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博物馆协会

11月23—25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举行。

作为中国博物馆学界最高级别的学术会议,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聚焦“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主题,着重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统筹不同地域、层级、属性、类型博物馆发展,提高博物馆内部管理和外部治理水平,坚持服务大众,提高博物馆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个性化水平,实现博物馆高品质、差异化发展等方面的学术问题。立足中国博物馆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努力用中国道路总结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升华为中国理论,为推动全球博物馆发展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

这是一次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会

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召开之时,正是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在全党全国掀起学习热潮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期博物馆工作,同时也为中国博物馆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会议内容的重中之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这是一次紧扣时代脉搏、回应社会关切、聚焦现实问题、面向未来发展的学术盛会,也是打造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及博物馆改革发展新成果交流平台的创新举措,更是新时代博物馆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也进一步明确提出:本次中国博物馆学大会,是一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中华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学习会、研讨会。我们将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认识和分析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使命与任务,锚定当前博物馆事业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研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理论问题和生动实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奋力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85岁高龄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先生专门通过视频寄语参会嘉宾和广大博物馆学人:举办中国博物馆学大会,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有力举措,必将为交流展示博物馆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赋能民族复兴和强国建设发挥巨大作用。包括敦煌石窟在内的全国众多文化遗产地,也是一座座内涵丰富的遗址博物馆。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愿与大家一起,不断丰富博物馆的类型构成,突出博物馆的文化创新功能,为中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陈星灿和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玲都在致辞中表达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共同愿望。

中国文物报社社长柳士发在大会闭幕式上强调:我们应当抓住战略机遇,不负黄金时代,树立大博物馆和新博物馆理念,积极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实现中国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大发展和跨越式新进步,推动我国建设世界博物馆强国,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博物馆学做出卓越贡献。

这是一次全面推动博物馆学科建设的促进会

博物馆学作为研究博物馆的性质、功能、运行、管理及其发展规律的专门科学,与博物馆相伴而生,对实现博物馆的职能、价值,推动博物馆的繁荣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博物馆学界在持续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同时,放眼国际博物馆发展大势,立足我国国情实际,紧扣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实践命题,扎实推进博物馆学基础理论与实务应用研究,努力将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水平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组织召开中国博物馆学大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汇聚博物馆学人、展示博物馆学研究成果。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投稿近500篇,论文的数量与质量都体现出中国博物馆学的发展水平。在3天的会期内,大会共迎来了4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博物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特邀嘉宾、会议代表、媒体记者和列席代表,与会嘉宾、代表的深刻洞察和热情讨论使得大会充满思想的火花和学术的碰撞。

“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凝聚了我国博物馆界的普遍共识,承载着博物馆人的共同愿望。在主旨报告环节,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馆长吴向东、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刘国祥、复旦大学教授郑奕、广东省博物馆馆长肖海明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博物馆改革发展的中国实践。

王旭东讲述了“四个故宫”的建设历程。在学术故宫、平安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中,学术故宫是核心,从故宫博物院建院之初,就把学术研究作为故宫博物院的治院之本。他指出,故宫博物院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联合国内外学术科研机构通过多学科协同,全面、深入挖掘故宫承载的多元价值,以“学术故宫”为核心,推动“四个故宫”建设,逐步将故宫博物院建成: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文化会客厅。

刘国祥提出了博物馆参与公众考古和建设公众考古的新路径。他归纳总结了当前我国公众考古的五种形式,并指出考古博物馆近年在国内快速发展,以考古遗存为主体,藏品均为出土物,以展示考古学科知识为宗旨,对展示考古成果、普及考古知识、以考古学视角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郑奕探讨了博物馆助力城市软实力提升的新思考。博物馆之于城市发展有短期和长期效应之分,构成了对城市综合实力的影响力。博物馆助力城市形象构建,重点在于城市品牌建设及民众的认知。博物馆所具有的内在优势可让其成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引擎,帮助人们理解“他者”,尤其是外来者、弱势群体,从而巩固社会关系,并真正践行博物馆的“卓越与平等”。

肖海明立足粤博经验讲解了打造“立体博物馆”的新理念。立体博物馆是一个立体的、多维的、全方位的呈现服务、尝试拓展的,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需要的博物馆。立体博物馆涉及博物馆业务的各个方面,如立体的展览、立体的藏品利用、立体的研究、立体的教育、立体的宣传、立体的安保等等,具有不断延伸拓展的特性。

这是一次大力推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交流会

为期三天的大会议程虽然短暂,但却让全国各地的文博工作者、爱好者进行了一场思想上的碰撞,实现了一次精神上的升华。在大会期间,广州塔“小蛮腰”特别为大会点亮,6场公共讲座场场爆满,博物馆之夜活动座无虚席,大会开幕式网上直播三小时点击量累计突破300万,所有列席嘉宾名额在网上预约开启后数秒即告罄,从这些细节之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博物馆学大会不仅承载着行业的关切,也饱含着公众的渴望;不仅是博物馆领域共襄盛举、共商合作、共话未来的新平台,更是一场公众领略博物馆魅力,感受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的文化盛会。在这初冬时节、美景宜人的羊城广州,举办中国博物馆学大会让广大市民群众深深感受到博物馆的魅力,拉近了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中国博物馆学大会与公众之间的良好互动。

THE END
1.郑州市博物馆建设按下“加速键”市县郑州市博物馆建设按下“加速键” 打造原创展览,推进数字化应用,做好博物馆活化利用;各县(市)要建设1家综合性博物馆,2家专题(特色)博物馆,N家非国有博物馆;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数量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郑州市推进百家博物馆建设实施方案》,郑州市将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文物工作,落实文旅https://www.henan.gov.cn/2024/01-08/2881388.html
2.博物馆建设要求博物馆的建设要求 法律法规 - 遵守国家、地方有关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的法律法规 -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博物馆条例》等 建筑设计 - 满足功能、审美和安全的要求 - 包括展厅的设计、气氛的营造、展品展示的安排、安全出口等 环境保护 - 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展品的保护、灯光的使用等https://wen.baidu.com/question/698599004369844884.html
3.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博物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全县文物藏品收藏、研究、养护、展示、宣教的重要社会职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范文。欢迎大家参考!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投资概算:3500万元 建设时间:2.5年(20xx年x月至20xx年x月) https://www.ruiwen.com/gongwen/jianyishu/125887.html
4.共同探讨博物馆之城建设8月25日,2024博物馆之城建设交流对话与成果展示活动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来自全国50多个城市的文旅局及博物馆领域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业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和未来发展目标,共话文化发展新篇章。 活动中,与会专家学者代表作了主旨发言;呼和浩特及北京、深圳、洛阳、成都、青岛、南京http://nm.people.com.cn/n2/2024/0826/c347185-40955912.html
5.从设计落地现实:南京城墙博物馆建设突破难关,亮点频出一块砖,一段墙,一座城。如果说南京城墙是古代人辛勤与汗水的结晶,那么南京城墙博物馆,就是现代人为了守护经历了650多年风雨洗礼的南京城墙,驻扎在中华门东侧的守卫者。在建设过程中,博物馆建设者们不断克服技术上的各种难关、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努力拼搏为城市和历史锻造精品。 https://www.njcitywall.com/Article/xinxizhongxin/zhengwuxinxi/2021/1124/1245.html
6.智慧博物馆建设方案智慧博物馆建设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展览系统 智慧博物馆需要具备智能化展览系统,包括多媒体展示、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先进的展览技术,可以为游客提供更加生动、鲜活、互动的展览体验。同时,智能化展览系统还可以实现展品的自动化监控、数据采集和分析,为博物馆管理提供更加科学、https://www.1230t.com/blog/zhxt/5835.html
7.(完整)博物馆建设标准.docx(完整)博物馆建设标准 1. 引言博物馆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社会教育、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的功能。为了保证博物馆的建设质量和展示效果,制定本标准。 2. 建设标准博物馆建设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2.1 设施要求 - 地理位置:博物馆应选址于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的地方。 - 建筑面积:根据藏品规模和功能需求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3/1117/6200103202010010.shtm
8.博物馆管理坚持新发展理念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全面提升每年完成四期馆刊的组稿、编辑、核校、出刊、年审及交流工作。精心编辑《刘少奇纪念馆馆刊》,每年核校文字40余万字,促进馆刊朝着精致精美的方向持续发展,力争打造弘扬刘少奇同志精神风范和交流博物馆建设经验的良好平台。每年组织年度学术报告会。每年收集整理并完成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年度学术成果汇编、成果评审等工作,https://www.shaoqiguli.com/Survey/news/12397
9.全国博物馆发展重要文件汇总《规划》(征求意见稿)提出:按照全域博物馆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优化博物馆体系,实施“5511”计划,重点培育5家“世界一流博物馆”、50家“卓越博物馆”、100家特色中小型博物馆、一批类博物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博物馆体系。 https://zhuanlan.zhihu.com/p/608629531
10.关于四川省博物馆选址和建设问题的意见鉴于成都市乃至全省人民都很关注,建议省委宣传部就省博物馆建设的定位和选址问题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集思广益,慎重地科学地决策。同时,还建议利用此次规划和筹建我省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的机遇,对省博物馆等十大标志性文化工程,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广为宣传,使省委省府对文化工程的举措深入人心,落在实处,使西部大开发http://sass.cn/101010/98.aspx
11.博物馆上半年工作总结八、继续跟踪新博物馆建设进展情况。 该工程项目已进入建设阶段,是我市文博事业一件大事。该项目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和城建规划展览馆于一体,总投资约2.5亿元。预计20xx年建成投入使用。为此文体广新局已委派专人负责跟进。我馆将继续关心跟进该项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做好室内设计和施工方案,使新馆又快又好地建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geren/1459861.html
12.2023年博物馆工作计划三、对学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 支持博物馆建设发展,博物馆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窗口,2023年3月陕西省将对我校博物馆进行定级评估,希望学校对博物馆能够持续的支持与关注,在评估定级等方面给予条件保障,推动博物馆良性可持续发展。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 2022年12月23日http://www.museum.xjtu.edu.cn/info/1015/22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