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雨昕陈飞飞李宗俊北朝至隋唐汉文民族石刻文献著录概述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1.11.02

北朝至隋唐汉文民族石刻文献

著录概述

梁雨昕陈飞飞李宗俊

金石碑志是史学界重要的宝藏,而不同类别的碑志文辞难于集中,掩映在数量众多的金石文字中,不能有效集中利用,是学界十分遗憾的事。岑仲勉先生五十年前就十分遗憾的喟叹:“近世隋唐石刻,发现极多,唯其多故难于集中不克大量利用以补充史传之弗足,又是别一可惜之事也。”[1]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我国民族大交流、大融合的一个时期,但遗憾的是,该时期的正史文献与宋代以后丰富的史料相比是十分有限,有关边疆民族问题的史料尤其甚少,而与正史文献的窘促相反的是,北朝至隋唐的碑志文献极为丰富。

民族问题乃中古时期的主线,种族和文化乃北朝至隋唐历史研究的关键。要考察民族源流、王统世系、家族传承,掌握完整而系统的资料是前提。碑志中留下了北朝至隋唐各民族人物的丰富信息,综合碑志资料的信息,考察胡汉融合与中古时期边疆经略的日臻兴盛的轨迹与细节、勾勒边疆经略成功经验的线索,无疑对今天边疆学系统的构筑、当代边疆安全理论的建设都有积极的意义。

引用碑志以为史料的做法,传统上属于金石学的范畴,其历史却源远流长。王鸣盛曾经指出:“以金石为史料。始于《史记·秦皇纪》、《汉书·郊祀志》,今此则魏收元文,《北史》袭之。金石之学,魏收、郦道元、阚駰等已重之。”[2]至于这种风气之兴起,当推北宋。欧阳修撰著的《集古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作者因感慨于“汉魏已来圣君贤士桓碑彝器,铭诗序记”,“三代已来至宝”,然而却遭“风霜兵火湮沦磨灭、散弃于山崖墟莽之间,未尝收拾”,于是撰写《集古录》,期望“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继欧阳修之后,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仿照欧阳修的《集古录》之体例,撰成《金石录》三十卷,著录所藏金石拓本共二千种,上起三代,下迄隋唐五代,所著碑志“皆是正讹谬,去取褒贬,上足以合胜任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者。”[3]

南宋以后,金石学者间出,但其风之再盛却至清代,受乾嘉学派的推波助澜,主张朴学,利用金石文字研求历史和考订史籍的考据之学很快蔚然成风。当时对于金石文字的重视程度,乾嘉通儒钱大昕曾说过:“金石之学,与经史相表里……欧赵洪诸家,涉猎正史,是正尤多。盖以竹帛之文,久而易坏,手钞板刻,辗转失真,犹金石铭勒,出于千百载以前,犹见古人真面目,其人其事,信而有征,故可宝也。”[4]正是这种学风的熏染和对金石文献价值的珍视,清代各种金石著述蜂拥迭出,但其集大成著作,当推乾隆朝进士王昶的《金石萃编》。是书于嘉庆十年(1805)撰成,全书共一百六十卷,所收资料达一千五百多种,王氏曾遍访各地金石碑刻,对当时新出土新发现的资料以及前人忽视的某些资料加以收集,著录石刻年代上自周秦,下迄宋、辽、金,与前代相比从规模到体例都有大的突破,资料价值极高。

后世仿照其体例的金石书和为其作续、补的著作很多,除王氏《金石萃编未刻稿》三卷,收元碑80种外,还有黄本骥《金石萃编补目》三卷,方履篯《金石萃编补正》四卷,王言《金石萃编补略》二卷,陆耀遹《金石续编》二十一卷,陆心源《金石续编》二百卷,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一百三十卷等。

乾嘉学派的考据之风对后世影响极大,瓜瓞绵延一直影响到清末民国以至于今,加之这种严谨的学风又与近代西方史学的科学方法相呼应,如与其中同一时期德国兰克(LeopoldvonRanke1795—1886)倡导的重视一手史料的实证学风就非常得相似,也是讲究“一份材料出一份货”。在这种东西方学风的交相辉映与传承影响之下,民国以来,一大批国学大师、史学泰斗相继涌现,如陈寅恪、罗振玉、王国维、岑仲勉、马长寿等等,他们都是利用碑志石刻进行史学研究并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

1

(一)以断代史划分的断代类

2

(二)以地域或收藏单位划分的地方类

3

4

(四)碑志检索目录类

5

(五)电子数据库

(作者简介:梁雨昕,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陈飞飞,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李宗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岑仲勉:《隋书求是·隋书州郡牧守编年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136页。

[2]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3]赵明诚撰,金文明校证:《金石录校证》,北京:中华书局,2019年。

[4]钱大昕撰,吕友仁标校:《潜研堂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5]岑仲勉:《金石论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76页。

[6]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年。

[7]王壮弘:《六朝墓志检要》,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8]许宝驯,王壮弘:《北魏墓志百种》,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年。

[9]张伯龄:《北朝墓志英华》,西安:三秦出版社,1988年。

[10]赵超:《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

[11]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2]周绍良,赵超:《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13]吴钢的《全唐文补遗》共有九辑另加千唐志斋新藏专辑,由三秦出版社1994-2007年间出版。

[14]周绍良:《全唐文新编》,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9年。

[15]蒋文光:《隋·碑志系列丛书》,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年。

[16]韩理洲:《全隋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17]陈尚君:《全唐文补编》,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8]罗新,叶炜:《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9]毛汉光:《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台湾:中研院史语所,1984年。

[20]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

[21]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北京:线装书局,2008年。

[23]韩理洲:《全北魏东魏西魏文补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0年。

[24]赵文成:《新出唐墓志百种》,杭州:西泠印社,2010年。

[25]周阿根:《五代墓志汇考》,合肥:黄山书社,2012。

[26]王连龙:《新见北朝墓志集释》,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

[27]朱智武:《东晋南朝墓志研究》,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

[28]王连龙:《新见隋唐墓志集释》,沈阳:辽海出版社,2015年。

[29]陈尚君:《贞石诠唐》,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

[30]齐运通,赵力光:《北朝墓志百品》,北京:中华书局,2018年。

[31]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郊区隋唐墓》,北京:科学出版社,1966年。

[32]饶宗颐:《唐宋墓志:远东学院藏拓片图录》,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81年。

[3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千唐志斋藏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年。

[34]李希泌:《曲石精庐藏唐墓志》,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

[35]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墓志选集》,贵州省博物馆编印,1986年。

[36]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37]辽宁省博物馆:《北魏墓志二十品》,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年。

[38]戴春阳:《西北石刻集录》,兰州: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

[39]高文,高成刚:《四川历代碑刻》,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40]陈伯泉:《江西出土墓志选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41]洛阳市文物工作队:《洛阳出土历代墓志辑绳》,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42]杨少山:《涿州碑铭墓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

[43]张沛:《昭陵碑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3年。

[44]赵力光:《鸳鸯七志斋藏石》,西安:三秦出版社,1995年。

[45]李献奇:《洛阳新获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年。

[46]郭太松:《河南碑志叙录》,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47]刘景龙,李云昆:《龙门石窟碑刻题记汇录》,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48]高峡:《西安碑林全集》,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深圳:海天出版社,1999年。

[49]赵平:《中国西北地区历代石刻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

[50]王绵厚:《辽宁省博物馆藏墓志精粹》,北京:文物出版社·中教出版社,2000年。

[51]王霞:《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年。

[52]袁道俊:《唐代墓志:南京博物院藏唐代墓志》,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53]赖非:《齐鲁碑刻墓志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03年。

[54]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藏墓志拓片》,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

[55]杨作龙:《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56]赵君平:《邙洛碑志三百种》,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

[57]荣新江,张志清:《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产》,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

[58]常福江:《长治金石萃编(上下)》,太原:山西电子音像出版社,2006年。

[59]余华清,张延皓:《陕西碑石精华》,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60]咸阳市渭城区文物管理文员会,张德臣:《渭城文物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07年。

[61]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

[62]赵君平:《河洛墓刻拾零》,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63]桥栋:《洛阳新获墓志续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

[64]邓本章:《中原文化大典·文物典·碑刻墓志》,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

[65]田国富:《河间金石遗录》,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8年。

[66]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藏碑帖(上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67]王仲璋:《汾阳市博物馆藏墓志选编》,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2010年。

[68]气贺泽保规:《明大寄讬新收的中国北朝·唐代墓志石刻资料集》,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2010年。

[69]郭玉海:《故宫博物院藏历代墓志汇编》,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

[70]西安市长安区博物馆:《长安新出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1年。

[71]赵君平:《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72]齐渊:《洛阳新见墓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73]李永强,余扶危:《洛阳出土少数民族墓志汇编》,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

[74]张乃翥:《龙门区系石刻文萃》,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75]殷宪:《大同新出唐辽金元志石新解》,太原:山西出版传媒集团·三晋出版社,2012年。

[76]潘思源:《施蛰存北窗碑帖选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78]戴良佐:《西域碑铭录》,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2年。

[79]胡戟,荣新江:《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80]章国庆:《宁波历代碑碣墓志汇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81]齐运通:《洛阳新获七朝墓志》,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82]刘雨茂:《成都出土历代墓铭券文图录综释》,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年。

[83]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组,胡海帆,汤燕:《1996-2012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84]李家骏:《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藏品集锦》,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

[85]厉祖浩:《越窑瓷墓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86]山东省石刻艺术博物馆:《山东石刻分类全集·历代墓志卷》,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年。

[87]毛阳光,余扶危:《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年。

[88]李玉明,王雅安:《三晋石刻大全》,太原:三晋出版社,2010—2017年。

[89]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4年。

[90]吴敏霞:《长安碑刻》,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

[91]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药王山碑刻艺术总集》,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

[92]齐运通:《洛阳新获墓志二〇一五》,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93]赵文成,赵君平:《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续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5年。

[94]谭淑琴:《琬琰流芳—河南博物院藏碑志集粹》,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年。

[95]气贺泽保规,梶山智史:《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所藏中国洛阳出土唐代墓志史料汇编》,东京:明治大学东亚石刻文物研究所,2015年。

[96]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安阳博物馆:《安阳墓志选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年。

[97]吴景山:《庆阳金石碑铭菁华》,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年;《庆阳金石碑铭菁华》,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3年;《崆垌山金石校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年;《安多藏族地区金石录》,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年;《嘉峪关金石校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泾川金石校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白银金石校释》,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年。

[98]刘明:《长安高阳原新出土隋唐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

[99]西安市文物稽查队:《西安新获墓志集萃》,北京:文物出版社,2016年。

[100]叶炜:《墨香阁藏北朝墓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101]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墓志萃编》,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年。

[102]刘文:《陕西新见隋朝墓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8年。

[103]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组,胡海帆,汤燕:《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藏金石拓本菁华(续编)1996—2017》,北京:北京大学图书馆,2018年。

[104]赵逵夫:《陇南金石校录》,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18年。

[105]李永强,余扶危:《洛阳出土少数民族墓志汇编》,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

[106]新文丰出版社:《石刻史料新编》,台湾:新文丰出版社,1977年。

[107]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

[108]《隋唐五代墓志汇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

[109]国家图书馆善本金石组:《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110]《新中国出土墓志》,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2016年。

[111]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地方金石志汇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年。

[112]杨殿珣:《石刻题跋索引》,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年。

[113]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历代墓志草目》,北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57年。

[114]“国立中央图书馆”:《“国立”中央图书馆墓志拓片目录》,“国立”编译馆中华丛书编审委员会,1972年。

[115]徐自强:《北京图书馆藏墓志拓片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

[116]荣丽华:《1949-1989四十年出土墓志目录》,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

[117]洛阳市文物管理局:《洛阳出土墓志目录》,北京:朝华出版社,2001年。

[118]日本财团法人东洋文库:《东洋文库所藏中国石刻拓本目录》,东洋文库,2002年。

[119]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出土墓志目录续编》,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2年。

[120]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21]梶山智史:《北朝隋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东京:汲古书院,2013年。

[122]气贺泽保规:《新编唐代墓志所在总合目录》,东京:汲古书院,2017年。

[123]北京大学图书馆金石组,胡海帆,汤燕,陶诚:《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历代墓志拓片目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124]毛汉光:《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台湾:中研院史语所,1984年。

[125]王其祎,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北京:线装书局,2007年。

THE END
1.五育并举促全面发展“贞石风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精品大唐西市博物馆副馆长王小荣向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捐赠了珍贵碑石拓片集图书。 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馆长吕青宣布展览开幕,她表示,希望今后两个馆可以开展更多更广泛的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文化育人、文化传承弘扬做出新贡献。 本次展览从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千余方墓志中精选馆藏名人墓志拓片60余件,从书法绘画、皇权http://news.xjtu.edu.cn/info/1219/217197.htm
2.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三学街15号,占地面积3.19万平方米,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隶属于陕西省文物局,主要以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和石刻艺术馆等组成,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地方专题性博物馆。https://www.beilin-museum.com/index.php?a=index&c=Lists&m=home&tid=94
3.#千年古都常来长安#12月12日,贞石风华来自西安文旅之声#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 12月12日,“贞石风华——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藏精品墓志拓片展”在交大博物馆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从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千余方墓志中精选馆藏名人墓志拓片60余件,从书法绘画、皇权贵戚、名人将相https://weibo.com/2061858797/P4XLgkZEz
4.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套装共2册)mobiepubpdftxt电子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套装共2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 图书大百科https://book.qciss.net/books/11513398
5.《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全二册)》(赵力光著)简介图说西安碑林(珍藏版)古代建筑-石刻艺术*七志斋藏石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全二册) 当当自营 商品详情 开本:8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精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377390 所属分类:图书>历史>文物考古>博物馆藏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530245.html
6.《碑林集刊》第十八至二十六輯總目苏州博物馆藏宋代道士《景祥墓志》释读……程义(100) 宋杜镐妻钟氏墓志及相关问题……邵磊(106)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三方宋元商人墓志管窥……杨玮燕(116) 清《拓文运墓志》考释……牛晓春、闫华军(120) 文物丛谈 汉任城王墓出土题记刻石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胡广跃(125) https://www.douban.com/note/835493145/
7.仇鹿鸣:十余年来中古墓志整理与刊布情况述评私家历史西安碑林博物馆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石刻收藏与研究机构,在早年出版《西安碑林全集》之后,先后在2007年、2014年整理出版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两书皆附有清晰的图版与录文,颇便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虽汇聚其1980-2006年间陆续征集入馆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73216
8.《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释文校补《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續編》 釋文 校補 考釋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075-1017970045.htm
9.微博正文《西安碑林全集》《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长安新出墓志》《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长安高阳原新出隋唐墓志》《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续编》《秦晋豫新出墓志蒐佚三编》《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新人藏墓志》《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滙编》《北京大学https://m.weibo.cn/status/4683775748080328
10.风雨沧桑九百年图说西安碑林(古代建筑·石刻艺术珍藏版)简介,目录书西安孔庙 礼门和义路门 照壁 太和元气坊 泮池 棂星门 戟门 御碑亭 大成殿 《石台孝经》碑亭 《孔子像》碑 孔庙礼器 景云钟 秦王府铜狮 碑林外景·三学街 石刻艺术 (陕北汉㈣像石) 郭稚文铭文画像石 铺首衔环四神墓门画像石 盘鼓舞画像石 迎宾六博画像石 https://www.jd.com/nrjs/4c65840ec707f7e1.html
11.唐长安城尼寺分布研究来源: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018001期)赵力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 下 寺 旧唐书 高宗本纪 麟德元年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第 页 年三月丁卯长女追封安定公主 于德业寺 王育龙程蕊萍 陕西西安新出唐代墓志铭五 迁于崇敬寺 唐会要卷 崇敬寺高 则荣新江唐研究第 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祖为长安公主立为尼寺高祖崩后改为宫以 社 年第 页 https://m.book118.com/html/2023/0129/8111015026005032.shtm
12.藏书——《碑林集刊》1—25辑目录《碑林集刊》是由西安碑林博物馆主办的国内唯一以碑石文物为研究对象的专业性学术年刊。由三秦出版社出版。《碑林集刊》创刊于19https://www.meipian.cn/1z6nw7t4
13.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續編(套裝共2冊)pdfepubmobitxt電子《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續編(套裝共2冊)》收錄的墓誌係首次公開刊布,具有極高的文獻價值。 收錄2007年至2012年間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的墓誌231方,時代涉及西魏、北周、隋、唐、後梁、後唐、宋、元,其中唐代墓誌占絕大多數,如《蕭璿墓誌》,字數多達二韆餘字。誌載蕭璿為南朝齊開國皇帝蕭道成之後裔,曆經唐高宗https://tushu.tinynews.org/books/11513398
14.近七十年来中古墓志的整理与研究2007年出版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收录的则是1980-2006年12月期间西安碑林博物馆入藏的墓志381方,既有拓本图版,也有录文释读;2014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收录的则是2007-2013年期间该博物馆收藏的西魏至元代墓志231种,编排体例也依照前书。这些书籍的出版,给我们展示http://lishisuo.cass.cn/zsyj/zsyj_mkszysxllysxsyjs/201812/t20181226_4801187.shtml
15.北魏墓志百种【正版现货 国内24小时发货】[可参照“六朝墓志五十种、六朝造像记五十种、刘怀民墓志铭、张黑女墓志、元略墓志、元怀墓志、刁遵墓志、董美人墓志、安乐王墓志铭、崔敬邕墓志铭、元羽墓志铭、爨宝子碑、爨龙颜碑、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六朝墓志菁英、北魏墓志百种、墓志书法精选、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西https://m.kongfz.com/topic/112592/
16.天下徐氏网《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诘巢编》全三册 赵力光等编著 几装书局 2007 《西安碑林藏碑》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碑刻总目提要》 陈忠凯等编 几装书局2006 《西陲石刻》 《西陲石刻録》一卷 罗振玉 《石刻史料新编》第二辑 臺湾新文丰出版公司影印 1979 《西京杂记》六卷 漠·刘歆撰 晋·葛洪録 四部丛刊本 《西https://www.tianxiaxushi.com/about/
17.西安碑林藏武周时期墓志辑述这一时期的墓志在金石文献中多有著录,其中以河南洛阳出土为最,在西安碑林所藏的武周时期墓志资料初步统计约有二十余种(包括砖志)[1],大都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整理馆藏隋唐墓志资料,对武周墓志尤为关注,在研读这些墓志的过程中,发现志文中包含的诸多内容值得研究和探讨,经过认真爬梳,现将这些资料https://www.sxlib.org.cn/dfzy/sxdwljgb/tddl/yjwx_5659/yjlz_5660/qlwhyjy/201704/t20170426_696205.html
18.仇鹿鸣:十余年来中古墓志整理与刊布情况述评西安碑林博物馆作为在海内外享有盛名的石刻收藏与研究机构,在早年出版《西安碑林全集》之后,先后在2007年、2014年整理出版了《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续编》,两书皆附有清晰的图版与录文,颇便利用。值得注意的是《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藏墓志汇编》虽汇聚其1980-2006年间陆续征集入馆https://www.163.com/dy/article/DN820NUK0514R9P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