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的现存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展示现存问题对策建议

0引言

1数字技术在博物馆

展示中的应用形式

数字技术在博物馆藏品中的应用得益于上世纪计算机技术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发展,不同于数字化在今日所被期望的展示功能,实物藏品向数字信息资源的最初转化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博物馆藏品。博物馆本着“内向利己”的原则引入数字技术,在形成一套标准化的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之后,逐步拓展到展示传播领域。根据藏品数字化展示在博物馆中的发展与应用,大致可将其分为如下两类形态。

1.1线上数字平台

1.2线下数字展览

2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现存问题

在数字媒体蓬勃发展的21世纪,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交流方式无不受之影响。现在,多媒体设备展示的信息更加容易被公众接受并吸收,逐渐成为最受公众青睐的文化艺术传播方式之一,众多博物馆纷纷将数字技术投入到博物馆及其展览的建设之中,引发了全球博物馆的数字浪潮。但就展示而言,数字化只是博物馆藏品众多展示形式或手段之一,而非唯一途径和最终目的,也无力满足解决博物馆藏品展示所有问题的过度期待。此外,因其成长于实践,发展过于迅速,缺少理论探讨和总结反思,许多博物馆尚未认真思考便被迫卷入到数字化潮流之中,导致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2.1本末倒置:藏品的数字化展示不能取代实物藏品

数字化展示起源于图书馆对文献资料的数字化储存和展示,但藏品区别于文献资料,数字技术不能取代人脑解读藏品信息,其所蕴含的非言语性和非视觉性信息无法被数字储存或展示。此外,脱离了实物的数字化展示,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观看藏品本体的临场感和仪式感,这些感觉很难由方寸间的屏幕或是投影表现出来。而经过复制和转译的图像更无法全面转述文物的信息,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展示效果。博物馆应充分意识到数字化展示的局限性,不能过度依赖数字手段而忽视了藏品本体信息的展示和阐释,“物”始终是博物馆存在的根基,公共博物馆理应承担阐释物的使命[4]。利用数字技术展示阐释藏品,应以是否更好地阐释和展示藏品信息为评价标准,避免过度神圣化数字展示技术,从而丢失了藏品本身在博物馆展示中的主体地位。

2.2华而不实:数字技术在藏品展示中的滥用

2.3昙花一现:藏品数字化展示设备的维护成本过高

3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现存问题的原因探析

通过对现存问题的剖析,目前数字化藏品展示利用存在着过度依赖数字技术、形式和内容脱节以及过于求新导致技术保障薄弱等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数字化展示利用本质上是期望利用多媒体及其多层信息的解读和展示能力,将蕴藏在藏品中的故事具象地表达出来,同时作为博物馆又“必须区分他们提供的东西和主流商业企业提供的东西[7]”,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负责任地向公众解释和说明藏品,避免“徒有视听觉的喧闹,却没有文化性的温情[8]”,成为藏品数字化展示亟待解决的问题。

3.1“唯技术论”导致的技术局限

“认识到人类传播系统事实上是一个复杂的有适应性的系统,我们就能看见所有形式的媒介都生活在一个动态的、互相依赖的宇宙中。当外部压力产生、新技术革命被引入以后,传播的每一种形式会受到系统内部自然发生的组织过程的影响[9]”。传媒形态的技术表现是由人所创造的,传播活动是人有意识的信息行为。如何理解人是传播的主体和各类媒介在传播中的作用,不局限于技术本身,一直是技术发展和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之间的矛盾。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藏品数字化展示利用需要超越单一的技术视野,这要求博物馆及学界必须克服技术发展导致博物馆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技术至上的倾向,回到以内容为导向的传统展示思维里,重新审视媒介形态和媒介的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促进数字技术在博物馆中的高质量发展。

3.2藏品数字化展示模式单一

应用模式单一是导致博物馆藏品信息资源浪费的又一原因,随着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技术的迅速兴起,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数字技术已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数字技术一方面代表着新的展示方式,另一方面也代表着用不同的方式来看传统的展示内容。而作为知识传播的博物馆,数字技术的兴起颠覆了博物馆传统的知识信息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方式多样和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观众深度领悟藏品内涵和历史知识。从博物馆知识传播的本质意义出发,所谓颠覆,其实就是一种回归,以往难以透过实物传递出来的知识信息可以透过数字设备毫无保留地全方位呈现于观众面前。但目前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展示,主要以转换媒介展示藏品本体的方式为主,将拍摄或三维扫描的实物本体通过简单地复制拷贝,以不同的数字媒介呈现出来,其本质是依靠技术革新实现展示创新。数字化的复制和拷贝显得过于容易,但不能将一种媒介流动到另一种媒介的展示方式看作创新,它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诉说同一件事情。

3.3研究与应用之间的道器相离

藏品数字化来势之快,以至于博物馆行业内还没有制定出合理的与之相配的行业标准,研究的滞后性导致应用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初国家博物馆所公布的博物馆300个线上资源中,可以明确地看出对于“在线展览”“网上展览”“文物数字化展示”“数字全景展厅”等展示方式,在发布之时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和划分,存在严重概念不清的情况。除此之外,行业标准的缺失导致市场乱象,严重影响了博物馆的生态发展。多数商业展览打着“沉浸式”“多感官”等新概念,收取高额门票,大大折损了博物馆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我们如何立足于当下的现实环境,运用数字技术与藏品的结合满足公众新的审美冲动、学习习惯和精神要求。特别是在藏品数字化展示已逐步成型的今天,如何由器而见道,更好地利用科学技术服务于众,需要加强数字化展示的理论探讨和标准建立。

4博物馆藏品数字化

展示的建议与展望

当今博物馆正逐步通过创新藏品信息应用方式,将数字化的藏品从计算机显示器中解放出来,成为一件件可观赏、学习、体验、触摸甚至穿戴的数字展品,这些发展改变了博物馆传统的学习和参观方式。也许最初的博物馆数字化倡导者并不会想到,这些数字化的藏品如今正以影像、印刷品、应用软件、艺术创作等方式在人们生活中全方位加以传播。传统博物馆的典型特点是让所有知识信息都集中于“物”上,观众只能依靠现有的知识体系接收到其中的部分信息,而如今的博物馆正不断探索观众与馆方的双向交流模式,信息不再被单向度地推给观众,相反,观众可以从博物馆或者数据展示平台上将感兴趣的信息拉出来,甚至参与到创造传播信息的活动中来。这一变化意味着,博物馆不再是藏品信息传播的唯一媒介。

4.1信息平台: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满足观众多元需求

“公众主导”则是由博物馆或资源平台提供藏品并制定相应规则,由公众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探索藏品叙事和展示方式。在此基础上,数字化藏品将改变传统博物馆的参观模式,观众本身将作为更加重要的角色,不需要再去依照策展人的文物分类或是博物馆认为值得参观的藏品路线亦步亦趋。过去因为顾虑大众需求而弃之不用,无法对外公布的文物,现在都能为观众所选择。例如疫情期间伯明翰博物馆信托基金会与游戏“占领白墙”的合作(图3)。该游戏基于伯明翰博物馆和美术馆所拥有的数字藏品资源,让观众从中任选出200件藏品,在虚拟网络空间中策划、设计和构建属于自己的数字艺术展览,这个展厅将成为这世界上只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版本。国内博物馆近期也开始积极尝试该类模式,2021年10月,杭州博物馆发布了“粮道山18号——人人都是策展人”计划,活动向观众提供了馆藏的150件数字藏品,观众可以任选10件藏品,自定展览主题和叙事,生成属于自己的策展海报并发布。该活动仅上线一个月就吸引近2000名用户参与游戏,共计发布803个展览。这意味着未来通过数字化藏品,无论是专家、博物馆工作人员或是观众,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展厅,并拥有对外阐释和设计展览的权利。

4.2展示空间:打破藏品利用局限,提升展览陈列丰度

文物在诞生之初主要具有观赏、把玩、触碰和社交功能,自博物馆诞生之后,文物便作为藏品被安置于展柜之中,以往的功能仅剩下依赖目光的静态凝视。数字信息技术对提高文物藏品的展示利用率、藏品信息传达的深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藏品在被数字化之后,成为一种信息被广泛储存与传播,同时借助影音互动媒介进入实体展示空间[11]。观众的观看方式、赏玩方式又重归多样。加之科技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认知方式、知识获取模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新媒体技术处理加工的藏品也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

首先,传统博物馆展示中由于文物保护或展示空间限制而无法展出的藏品,现在不仅通过数字技术展示出来,还能有效缓解藏品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带来意想不到的展示效果。自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清明上河图》真迹在故宫一共展出了2次,反响极为热烈,引发了“故宫跑”这一博物馆现象。为了能让更多观众一睹《清明上河图》之芳容、领会汴梁之美,故宫着手策划了2018年《清明上河图3.0》(图4)互动艺术展演,展览以360°全息沉浸交互经典舞台艺术和4D球幕影像等技术手段营造出真实的体验。这次创新的尝试,既保留了作品原有的美学价值,又从观众体验和文化信息获取的角度拉近了观众与文物的距离,不仅让观众可以近距离多角度地感受清明上河图的魅力,一气呵成地体验繁华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而且使得深藏于博物馆内的珍宝“活”了起来。

最后,可以通过藏品数字化展示进一步发挥博物馆的美育功能。观众反复前往参观往往是因为博物馆开启了其对未知实物的好奇心或是对一些经历过的事情的联想[15]。如2019年故宫博物院新年数字沉浸体验展《宫里过大年》(图5)共动用885件藏品,通过提取故宫历史及院藏藏品中的过年元素,运用数字投影、虚拟影像、互动捕捉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还原清宫过大年场景,形成春节文化与观众的互动,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代艺术设计交织,组成全新的艺术文化体验空间,让观众在博物馆体会了传统的清宫年味。较之于传统展览,数字化展示更加注重引导观众兴趣、调动观众情绪,触发人们对于美和好奇的本能追求,博物馆中的数字艺术是结合历史、人文和科技的新型艺术形式,它以创新、交互和沉浸的形式提升了博物馆的美育功能,是博物馆对观众好奇和幻想的创造和回应。

THE END
1.浅析二维码导览如何提升博物馆学习体验这一创新技术利用智能手机设备,通过扫描展品或展位处的二维码标签,为参观者提供详尽的信息介绍,包括图片、文字、多语种语音解说及视频资料,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参观内容和学习体会。二维码导览系统的应用使得博物馆的参观变得更加互动和个性化。参观者只需使用手机QQ、微信或其他应用程序中的“扫一扫”功能,对准展品旁的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15380419656139&wfr=spider&for=pc
2.古国智造揭秘中国历史app的创新之旅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中国历史app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方式。在这里,你可以用触摸屏来探索古代兵法,用AR技术来体验丝绸之路上的商队行进。你还可以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唐朝宫廷宴席,或是在3D模型中欣赏雕塑艺术,这一切都是以往难以想象的事情。 https://www.eiopr.cn/shen-hua-gu-shi/502372.html
3.故宫智慧景区建设,“智慧开放”项目成效“智慧开放”项目加强了故宫游览的社交属性,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吸引游客参与。例如,游客可以在游览过程中进行打卡、发送明信片等,趣味化的形式使传统文化得以生动呈现。故宫运用AR技术,提供沉浸式的导览体验,游客即使在闭馆日也能通过全景技术浏览紫禁城,进一步满足对传统文化学习的需求。 https://www.1230t.com/blog/a/10761.html
4.线上博物馆app有哪些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线上博物馆软件是让我们可以在线观看博物馆所有的藏品的软件,也可以在线预约博物馆的门票,将会带来线上便捷的操作,省去我们的时间,并且线上观看也是非常全面的,有超高清的vr观看效果,还有相应的文字介绍,完整的将博物馆的藏品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线上博物馆展览软件下载大全,在家就可以观看各种博物http://www.downcc.com/k/xianshangbowuguan/
5.文博场馆“正青春”,多地融合数字技术打造“活起来”的沉浸式文博(图片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借助“内容+平台”的产业优势,让文物在动态演绎中获得新生,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历史文化的方式。 “鼓动八桂声震九州——广西古代铜鼓文化数字化陈列”展览则是由线上展示平台、线下数字展两个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3NTQ4MDg0Nw==&mid=2247691985&idx=8&sn=a83d888bcadf6d45cd7d34d028978e1f&chksm=fcfe6ce34748c5c048962cee8b17a774302c3c2ca4c180488e92f41b03bbc0cfbd14809c21df&scene=27
6.?自助讲解器的好处导游导览旅游博物馆自助讲解器使游客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步调来安排参观行程,无需跟随团队或导游。这种自主性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还增加了参观的灵活性。 促进资源共享?: 自助讲解器的内容可以轻松复制和传播,有助于实现知识的广泛共享和普及。这对于博物馆、展览馆等场所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传播手段。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9EQTJP0553WTXB.html
7.河南师范大学2024年“校园开放日”活动公告开放校内图书馆、生物资源博物馆、校史馆、美术馆等资源,安排志愿者引领考生与家长游览参观,并详细讲解学校的办学历史、校园文化、科技创新、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具体安排详见下表) 3.预约方式 (1)考生和家长需提前预约,通过线上访客出入管理系统(见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1人1码,来访人员均需填写),待学校审批通https://www.htu.edu.cn/zsjyc/2024/0617/c18517a314161/page.htm
8.指尖数字博物馆app下载指尖数字博物馆app安卓版下载v1.0指尖数字博物馆是一款方便用户线上参观的博物馆软件,在本软件中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在手机上云参观,详细查看博物馆作品,这里有非常多的艺术作品,提前预告新展情况,也可以制定参观计划。为您提供非常多的导览方式,提供展厅地图,展品点位以及语音讲解,为您的看展提供便捷。 https://www.crsky.com/soft/482259.html
9.线上博物馆app手机博物馆博物馆软件下载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版 28.58M / 2022-04-20 / v1.3.4 安卓版 评分: 下载 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版让我们了解华夏五千年文明留下的痕迹,拥有了解国家博物馆新展的情况,且馆藏内容进行更新,线上就能查看那些沉淀千年的古物,了解承载浑厚民族底蕴的中国。 http://www.downyi.com/key/bowuguanapp/
10.线上博物馆app下载线上看博物馆展览的软件推荐云看博物馆作为典藏人文自然遗产等的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陈列各种历史过往,让人们能够了解到曾经的世界。如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博物馆也与时俱进的开启了全新线上展览模式,用户手机上就能浏览到世界上各个展馆。那博物馆app有哪些?这里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下博物馆展览软件大全,其中包括了国家博物馆app、首都博物馆app、英https://www.ddooo.com/zt/dndmsjyx.htm
11.过一个科学的周末!中科院第十九届公众科学日周末开启在公众科学日里,你可以走进天文台站、植物园、博物馆、野外台站、国家院所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你不仅能够参与各种形式的展示,收获不一般的互动体验,还能和科学家们亲密接触,遇见答案,更预见未来。 100多个国家科研机构为你开放, 500多场特色科学活动等你参加,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070614?commTag=true
12.潍坊市博物馆带你走进城市灵魂深处国际博物馆日潍博线下+线上“潍博云课堂微社教——百姓身边的一堂好课”将资源深度整合,开放创意,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利用互联网+优势提高教育覆盖面影响力建立潍坊市博物馆线上“云社教”,全面多角度打造百姓身边的一堂好课。 根据博物馆观众特点,从年龄、知识诉求、参观目的、兴趣点等方面划分活动分项,力求每个分项都能辐射一个概念人群,精准http://www.wfsbwg.com/wap/content/?1489.html
13.用生活美学推广历史,用文化创意振兴东北第二部分是相关概念的阐述,运用文献研究法,阐明了文创、博物馆文创、红色博物馆、红色文化等相关概念和界定。 第三部分对红色博物馆文创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当前发展红色文创的优势与瓶颈,提出利用文创解决问题的视角,并阐述了红色博物馆文创的发展意义。 https://www.openwhy.cn/article/detail/1112330147916128256
14.博物馆调研报告(通用15篇)为了体现“以人为本,以实物地质资料为本,为社会服务”的设计理念,为把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建设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实物地质资料馆藏机构。20xx年5月5日,我中心一行33人在中心团委的组织下,参观首都博物馆及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参观过程中,着重了解两个博物馆的馆藏职能及及先进的办馆理念,结合本中心的https://www.ruiwen.com/diaoyanbaogao/6786602.html
15.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文化服务中心已根据政府采购相关法律法规,经相应程序确定采用 竞争性磋商 方式组织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智慧导览系统项目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现欢迎国内合格的供应商前来参加。本项目由采购人委托福建泰利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开展竞争性磋商活动。 1.项目名称:平潭博物馆提升改造工程https://zfcg.pingtan.gov.cn/upload/document/20220707/26aa62ad37a1451dbafba608a1355991.html
16.国家博物馆手机客户端下载国家博物馆appv2.3.3安卓版下载国家博物馆app官方介绍 “国家博物馆”APP汇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各类线上服务,为观众现场参观、线上云观展提供综合服务。APP逐步汇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多种线上服务,为观众现场参观、线上云观展提供综合服务。 国家博物馆软件特色 首页 汇集中国国家博物馆各类线上服务,为观众现场参观、线上云观展提供综合服务 https://www.fxxz.com/azsoft/618548.html
17.凤凰艺术两会如火如荼,文艺界代表和委员们都说了些什么?三、围绕线上博物馆公开课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一、二线城市博物馆资源丰富,中、小学可以结合线上课的内容组织博物馆参观实践;农村地区的中小学可以采用讨论课的形式。四、课程设置 关于提高完善乡镇村史馆的提案乡镇村史馆是我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https://m.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NDY2NzgyMTCD35dlsJykcw.html
18.2024至2030年中国博物馆行业现状调研及未来发展规划分析报告.docx一、中国博物馆行业现状调研1.行业规模与增长速度分析:在2019年的基础上,中国博物馆的总数达到5387座,较前一年增长了约4%,体现了行业稳步扩张的趋势。博物馆参观人次从2016年的每年约12亿增加至2020年的近14亿,这表明公众对文化体验的需求日益增强。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线上博物馆访问量同样显著提升,为观众提供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47508874.html
19.2017年8月项目月报壹基金官方网站2、万和社区壹乐园儿童服务站——参观中国工业博物馆 今天上午花young年华慈善壹乐园社区club万和儿童服务站,组织儿童来到中国工业博物馆参观活动,由此拉开了主题为“爱沈阳拓展视野”系列游学活动的帷幕。 【壹乐园·儿童服务站(2016全国)】 1、甘肃同心兰州站点雁北街道雁滩路社区 https://onefoundation.cn/infor/detail/842/
20.虚拟线上参观卢浮宫我这个近视眼终于看到了博物馆天花板3D全咳咳那么接下来,让君君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这款线上云参观的软件! 首先请点击下方链接,进入博物馆网页: 点我进入网上卢浮宫 本次实现云参观的一共有四大景区,分别是:艺术展、埃及馆、卢浮宫护城河遗迹、以及阿波罗回廊。 图片来自于@ louvre.fr,版权属于原作者 http://dazhe.de/3d/692837.html
21.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以往博物馆通常采用购买语音导览机的方式,现在博物馆与导览公司之间出现了“合作分成”的新型合作模式,即博物馆不再购买设备而是向导览公司租赁导览机,向观众出租设备的收入所得由双方协商分成。导览软件开发领域,也出现多种合作模式。有的博物馆自筹资金自主研发;有的博物馆与社会上的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一般由博物馆负责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