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昌沿江向南60公里就到了丰城市。丰城市地处江西省中部,赣江下游,地处鄱阳湖盆地南端,素有“煤海粮仓金丰城”的美誉。它的东界是临川、进贤,南界是崇仁、乐安、新干,西界是樟树、高安,北连着新建、南昌。
赣江由西向东斜穿而过,将城市一分为二。境内湖泊、河流纵横,水系发达,丘陵和低矮的山丘连绵不绝,森林茂密,物产丰富,举世闻名“洪州窑”就坐落在这里。洪州窑遗址面积大、规模大、历史悠久、工艺精湛、产品种类繁多,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我国南方汉唐时期青瓷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与同时期其他青瓷窑相比,它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在制作工艺上有许多创新,对古代陶瓷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是我们民族宝贵的陶瓷文化遗产。
鉴于此,国务院于1996年11月公布该遗址为第四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现洪州窑
后世有“茶圣”之称的陆羽,曾在其《茶经》一书中写道:“以越州为主,其次为鼎州,然后为婺州,然后为岳州,然后为寿州,洪州。“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而茶色丹;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
洪州窑除《茶经》之外,文献记载甚少,野史记载亦难寻踪迹,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南方重要的青瓷生产基地的了解甚少。陆羽只是从品茶的角度,对当时的青白瓷窑与茶色是否相配进行了探讨,没有涉及到青白瓷窑所产地的地位、品种等问题。
但在前人的努力下,尤其是建国以来,我国陶艺考古取得了空前的成就,《茶经》一书所载瓷窑遗址,包括洪州窑在内,除鼎州窑之外,其余均有明确的窑址。洪州窑是1977年11月首次发现的,1979年冬秋由江西省史馆考古队首次发掘,发掘出两座唐代龙窑,并出土了2917件青瓷及窑具。
2004年2-5月,江西省文物局与丰城市博物馆联合对丰城市石滩镇故县村、港塘村两个位于清丰河上游及东岸一带的瓷窑遗址进行了普查,重点对陈家山的窑址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清理出两座龙窑,获取了大量的棕釉、青釉、印纹硬陶及窑具标本,深入了解东汉初年、三国时期洪州窑的瓷业状况,厘定了印纹硬陶、原始青釉、棕釉与青釉的相互关系,为深入研究洪州窑的早期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深入研究洪州窑的分布情况奠定了基础。
经多年调查发掘,丰城市曲江镇罗湖村象山、狮子山、庙前山、管家山、外宋山、南坪、对门山、乌龟山;曲江镇的郭桥村、窑仔岗、孟家山、曲江村;同田乡龙凤村的李子岗、乌龟山、白鹭山、牛岗山;同田乡钞塘村的蛇头山、蛇尾山和交椅山;清丰河1号点、2号点、3号点、4号点;石滩镇港塘村、陈家山、港塘小学前、油坊山、虎山、庙山、龙头山;石滩镇庙前山、拳头山、寺背山、寺背村、渡口;以梅林镇鹅头山为中心的六个乡镇,发现洪州窑不同时期的窑址,共计37个。
该窑址由河洲镇最南的罗坊窑址到最北的牛岗山同田乡,由南到北的直线距离为20公里左右。研究表明,洪州窑遗址均分布于丰城市境内的赣江流域或赣江流域连通的药湖沿岸的坡地、丘陵岗埠,清丰山溪东岸的平缓坡地上。通过赣江,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
从各窑址的发掘收集到的文物来看,同一时期的瓷器在风格、特点上大同小异,而在不同时期又存在着明显的承继与发展演化关系。
从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来看,唐代洪州窑址位于洪州辖下的七县之一丰城,这是唐代洪州窑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洪州是《禹贡》中记载的扬州境内,因洪涯丹井而得名,于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称豫章郡。
省会设在今南昌的豫章,下辖豫章、丰城、建昌、建城四个县。唐代称洪州都督,又称洪州都督,管辖南昌、丰城、高安、建昌、新吴、武宁、分宁等7个县。由于唐代洪州境内较大规模的青瓷窑址主要集中于洪州辖下的丰城地区,故应为陆羽所著《茶经》中所载之唐代洪州窑。
因此,我们把这些年代差异较大而地域范围大体相同的窑址统称为“洪州窑”。总的说来,不同时期的窑业遗存,由早到晚,由赣江东岸清丰山溪一带向赣江西岸扩展,再由赣江西岸扩展到药湖、内陆河流支流和赣江上游,但均与赣江相连。
洪州窑的发展历程
丰城物产丰富,地上有“黄金”(稻),地下有“乌金”(煤),有“煤海粮仓金丰城”之称。丰城拥有丰富的瓷土和煤炭资源,是国家重点的煤炭和煤炭工业基地。两千多年前,也就是西汉时期,江西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黑色石头,可以燃烧,根据《前汉书》中的记载,“豫章郡盛产石头,可燃为燃料”,很可能就是丰城。
河北磁州窑观台和陕西耀州窑址附近的煤和瓷土储量丰富,且互为伴生。丰城山势起伏,山岭起伏,密林密布,木柴充足,有足够的燃料。湖溪纵横,水网发达,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溪流纵横,水系发达,主要有赣江斜穿全境,锦江、抚河,流经境内北部。
这些小溪都是从清丰山溪流入赣江的,不但为陶瓷手工业提供了丰富的水源,也为商品的销售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使丰城成为当时最好的陶器生产地。
考古资料和研究表明:洪州窑青瓷最晚可于东汉后期出现,中后期经历了三国、东吴、西晋的发展和东晋南朝的繁荣,并持续至唐朝中期。到了唐末,五代时期逐渐式微,逐渐淡出了市场,最后被南方的丰城钳石窑,南方的吉安吉州窑,南方的赣州七里镇窑和北方的景德镇窑所取代。洪州窑前后连续烧造了八百余年,成就辉煌。
洪州窑在东汉末年及三国东吴时期,是其发展的初期。窑业遗存分布于籁江东岸石滩镇的港塘村、故县村、清丰山溪水底与东岸一带,主要分布于此。窑遗址中保存有大量的陶器、褐釉瓷、青瓷和窑具。
洪州窑承袭了江西悠久的陶艺历史,在长期积累与探索下,最终形成了成熟的青釉瓷器。根据其胎釉特点及物理性能指标,可判断其为成熟的青釉瓷器,符合现代意义上的瓷器标准。这一成功的烧成,标志着江西丰城地区,同浙江的宁绍和湖南的湘阴一样,是我国最早的青瓷发源地,实现了从“原始瓷”到“成熟瓷”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西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科技交流频繁,南方经济发达,洪州窑由赣江东迁至赣江西,规模逐渐扩大。三国时期,洪州窑青釉瓷在品种、造型等方面与三国时期基本一致,但在数量上却有了很大的发展,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陶器、褐釉瓷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不断,而南方则相对稳定,大量的北方人向南迁徙,人口不断增多,再加上瓷器逐渐被人们所喜爱,取代了青铜器、漆器等其他材料的日用品。面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赣江支流清丰山河畔的窑址全部迁入了赣江西岸的丘陵地带,并逐步扩大了窑址规模,形成了东晋南朝时期洪州窑址两大类型:曲江镇的罗湖窑址群和同田镇的龙雾州窑址群。
在这一时期,洪州窑在工艺上进行了不断的创新,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其自东晋末南朝初进入了鼎盛时期,其瓷器质量超过了同期的越窑,也超过了婺州、岳州、寿州。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鼎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我国人口大幅度增长,经济发达,商业繁荣,对外贸易也十分繁荣,瓷器也成为了外销商品中的一种,这对瓷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全国各地的名窑都在寻求跨越式的发展。
洪州窑主面对来自各地名窑的挑战,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在曲江镇罗湖村等各方面条件较好的地区,集中生产高质量的瓷器,形成了罗湖地区隋唐大窑场的格局。
晚唐五代时期,再次进入动荡不安的时期,罗湖中心窑场洪州窑经过数百年的持续经营,瓷土资源几近枯竭。在当时生产力相对较低的条件下,为克服原料短缺的困境,洪州窑场的重心向南转移,主要集中在赣江上游的曲江镇的曲江村、丰城市区、尚庄镇的石上村和剑光镇的罗坊村。这里靠近丰城的中心地带,临赣江,商贸发达,又有草市,为瓷器的买卖和运输提供了便利。
洪州窑业在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洪州窑青釉瓷器不仅广泛分布于江西境内,而且大量出土于汉晋隋唐时期的古村落遗址、城址和古墓中,尤其是古墓中出土的数量较多,收藏于全省各级博物馆,其中尤以江西省博物馆和丰城市博物馆的藏品最为丰富和有特色。
此外,洪州窑青瓷遍及全国,东至江苏、浙江,西至广西,南至广东,北至陕西、山东、河南,这一地区也是中国中世纪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尤其是以浙江、江苏为主要产地,越窑青瓷更是大量出土,并远销东亚和西亚,深受国外人士的青睐。说明洪州窑青釉产品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洪州窑青釉中的圆圈杯、高足杯、六边形把杯的形制、纹样与唐代长安城出土的金银器相似,应是仿造了波斯萨珊王朝的凸纹玻璃杯及金银器,深受伊斯兰教徒的青睐;丰城博物馆藏有一件南朝香熏,上面绘有一组胡人拍打腰鼓的图像,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十分频繁,胡人经常出没于洪州(南昌),而洪州窑所在地正是胡人的聚集地。
近年来,洪州窑青瓷也在南朝鲜出土。洪州窑所产之产品,亦曾于唐天宝年间进贡,多为上层人士所喜闻乐见。
如《新唐书》第105卷《韦坚传》:"韦坚,京兆万年人,于天宝三年三月升任陕西郡守,兼水陆转运使。"韦坚,京兆万年人……天宝元年三月擢为陕郡太守,水陆运使。……寡广运潭,以通舟辑,二年而成。坚预于东京汴梁取小斛底船三百只,置于潭侧,每舟署某郡,以所产暴陈其上。若广陵则锦、铜器、官端绫秀……豫章力士瓷、饮器、茗铛、釜……船皆尾相衔进,数十里不绝。关中不识连檣挟橹,观者骇异。”豫章瓷指的是洪州窑青瓷。
洪州窑不仅分布广、规模大、烧造历史悠久、传承久远、工艺精湛、产品种类繁多,是我国青瓷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青瓷生产基地。洪州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技艺,烧制出了一批又一批造型独特、釉色碧绿、装饰华丽的青瓷,这使得洪州窑被誉为“六大青瓷名窑”之一。
其中,点彩装饰法、火照法、芒口装烧、匣钵装烧、雕花小巧玲珑、龙窑分段烧成、化妆土的应用等一系列新技术,不仅使青瓷的产量与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对推动我国古代陶瓷工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洪州窑以其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工艺成就,对中国及世界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参考文献[1]西省博物馆:《我省首次发现六朝青瓷窑址》。[2]江西省历史博物馆等:《江西丰城罗湖窑发掘简报》。[3]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江西丰城洪州窑遗址调查报告》。[4]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洪州窑发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