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碑立传2307位寿星,“树”说苏州往事

镌刻在地方志里,定格在古建筑上,珍藏在博物馆中,也凝结在古树的一圈圈年轮、一片片斑驳里。

据2023年市林业站的统计,苏州全市现存2307株古树,其中一级古树(树龄≥300年)530株,二级古树(树龄100-299年)1777株。它们栽植在小巷深处的宅院、曲径通幽的园林,扎根于一望无垠的旷野、遗世独立的岛屿,亦生长在街头巷尾、桥头岸边,为每一位过路人遮风蔽日,与每一代苏州人相依相伴。那是“榆柳风轻客馆幽”的隽永风光,是“更历人间几百秋”的沧桑变迁,是“树色如得意,我亦成其趣”的悠然韵致,更是“今已亭亭如盖矣”的绵长情谊。

在植树节来临之际,草木蔓发,春山可望,恰是出门寻访古树的好时节。当我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已经伫立了千百年的植物,发现春天里嫩叶舒展、绒毛飘拂、花瓣绽放的细节,一定会惊讶于它们旺盛的生命力,并在茂密的树冠下、粗壮的树干旁发出感叹:“行人不见树少时,树见行人几番老”,究竟是我们在细细观察古树的变化,还是古树在默默见证我们的成长?

苏州挂牌树龄最长的一棵树,藏在东山镇北望岭下村。这是一株2000余年的银杏,倒推年份,它种下之时远在西汉。村民将其视作“神树”,在树旁摆上了供桌、垒起了小龛,常年供奉香火。古树的铭牌环绕在一根纤细的新枝上,仅看照片,会误以为这是一棵年轻的小树,实际上,那只是树干基部众多蘖生枝条中的一根,遭受雷击后,它的树身只余四分之一,根部却萌生出繁密的新枝。早在人类出现以前,“活化石”般的银杏已经在世界上存在了数亿年。强大的自愈新生能力正是这个树种万古长存的秘诀之一。

最负盛名的古树,当属光福司徒庙的“清奇古怪”四汉柏。传说司徒庙是东汉开国功臣邓禹的祠堂,四株汉柏由他亲手种下,距今已有1900年。清者挺拔清秀、冠如翠盖;奇者雷击中剖、腹空倾斜;古者枝茂叶繁、古朴刚健;怪者躺伏在地、状如走螭。翻阅文献,“邓禹手植”“乾隆赐名”的说法并无明确依据,但正如多次描绘古柏的画家吴冠中所说,“我并不关心是谁手植,是谁命名,只祝愿它们顶着风霜雷击仍永远顽强地活下去。”

桂花是苏州的市花,开学典礼上固定的开场白“金秋九月,丹桂飘香”,是属于苏州小囡的共同记忆。东山紫金庵有三棵桂花古树,堂前的两棵金桂朝着罗汉堂方向倾斜,曾被解读为“虔诚礼佛”,如今系着祈福红丝带的桂花在茶室上方撑起一把大伞,又多了几分入世的意味。自明朝至今,多少人在树下来来去去,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却共同拥抱这一树花香。茶烟氤氲、香风细细之间,是600年的光阴流转。

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木。山温水软、四季分明的苏州,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全市古树名木共涉及43个科、76个属、93个树种,其中大多是苏州的乡土树种,最多的是银杏,多达616株,其后依次是圆柏、桂花、枫香、香樟、榉树、瓜子黄杨等。另外也有广玉兰、白皮松、石榴等外来树种,千百年来,文人墨客们来来往往,离苏做官,或是来苏任职,将奇花异木送出去、引进来。

佛教与花木有缘,释迦牟尼在菩提下成佛,但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候不适宜菩提生长,因而长寿的银杏在南方的寺庙庭院中被广为种植,在四县六区皆有分布。长江之畔的张家港大新镇双杏寺内,三棵300余年的古银杏是秋天不能错过的风景。明代,迁徙至江边的人们围垦沙田,建起一座“江神庙”,天启年间,住持在寺前广场手植银杏两株,从此寺庙得名“双杏寺”。近50年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西侧又植一株银杏,最终在“双杏寺”里留下了三棵古银杏。

家具行有“南榉北榆”的说法,是不同地方因地制宜选材的证明,苏式家具钟情于榉树,其色泽温润、纹理细腻,有“江南红木”之称。旧时苏州人家种树,讲究“前榉后朴”,“榉”与“举”谐音,包含着学而优则仕的祈愿。但吴江震泽古镇一株330年榉树的主人,选择放弃科举,终生不入仕途。他是生于明末的王锡阐,17岁时遭遇明清鼎革的巨变,自沉绝食均未遂,从此致力于学术,尤其是研究古今中外的历法,写成了《晓庵新法》等多部天文历算著作。林则徐在江苏担任巡抚期间,筹款为王锡阐营建墓地,在墓前立下刻有“高士王晓庵先生之墓”的碑石,墓前的这棵榉树历经300年,仍挺立于天地之间。树是连接天空与大地的使者,向上生长,向下扎根,天文学家亦如此,一边仰望星空,一边脚踏实地。

常熟姚家的牡丹、苏州大学精正楼的薜荔、拙政园的柘树、东山雕花楼的红茴香等,则是硕果仅存的孤例。红茴香更为人熟知的名字是孩儿莲,因为它的花朵红扑扑的,像孩子的脸庞。清朝初年,东山翁巷村的翁天章随吴三桂入滇,任云南河西县令,或许是敏锐地觉察出吴三桂的异心,他以移植当地孩儿莲到故乡花圃为由,离开云南,再不复任,免于卷入纷争,得了“莼鲈之思”的真传。后来,孩儿莲从翁家到席家,再到雕花楼的金家,这些转换如何发生众说纷纭,但可以确定的是,彩云之南的奇花得到一代代苏州人的喜爱,并通过扦插拥有了子子孙孙,在南园宾馆、留园等地亦可见。反而在故乡云南,“孩儿莲”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几乎消失,使得雕花楼370余年的古树成为绝版。

古树不会孤立存在,总是与古城、古镇、古寺、古宅相辅相成。往事去似朝云,即使建筑不存、街巷易名,一棵树却能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引我们走入历史深处。从生长场所来看,古树最多的地方正是园林与风景名胜区,占到了总数的44.22%。

作家叶圣陶曾写,“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藏于阔家头巷的网师园,是园林专家陈从周所说“小园极则”的典范之作。园内有一棵“秃树”,乍一看平平无奇,实际上有900多岁,是古城中最老的一棵树,相传由第一代园主、南宋侍郎史正志亲手栽种。这棵高约10米的圆柏是彩霞池周围的“制高点”,与130岁的白皮松并肩而立,其后的看松读画轩,正是园中观赏冬景的佳处。

姑苏全区范围内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建筑438处,数量之多、密度之高令人惊叹,790株古树的数量也高居榜首。

姑苏千年文脉的起点,在城南的文庙中。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此首创府学,将“左庙右学,庙学合一”的格局推广到了全国。六株饱经沧桑的银杏古树守护在大成殿的南侧,从福杏到寿杏,从连理杏到三元杏,每一棵树都有自己专属的名字,倾注了“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的喜乐祈愿。最老的“寿杏”植于南宋,因曾遭受雷劈,只余下一半树干,微微倾斜,像是对着孔子圣像弯腰施礼。

排在第二的是拥有565株古树的常熟市。“十里青山半入城”,一座虞山,屹立千年,山不言,树不语,只是春风一吹,便勾起乡愁情思。苏州最古老的一棵板栗古树,在虞山北麓兴福寺旁的面馆前,在这里喝一杯茶,吃一碗面,开启一天的慢生活,密集的参天古木织起绿荫,看淡荣辱得失,却舍不得人间烟火。三峰清凉禅寺前的两棵楸树古干亭亭,直插云霄,在暮春时节开出层层叠叠的粉色繁花。龙殿山庄的银杏、藏海寺的圆柏、小云栖寺的紫藤、宝岩寺的杨梅,此山之中,云雾深处,还有太多惊喜等待我们发现。

树不能移动,却有自己感知世界的方式,相时而动,应季而发。许许多多活了千百年的树,仍像亭亭少女,因一阵微雨冒头,为一场暖风雀跃,盛装出席每一个春天。

草木凋零时,去耦园看美人茶。东花园城曲草堂前的黄石假山上,两棵山茶雍容舒展,粉色花瓣缀满枝头,格外明媚。这两棵山茶为“美人茶”,是茶梅的一个园艺栽培品种,其中一棵是百年古树,从年份来看,她或许就是在清代文人沈秉成与他的妻子严永华住在园中时栽下,见证了他们诗酒唱和的爱情。87版《红楼梦》电视剧中,这株美人茶还在黛玉葬花的画面中出镜。

暮春时节,昆山亭林园的琼花绽出白色。古人说“天下无双独此花”,今天的亭林园种了不少琼花树,其中靠近东门的一株有310年树龄,树冠周整,繁花似雪,八朵五瓣大花簇拥着小花,似玉峰山下群蝶起舞,仙姿绰约。

炎炎烈日下,常熟燕园的凌霄姗姗来迟地绽出橘色的花朵。它已经300多岁,比其他园子里的凌霄都开得晚些,起初生长在周神庙弄的民居里,后来搬到这个新家,倚靠湖石,软枝袅袅,不改张扬热烈,“攀援的凌霄花”,也有自己的坚持和智慧。

除了这些引人注目的花开花落,古树还会在四季轮回里展现出细微而动人的生长轨迹。《怎样观察一棵树》这样写道:“一个训练有素的树木观察者知道一年有几十个季节。”3月,朴树萌发的新叶疏疏朗朗,像清澈的溪水流向天空;4月,枫杨挂下一串串袅娜的柔荑花絮,在风中飘拂如杨柳;10月,麻栎树下掉落许多可爱的果实,戴着壳斗科植物标志性的“帽子”;12月,枸骨缀满鲜艳的红果,成为冬天里的一抹亮色…古树如此慷慨,给予我们关于大自然的丰盈体验。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同样地,有时我们对一棵树念念不忘,是因为忘不了树下的人。有了人,沉默的大树变得活泼生动,而有了树,遥远的传说得以具象可感。

苏州博物馆忠王府中的紫藤盛名在外,“因为是文徵明的紫藤,便胜过了世间一切的紫藤。”明正德年间,文徵明在好友王献臣营建的拙政园中,亲手种下一株紫藤。400多年间,园林几次易主,如今与拙政园一墙之隔的苏州博物馆忠王府卧虬堂小院中,曲若虬龙的紫藤“蒙茸一架自成林”。四月暮春时,璎珞四垂,紫英缤纷,明代江南文人的园林雅集与今时的“偷得浮生半日闲”成为重影。

与文徵明手植紫藤相对应,天平山中还有一株传为唐寅手植的罗汉松,两位江南才子的文思随着枝叶一起,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当然,说起天平山最著名的树木,必定是每年秋天里层林尽染的枫香。若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数百株枫香的身份证上记录着相同的年纪:420余年。明万历年间范仲淹第17世孙范允临从福建辞官回苏,带回380余株枫香树苗,种在先祖归葬之地天平山前,现存125株。人与树之间像是有一种奇妙的互文,故家乔木,喻人才辈出;红枫绚烂,映赤忱丹心。

陈寅恪写《柳如是别传》,开篇即咏红豆,“昔岁旅居昆明,偶购得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中红豆一粒,因有笺释钱柳因缘诗之意”。钱谦益与柳如是在白茆的居所,有一株明嘉靖年间种植的百年红豆,时人称“红豆山庄”。红豆开花结果是数十年一遇的奇事,几乎每一次都会留下文献的记载。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值钱谦益八十大寿,“红豆树二十年复花,九日贱降时结子才一颗”,让夫妻二人欣喜不已,钱谦益一口气写了十八首红豆诗。清道光四年(1824年)红豆花盛开,铁琴铜剑楼主人瞿绍基、瞿镛父子特地前往游赏,归后请友人绘图题诗,合装为《红豆花图诗册》。以诗画为信,用时光封缄,红豆树将相思寄予百年前的古人,又留给百年后的我们。

被誉为“东方居里夫人”的物理学家吴健雄有一个温柔的乳名,“薇薇”——来自于一棵树。1912年,她在太仓浏河镇出生,她的父亲吴仲裔在亲手创办的明德女子职业学校中种下一株紫薇。一个甲子之后,当吴健雄携丈夫袁家骝博士回到阔别已久的明德校园,当年的小苗已然长成雍容舒展的大树。她数次捐资,建造教学楼、教工宿舍,并在紫薇树旁建起一座两层的江南水乡特色楼房,名为“紫薇阁”。去世后,吴健雄的墓地选址在紫薇阁旁,斯人已逝,风骨长存。这位总是穿着旗袍、知性优雅的江南女子,一如紫薇,不在春日争艳,看着细细碎碎,却有着极长的花期,倔强、执着,永远蓬勃向上。

上个世纪80年代,苏州的古树就挂上了专属的铭牌,从搪瓷铁牌,到铝制烤漆,再到现在的仿古书简,这张身份证已然经历了数次迭代。我们能通过标牌知晓树种、树龄、科属、编号、拉丁名等基本信息,还能在更详细的档案上了解到树高、胸围和冠幅等。阅读这些数字,我们像是在认识一个人,如此具体、如此真实。几十年来,苏州为它们搭建围栏、装配避雷针、日常巡查养护,也对濒危古树进行抢救复壮,改善立地条件,防治病虫危害,让每一棵古树“老有所依”。

从北寺塔到拙政园的必经之路上,只要在西北街向庭园路方向张望,就能看到这条路为树造出了一个小小的环岛,一棵340年的香樟斜斜地立在中央,枝繁叶茂,巨大如伞。坐拥好地段的古树经历过数百年间的沧桑变迁,其遗址原为宋代章氏故宅,后舍宅为寺。明代嘉靖年间,福建商人效仿太仓的天妃宫,在苏州城内建起一座供奉妈祖的天后宫,选址于此,古树正是当年天后宫大殿前两株香樟中的幸存者。近百年来,天后宫先后为北街中心小学、市第三十八中学、职业中学、三中分部等学校使用,如今开发成别墅区。在本世纪初修路时,在修出一条直路和绕道保树之间,苏州人采用了后者。

在飞速的城市建设与更新中,这样的选择题并不少见。凤凰街北段东侧,同样有一棵长在慢车道中间的古树。这是一棵380多年的黄杨树,它的生长极为缓慢,民间俗称“一年长一寸”“千年不大黄杨木”。黄杨在园林中种植很多,只是因为四季常青、树形较小,并不起眼,缓慢的生长像是在积蓄能量,如此迟钝,又如此稳定。或许正是这种坚韧的、宠辱不惊的品质,使得黄杨寿命很长、适应性广,很受喜爱,有“家养黄杨,世代栋梁”之说,与其外观上的低调截然相反。黄杨古树的所在地本是一个庭院,1998年37号街坊改造时,特意在车道上砌出一个直径2米、高约60厘米的树圈,让来往行人能与它亲密接触的同时,也能安全避让。

一座愿意为树让路的城市,是几分远见,又是几许深情。

作家阿成曾说,应该为威尼斯的每一条街巷写传,而此刻,我们想为苏州的每一棵古树立传。一棵活了上百年的树,曾遭遇多少风雨雷电、战乱纷扰,又亲历几番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有的树家世显赫,由名人种下、获诗文歌咏、让邻居牵念、令游客流连;有的树寂寂无闻,没有文字记录、没有地图标记,甚至没有确凿的年岁,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意义。

古树是活着的文物,它们将与城市一同生长,续写新的故事。当我们与不期而遇的古树温柔对视、亲切对话,就会感受到这座历史名城的无限生机。

参考资料:

1.《最美北京秋色地图,要跟着41865株古树看!》,地道风物,2023-11-11

2.《苏州市现存古树名木2307棵!最长树龄达2000年》,苏州园林官微,2024-02-29

3.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编著.《苏州市古树名木志》,文汇出版社,2019

4.苏州市农业委员会编.《苏州市林木种质资源树种图谱》,文汇出版社,2016

5.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编.《苏州长物·树》,文汇出版社,2021

6.蔡曾煜、刘婷.《苏州花木考》,苏州大学出版社,2019

7.(日)阿南史代.《树之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8.《苏州市古树名木四代“身份证”馆藏》,姑苏晚报,2012年02月21日

9.吴冠中.《审美力》.辽宁人民出版社,2020

10.《舒君访谈|《晓庵遗书》:独树一帜的中西合璧之作》,苏州全书,2023-07-22

11.俞正阳.《故家乔木常不朽:天平红枫的今与昔》,苏州档案,2021-11-10

12.朱晓倩.《寻树之旅|环岛“钉子树”!背后牵出20年前苏州“路让树”的故事》,看苏州,2022-01-26

13.龙美娟、钱果、朱晓倩、包佳佳.《深·看|“植”此青绿,苏州这样为树“让路”》,看苏州,2022-03-12

THE END
1.岁月印记暖银龄文博传情心连心用文化传递温度,让城市更有温情。12月6日,为进一步弘扬和继承中华民族“尊老、敬老、助老”的优秀传统美德,充分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丰富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襄阳市社会福利院的一行20余位老人在工作人员的精心组织与陪同下来到襄阳市博物馆参观,开展了以“与爱同行 博物传情”为主题的文博敬老出游活动,踏上了一场充http://wlj.xiangyang.gov.cn/zxzx/whgz/whyc/202412/t20241206_3719685.shtml
2.人气top10!苏州这些地方等你打卡!澎湃号·政务澎湃新闻九经古陶瓷艺术博物馆以大量的文物来阐述中华文化一万年、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历史,使群众通过参观文物,能更好的有保护文物的意识。 05 常熟市沙家浜高速出口处草荡路198号 虞林世家非遗馆 虞林世家非遗馆位于沙家浜高速出口处草荡路198号(沙家浜田园会客厅),距离沙家浜5A级景区2.6公里,是江苏虞林世家红木家具有限公司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93168
3.2024年赣州市博物馆招考讲解员综合基础知识500题高频考点模拟2024年赣州市博物馆招考讲解员【综合基础知识500题】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2024年赣州市博物馆招考讲解员【综合基础知识500题】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每套试卷共500题,答案解析在试卷最后面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题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05/7106126145006130.shtm
4.“十个最佳科室十个最差科室”参评科室公示科室职责:加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落实好离退休老干部“两个待遇”,让离退休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履职承诺:依据老干部工作制度落实好离退休老干部“两个待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强服务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加强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为退休老干部开展文化https://www.cnqjw.com/gg/20180524/264254.html
5.简牍学研究简牍学研究资讯–加倍考研网全国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和文博单位都有专门研究吴简的学者。吴简研究逐步成了简牍学中的热门专题,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史学科前沿。随着吴简研究日益升温,与之相关的学术交流也日渐繁荣。从2001年至今,长沙简牍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三次国际性的简牍学术研讨会,邀请了国内、国际简帛学界的领衔人物、知名学者出席盛会。多彩https://www.kaoyankaoyan.com/zixun/jianduxueyanjiu.html
6.宁波宁海县黄坛山区群众实现“老有所依”原标题:人大代表将养老“痛点”转化为“幸福点”宁海黄坛山区群众实现“老有所依” “只要5元钱就能吃上一餐饭,还能免费享受医疗服务,这多亏了人大代表。”站在宁波宁海县黄坛镇榧坑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外,80多岁的村民胡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不久前,黄坛镇人大代表集体提出的“建造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议终于得http://zj.people.com.cn/GB/n2/2021/0531/c186950-34753795.html
7.每日热点0522基本养老服务是指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一定方式支持相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内容。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标准等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老年人面临家庭和个人难以应对的失能、残疾、无人https://www.sccdc.cn/Article/View?id=31040
8.潍坊市博物馆走访慰问老党员和困难党员潍博资讯馆长黄可叮嘱组织人事科要加强联系和服务,细心周到地照顾好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生活无忧、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李恕堂表示,感谢局党组和博物馆党总支的关怀和帮助,在未来的生活中,将继续履行党员的光荣使命,发挥余热,为全市文旅事业和博物馆行业发展作出最大贡献。http://wfsbwg.com/wap/content/?2521.html
9.走进仁孝博物馆传承孝道文化——固驿镇蝎灵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进入“仁孝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孝”字,“孝”字的旁边是一个个小小的“善”字,讲解员阿姨告诉我们它的寓意是百善孝为先,我们要孝顺、孝敬父母。 向前走,墙上一排大字“全社会一起努力把老年人照顾好”,这句话是习近平爷爷说的。让我们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https://www.meipian.cn/2ikd49tb
10.[中国三农报道]总台大型融媒体项目《乡音博物馆》12日上线[中国三农报道]九九重阳节 让老人老有所依 老有所乐2021-10-14 21:19:30 [中国三农报道]江苏泰州:打造美德善行品牌 让村庄更有“温度”2021-10-13 21:49:28 [中国三农报道]山东潍坊:体验农耕农趣农味 打造农民品牌赛事2021-10-13 21:47:28 [中国三农报道]首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保护面积23万平方公里2021https://tv.cctv.com/2021/10/12/VIDEifSLeqtcmXmpViEXgqer211012.shtml
11.市井里的万千气象?盘活“边角料”成都这个社区让“金角银(记者 何佳欣 夏婉琳 摄影报道)社区里既有游乐园,又有博物馆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成都东部新区养马街道荷花社区,一种前所未有的社区生活体验正悄然绽放。曾经静默的社区“边角料”(未被充分利用的零碎空间),摇身一变,成为了具有现代乐趣和历史韵味的公共空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了别样的魅力。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6/03/033083747.shtml
12.家里有老人的来看!在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有哪些福利待遇?检查项目一般为: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肝功等。 老有所依,老有所养 这大概是晚年最幸福的模样 大家还知道重庆有哪些 老年人福利和优待呢 来留言区聊聊吧! 来源:重庆卫视、重庆市民政局 原标题:家里有老人的来看!在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有哪些福利待遇?https://www.cqcb.com/chengshier/2022-05-13/4880317.html
13.流动文化服务论文11篇(全文)不断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做好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之间的转移衔接,切实保障农民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进一步加强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工作,印制和发放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采取多种宣传形式,大幅提高城镇居民对政策的知晓率,做到医疗保险政策人人皆知,家喻户晓。不断扩大参保覆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j0ageso.html
14.国家宝藏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简介国家宝藏播出时间→MAIGOO百科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通过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作为“国宝守护人”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电视化语言的呈https://m.maigoo.com/citiao/143646.html
15.千年荔枝古树勤劳荔枝果农,终于都安心了伴随着工作人员如数家珍的介绍,我们走入了在广东茂名市高州市根子镇荔枝贡园,这里树龄超1000年的荔枝树有9棵,500年以上的古荔枝树有30棵,是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被誉为“荔枝博物馆”。一棵棵古荔枝树旁都立着身份牌,手机扫一扫就能得到品种、姓名、树龄等详尽信息。 https://www.zgswcn.com/news.html?aid=22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