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日程首届新时代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学术研讨会

2023年6月2日,在迈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的关键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察,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华文明永续传承的战略高度,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融通中外,深刻把握中华民族的根与魂,高度概括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深刻阐明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重大经验,明确提出了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要求,发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号召。

在本次研讨会召开之际,由中国历史研究院主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和中国考古博物馆承办的“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将同时开幕,通过内蒙古、安徽、浙江、山西、河南、四川、陕西、江苏、云南、北京等省份30余个考古遗址科学发掘出土的112件龙形象文物,实证了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的发展历程,鲜明阐释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习近平总书记在甲辰龙年春节团拜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龙“既象征着五千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血脉,更承载着新时代新征程亿万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意志和美好愿望”。历久更新的中华龙必将鼓舞中华儿女在新时代从胜利走向胜利,敦厚吉祥的中华龙必将为世界贡献更多的美好和福泽。

一、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

承办单位: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中国考古博物馆

支持单位: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博物馆协会

2024年4月29日—30日

三、会议地点

中国历史研究院

四、会议日程

(一)开幕式

主持人:马援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常务副书记

1.中国考古学会领导致辞

2.中国博物馆协会领导致辞

3.国家文物局考古司领导致辞

4.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讲话

(二)“龙·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国八千年龙文化精品文物展”特展开幕

(三)主旨发言

主持人:刘国祥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1.发言人:陈名杰北京市文物局局长

发言题目:以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推动首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发言人:郭大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员

发言题目:关于考古学与博物馆融合的回顾与思考

3.发言人:任万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发言题目:博物考古融融共生:以故宫的方式阐释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

4.发言人:丁鹏勃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发言题目:新时代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示传播探索与实践

5.发言人:刘瑞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发言题目:“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形成研究的考古学初探

(四)参观中国考古博物馆

(五)专题研讨

第一组考古学、博物馆学融合发展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阐释

上半场:14:00-15:30

主持人:孙英民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研究员

1.考古与博物馆关系之我见

发言人:王明达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2.中华文明是一个:深刻理解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做好考古学和博物馆学的融合发展

发言人:韩建业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3.有力见证——北京考古体现的中华文明突出特性

发言人:郭京宁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研究馆员

4.用精品展览阐释中华文明突出特性——以《晋·见中国》展览为例

发言人:王晓毅山西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

5.做好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担当起新的文化使命

发言人:巩文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编审

6.讨论15:15-15:30

下半场:15:50-17:20

主持人:施劲松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1.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为阐释中华文明特性凝心助力

发言人:魏坚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特聘教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

2.考古视角中华文明特性的根源

发言人:陈胜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3.考古遗产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

发言人:孙英民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会长、研究员

4.“两个结合”与博物馆发展

发言人:种建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党委书记、院(馆)长、研究员

5.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发言人:陶建英赤峰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赤峰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

6.讨论17:05-17:20

主持人:巩文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考古博物馆馆长、编审

1.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路径与方法——贵博实践

发言人:李飞贵州省博物馆党委副书记、馆长、研究馆员

2.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历程中的冶金技术与资源

发言人:罗武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的几点想法

发言人:郭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历史与考古出版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编审

4.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阐释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的路径与方法——以殷墟博物馆展陈为例

发言人:张志鹏殷墟博物馆副馆长、副教授

5.青藏高原考古中的统一性与包容性

发言人:仝涛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6.考古视域下的牙璋作礼

发言人:鲍丽娟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7.讨论10:30-10:40

第二组考古博物馆理论研究与考古成果的展示传播

上半场:14:00-15:30

主持人:谭晓玲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发言人(每人15分钟):

1.历史类博物馆、考古博物馆、考古特展——关于考古成果展示传播

发言人:方向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2.博物馆展陈科技考古成果的思考

发言人:杨益民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3.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与时代担当

发言人:王原茵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

4.山西考古博物馆展陈与教育实践

发言人:郑媛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馆员

5.湖北考古博物馆——荆楚文化的基因库

发言人:郭长江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下半场15:50-17:20

主持人:郑媛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党委书记、副院长、研究馆员

1.回眸与展望——考古遗址博物馆四十年

发言人:王方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2.考古成果之于遗址博物馆展示传播与功能提升

发言人:万琳湖北省盘龙城遗址博物院院长、研究馆员

3.考古工作在圆明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

发言人:张中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馆员

4.故宫考古与故宫博物院——基于考古学与博物馆学融合发展的视域

发言人:张晓玮故宫博物院考古部宫殿考古组组长、副研究馆员

5.关于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几点思考

发言人:吕伟涛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员

主持人:杨益民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1.新时代中国考古成果的研究阐释与展示传播

发言人:刘国祥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2.什么是考古博物馆

发言人:曹兵武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3.考古学成果在博物馆的展览实践

发言人:谭晓玲首都博物馆副馆长、研究馆员

4.在博物馆读懂考古:展览作为传播媒介

发言人:范佳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5.讲述人类与动物的故事:如何办动物考古专题学术展览

发言人:吕鹏中国历史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6.讨论10:15-10:40

(六)闭幕式

主持人:张国春中国历史研究院党委常委,考古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1.专题研讨分组总结

2.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党委常务副书记马援同志讲话

THE END
1.关于参观博物馆的观后感(8篇素材稿件)参观国家博物馆举办大型主题展览《复兴之路》归来,心潮澎湃,感触良多。 “复兴之路”通过1150多件珍贵文物和980多张历史照片,回顾了自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种种探索,展示中华民族近170年复兴之路。从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http://www.zxfw5.cn/guanhougan/jingdian/93968.html
2.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15篇)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体会(精选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观国家博物馆心得体会 1 https://m.unjs.com/fanwenwang/xdth/20190327144755_1941568.html
3.甘肃省博物馆感想(全文)第一篇:甘肃省博物馆感想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甘肃省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 “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 (2010年1月27日)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编制文物保护项目及经费需求“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和《省发改委关于编报https://www.99xueshu.com/w/uy3ppe2752fm.html
4.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艺术高端研讨会会议纪要文博之窗参加今天会议的代表有:部分革命博物馆、纪念馆负责人,中国博物馆学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人,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陈展专家代表和陈展设计施工单位负责人,吉安和井冈山市委、市政府领导,井冈山管理局领导,共70余人。 中宣部、国家文物局,江西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江https://www.jgsgmbwg.com/list/article/1666995708355067964
5.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活动从12月初由支部组织委员杨强和宣传委员曾丽策划,12月15日,在党支部书记宋爽和副书记佘亚明的带领下,地科研13-3党支部的党员及部分班级成员参与,“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参观国家博物馆”的活动顺利进行。 通过参观馆内“复兴之路”的主题,我们回顾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https://www.cup.edu.cn/geosci/xsgz/xsgzxwkd/91778.htm
6.媒体揭秘退休常委为何最爱逛国家博物馆——人民政协网李岚清与参展书画家们交流创作感想,称赞这些展览办的好,能让观众充分感受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他希望一定要让更多的中小学生来参观学习。 4月13日,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国家博物馆观展,他称赞张海先生的作品独具神韵,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并希望张海先生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 座谈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努力攀登书https://www.rmzxb.com.cn/c/2016-04-18/771618.shtml
7.参观军事博物馆后的感想(精选8篇)篇5:参观军事博物馆之感想 胡雍丰(2003级研究生英语党支部党员) 早春季节,三五成群,我们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回顾历史,展望未来。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我的中学时代,而今天,我在这里宣誓成为一名中共正式党员,这使这个时间和这个地点都显得格外有意义。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v28cix23.html
8.感受中华文明独特魅力——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感受中华文明独特魅力——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 阳光 10月11-13日出差北京,抽空参观了慕名已久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是幸运者,本来要提前一周才能订到票,我们提前一天就订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东侧,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和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它负有留存民https://www.meipian.cn/4x9zjexe
9.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的观后感行业新闻橙牛数字摘要:作者参观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厅,通过本文的详细阐述,主要从文物价值、文化传承、历史文化、以及人文情怀四个方面,展现了中国国家博物馆所展示文物的独特魅力和地位,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1、文物价值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文物,具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以及社会价值,不仅仅具有国http://www.qiyezhanting.com/news/16805.html
10.五千年星汉灿烂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笔记机核GCORES当然,这条笔记诞生的直接原因是我参观了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中华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对于它所展示的历史厚重而言,九张图片是远远不够用的。小时候它翻修了很多年,只在很久以前得见它一面,如今能以它作为博物馆笔记系列的开端,真的让人感到十分荣幸。 https://www.gcores.com/articles/184020
11.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通用19篇)每次到北京都有不同的收获。20xx年11月去北京参加纪念铁道兵成立60周年大会,有幸参观了鸟巢、水立方和中国国家大剧院。20xx年11月来北京参加铁道兵文化联谊会有机会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真感不虚此行。 感谢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都海江,这位曾在铁建工作过的热心人亲自安排,我们才有了这次参观的机会。20xx年11月17https://www.hrrsj.com/wendang/guanhougan/885884.html
12.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始建于1916年,在与中国现代科学同步发端、发展的历程中,积淀了丰厚的自然精华和文化遗存。藏品涵盖地学各个领域,其中有巨型山东龙、中华龙鸟等恐龙系列化石,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等古人类化石,以及大量集科学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鱼类、鸟类、昆虫http://www.gmc.org.cn/index.asp
13.中国国家博物馆原馆长吕章申,多次陪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参观国博提起国博,不少人都能想到一个词——“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上午,习近平和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这是“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首次集体亮相,意义重大。 就是在这里,习近平发表了“中国梦”的讲话。 https://www.cnqmt.com/newsinfo/1851166.html
14.中国国家博物馆红色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可追溯至1912年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建筑高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是世界上https://www.bjdch.gov.cn/mldc/bglj/hswh/202311/t20231122_3307384.html
15.吴邦国贾庆林李岚清李长春近期参观国家博物馆中国政库据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消息,吴邦国、贾庆林、李岚清、李长春近期前往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等。 吴邦国同志来我馆视察参观 9月9日下午,吴邦国同志参观“丹青传情——赵丹、赵青父女绘画联展”。 2015年9月9日下午,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来我馆参观“丹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76620
16.重庆红色教育培训基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其前身为1951年3月成立的西南博物院,1955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博物馆,2000年9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并加挂“重庆博物馆”馆名,其新馆于2005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 http://www.chinahspx.com/news/64.html
17.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伟明一行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参观交流8月16日下午,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伟明、藏品保管部主任王志强等30余人来民族文化宫博物馆交流,全国政协委员、民族文化宫党委委员、副主任们发延,民族文化宫博物馆馆长陶颖,五级职员覃诗翠等接待。两馆相关人员一同参观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物古籍展,并围绕展览筹备、展览理念等主题及展览实施相关的细节进行了深入https://www.cpon.cn/cms/a/11178.html
18.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2016年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推进文物与互联网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智慧博物馆”建设不断深入。博物馆导览系统协助观众更好地体验博物馆,成为博物馆智慧化服务探讨的重要课题。中国国家博物馆(下文简称国博)是国内博物馆较早使用语音导览设备为观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19.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2025年1月23日,北京,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本次展览甄选近200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涵盖青铜、玉器、钱币、陶瓷、金银器、漆器和书画等多个品类。https://m.jstv.com/photo/2025/1/23/1332014250171449344.html
20.国家博物馆在哪里进入(关于国家博物馆网上预约入口)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前几天预约中国国家博物馆提前几天预约参观 每天预约人数为3万人,额满为止。个人观众国家博物馆预约时间:需提前1-5天预约,每天分以下三个预约时段:9:00-11:30,12:30-14:00,14:00-16:00。 注:3米及以下儿童可直接入场,不需要预约,其他人均需预约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预约时间可提前1-7天预https://gqf.dzlgyx.com/post/12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