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2.09.14河南
2018-08-1608:06
陕西历史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大唐遗宝——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何家村遗宝”发现4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所有文物从来没有全面、系统地展示过,这次终于可以一睹神秘的“何家村遗宝”真容,绝对物超所值走进展区眼前一亮,被那些精美的展品所震撼。何家村唐代窖藏是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发现的一处唐代窖藏。在两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瓮和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银罐中,贮藏了金银器、玉器、银饼和药材等千余件。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是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1970年10月5日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的一个基建工地上,施工的工人挖出了一个高65厘米,腹径腹径60厘米的陶瓮,里面装有大量金银器;10月11日,在第一个陶瓮出土地点的北侧不远处,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个大小类似的陶瓮,瓮上面盖有一层银渣,其内装有金银器和玉器;考古人员在陶瓮的旁边还发现了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银罐,银罐内装有一件精美的镶金兽首玛瑙杯。这次发现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各种金银器、银铤、银板、银饼、中外钱币、宝玉珍饰和贵重药材。这次出土的文物被称为何家村唐代窖藏。何家村唐代窖藏共出土文物1000多件,包括金银器皿271件,银铤8件,银饼22件,银板60件,金、银、铜钱币466枚,玛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玉带10幅,玉臂环1对,金饰品13件,另有金箔、玉材、宝石等。其中被定为中国国宝级文物的有3件,定为中国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数十件。
镶金兽首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用的材料是一整块世间罕有的带条纹状的红玛瑙,玛瑙两侧为深红色,中间为浅红色,里面是略呈红润的乳白色夹心,色彩层次分明,鲜艳欲滴,本身就已是极为罕见的玉材。此杯为模仿兽角形状,口沿外部有两条凸起的弦纹,其余的装饰重心均集中于兽首部位。兽作牛首形,圆睁双目,眼部刻划得维妙维肖,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着伸向杯口两侧,双耳硕大,高高竖起。兽嘴作镶金处理,同时也是作为此杯的塞子,双唇闭合,两鼻鼓起,就连唇边的毛孔、胡髭也刻划得细微精确,显得十分生动。这种角杯实际上源于一种被西方称为“来通”(rhyton)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萨珊波斯(今伊朗)的工艺美术中是十分常见的。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光里面的钱币就达39种之多,既有唐土流行的开元通宝,又有西域高昌国的高昌吉利、日本元明天皇铸造的和同开尔,还有波斯的萨珊银币、东罗马金币等,时代跨度达千余年,涉及面东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幅员数千公里,这在钱币史上还是第一次,是钱币收藏史上一次空前的大发现。
窖藏钱币中年代最早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节墨之法化”铜刀币,这是齐国的铸币。
出土钱币中所发现的30枚金开元通宝是目前考古发现中唯一的一次,唐代的金、银开元通宝不用于市场流通,专用于赏赐。
展览分为“玉润华光”、“金银璀璨”和“珍泉荟萃”三个部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件件做工精良透射着华光的玉器,白如羊脂,温润光滑。白玉镶金手镯是玉器中的精品,由三节等长的弧形新疆和田白玉组成,每节白玉两端镶金虎头,在唐代只有少数皇亲国戚和高级贵族才能享用。
这个玛瑙盆与兽首玛瑙杯的材质貌似相同,这块以深红色、淡红色为主调的红玛瑙,中间竟夹有一层淡白,如此神奇自然的变化,如此鲜润可爱的色泽,使这块红玛瑙成为世间稀有的俏色玉材。
就金银器中,饮食器有碗、盘、碟、杯、壶、羽觞等130件,药具有锅、盒、铛、瓿、石榴罐等49件,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件,日用品有灯头、熏炉、熏球、锁钥等32件,装饰物有钗、钏、铃铛等40件。何家村金银器中有纪年铭记的,最迟是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庸调银饼。但根据唐代花纹及金银器形制的编年,上限可早到7世纪中叶,下限可到8世纪中叶。属于7世纪中叶的金银器,有蔓草龙凤纹银碗、双狮纹莲瓣银碗、海兽纹云瓣银碗、狩猎纹高足银杯、人物八棱金杯、乐伎八棱金杯、掐丝团花金杯、双狮纹单柄金铛等多件。这些器物的装饰面,采用十二瓣划分手法,且多S形或U形瓣;器底有焊接的装饰圆片,尤其八棱形器物的出现,显然受到萨珊银器工艺的影响,反映了初唐金银器的时代特征。
“金银璀璨”展览区里更是令人眼花缭乱,件件珍品均叫人目瞪口呆,每一件都是稀世珍品,璀璨夺目,精致巧妙。
鸳鸯莲瓣纹金碗也是何家村出土四件国宝之一,当时出土了两只造型、纹饰均相同金碗,内壁分别墨书“九两半”、“九两三”,应是碗的重量。
赤金走龙,伸项阔嘴,双角,长尾拖卷,作奔走状,周身饰片状鳞纹,那时的龙似乎更像今日的狗。
何家村窖藏的制作工艺代表了唐代的最高水平,何家村金银器使我们对唐代的金属冶炼、机械设计及加工、焊接、贵金属制作等都有了直观、深入的认识。
专家推测当时可能已经使用简单车床对材料进行切削、抛光,窖藏文物的焊接、铆、镀、刻、凿等的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同时大量优质银器的出现也表明当时冶银技术的进步。
何家村窖藏珍宝还呈现出浓重的多种文化因素。有些文物直接来自波斯萨珊、东罗马、中亚粟特和日本等地,由于唐初社会的开放,大量的唐朝本土以外的物品,乃至宗教、文化等都随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流入唐朝本土。如这个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形制上仍保留有粟特带把杯的风格,但其上的人物形象又已完全中国化,可谓中西交融的艺术品。
双狐纹双桃形银盘,盘身为相连的双桃形,两个桃形盘中心以模冲法冲出两只首尾错置、相互顾盼的狐狸,造型极为生动。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是何家村的第三件国宝,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更传奇的是,出土时罐内尚存有半罐水,水上浮着一张极薄的金箔,其上立十二只精致纤细的赤金走龙,水中散落着十余颗颜色各异的宝石,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璀璨夺目。
四件国宝中最有故事的恐怕就是这只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了。唐玄宗即位后,有人向唐玄宗进献了五百匹大宛“天马”,以供军用,唐玄宗心想自己是“太平天子”,也不用什么军马,便从这五百匹骏马中挑出四百匹,调集天下出名的驯马师,把这四百匹骏马训练成能随乐起舞的舞马,又召集天下能工巧匠,在华清宫里修筑了一座庞大而华丽的舞马台,打算给杨贵妃一个巨大惊喜。果然被蒙在鼓里的杨贵妃第一次见到四百匹高头大马翩翩起舞时,开心得大笑起来,好景不长,由于唐玄宗日夜沉迷在舞马衔杯和贵妃艳笑的欢乐之中,最终遭遇了安史之乱,唐玄宗仓皇出逃,无暇顾及舞马,舞马归于叛将田承嗣所有。
有一天,田承嗣在军中设宴款待众将士,命令军士奏乐,不料怪事发生了,随着音乐响起,舞马纷纷随着节拍翩翩起舞,饲马官看到后不禁怒从心起,军中战马自古都是忠勇节义,怎能让这些旁门邪道的舞马妖冶惑众,乱了军心?这些妖孽必须要除掉。田承嗣听后觉得有理,于是命令军士将所有的舞马全部鞭挞至死。银壶的出土也第一次印证了“舞马”这件历史上昙花一现的故事。
也有学者认为这批珍宝是唐代官位显赫的尚书租庸使刘震在战乱之时匆忙埋藏的,而珍宝的埋藏年代应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发的泾原兵变中,也就是说,何家村遗宝是收缴上来的庸调及保管的宫廷珍宝。还有专家认为,何家村遗宝是唐官府中尚署管理的皇家财物,窖藏是一次从容的搬迁。因为出土文物中很多器物中都有“墨书”,“墨书”涉及器物和器物中盛装贵重药材的重量等内容,而能详细记载这些内容,说明这些器物是严格按照程序从库房中提取的,并不是在战乱突发后仓促掩埋到地下的。
历史的真相已经成谜,但这两个陶瓮和一个提梁罐里面出土的稀世珍宝,见证了最鼎盛时期的大唐盛世,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