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原创科学家宣传产品一览—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原标题:争采竞集百花成蜜——“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原创科学家宣传产品一览

自2010年起,“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正式启动。10多年来,采集工程砥砺奋进,深入挖掘一手资源,积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全方位地推出了一系列优质原创的科学家宣传产品,为国家、社会、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宋微陈萌萌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是经国务院领导批准,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牵头,联合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11部委共同实施的一项抢救老科学家学术成长史料的工程。

采集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截至2021年9月累计开展了592位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的采集工作,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类型最广泛的中国现当代科学家口述历史资料库,被誉为“共和国科技史的活档案”。这些具有珍贵史料价值的档案资料为宣传我国优秀科技人物提供了重要的原始素材。

随着采集工作的稳步推进,采集工程不断挖掘一手资源,充分发挥其学术性与史实性的优势,积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推出了一系列优质原创的科学家宣传产品。

这些宣传产品生动展示了科学家群体的崇高精神与人格魅力,以及中国科技事业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调动了科学共同体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在全社会形成了理解科学和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推动了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和创新文化建设。

科学家传记系列丛书:

精雕细琢,发挥史实性、学术性优势

“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科学家传记丛书

采集工程最初的成果是科学家传记系列丛书,这是采集工程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从2011年启动科学家传记系列出版计划,到2013年第一批10册传记出版,再到2021年138册传记和口述自传出版,历经11年,形成了国内最系统的科学家传记丛书。

科学家传记系列丛书以采集小组挖掘的各种文献资料为基础,与口述史访谈互证,以科学家本人的学术成长经历为主线,以其学科发展历程和国内外环境为大背景,清晰准确地梳理出科学家成长、成才、成家过程中的关键人物、重大事件和重要节点,真实全面地还原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提炼总结其学术成长的特点及重要影响因素。

这套严肃性的传记丛书,其最显著的特色在于史实性与学术性。丛书将科学家的“个人史、学科史、社会史”相结合,“以小历史来映衬大历史”。丛书遵循历史客观性和史学学术规范的严格约束,以翔实扎实的史料为支撑,从真实的原始资料里客观挖掘和研究,尽管有很多叙事性内容,但在写作手法上淡化文学性,突出史实性、学术性。

丛书的史料类型丰富,几乎涵盖了研究当代史所需要的各种史料类型,包括口述史资料、信件、手稿、档案、证件证书、报道等15个门类。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匠心打磨,在孩子心中播下科学种子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袁隆平的故事》绘图

“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系列是采集工程最有代表性、反响最好的重要阶段性成果。

该绘本丛书的出版初心是为了拓展传记丛书的青少年读本和低幼读本系列,向孩子们讲述中国科学家的故事、传递中国科学家的精神,从而达到采集工程丛书可以覆盖所有年龄段受众群体的目的。

绘本丛书作品以采集工程的丰硕成果为依托,以严谨的史实为依据,从儿童视角出发,用生动的语言和精美的绘图,真实鲜活地回顾了老科学家的成长环境、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彰显了他们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精神。

在科协的大力推动下,在韩启德院士的直接关心下,该丛书历时两年的匠心打磨,每部书都经过专家多次精心修订,最终呈现为科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有机统一的首套体系化的科学家绘本丛书。

因其独特的品质和定位,绘本丛书一经发行,就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首印6000套上市一个月便售罄。

绘本丛书第一辑的成功极大鼓舞了主创团队的信心,实践证明,绘本是少年儿童读者群认可度颇高的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与北京出版集团继续开展了丛书第二辑的出版工作,第二辑(八册)于2020年5月正式出版。

第二辑沿袭了第一辑传统的写实手法,刻画了朴实无华的科学家形象,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板块设置上,在正文基础上仍添加人物小传、年谱、词汇园地、音频读本、中国科学家博物馆资料库公众号链接等内容,颇具信息量。

在审查流程上,为了不辜负读者信任,工作人员对图书细节严格把关,除编辑、作者、专家的反复斟酌,还采纳了科学家家属等人的建议,进一步提升了绘本的科学性与真实性。

第二辑选取的八位科学家并不被大众所熟识,但他们是各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为祖国发展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为世界文明贡献了中国人的智慧,这恰恰是对这个低调群体的致敬。

《中国科学报》印刻专版:

深度报道,讲述有温度的科学家故事

《中国科学报》印刻专版

印刻专版最主要的报道内容为中国科学家故事。报道的鲜明特色是其内容并不局限于科学家的科研成就,还从科学家的学术成长经历、人物性格、兴趣爱好等多个侧面来讲述有温度的科学家故事。

这些深度报道不是冷冰冰的大事年表或科研成绩,而是把科学家还原成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动地刻画出科学家的人物性格与形象,让报道更具可读性和传播性。这些有温度、有深度的故事均来自于采集工程的一手史料资源。

此外,印刻专版还以科学漫画的形式向读者介绍科学家。与以往科学家严肃的形象不同,漫画以生动诙谐、活泼可爱的方式对科学家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打破了大众对科学家的常规认识和刻板印象,让科学家更接地气,让科学家精神更感染大众。

“跨越时代的百位中国科学家”丛书收录了印刻专版截至2016年9月已刊载的130期内容,讲述了120位科学家的科研生涯与人生经历中最具光环的点滴故事。

系列主题展览:

多维展示,让观众近距离感受

科学家主题展宣传册与画册

“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现场

“我和我的祖国”科学家精神资料选展

采集工程打造的另一张金名片是其陆续推出的以科学家群体为宣传主体的主题展或专题展。展览的初衷是要通过展示采集工程的阶段性成果让公众了解科学发展历程、走近科学家、感悟科学家精神。

展览全部以科学家群体为切入点,以采集工程实物资源为依托,以新兴科技手段与观众互动,实现了展览和活动同步推进,部分展览实施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布展模式。截至2021年9月,采集工程共举办大型及专题性线下展览4个、各地巡展共74站,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线上推出数字化专题展览7个。

从正式提出办展建议,到采集工程专家团队五易其稿修订首次展览脚本,再到首展的正式落地,历经了超过一年半的酝酿。

2013年12月15日,“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在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这是采集工程首次展览,也是共和国历史上第一次以科学家群体为主题的大型展览——110余件实物、900余幅图片资料、320分钟音频资料、40余分钟视频资料、5个点触屏的文字资料共28万余字,讲述了中国百年来的科学发展史和近700位不同时期的科学家的人生轨迹。

在展览闭幕后,“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随即拉开全国巡展序幕。至2015年底,巡展已赴全国32地47站,覆盖包括北京在内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现场参观人数达128万余人。2016—2018年,因地方科协需求或邀请,该展览又组织展出22站,现场参观人数逾43万余人。

2019年9月14~27日,“我和我的祖国”科学家精神资料主题展在中国科学技术馆拉开帷幕。在接下来的2020年,经过采集工程专家团队进一步的精心策划,此次主题展在全国11个省市东西两条线路进行了巡展,并在云南省和安徽省进行两场延伸展览。

2021年,该主题展又分南北两条线路在全国14个省市进行巡展。展览共分“我爱你中国”“无限风光在险峰”“协同攻关,甘为人梯”“接力精神火炬,奋进新的长征”四个展区,展览还特别增加了“坚守初心铺设健康之路”板块,加入公共卫生领域科学家的内容,展示新中国防疫工作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之路。

采集工程成果仍旧是该主题展的重要主体内容。展览共有144块图文展板、24个实物展柜、5块多媒体屏、56件实物,融合新的科技手段和艺术手段,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为核心,讲述不同历史时期的170余位科技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创新奋斗、科学报国的动人篇章。

在巡展的过程中,有些地方主办方又结合地方特色举办了配套展览、云展览、线上直播讲解通道、征文等活动,为当地居民带来科技文化的历史盛宴。

普通观众平时都鲜有机会见到这些实物,视觉的冲击力和感受力瞬间放大了科学家背后鲜为人知的细节,提升了科学家故事的温度。实物还营造了沉浸式体验氛围,让观众更好地感受科学家的魅力和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云上共“采”,开启数字化未来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页面

截至2021年6月,该网站已收录409位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成长的数字化成果,包括珍贵史料8967篇、人物报道992篇、人物影音资料144位、年表116份,论著目录292份、专题展览7期、采集进展141篇、研究进展455篇。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专门设立“公众版”与“学术版”两个版本,目的是为了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两个受众群体有更好的使用体验。

“公众版”主要包括科学家风采、人物报道、专题展览、采集进展、数说等板块,主要收录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如珍贵照片、手稿、证书、信件、音视频、报道、年表、传记等,旨在多角度还原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轨迹。

自2016年起,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络版顺应信息化时代需求,搭建了云上展览平台,实现了展览的数字化赋能,陆续推出“党旗下的共和国脊梁”“科学报国铸党魂”“我和我的祖国”“老科学家捐赠资料选展”“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科技梦·中国梦”等特色专题网上展览。

采集工程展览迎来线上线下双线融合的数字化发展阶段。

全媒体矩阵:

同频共振,实现科学家精神传播效果最大化

“中国科学家”新媒体矩阵平台

在“‘我和我的祖国’科学家精神资料展”开展期间,微博发起“我与共和国的科学记忆”话题,总阅读量超过976.3万次。今日头条号推出的《今年国庆,他的照片与六位开国元勋一同驶过天安门》一文,阅读量高达71.1万次。

最初推文频率为每周一期,自2019年6月24日起改为日推,并逐渐增加栏目板块,开发关键字检索等功能。

采集工程在新媒体矩阵领域的建设反映了其为了适应大环境的需求在不同平台的多元化探索与面临新形势及时调整思路的新尝试。因为这些新的探索和尝试,采集工程发展方向更加明确,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活动空间明显加大,在宣传方面的影响力有了大幅提升,采集工程迎来了全媒体宣传的新阶段。相信采集工程未来会在全媒体传播格局下,不断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打造更多的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优质科学家宣传产品。

(作者单位: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

《中国科学报》(2021-11-04第8版印刻)

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运营中科嘉速(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支持

THE END
1.[文化十分]十分头条国博遇上文博热历史基因传薪火[文化十分]十分深度·瑞泉岩茶博物馆 传承百年家族技艺 续写“万里茶道”新佳话 00:10:29 [文化十分]文化热点 “山河万象——薛亮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 00:01:36 [文化十分]文化热点 再现繁华丝路 音乐剧《丝路之声》亮相成都 00:01:26 [文化十分]文化热点 昆剧《牡丹亭》再度来沪热演 00:01:54 https://tv.cctv.com/2024/12/13/VIDEl3eEpuMlvaxShmmrLCzv241213.shtml
2.文物免费鉴定,时间地点为……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广大社会民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和文物鉴赏水平,积极引导民间合法理性收藏,建立风清气正的民间文物收藏环境,推动民间文物收藏健康发展,由淄博市博物总馆主办、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承办的民间收藏文物公益鉴定活动将于2024年12月15日(周日)举办。揭开藏品的神秘面纱,并告诉大家藏品背后隐藏的信息,与https://www.cbbn.net/folder34/folder131/folder132/folder200/2024-12-11/JA2CQqKCP0024l4h.html
3.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4.地道抚州走进江西抚州市博物馆首页 市本级 正文 地道抚州|走进江西抚州市博物馆2024-12-15 11:19:19 来源:“抚州文旅一卡通”视频号 作者: https://www.zgfznews.com/news.html?aid=896881
5.可以认证。和工作没关系,认证后会有一个头条号的标志,你的没有可以认证。和工作没关系,认证后会有一个头条号的标志,你的没有。我也是昨天刚认证通过,现在还在新手期,是没有收益的,只有等转正了,才有收益//@你并不开心0:请问没有工作可以认证吗?//@自媒青蛙:电脑认证的是头条号,手机认证的是头条用户,头条号才可以发文//@hlx00111:怎么认证,手机认证可以吗https://www.toutiao.com/w/1590295385481219/
6.财经头条号作者万众期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式开放 阅读5372022-07-05 01:47:48 Boyd收购Sensata的热测试和控制业务 阅读8712022-07-05 01:28:27 脊髓刺激可改善手臂功能 阅读7722022-07-05 00:36:34 迪进国际推出Digi XBee LR模块,助力用于物联网部署的LoRaWA 阅读6642022-07-05 00:23:03 亚利桑那州天堂谷长期经https://cj.sina.cn/k/author/main/2676312451/
7.春姬峡民俗博物馆~今日头条号《农民收藏家老刘》《老刘农民博物⑤凡来访的粉丝人员必须遵守《春姬峡度假村旅游管理条例》与《老刘博物馆参观须知》,并承担各自的自身安全责任,包括妥善保管自己贵重物品等,高危人员及红色健康码人员杜绝预约,一经发现,立马报相关部门进行隔离15天处理,并负责带来的相应省失,疫情期间谢绝前来! http://www.417614.com/Item/6373.aspx
8.浅析大型博物馆消防系统设计安防知识网博物馆是集文物征集、收藏、研究、展示、考古于一体的大型建筑, 耐火等级为一级,火灾自动报警为一级保护对象,采用控制中心集中报警系统。博物馆消防系统工程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紧急广播(含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消防电话系统、消防泵巡检控制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湿式、预作用喷淋系统)、https://www.asmag.com.cn/news/202211/111031.html
9.自媒体运营分析报告(通用6篇)例如,2015年9月29日,辽宁省博物馆官方微信发布《辽宁省博物馆2015年国庆节开放公告》一文,阅读转发量高达83%,由此可见,公众对于社会文化的关注非常集中,自媒体平台下博物馆微信在对外宣传中的作用更是举足轻重。此外,在节假日期间博物馆微信还应该传播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以此彰显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提升全民的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127ert8.html
10.品源文华携手壹点光明打造大英博物馆中国第二家线下体验馆云端的大英博物馆-体验馆以Ins网红色系呈现不同的主题与历史时期。 除了与行业内领先的艺术创意机构壹点光明合作,为了在更多维度更好地呈现这次的云端体验馆,品源文华还与今日头条联合。今日头条作为此次活动的首席内容合作平台,为体验馆的众多复刻品打造线上导览平台,通过H5的形式呈现精彩藏品故事。大英博物馆头条号也https://www.prnasia.com/story/227253-1.shtml
11.土耳其伊兹密尔考古博物馆主要收藏伊兹密尔来自洋光摄客土耳其伊兹密尔考古博物馆主要收藏伊兹密尔和附近地区从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文物,以古罗马、拜占庭文物为主,有很多是从以弗所挖掘的,有陶器、陶瓷、玻璃等,最多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各神的雕像。从阿格拉古老集市https://weibo.com/1767953904/MtTHhucdB
12.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9年本部门开支会议费1万元,用于召开馆内专家评审会议,人数为10人,内容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陈列方案专家认证会;开支培训费20万元,用于开展博物馆展陈艺术班培训、党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等,人数为60人,内容为博物馆展陈艺术方面的培训,妇女干部能力素养提升班的培训,党员井冈山党性教育培训等内容。其中党员党性教育培训https://www.shaoqiguli.com/Survey/notice/12371
13.2024年必打卡30个新开博物馆坐落于盱眙县的大云山汉王陵博物馆是以西汉第一代江都王刘非的王陵遗址为展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建筑面积约12000余平方米,馆内展陈区约7500余平方米,有大墓3座、武器坑2座、车马坑1座,以及各种等级陪葬墓13座,以大云山汉墓群考古发掘研究成果以及汉代初期的墓葬制度为主要展陈,总投资约1.5亿元。 https://www.gujianchina.cn/news/show-13048.html
14.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藻井冰箱贴走红断货“捧红”的顶流算上国家博物馆凤冠冰箱贴,北京最难买到的文创冰箱贴还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天宫藻井冰箱贴。这款冰箱贴悄然上市后因断货而走红。作为市文物局下属的专业博物馆,古建馆因冰箱贴赚足了关注,也感受到了成名的压力。 10月31日,古建馆馆长薛俭接受采访时表示:“我自己也没有藻井冰箱贴。但随着产量和库存增加,限购措施https://news.china.com/socialgd/10000169/20241103/47504621.html
15.藏在校园的博物馆,罕见豪华车型摆满2000平米展馆觅食研究所头条号消息,重庆城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在源远流长的山城发展史上,有许多值得纪念与定格的瞬间。市内的博物馆就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通过与这些有价值的文物藏品交流。可以与消逝的历史对话,了解到这座城市一路发展的风风雨雨,细细咀嚼它的文化底蕴。重庆市的博物馆众多,有三峡博物馆、自然博物馆、大足石刻https://wap.cqcb.com/shangyou_news/NewsDetail?classId=2&newsId=2412311
16.天津博物馆从响应抗疫需要及时闭馆,到抗疫见证物的征集;从“云展览”“云活动”,到网络直播、新媒体矩阵、智慧博物馆建设;从挖掘馆藏资源,到创新高端展览方式……在馆党委的带领下,天博人迎难而上,一步一个脚印,创造了光辉靓丽的业绩。岁末盘点,梳理2020年天津博物馆十大亮点,我们期望用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全新的2021年,https://www.tjbwg.com/cn/collectionInfo.aspx?id=17212
17.博物馆里的极简中国史(豆瓣)博物馆里的人类学家,带你看懂文物,看透历史! ◆重要:讲述“二十五史”之外的另一半中国史。以博物馆中常见的文物,拼接出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串联起盛衰兴亡的简明脉络。 ◆实用:除了走马观花,博物馆还能怎么逛? 作者在国内顶尖的博物馆工作近十年,亲手接触过数以千计的文物,常年为公众普及常识,你想get的点,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365847/
18.辽沈战役纪念馆的个人主页辽沈战役纪念馆 认证:辽沈战役纪念馆官方账号 简介:辽沈战役纪念馆官方头条号 IP属地: 辽宁所属MCN: 辽沈战役纪念馆 2关注 1020粉丝 1699获赞 关注“往事如烟——大连博物馆藏中国烟标展”在辽沈战役纪念馆开展 58次播放· 07-17 00:55 红色故事进机关“学党史 强党性 肃党纪”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https://www.ixigua.com/home/386637360271773/
19.国外语言网站建设川西短途自驾游去哪儿最好?去过几次川西,很喜欢川西的风景。说一个5~7天的短途自驾路线。出发地按照从成都吧。第一站到映秀汶川,差不多二小时车程。现在已经建成博物馆,感受一下当时大自然的破坏力,缅怀一下那些不幸的生命。汶川汶川第二站到卧龙,可以去观看一下大熊猫。而这条路一 https://www.gzit.cn/theme/31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