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59.27人文讲座少年读庄子:复杂时代的个人自处之道《西游记》:从《黑神话:悟空》的火爆聊起如何理解《项狄传》主题

对我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有三件,第一件是早上能够醒来;第二件事情是晚上能睡得着;第三件事情是在两者之间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美]鲍勃·迪伦

9.25(周三)讲座28场

【主题】论文写作的经验与教训

【主讲】刘瑞明(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博导)

【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

【观看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行政楼235(扫码报名)

【主题】利用选择实验法探索择偶偏好

【主讲】周扬(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副教授)

【主办】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

【观看方式】中央财经大学学院南路校区图配楼514

【主题】中葡比较文化视阈下的中华经典翻译

【主讲】沈友友(巴西汉学家,国际儒学联合会会员,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

【内容】本讲座面向葡语专业各年级大学生,将从中华文化和葡语国家文化差异出发,结合讲者翻译《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的自身经验,探讨中华经典葡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化转换”问题

【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

【观看方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347

【主题】在经验与概念之间——作为哲学手艺的描述(上)

【主讲】陈少明(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

【主持】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北京大学哲学系

【地点】北京大学静园二院208会议室

【主题】国际中文教育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主讲】姜丽萍(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教授)

【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教师教育学院、世界汉语教学学会课程与教材专业委员会

【主讲】像圣人一样看世界:孟子哲学中的感知培养

【主讲】FranklinPerkins(著名学者)

【主办】山东大学

【主题】用执着成就梦想:屠呦呦发现青蒿素背后的艰辛

【主讲】周程(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

【内容】基于原始档案文献,分成青蒿素物质的发现与药物的发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三次获奖之争两大部分,对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屠呦呦早期的青蒿素研究之路及其在获奖过程中经历的坎坷展开讲述。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二楼206;玉泉路校区教学楼617

【主题】满文与满文文献

【主讲】赵令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观看方式】中国人民大学人文楼400

【主讲】孔子何以要重视言教

【主讲】谢乃和(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主办】曲阜师范大学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15494136

【主题】二战后东南亚华人的际遇:新国家、新民族、新路径

【主讲】吴益婷(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资深讲师)

【与谈】孔金磊(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讲师)

【观看方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五层会议室

【主题】中国戏曲在海外的译介、演出与影响

【主讲】梁燕(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主编、)

【观看方式】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大厦227教室

【主题】KantonSystematicUnityandNature(inItself)

【主讲】MarialenaKarampatsou(希腊雅典大学哲学系副研究员)

【主持】宋博(中国政法大学)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哲学系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海淀校区综合楼0907

【主题】敦煌文献整理的步骤与方法——以敦煌道教文献整理为例

【主讲】郜同麟(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主持】杨海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中文系

【内容】敦煌文献的整理,有定名、聚合、缀合、辨伪、录文、校勘等步骤。在进行这些工作时,既要考虑敦煌文献的特点,又要考虑文献内容的特色,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尽量做出既忠实于文献原貌又便于学者利用的文献整理成果。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505

【主题】东亚间美术的环流与周作人的“美术”实践

【主讲】陈言(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主办】清华大学东亚研究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ID:938681837

【主题】关于奥尔罕·帕慕克,一个“帝国斜阳”的书写者

【嘉宾】徐则臣(著名作家)

【主办】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地点】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学术报告厅

【线上观看】抖音搜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图书旗舰店

【内容】本次讲座嘉宾将带领大家走近帕慕克,走近一座充满“帝国斜阳”忧伤的城市——伊斯坦布尔。

【主题】新时代背景下的立法语言多维研究

【主讲】蔡宝瑞(上海师范大学法与社会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主办】世界语言博物馆

【主题】埃及萨卡拉考古新发现

【主讲】颜海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内容】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策划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幕,展览的一大亮点是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近十年在萨卡拉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也是这批文物的全球首展。本讲座将对其中尚未发表的十具彩绘人形木棺进行解读和分析。

【地点】北京大学哲学楼101

【主题】近代中国历史上的边疆和口岸

【主讲】田耕(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聘副教授)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

【地点】中国政法大学明法102(昌平校区)

【主题】“移动化叙事”:文艺批评的“微时代”生产特质

【主讲】王德胜(首都师范大学艺术学部主任、艺术与美育研究院院长)

【主持】季欣(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办】东南大学

【主讲】打造三重空间,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

【主讲】王海平(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主办】国家开放大学

【观看方式】扫码观看

【主题】海派女子图鉴——重读王安忆《长恨歌》

【嘉宾】张怡微(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戏剧(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导师)

【主办】北京城市图书馆

【内容】9月25日晚,让我们一同走进《长恨歌》,在王安忆的文字里,感受上海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领略海派女子的传奇人生。

【主题】我与认知语法的37年

【主讲】西村义树(东京大学教授)

【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

【主题】少年读庄子:复杂时代的个人自处之道

【主讲】田玉彬(作家)

【主办】天一文化讲坛

【观看方式】扫码直播

【主题】当讨论语言和脑科学时,我们在说什么?

【主讲】覃朗(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助理教授)

【主办】北大学堂

【内容】语言研究是脑科学的重要分支,现在有哪些主流无创成像设备,也就是“大脑照相机”可以让我们观察大脑中的语言活动?这些设备的各自擅长观测什么?关于语言科学家们有什么有意思的发现?

【观看方式】北大学堂APP、官网及北大学堂视频号、抖音、快手、B站,以及凤凰网、风直播等其他平台

【嘉宾】闫红(作家,新安晚报主任编辑);刘晓蕾(作家,大学教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殷智贤(资深媒体人)

【主办】人民文学出版社

【线上观看】扫描图片二维码

【内容】闫红解读红楼的笔触,聪慧灵动,别具一格。解读过程中,站在当代人的角度,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结合《红楼梦》的文本,见解精到,让人心中一亮。

【主题】从图像学看“编户齐民”与“人权”

【主讲】包华石(饮誉中外的汉学家与艺术史家)

【对谈】汪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主持】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内容】本讲座探讨了群体间关系在视觉图像中的表现,并提出了对图像中这种关系进行更系统研究的必要性。

【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202会议室(扫码报名线下活动)

【观看方式】直播平台:“图像之书”、北京大学视频号

【主题】同济博士养土鸡,三年卖出1000万只

【主讲】杨木旺(2004级建筑工程博士,安徽博凤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

【主办】上海同济大学校友会

【内容】·同济人养鸡的非传统选择·养鸡路上的挑战与应对·保障供应的秘诀·杨博士的三农创业建议·对同济人返乡创业的寄语

【观看方式】视频号直播:魔都同济人

【主题】正道——中国思想元典的基本精神

【主讲】王永(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9.26(周四)讲座27场

【主题】历史视角下的缅甸政治危机

【主讲】MaitriiAung-Thwi(新加坡国立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亚洲研究所副主任,比较亚洲研究博士项目主任)

【主办】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

【主题】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研创计划”中国古代文化专题研讨会

【主讲】袁宇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等

【观看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良乡校区研究生教学楼309教室

【主题】人类学以何研究科学?

【主讲】段伟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观看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研教楼110

【主题】国际传播:从“文化冲突”走向“文明互鉴”

【主讲】孙德宏(南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李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北京大学人文学部

【内容】国际传播的核心目标应当是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从而实现从“文化冲突”向“文明互鉴”的积极转变。这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融合过程。

【地点】北京大学燕南园51号院一楼会议室

【主题】资本化vs.商品化——数据市场的演进逻辑

【主讲】孙震(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

【主办】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观看方式】清华大学六教6C102教室

【主讲】《论人民民主专政》研读会

【主讲】周斌(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观看方式】中国历史研究院阅微厅

【主题】生物学中的“有效种群大小”——概念疑云、建模策略与非因果说明

【主讲】程志翔(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内容】“有效种群大小”(effectivepopulationsize,EPS)是个有趣的概念(或概念群),但生物学哲学对其尚未有太多讨论。

【主办】清华大学科学史系

【观看方式】清华大学人文楼B206

【主题】按闹分配——一个医闹的量化分析

【主讲】刘军强(清华大学社会学系长聘教授)

【主办】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报名】扫码报名

【观看方式】清华大学南区十号楼北楼一层大厅

【主题】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与机理分析

【主讲】林镇阳(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得者,高级工程师,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

【主办】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观看方式】清华大学三教1103教室

【主题】中法关系史研究的分期问题

【主讲】巴斯蒂夫人(国际知名的中国近现代史专家、法国最著名的汉学家之一,现任法兰西学院人文及政治学院院士)

【主持】江天岳(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主楼600会议室

【语言】法语、汉语

【主题】印度瑜伽行密教的中观化:以宝藏寂、空定金刚、无畏藏护和宗喀巴为中心

【主讲】DaisyCheung(奥地利科学院亚洲文化与思想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评议】马洲洋(奥地利科学院亚洲文化与思想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

【主办】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观看方式】B站(bilibili哔哩哔哩)“汉藏佛教”同步直播

【主题】如何上好中国概况课

【主讲】宁继鸣(山东大学语言与文化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主办】《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编辑部

【主讲】国家公园自然教育及其角色转变

【主讲】王忠君(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生态旅游规划与管理系主任)

【主办】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87-129-554

【主题】AIGC与人机融合

【主讲】徐迎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教授)

【主持】季欣(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557151933

【主题】如何理解《项狄传》

【主讲】金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与谈】何畅(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主办】清华大学外文系欧美文学研究中心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540725602

【主题】研究生导师职责之“七字箴言”

【主讲】贾黎明(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主办】北京农学院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92-773-174

【主题】蒙文通中期的理学思想

【主讲】陈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主持】郑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内容】1944年蒙文通《儒学五论》出版,这一时期是蒙文通学术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其理学思想进入成熟的阶段,我们把这个阶段称为蒙文通理学思想发展的中期。

【地点】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B102

【观看方式】文研院视频号、b站和抖音平台:扫码观看

【主题】用道家智慧照亮人生

【主讲】陈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观看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良乡校区研教楼107

【主题】墨学研究的现代哲思

【主讲】孙中原(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解启扬(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主办】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15-667-278

【主题】《西游记》:从《黑神话:悟空》的火爆聊起

【嘉宾】高宏洲(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编审、《西游记》责编)

【内容】本次嘉宾们将与大家一起探讨《西游记》的魅力和阅读方法,以此向这部伟大的中国古典小说致敬。

【主讲】陈立民(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

【主办】当代墨学研究与传播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615667278

【主题】千里东风一梦遥——荷兰汉学者眼中的红楼大观

【主讲】哥舒玺思(荷兰翻译家)等

【主办】思南读书会

【内容】这场对谈将围绕《红楼梦》中的神话、爱情与哲学等核心主题,结合具体文本的翻译挑战,深入探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译者所具有的相应策略和个人思考。对谈将通过翻译家对小说中文化象征等文学元素的跨文化理解,揭示《红楼梦》对于世界文学的意义

【观看方式】视频号直播:思南读书会

【主题】社会治理视角“热词”提取的语言学理据

【主讲】祝克懿(复旦大学)

【主办】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内容】全球语言生活治理,是全球社会治理的基础内容之一。根据[英]诺曼·费尔克劳关于社会治理语体生成机制的阐释,报告立题考察社会语言生活中的“热词”。首先解析概念意义,比较兼具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关键词”“年度字词”“流行语”,归结“热词”依托社会热点事件生成与提取的关键要素:语篇单位、社会事件效应、参与者和空间性,进而描写社会事件从具体到抽象、从普遍到特殊,实现语篇信息加工的再语境化过程,并推导其既作为治理对象又作为治理工具的本质特征

【主题】华夏群星闪耀时:漫谈北宋士大夫政治

【主讲】赵冬梅(北京大学)

【主办】北大临港科创中心

【观看方式】扫码观看直播

【主讲】《论民主》

【主讲】柴宝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

【观看方式】线上:腾讯会议393-582-170线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望京校区报告厅2

【主题】《非此即彼:社会科学研究指南》读书会

【主讲】陈硕(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陈玲(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蒙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主办】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CIDEG)、《比较》编辑室

9.27(周五)讲座23场

【主题】国际语境下文化遗产保护理论与实践的演变

【主讲】詹长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主办】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地点】北京大学考古楼A座101室

【主题】通往哥本哈根之路——20世纪50-70年代中丹物理学交流

【主讲】尹晓冬(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

【主持】苏湛(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内容】本讲座梳理了奥格·玻尔两次访华以及中国物理学家赴丹麦访问研究的历史事件,分析了其影响和意义,显示了丹麦是20世纪60-70年代中国与西方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

【地点】中国科学院大学玉泉路校区人文楼教一2教室

【主题】从皇宫到故宫博物院——兼论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

【主讲】李文儒(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研究馆员)

【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研究院

【观看方式】故宫文化资产数字化应用研究所(数字所演播厅)

【主题】中国近现代史专题研讨会

【主讲】王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等

【观看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良乡校区研究生教学楼208教室

【主题】重温否定义“什么”的分析

【主讲】邓思颖(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教授)

【主持】郭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地点】北京大学人文学苑6号楼B122会议室

【主题】凝视与倾听——从日常生活到诗的本质

【主讲】龙少(为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百优作家)

【主办】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观看方式】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201

【主题】晋系青铜器中的欧亚草原文化因素

【主讲】陈小三(山西大学教授)

【内容】晋国及北方地区的铜器生产工匠将这些远来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并与中国传统的青铜器生产工艺相结合,促成了春秋晚期青铜器生产的繁盛局面

【主办】中国国家博物馆

【报名】访问“国家博物馆”小程序,进入“参观预约”,选择日期、时段,预约本次讲堂当日入馆门票

【观看方式】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题】对功能世界与西方没落的再思考

【主持】朱清华(首都师范大学)

【嘉宾】彼得·特拉夫尼(1964年出生于德国盖尔森基兴,曾在波恩大学、弗莱堡大学、巴塞尔大学和伍珀塔尔大学学习哲学、音乐学和艺术史);李科林(中国人民大学);孙铁根(外交学院)

【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哲学系

【地点】首都师范大学北一区文科楼801

【主题】传统文化视野中的苏东坡

【主讲】莫砺锋(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

【主办】湖北省图书馆

【观看方式】视频号:长江讲坛

【主题】艺术是内在光明——忻东旺的艺术人生

【主讲】张宏芳(艺术家、诗人)

【主办】清华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观看方式】清华大学美术图书馆三层

【主题】象征主义的问题(《白鲸》第29-54章,第110-214页)

【主讲】LeonChai(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英语文学荣誉教授)

【主持】黄淳(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

【主办】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内容】象征主义是《白鲸》里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尽管我们察觉到某个事物(或意象)具有丰富内涵,但确定其具体的象征意义也并非易事。我们将从《桅杆》这一章开始说起,考察关键章节中的“白鲸”和“鲸的白色”等意象。

【地点】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新楼501

【主题】现代化进程中的外来移民、族裔认同与美国学界关于“去白人文明说”的争论

【主讲】梁茂信(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所所长)

【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观看方式】首都师范大学文科楼406

【主题】如何创造巴黎:谈游记散文的创作奥秘

【主讲】张生(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传记中心

【主题】弗雷格,逻辑与真理

【主讲】蔡天新(浙江大学教授)

【主题】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家庭社会工作的本土文化资源和实践

【主讲】马凤芝(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井世洁(华东政法大学MSW教育中心执行主任)

【主办】华东政法大学

【内容】讲座从变迁中的中国如何避免西方社会的家庭问题入手,探讨中国社会在新时代和全球化背景下、在中国崛起的历史使命面前家庭文明建设对提升国家竞争力和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意义,家庭政策和家庭社会工作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主题】这个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两性&家庭)

【主讲】陈天然(编剧&作词&导演)等

【主办】上海图书馆

【内容】导演和两位女性KOL的讲座,在思考“生不生娃”之前,其实我们更想讨论的是,在这个时代,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亲密关系?

【观看方式】上海图书馆视频号、上海大剧院抖音号、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三角之声即将同步直播

【主题】IronyandthePhilosophyofHappinessinEmma

【主讲】殷企平(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与谈】陆建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主题】城市治理的使命与逻辑转换

【主讲】杨宏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主持】吴江(西南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

【主办】西南大学

【观看方式】腾讯会议789-717-682

【主题】马奈《奥林匹亚》导览

【主讲】陈嘉莹(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博士后研究员)、邬大勇(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

【主办】上海图书馆等

【内容】马奈在创作《奥林匹亚》时,借鉴了古典艺术中的传统题材,但他以现代的视角和手法进行了颠覆,强调了女性地位的转换。这不仅挑战了当时的审美规范,也开启了艺术现代化的进程。这幅画作同时也引发了关于艺术、性别和社会道德的广泛讨论。它代表了现代艺术的一次重要转折,深刻影响了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运动

【主题】物理系统的制备与测试: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型及其应用

【主讲】钟盛阳(北京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

【主持】王彦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副系主任)

【主办】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

【地点】北京大学新太阳学生中心210室

【主题】阿富汗局势和“新”塔利班

【主讲】朱永彪(教授、兰州大学阿富汗研究中心主任)

【主办】南翔书苑

【内容】深入剖析阿富汗的复杂局势以及解读“新”塔利班的走向

【观看方式】南翔书苑直播间

【主题】从莎士比亚看英国王权《莎士比亚历史剧与英国王权》新书研讨会

THE END
1.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2.[新闻]《中国文化遗产数字化报告(2023—2024)》发布数博会官网其中包括文化遗产数智化采集、建模,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智能化修复,文化元素提取、数据管理与知识图谱构建,文化遗产数字内容智能化生产等;在把握文化与技术融合发展的规律上,以“聚焦场景共性需求—明确关键技术问题—形成系统解决方案”为主线,构建文化场景与技术企业协同共进方式,着力推进创新技术应用助力文化数字化的可https://www.bigdata-expo.cn/news/1487913983
3.专题论坛旧址博物馆复原陈列的沉浸式展示策略刍议当然新技术并非完全被旧址博物馆拒之门外,例如故宫博物院利用CAVE自动VR系统进行数字展示,将文化内涵深厚但难以深入参观的三希堂作为复原内容,让观众可以走入房间并以“主人”身份触碰文物(图5),沉浸感极强。但该装置位于端门数字展厅,是在旧址建筑中单独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g5NTcyOTY5NA==&mid=2247491411&idx=1&sn=da1690cc30d1e14b9d2bf6c0634e43bf&chksm=c1cc4091acfc723d0e661f01e49bca5f122bd9d5008191acf704689d3c074e6dbf325c1a8bdf&scene=27
4.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pdf"新媒体环境下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分析——以故宫出品App为例"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是博物馆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博物馆可以通过移动应用程序(App)来实现数字化转型,提高博物馆的可访问性和参与度。故宫博物院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推出的App“韩熙载夜宴图”“每日故宫”“清代皇帝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m0_61181362/21589736
5.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化项目应用好交互设计理念使数字技术真正为文化传播这一目标服务,在有效传达展览信息的同时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是数字化创意项目的目标。本文结合故宫博物院的部分数字化项目建设展开讨论,介绍了在博物馆数字化创意工作中的经验并对该项工作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https://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BJKP201506001003.htm
6.关于博物馆文创的几点思考——以故宫博物院为例见闻故事作为故宫博物院文创团队中的一员,有一些思考和感受,与大家探讨与分享。 首先,文创工作是博物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配合展览,服务观众,以藏品研究为基础,以文化宣传和教育为目的。 文化产业同仁,往往集中关注博物馆文创问题,但文创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人们常说,故宫是个大IP,在故宫这个大IP的组成里,藏品保护和研究、http://scdfz.sc.gov.cn/whzh/jwgs/content_43139
7.从故宫博物院——看博物馆数字化升级若运用数字多媒体技术,譬如故宫博物院正在使用的互动投影、试衣魔镜、AR、VR、数字沙盘等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打破空间限制,以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将古董的来源、价值、功能、相关故事等细节性信息都展示出来。 另外,数字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帮助博物馆,解决文物失传与复原难题,通过全息成像、场景复原等数字化手段复原文物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E5OTY4MzM3NDCFuZ9lsYOgcw.html
8.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多媒体体验原理介绍方案炫群21世纪的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展览空间,更像是一个创造文化、守护文化的开放场域。当博物馆从独白走向对话,通过优质的内容和沉浸式体验,吸引观众来此交流、感受。作为故事讲述者的博物馆,利用在地文化进行创造和创新,带来一段悠远的、科技感十足的故事。而作为http://xuanqun.com/xuanqundongtai/434.html
9.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趋势分析——以故宫博物院为例[摘要]文创产品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博物馆促进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手段,文创产品的开发日益受到国内各大博物馆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创产品开发与传播的成功案例,分析博物馆文创产品发展的四大趋势:注重文创产品的实用性、古代语境与当代语境融合、多元化跨界开发模式、数字化营销手段。 https://www.cnpiw.cn/a/luntanliuyan/tuijianyuedu/2019/0508/17619.html
10.故宫博物院景点讲解十篇“奥运期间,外国人来到故宫,也不会发懵,这里有外籍志愿者啊!”故宫的一位工作人告诉记者:“中国的老宫殿,有一群外籍服务人员,本身就是风景啊!” 据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段勇介绍说,招募外籍志愿者的想法早在几年前就产生了。故宫意在成为世界一流的博物馆,为与国际接轨,招募外籍志愿者势在必行。现在,故宫每年接待约https://www.wendangwuyou.com/fw/135156.html
11.华裔艺术史学家方闻:中国艺术即历史,眼见为实—新闻—科学网借道这次日本之行,方闻和太太到中国台湾台中的北沟,参观故宫名画,特别宋代范宽(950-1031)的绢本画《谿山行旅图》,令他们深感中国艺术之精致、品质堪比西方艺术。40年后,1996年,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从台湾故宫博物院借出一批珍品,方闻坚持展品中包含范宽的《谿山行旅图》,“中华帝国的辉煌:台北故宫珍品展”是当年全球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675.shtm
12.牢记初心使命,推进文物保护研究——学校与故宫博物院五支部联合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激励全体党员进一步弘扬光荣传统、担当职责使命、奋力推动文物保护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7月21日下午,我校四个党支部与故宫博物院第五党总支文物保护标准化研究所党支部在故宫博物院开展联合主题党日活动。故宫博物院副院长赵国英,北京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于成文,https://news.ustb.edu.cn/info/1143/53212.htm
13.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数字创意与古典建筑的完美融合经过两年紧张建设的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首度亮相,于2015年12月22日开馆试运行,故宫博物院通过精心采集的高精度文物数据,结合严谨的学术考证,把丰富的文物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再现于数字世界中。故宫博物院“端门数字馆”以“故宫是座博物馆”为主题,分为三部分,包括讲述“从紫禁城到博物院”的数字沙http://www.szzs360.com/topic/2016/gg/index.htm
14.艾媒咨询202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文化消费能力提升,大众对博物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展现出更为浓厚的兴趣和更深的认同感,博物馆逐渐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全球新经济产业第三方数据挖掘和分析机构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博物馆旅游行业及典型地市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各地博物馆举办的https://www.iimedia.cn/c400/98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