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学者——从写好一篇学术论文谈起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孟德宇教授
活动简介:本报告中,简单介绍一些个人在机器学习与计算机视觉研究中所感受的经验与体会,特别从写作一篇合格到达标、从领域立足到追求卓越的学术论文为出发点,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把握科学研究的规律,从而努力成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的合格学者。
主讲人介绍:孟德宇,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任大数据算法与分析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统计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IEEE汇刊论文60余篇,计算机学会A类会议40篇,谷歌学术引用超过17000次。现任IEEETrans.PAMI,ScienceChina:InformationSciences等国内外期刊编委。目前主要研究聚焦于元学习、概率机器学习、可解释性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基础研究问题。
(二)素数之恋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郗平教授
活动简介:素数是数学中非常基本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本报告将围绕素数分布,浅谈在研究孪生素数猜想、哥德巴赫猜想、黎曼假设、费马大定理等著名问题过程中涌现的思想、方法和故事,同时还将介绍素数在其他框架中的类比与推广。本报告将以介绍为主,兼顾初步的推演。
(三)人工智能的数理基础及交叉应用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孙剑教授
活动简介:当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方法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医疗辅助诊断、虚拟/增强现实等各个领域。本讲座将介绍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的数学(优化、统计)基础,以及人工智能在图像处理/文本分析、应用数学/计算数学等领域中的交叉应用,以及一些前沿问题。
主讲人介绍:孙剑,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尤其是图像和医学影像分析)中的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曾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法国巴黎高师、法国国家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等做博士后或访问学者;获陕西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担任权威国际期刊IJCV编委,国际会议ICCV/ECCV/MICCAI领域主席。
(四)物理学的发展与第四次工业革命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李福利教授
活动简介:牛顿力学、热力学、电磁学、量子力学等物理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前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催生了半导体、激光、原子能等一批革命性的性技术,报告将首先简要回顾物理学在前三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介绍正在蓬勃发展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本特点,以及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探讨物理学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方案。
主讲人介绍:李福利,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量子光学团队的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和量子信息领域的理论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担任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五)探索金刚石中自旋缺陷在量子方向的应用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毕业生李长昊
(六)固态量子缺陷与超导量子比特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物理试验班毕业生周宇
主讲人介绍:周宇,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试验班,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曾任腾讯量子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固态量子信息,量子缺陷色心的相干操纵以及传感等,以一作或共同一作在NatureCommunications,ScienceAdvances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获2020年福布斯30岁以下科技精英榜等荣誉。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LUD小组(LuolabUndergraduateDivision)
(八)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概述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鲍军鹏副教授
活动简介: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研究和发展的一个重点,其终极目标就是让计算机具有象人一样的能力。人工智能是当前国家大力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加强培养人工智能方向人才是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一学科从1956年正式诞生至今,已经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次讲座主要讲述当前研究发展人工智能的重大意义、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人工智能发展简史、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人工智能主要研究内容等。讲座旨在促进大家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大家对人工智能学习和研究的兴趣。
主讲人介绍:鲍军鹏,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计算机学院副院长。200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底受英国皇家学会资助在英国赫特福德大学(UniversityofHertfordshire)作访问学者,研究文本语义相似性。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任计算机系副主任,2019年6月至今任计算机学院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人工智能、复杂系统智能化健康管理系统及应用等。获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人工智能导论》教材1部。
(九)云计算的概念、技术与应用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师斌副教授
主讲人介绍:师斌,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计算机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9年6月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工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TKDE、TON、RAID、VEE、INFOCOM等高水平会议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担任计算机研究与发展、IEEECloud、GlobalCom、JCC、ECCN等国内外重要期刊会议审稿人或程序委员会委员。近年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百度松果基金、税友-西安交通大学研究基金等多项课题。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973、863、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研发了《国家智慧税务大数据分析平台》《云计算安全监控保障平台》、《艾维云计算平台》《TriCloud混合云平台》,已在多个省市、地方单位取得了示范应用和行业落地。
(十)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
主讲人:国家重点实验室讲解人:冯勃高级工程师,
重大装备平台讲解人:安乐副教授
(十一)西迁老教授谈交大历史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西迁教授胡奈赛
主讲人介绍:邀请西迁老教授胡奈赛老师谈交大历史,与我校师生进行交流。胡奈赛教授,1934年生,汉族,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院退休教授,1957年随交通大学西迁。获得过国家教委及省级的科研成果和教学成果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退休以来,担任学校督导组专家,一干就是15年。以耄耋高龄充分发挥西迁亲历者、建设者优势,阐述西迁精神,讲述西迁故事,为引导青年知识分子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持续贡献着属于老一辈西迁人的光和热,为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12月,荣获“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胡奈赛教授是15位给习总书记写信的老教授之一,2020年在交大西迁博物馆一楼受到总书记亲切接待,总书记说“我也完全相信我们的交大人,我们西部的同志们,一定会,在未来的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为中华民族立下卓越的贡献!”
(十二)拔尖计划学生面对面交流座谈
(十三)探索当今时代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的策略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张保军教授
(十四)疾病发病机制的分子解析策略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吕社民教授
活动简介:报告将围绕分子医学及疾病分子发病机制为主题展开,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分子医学的一般知识,特别以疾病的分子机制为重点,介绍分子医学的概念、范畴、方法、重要性等。在此基础上,介绍分子医学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二部分主要讲疾病分子机制的研究策略,重点介绍本人总结出来的PHMaS,即现象(phenomena)、假说(hypothesis)、机制(mechanism)和(and)意义(significancy)。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我们炎症生物学研究团队研究工作,我们的工作以免疫性炎症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哮喘等为研究对象,解析这类疾病的分子发病机制,为疾病的分子诊治提供实验依据。通过上述的介绍,希望能移打消对医学科研的神秘性、艰难性和不可执行性,增加对医学研究的兴趣性、参与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热爱科研,尽早科研和规范科研。
主讲人介绍:吕社民,瑞典Lund大学博士,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授(二级)/,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任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西安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FrontierinImmunology的associatededitor,英国ArthritisFoundation、荷兰Reamafonds和国家基金委等项目的评审专家。
(十五)CMC分析技术、方法与装备
主讲人:西安交通大学贺浪冲教授
活动简介:细胞膜色谱(CellMembraneChromatography,CMC)是一项全球领先的原创性仿生色谱技术。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技术理论逐渐完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成为创新药物筛选发现和复杂体系目标物识别的有效分析手段。2012年,CMC技术与应用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同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资助,开展了CMC技术仪器化研究工作。基于CMC技术自主开发的《2D/CMC-中药注射液过敏物分析仪》和《CMC-新冠病毒气体检测仪》等系列分析装备,可极大提升新药筛选发现效率和复杂样本分析检测能力。
主讲人介绍:贺浪冲,分析化学博士,药物分析教授,博士生导师。天然血管药物筛选与分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原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医学部副主任。兼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国家药典委员会理化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先后主持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等20余项。1998年度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中国药学发展奖;2008年度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2012年度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6年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奖,美国Elsevier“2021、2022全球高被引学者”。
(十六)展演“大先生”之钱学森话剧《归·期》
主演人:钱学森学院学生
活动简介:精神是可以被看见、被触摸、被感知的。2022年5月9日,交大“大先生”系列话剧-网上展映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交大百年风雨历程中,涌现出众多闪耀光芒的“大先生”,他们的鲜活形象和感人事迹,将以师生原创话剧形式搬上舞台。《归·期》以新时代海外学者、西安交大校友党越彬(虚构角色)回国发展为主题展开,以其考虑归国到毅然归国这一思想转变过程为主线,以学者党越彬和科学家钱学森的跨时空对话为高潮,重现当年钱学森学长克服重重阻碍归国的先进事迹,歌颂钱学森学长建设新中国的强国之志与报国之心,弘扬钱学森为中国科学事业奉献终身的精神,也表达对新时代众多毅然回国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海外学者之赞颂。
(十七)参观“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
主讲人:钱学森图书馆讲解老师
活动简介:“钱学森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展”希望通过成才之路、育人之道、智慧之光、大师之问四个板块,系统地展示钱老科学精神与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实践基础、理论体系及钱老晚年在集一生学术大成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的超前眼光和对教育现状的深刻思考。利用图书馆建筑中最重要的区域—南楼二层大厅和三楼作为展区,总面积1200平米。二楼作为一个开放的浓缩展示区,同时可供读者阅读、学习,实现了展览馆和图书馆的有机融合。三楼展厅陈列图片、手稿及文物复制品,共500余件,并专门设计手稿展示区陈列本馆收藏的钱老800页力学手稿。放映厅将循环播放纪录片《仰望星空》和电影《钱学森》。展览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本校师生、优秀中学生和其他社会公众开放。
(十八)钱学森学院学生讲坛之大学适应篇
主讲人:钱学森学院学生徐海涛
(十九)钱学森学院学生讲坛之大学竞赛篇
主讲人:数学试验班学生吴思齐
(二十)钱学森的人生选择
主讲人:钱学森学院拔尖计划秘书张丽丽
活动简介:微党课主要介绍了钱学森学长的个人选择始终与国家的需要、民族的命运紧密结合,从大学期间选择铁道工程,到硕士阶段学习航空工程,再到研究航空理论,他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回国后,他深入东北地区考察,与陈庚大将的谈话,决定了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他把青春融入祖国,把科研写在祖国大地,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真谛。
为了弘扬钱学森精神,2016年,学校成立了全国首家以钱学森学长名字命名的荣誉学院,深入探索拔尖人才培养,力争培养更多像钱学森一样的大科学家,为此,全体钱院人不懈奋斗!
主讲人介绍:张丽丽,教育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基础学科拔尖计划秘书,主要负责物理、计算机、力学、基础医学试验班拔尖人才培养管理工作。
(二十一)参观西迁精神纪念馆
主讲人:西迁馆讲解老师
活动简介:本次活动带领大家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西迁馆,感受波澜壮阔的交大西迁故事、我校兴学强国的发展历程以及西迁后学校的发展情况。1955年,为了支援大西北建设,党中央决定交通大学由上海内迁西安,60多年的艰苦奋斗,交大西迁人将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了屹立西部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彻底改变了西部没有规模宏大工业类院校的格局。如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全球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西安交通大学积极挖掘和传承“西迁精神”新时代内涵,以“听党指挥跟党走”为政治方向、以“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行动路径,把西迁精神、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传播给更多的人,持续为西部提供更多的创新科技人才,实现西部发展。
(二十二)参观秦腔博物馆
主讲人:秦腔博物馆讲解老师
活动简介:陕西秦腔博物馆由陕西省文化厅和西安交通大学在2009年联合共建而成。该馆通过图片、实物等展示了秦腔的历史沿革、服饰乐器、典籍文档、著名表演艺术家、剧作家、秦腔班社,并陈列有陕西皮影、陕西木偶等文物和艺术品。该馆建有多媒体试听区和戏剧互动演示区,观众可动态感受并参与秦腔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