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文学家傅山雕刻的“寒泉孤月”印章、最早载有“医院”二字的宋代平江图拓片、分布在全国15个道地产区的原药材标本……5月18日,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只要走进当天试运行开馆的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便能与这些珍贵的展品不期而遇。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坐落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仙林校区,是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南京“世界文学之都”网络地标。
该馆以呈现中国中医药悠久历史、彰显江苏中医药特色成就、揭示南京中医药大学文化底蕴为主线,通过各种中医药文化藏品如行医用具、储药用具、制药工具、牌匾塑像、医籍文献,以及植物、动物、矿物药标本的展示,构建具有中医药文化遗产资源采集、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的区域性特色文化窗口。
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在致辞中强调,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博物馆,大学博物馆是展现大学底蕴、培育校园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试运行开馆后,博物馆要进一步丰富藏品类型形态、优化展品陈列形式,更加紧密与中医药教学、科研相结合,举办系列特色科普宣教活动,切实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中医药知识用起来。
?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展陈的傅山·“寒泉孤月”印章,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供图
“镇馆之宝”为明末清初医学家傅山所用闲章
江苏自古是中医药大省,江苏医家在不同领域所创的医事之盛、医书之富、医史之最,创下许多“全国纪录”。如我国史料上最早的“医院”实证记载出现在江苏,最早的私人诊所开办在江苏,医学史上绵延最久的世医之家分布在江苏,中医外科、温病等分科专著问世在江苏,被誉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最早刻印也在江苏……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分为中国医史馆、江苏中医馆、中药馆、养生文化馆、南京中医药大学校史馆五个常设展厅和一个临时展厅。
在中国医史馆展厅中,陈列有一枚“傅山‘寒泉孤月’印章”,堪称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傅山,明末清初文学家、医学家、书法家。他博古通今,工诗赋、书画、篆刻、武术、考据等,尤精医术。傅山所处时代为明清之际,明亡后隐居不仕,以一介布衣自居,为民众悬壶济世。医学著作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青主幼科》等。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馆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馆长李文林介绍,据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医学通史·文物图谱卷》记载,该印章“系傅山所刻”。印面边长3.5厘米,高7厘米。底面印文为“寒泉孤月”四字,其余五面款识,阐释了印文中“孤”之“瓜从倒子”的寓意。即“子之临产,必反首向下”,充分体现了作为医家的傅山、尤善女科而将医学知识与篆刻艺术融为一体的匠心所在。该印文由清代文学家翁方纲记,金石学家桂馥篆刻。
李文林表示,“寒泉孤月”为傅山所用闲章。印章文字清晰,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行走在中国医史馆,这样的惊喜比比皆是。李文林透露,该馆以中国医学史发展时期为主线,依托医籍文献、行医用具、储药器具、制药工具、医药牌匾、医家墨迹等文物,结合医事制度、医学人物、医学事件等内容,描绘了自古至今以汉族人民为主体创造的中医学、少数民族创造的民族医学、传自西方而得到迅速发展的近现代医学、肇始于中国近现代的中西医汇通以及亘古未绝的中外医学交流等历史画卷。展厅陈列有针灸铜人、药王像、经典医籍、医药牌匾、戥称、名医印章等,每一件展品都令人在鉴往知来中体味中医药守正创新的价值与意义。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中药馆中浸制中药标本的阵列,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供图
江苏流派的医著、处方及名药名术俯拾即是
“有史以来,江苏医家著书立说、赓续医脉,在不同领域所创的医事之盛、医书之富、医史之最,均在全国前列。尤其明清以来,江苏医脉绵延、流派纷呈、名医辈出,在我国中医学发展史上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景观。”对江苏中医发展史,李文林如数家珍。
江苏省中医药博物馆中药馆展陈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建校以来不同时期所制中药材标本,南京中医药大学宣传部供图
试运行开馆仪式当天,“大美中药入画来——本草彩绘图谱展”与“了不起的矿物药”两个专题展览同步开放。
“大美中药入画来——本草彩绘图谱展”专题展览,以古今手绘彩色本草图为中心,展示以中国传统工笔绘画与现代科学绘画技法形成的系列本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