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新探|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寻“蛇”:感知生生不息的科学演化和文化传承文物新浪财经

时隔20多年、经过数月的整体改陈,国家自然博物馆一层的明星展厅——中央展厅不久前“焕新”亮相。AR点位观展、裸眼3D科普视频、互动科普装置……几乎纵跨整个展厅的井研马门溪龙骨架标本仿佛“活”了起来,增加的展品和展项为观众带来更丰富的体验感。

国家自然博物馆地球科学部副主任王宝鹏说,近200件展品中有七成以上是首次和观众见面,国家自然博物馆广泛征集国内外的标本,涵盖各门类的脊椎动物,全面展示脊椎动物的演化历程,讲述了“脊椎动物的崛起”故事。

作为脊椎动物的成员,起源自陆生蜥蜴的蛇类也在演绎着别样的精彩。在紧邻中央展厅的临展厅,同步亮相的“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借着中国农历蛇年到来的契机,吸引不少观众在观“龙”后又来寻“蛇”。

浸泡于玻璃瓶中的蛇、缠绕在“树干”上的蛇、扬首疾行的蛇,细密的蛇骨骼,盘曲的蛇药材……近50件精挑细选的珍稀蛇类标本类型丰富、姿态自然、做工精致,加深着人们对蛇类演化、结构特征、行为习性、种类分布等知识的印象。

国家自然博物馆展览策划部主任苗雨雁介绍,此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与国家自然博物馆共同主办,分为“生肖文化的源与流”“腾蛇乘雾”“幽幽蛇影”“蛇舞丰年”四个单元。除了大量有关蛇的自然科学知识,展览还呈现了生肖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丰富、多元的形象和寓意。

“蛇往往出没于荒野草莽、阴暗潮湿之地,蛇会蜕皮‘重生’,蛇还多产多子……这些特点让蛇成为自然界中极具魅力的生物。”苗雨雁说。

从神话到现实、从宗教到民俗、从文学到艺术……一张张精美的图片描绘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蛇,彰显其颇为神秘且极具智慧和生命力的样子,体现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自然和谐的理解与感悟。

蛇元素是中国各地十二生肖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国古人的生肖信仰。中国的十二生肖相传为黄帝所创立,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蛇位列龙之后,居第六。“蛇是自然界中的动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在已发现的与龙有关的文物中,越早的龙形象越简单,越接近蛇的形象。所以许多学者认为龙的形象是在蛇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和丰富的。”苗雨雁说,在古代,装饰有蛇纹的青铜礼器在祭祀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古代兵器上,蛇也是常见的元素。据介绍,古人相信蛇敏捷、威猛的寓意能帮助他们取得战斗的胜利,并且曲线形状的蛇形兵器,往往也能在实战中造成更大的杀伤力。印玺中也可以看到蛇元素的运用,在汉代,蛇钮印主要作为赐给偏远地区官员、番邦君主或者少数民族将领等的官印,和龙印一起构成明显的等级划分。

而在《山海经》中,千奇百怪的蛇形象出没,中国古人将自身对蛇的认识化作奇思妙想。

战国时期的青铜蛙蛇纹牌饰、汉代的青铜虎蛇形带钩……除了伏羲、女娲人首蛇身,蛇与龟组合的灵物玄武等形象,在中国不少文物上,也能看到蛇与蛙、虎、鸟、鱼等的组合。据介绍,中国古人将对自然界的观察融入到文物设计中,丰富了蛇的文化内涵。

蛇还是中国古代饰品和服饰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常见于配饰、官服等物品上。明清时期,蟒蛇图案经常出现在高级官员的礼服上,象征着威严与尊贵。

北京民俗学会会长高巍说,《白蛇传》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从古至今,中国民间还曾流传着灵蛇报恩等故事,一些诗歌中也可以看到蛇的踪迹,这些为蛇更添人文色彩。

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科普教师王珊说,春节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将举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包括答题闯关赛、3D打印巧绘窗花、北派标本制作体验等,融合京剧、魔术、蛇元素的原创科普剧也将在春节期间亮相。

生生不息,日日自新。历经1亿多年的岁月风霜,蛇类不断繁衍演化,适应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如今,它们以柔韧而灵动的姿态出现在玉雕、剪纸、刺绣等精美工艺品上,继续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THE END
1.关于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素材稿件)这点让我还是值得欣慰的。来过了这个运河博物馆使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感觉。体验到一种庄重又带点神秘的感觉。是我感觉很新颖。所以我以后继续会去不同的博物馆继续体验这种神秘的感觉。 关于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篇3 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归来,心潮澎湃,感触良多。http://www.zxfw5.cn/guanhougan/jingdian/93968.html
2.参观故宫博物院观后感500字(合集19篇)篇11:参观科技馆观后感500字 10月18日,我们来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收获很大,感受到了电影博物馆是一座记载着中国电影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艺术殿堂。 在前课中,我了解到,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https://www.1314zhou.com/xindetihui/guanhougan/712518.html
3.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5篇)参观博物馆的心得体会200字篇一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感觉很无聊,很乏味,现在细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对自然的新奇与渴望。 参观博物馆实践活动给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中的学生提供了很好与自然接触的机会,使我们能更方便的学习自然,学习更多从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https://www.kaoyanmiji.com/wendang/6645744.html
4.圆明园的读后感200字(精选15篇)圆明园的读后感200字篇6 在语文课上,我们学习《圆明园的毁灭》。学完这篇课文之后,我有很多感想。 圆明园原来是那么富丽堂皇、优雅美丽,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这座宫殿差不多耗废了两代人的心血,它有着上至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所以它也是当时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http://www.52gsc.cn/duhougan/177126.html
5.深圳博物馆参观报告(精选13篇)在十一周时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了深圳市博物馆,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大的体会。参加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我对深圳的历史发展的了解,同时也知道了深圳的一些文化和风俗,同时更让我赞叹的是深圳的高速发展,参加这次活动的目的是提高我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次活动会让我们亲身感受到深圳通过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发展成果,深圳https://www.360wenmi.com/f/filenn46ed7g.html
6.北京故宫博物馆观后感2022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200字 标签: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参观国家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完国家博物馆,看了许多的历史文物,你有哪些观后感吗?下面是由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2022参观国家博物馆的观后感200字(一) https://www.liuxue86.com/k_%E5%8C%97%E4%BA%AC%E6%95%85%E5%AE%AB%E5%8D%9A%E7%89%A9%E9%A6%86%E8%A7%82%E5%90%8E%E6%84%9F/
7.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200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 篇1我们小组在7月18日去参观了辽宁省博物馆,在那里我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使我们当代大学生对待生活与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辽宁省博物馆观后感。我们早上穿好雷锋班的班服,前往辽宁省博物馆,那天正赶上是国家宝藏展览,我们几人在博物馆里听着解说员的奖讲解,不禁对我国的悠久历史产生了浓厚..https://www.unjs.com/h/b/474918.html
8.基于android智能云博物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博物馆管理系统的er图智慧博物馆建设是当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也是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和博物馆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21年20,国家文物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智慧博物馆建设及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抓住机遇落实《意见》将会从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等方面对推进智慧博物馆建设发挥重要作https://blog.csdn.net/qq_1406299528/article/details/134638734
9.参观非遗馆观后感200字作文参观非遗馆观后感想通用跟着讲解员阿姨我们陆续还参观了许多不同主题的展馆,不知不觉都到了要返校的时间了,走出博物馆那一刻,我心中感慨,非遗文化真是人类珍贵的历史财富,了解他、掌握他才能真正地保护和传承它。 参观非遗馆观后感200字作文5 我今天去参观了一家非遗馆,这个地方非常有意思。这里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品和非遗文化,使得人们https://www.puchedu.cn/ziyuan/90896.html
10.文旅新探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寻“蛇”:感知生生不息的科学演化和文化国家自然博物馆科普教育部科普教师王珊说,春节期间,国家自然博物馆将举行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包括答题闯关赛、3D打印巧绘窗花、北派标本制作体验等,融合京剧、魔术、蛇元素的原创科普剧也将在春节期间亮相。 观众参观“灵蛇献瑞——2025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新华社记者 罗鑫 摄 https://www.xinhuanet.com/ci/20250130/827a586ba0dc4e1dadfdc7d8a68ecd58/c.html
11.中国紫檀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3) 中国紫檀博物馆,是由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两亿元兴建的紫檀雕刻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9月开馆。是国家4A级旅游单位,中国一级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京通高速路高碑店北侧,为仿明清建筑。截至2023年主体建筑面积9569平方米。该建筑地上四层,一至三层为展厅,四层为贵宾室及多功能展厅,建筑https://baike.sogou.com/v154538.htm
12.考古与科技论文8篇(全文)参考文献:1.湖北省博物馆.宜昌前坪战国两汉墓三峡考古之发现.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东南文化200年第三期长江三峡地区远古人类埋葬习俗(墓葬)资料的考 古发现与研究杨华。 3.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 4中国国家地理西南区 考古学专业论文提纲 第7篇 https://www.99xueshu.com/w/file31a5jq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