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拒“抱大腿”、投资累计20亿元纯现金正式加入秒短视频领域竞争后,在“娃娃脸CEO”张一鸣的引领下,备受瞩目的今日头条将何去何从
位列新晋小巨头“TMD”组合的今日头条由张一鸣于2012年3月创建,于2012年8月发布第一个版本。有数据显示,2017年5月,今日头条激活用户数已经超过7亿,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单用户日均使用时长超过Facebook,达到76分钟,日均启动次数约9次。
定位观念
在接受“新经济100人”创始人李志刚的采访时,今日头条CEO张一鸣说到:“今日头条是一家科技公司、一家信息服务的平台型公司。”他表示,今日头条的推荐引擎和搜索阴影、社交引擎一样,都是平台。
对于走红伴随的“内容低俗”“价值观有问题”的标签,我们可以先从他技术工程师身份角度说起:
在许多互联网公司运作的新闻App项目中,算法团队地位超然,今日头条也一样。张一鸣也多次表示,他的公司只有运营岗位,没有编辑团队,不设主编。“今日头条希望普遍吸取人的智慧,而不是一个人的智慧。不管有几个主编存在,都是狭隘的,由人去干预某条具体内容,非常容易带上个人强烈的印记。”
他的技术总监也会向运营团队强调:任何人工干预对产品而言都是负向干预,个人品位只会损害用户群体。
另一方面,张一鸣说:“我们确实不应该介入到价值观纷争中去,也没这个能力。媒体是要有价值观的,它要教育人、输出主张。而我们会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但不想教育用户。如果你非要问我头条的价值观是什么,我认为是:提高分发效率、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这才是重要的。”
并且表示,今日头条对low的内容肯定比同行更重视。而且从不主动推送,也一直在打击低俗和标题党,现在‘特别低俗’的内容已经消失了。”今年还对此推出了关键字识别功能和颇有黑科技味道的双标题功能,努力减少“有毒标题”。
管理策略
从发布到今天,今日头条的估值已经从1亿美元扩展为100亿美元。张一鸣说,他与同事翻看曾经的PPT,发现一路的发展其实跟设想差别不大,80%的关键决策在创业之初就基本确定了。方向已经确定了,融资不是太大问题,剩下的关键还是团队的搭建。
1.Context和Control的区别:
计算机有两种处理任务的方式:一种是超级计算机,用一台计算机处理很密集的任务;另一种是分布式的运算,让很多机器把任务所需要的资源分解,共同处理任务。
在企业管理的模式上,Context是指决策所需要的信息集合,包括原理、市场环境、整个行业格局、优先级、需要做到什么程度,以及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等。有更多的人参与决策。
Control包括委员会、指令、分解和汇总、流程、审批等。根据指令来执行。
为什么今日头条倾向于“Context,notControl”
在张一鸣看来,Control往往会带来一些危险。人类在判断自己的理性控制能力时会有一种幻觉,对于聪明理性的人更是如此,常抱有理性的自负。CEO们往往有过成功的经验,尤其在公司早期成功过,且CEO没有上级,很少被人challenge,容易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但忽视了一点,行业是不断发展的,你所具有的知识虽然丰富,但在行业不断变化中依旧是有限的。自上而下的宏大战略往往都是灾难。
比如乔布斯第一次离开苹果做NeXT,他提出一个非常理想的做计算机的模式,包括优雅的操作系统,完全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的语言,但是最终也没有卖出多少台。中国也有这样以失败告终的例子
Control除了会带来战略上的问题,还会因为追求控制感而导致企业反应迟钝。由于CEO精力有限,大量的审批延时,让很多事情平白增加了一天到两天的时长。
Context管理模式的五点好处:
第一,分布式运算可以让更多人参与决策。作为管理层,你做审批决策只花30秒,但别人可能花了三个小时,做了更多的调研之后才。
第二,可以更快速地执行。没有层层汇总,便于实现及时地响应。
第三,充分的外部信息输入。相比单靠CEO接触外界情况,了解市场行业或者宏观经济,让更多的同事,更多主管直接面向行业,信息会更充分,角度也不一样。
第四,参与感激发创造力,有助于发挥员工创造力。做同样的事情,如果员工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会比只知道指令,做起来更有意思。
第五,可规模化。Context的建设,表现形式可能是内部的系统,可能是知识共享文档,这些都是可以复用的,是可规模化的。
当然,有时候也需要Control,比如,紧急情况和重点项目;创新业务和新部门的早期;不匹配的职位安排。
总结而言,今日头条团队认为好的组织应包括优秀的人和“充分Context,少量Control”的管理模式。能保证组织内的交易成本最小,并且做出高质量的决策。
基于这个理念,在公司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习惯先问Context是不是不够充分,而不是增加Control。
具体操作层面的实践:
第一,减少规则和审批。
第二,组织结构灵活,拒绝领地意识,能灵活调整汇报关系。
第三,弱化层级跟title。第四,我们鼓励内部信息透明。
第五,我们认为做到充分建立context,需要好的内部系统做支持。
布局、以及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1.内容
张一鸣在去年提出,“短视频是内容创业的下一个风口。“并相继拿出总计20亿元纯现金打造短视频平台,加入到段视频领域的竞争中。可见,短视频是今日头条当前的一个重要战略。
2.社交
社交关系是最强的留存。
头条内部孵化了诸如内涵段子、抖音等很多产品,而外部也投资了很多初创公司。这些外部投资的公司有老友科技Tikiapp、花熊、Vshow我秀时代、Flipagram等,都是具有社交属性的产品。
另外,今日头条APP本身新增的“微头条“一级模块似乎也是是要跟微博、朋友圈发起正面竞争。可见,社交化也是今日头条当下的一个重要布局点。
4.海外
去年柳甄离开Uber中国加入今日头条后,就有业内人士猜测,依照柳甄的教育职业背景,或将负责今日头条资本运作或出海业务。果不其然,今日头条相继投资并购了印度新闻聚合平台Dailyhunt、美国移动短视频创作者社区Flipagram、主打东南亚市场的移动短视频AppVshow我秀时代等。今日头条推出的海外版应用TopBuzz已经在很多国家的新闻类排行榜中都在前位。
从源头内容,到让用户留下来并产生强关系的社交产品,到能赚钱的销售体系,最后再将势力广泛扩散到全球。在巨头的围剿之下,今日头条的投资布局看上去结构稳固、逻辑清晰。
从“不抱大腿”看张一鸣
2016年年中,互联网界曾经流传一条传闻:腾讯即将对今日头条进行财务投资,给出高达80亿美元的估值。业内外人士围绕该传闻提供各种角度分析,有认为双方为利益联手的,有认为腾讯出价过高的,也有认为传闻纯属脑洞大开的。
张一鸣表示,这是一个创业者的幸福时代,创业的难度已经比过去低了很多。对于收购,他考虑的是事件之后能否让今日头条发展得更好,如果不会,那么就不纠结;如果可以实现大规模的进化。他可以放弃对今日头条的“掌控”,他想做的事一个对社会有积极正面作用的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