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我还抱有希望,连续几天都紧盯预约系统,但哪怕是分秒必争,最后也没能在这场‘抢票大战’中胜出。”为了不让亲戚朋友失望,刘宇只能“转战”某二手交易平台,找“黄牛”买了3次共7张票,一共花了3300元。
“最开始,国博的暑期门票一张至少加价100元,价格视日期不同会有不同程度的浮动。之后便越来越夸张,说‘不保证一定预约上,须提前7天下单’,加价500元的都有,如果有临时需求,1张至少加价1000元。”刘宇说。
漫画:李晓军
“黄牛”大量抢囤票票越稀缺价格越高
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看到,平台上有大量出售该书店参观名额的“黄牛”,发布类似“全天预约找我,随时可以参观,预约码全天可进”的文案。记者注意到一则宣传随时可以“买号”进入书店的帖子,咨询后,该“黄牛”告诉记者:“我们这里会提前抢很多号,现买现发。”
原本免费预约参观的书店,“黄牛”抢到的预约码商品链接标价8元。记者进一步咨询被卖家告知标价是“引流价”,实际售价为12元。记者下单后,该“黄牛”发来一张二维码截图,称出示即可入场。随后郭科使用记者购买的这张“黄牛”预约的二维码截图,顺利进场。
“书店每天放不到3000个预约名额,有多少是被这样的‘黄牛’抢占了?简直是占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牟私利。”郭科感到无奈。
不久前,有媒体在国家博物馆外随机采访30位游客,只有两人通过正规渠道预约成功,其他28人都是由“黄牛”代预约的。据故宫博物院技术人员介绍,暑期高峰时段,故宫博物院小程序售票系统初始流量中“黄牛请求”占比整体接近90%,如果不做拦截和处置,普通用户很难参与竞争、买到门票。
记者调查发现,“黄牛”兜售的还有各类VIP票。
在记者咨询某博物馆门票时,一“黄牛”推荐称VIP票“更实用”,能够免实名进入博物馆,“免于被毒辣的太阳炙烤,率先步入文物殿堂”。该“黄牛”给记者发来了VIP票的图片,记者注意到,门票上标注有“合作票”字样,同时明确写着“此票不得出售”。
在各社交平台及二手交易平台上,此类VIP票的价格被哄抬至500元至800元不等。除了二手交易平台、社交平台等渠道,该类票还在各大第三方旅游平台出售。北京和上海的多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一些博物馆的绿色通道口,持有VIP票的游客只需要出示实体票即可进入场馆。据介绍,此类门票一般属于“合作单位的赠票”,并不对外流通。
各种“战术”代抢票肆意转发个人信息
“黄牛”手上的票,到底是哪来的?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黄牛”发展出了代抢业务。
“我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名‘黄牛’,他有抢票的信息会发给我们。”来自江苏的黄琳为“挣外快”而成为一名演唱会门票“抢手”,她告诉记者,组织他们抢票的“黄牛”自称“票务”,会不定期在“朋友圈”和“抢手群”中发布信息,通知“抢手”们开抢。
“我们主要是靠人多,能不能抢到看运气,还有一种票是录入票,那种价格就更贵了。”据黄琳解释,录入票是一种“渠道票”,即主办方留存的赠票,一些有关系的“黄牛”能够拿到这些赠票,并高价变卖。部分景点、博物馆等也存在这样的赠票,也能够被有渠道,有关系的“黄牛”获取并流向市场。
为了解代抢流程,记者加入一个名为“发财变富豪”的“抢手群”。群里共有200余名“抢手”,且每日源源不断地加入新人。该群的群公告昭告着:“我们是接代拍的,抢不到没有任何后果,就当练手。”群主不断鼓励“抢手”们拉人进群,每拉满15人就有“红包奖励”,“大家也可以邀请自己的朋友抢,朋友抢到了我给你佣金的10%作为奖励”。
在记者入群的第一天,便有近60条抢票订单。这些订单上写明了“雇主”所需要的演出日期、场次。除此之外,还有姓名、身份证号等具体的个人信息。个别订单上标明了“独家”。
记者询问群主得知,“独家”即“雇主”直接找到该群组织者进行抢票,而“非独家”的订单,则是该群组织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的抢票订单,“不止我们这一家帮忙抢”。就这样,“雇主们”的个人信息在200余人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抢手群”中被一次次转发、传播。
北京大成(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曦曾帮助买“黄牛”票被“坑”的消费者维权。据她了解,有些“黄牛”会“一票多卖”。
“‘黄牛’圈会有很多层的代理商,上层‘黄牛’拿到内部票名额之后会往下级代理商传,一个群有上百个人收到信息,然后又往他们下一级的群去卖。每个‘黄牛’都可能把这个票卖给自己的客户,往往名额就那么一两个,却卖给了很多人。”陈曦说,最后,“黄牛”一般会选择高价卖出,对于下级“黄牛”来说,如果上级的“黄牛”没有拿到票,又不退钱,那么下级“黄牛”就会直接“跑路”,对消费者违约不退钱。
也有“黄牛”直接用上“科技手段”抢票。
这种“机抢”脚本不仅为“黄牛”团队自用,还成了商品被售卖给有抢购需求的人士。
“自动抢票脚本,可以比别人提前进入买票后台……”在某社交平台上,只要输入“抢票脚本”关键词,便有大量宣传售卖抢票脚本的信息出现,业务范围涵盖了抢演唱会门票、抢车票等。二手交易平台上抢票脚本价格浮动较大,在1元到200元不等,价格高的通常是买了脚本后卖家承诺“包教包会”。
记者联系了其中一名卖家,他告诉记者,该程序能够覆盖多个抢票平台,只要在程序中输入场次、主选票价、备选票价以及观影人数,就能“到点开抢”。
“其实脚本就相当于一个模拟器,能够模拟人抢票点击的全过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信息枢纽研究助理谢怡萱告诉记者,这种脚本能够在开票的一瞬间模拟人手点击,在首次点击抢不到票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连续点击抢进回流票,速度远高于手速,抢票的成功率也就更高。
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力量综合治理
一边是消费者对心爱的演唱会、博物馆等可望而不可即,另一边是“黄牛”手握大量票源坐地起价。
北京嘉潍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指出,“黄牛”抢票无论是通过人工或编写脚本软件抢票,再加价倒卖,都是违法的,均属于倒卖有价票证,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倒卖的数量、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就可能构成刑法中的非法经营罪。
在受访的业内人士看来,实践中,由于证据收集困难、执法成本高等原因,导致“黄牛”依然猖獗。部分消费者甚至出于“能买上票就不错”的心态,对“黄牛”票存在一定程度的容忍和依赖。
根据过往的办案经验,陈曦注意到,目前非法开发者更多是通过非正规渠道出售抢票程序,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且一些抢票脚本能够在“被封”后随时“改头换面”重新上架,监管具有很大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