创新。而以青花和粉彩相结合为多,器型主要是盘、碗、瓶、罐、高足碗、花觚、盒等。由于多数是官窑,因此图案花纹还是脱离不了缠枝莲、云蝠、八吉祥、暗八仙、团花、岁寒三友、凤凰牡丹等。有很多器物是专为宫廷庆寿定制的,因此寿字盘、碗较多。传世斗彩的各种器型也比较齐全,特别是高达50至70厘米的大型斗彩器尤为流行。除此之外,金彩在乾隆斗彩中也广为运用,金彩的流行.使乾隆斗彩显得更加富丽堂皇。器型主要是盘、碗、瓶、罐、高足碗、花觚、盒等,乾隆官窑斗彩纹样大多是按朝廷送来的样稿或圣旨设计的。
清代仿成化斗彩作品与成化斗彩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化斗彩的绘画神韵不是一般工匠所为,没有很深的艺术造诣和扎实的绘画基础,是不可能达到这种神韵,何况还有很多只能意会的东西,更重要的一点是成化独有的“童体老功”的款识及彩料发色的色差、质感和如脂似玉釉色等。这些都是清代仿品所不具备的,而且做工过于规整。乾隆以后,斗彩瓷器的生产虽然始终未停止,但制作工艺日趋衰退,图案工整呆板,缺少变化。
4、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的斗彩仿品在质量上,与清朝早期的差距就更大了,在画工、色彩、神韵等方面都无法与成化斗彩相语。
5、现代仿品
现代景德镇的斗彩仿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极少数能够仿品出较高水平的斗彩瓷。二是非常低俗的斗彩瓷。
二、仿品的市场价值
嘉靖,万历仿成化斗彩,有的水平十分接近,只是在彩料及款识上有所区别,其价虽不及成化斗彩高,但仍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一般也要几十万,近百万元人民币。
清三代仿成化器,特别是康熙、雍正朝的做工精细,仿得比较到位,虽是仿品,但也是精细之作,也具有很高的收藏与经济价值,其价位也在几十万至百万以上人民币,而且很少面世。2006年12月13日,一只清雍正斗彩鸡缸杯在厦门心和秋季古玩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50万成交。
近代仿品铺天盖地,但好的仿品也有一定的收藏价值,目前能值几千甚至上万元左右。工艺粗糙,画工一般,只值几十元到近百元,没有收藏价值。
三、收藏成化斗彩的真确方法
鉴于成化斗彩的名贵与奇缺,从成化朝传世下来的斗彩是凤毛麟角。从目前市场来看,能够收藏到真正成化本年斗彩瓷器的概率几乎为零。各朝代传世的仿品也极少,即便有也是天价。
瓷器真伪鉴定的核心是:“知真才能辩假”。没有上过真品手的初学者,光凭书本上的知识就判断真假,是不可能的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近几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成化斗彩瓷呢主要是成化斗彩的名气大、价值高,而真正懂成化瓷的人又很少,对那些功底不深的瓷器爱好者好骗,作假者容易得手。因此,收藏成化瓷器一定要理性,要找真正的专家或业内人士帮忙,认真向他们学习鉴定古代陶瓷的精髓,千万不要听故事,市场上凡是遇到低价出售的成化瓷基本上都是假的,掏宝捡漏得到一件成化斗彩的时代早已经不存在了,请收藏爱好者在收藏过程中千万要小心,否则就要付出不必要的“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