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典籍博物馆古籍文物数字化

关键词:古籍文物、国家典籍博物馆、永乐大典、数字化展示、交互体验设计

·01·古籍数字化展示要素解构

1.1意义与格物——构建展示内容

1.2客体与转向——分析目标受众

1.3范围与联结——组合基础模块

“范围与联结”目的是将前面所分析的要素模块进行组合,以形成交互体验的基础架构。首先,从内容范围进行组建。古籍数字化展示的内容范围涉及内容的脉络、层级与体量,它类似于XYZ轴的一个可视关系模型,要素作为变量会影响内容范围的深或浅、多或少。内容范围对设计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合理的内容范围是受众交互体验目标的关键。其次,从多媒体设备进行组建。古籍内容需要借助对其进行诠释的多媒体设备,组建特定的展示方式,实现体验者如何与之联系。数字化展示设计需要结合多媒体设备的类型、功能、参数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组建并创新展示体验方式,从而满足多样化的展示需求。再次,从联结内容与多媒体设备的交互原型进行组建。基于内容范围和设备参数的选择,搭建交互原型的逻辑和框架是整个交互设计实现的关键,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交互原型需要以受众为中心,考虑体验者有可能采取的每一个行动,并且分析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受众的期望值。

1.4感知与延伸——呈现设计效果

数字化展示需要设计符合古籍特性的交互界面,以满足受众与古籍展示的双向交流与互动。交互界面主要包括版面设计、导航设计、信息设计三部分。版面设计需重视风格、色彩、字体、图标、布局等要素,分析组织好受众最常采用的行为,同时让这些要素以最容易的方式获取和体验。导航设计被称作“交互坐标”,它包括一系列引导受众与展项互动并且实现体验目标的元素,例如:按钮、开关、菜单、条、区域等。一个无缝衔接的导航需要引导操作并辅助实现多层次界面之间的跳转切换。信息设计是传达知识和思想的核心板块,信息的排版可依照对齐、重复、对比、亲密等方法进行设计,考虑信息的清晰精巧、调理统一、突出重点、易读易懂。另外,受众最终是通过身体的感觉器官进行体验,身体感知层面的设计作为交互界面的延伸,决定着古籍的物质特性最后如何被受众感受到。对于常规交互体验视觉设计是重点,但也可以使用联觉转化的设计方法。不论如何设计,最终是要通过引导受众对物的感知方式以及在设计中强调某一部分物的属性来塑造体验的。

·02·《永乐大典》古籍数字化展示分析

2.1永乐大典版式-古籍之美再现

从物质特性来看,《永乐大典》由宫廷书院撰写,在版式各个细节方面体现了皇家的华贵气质与严谨的态度。例如:大典每一页的版框采用四周双边、大红口、红鱼尾、朱丝栏的手绘设计。装帧上采用包背装,书衣用多层宣纸硬裱,外用黄绢包裹格外庄重,纸张质地莹白柔韧,是书写的极佳用纸。大典正文是书手们用徽墨以及明代官用楷书“台阁体”一笔一画誊写。从目标受众来看,目前展览的主要目标受众是19岁到28岁的学生,根据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和良好的审美素质,他们对于知识的诉求需要全面且深入的了解,而且他们对新奇事物的感知是敏感且积极的。基于大典的物质特性及受众的体验诉求,展项通过设计大典复印本实物与透明触控屏结合的数字化展示方式,为受众对比展示了大典的版式之美、版式知识问答两个板块,同时数字内容设定的逻辑简单便于操作,整体设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虚实结合的对比展陈方式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互动问答满足了他们对于大典版式知识的探索。

除此之外,界面导航结合实物进行设计,交互体验引导清晰、目的明确。例如:点击待机屏保“开始答题”按钮会进入答题模式,页面中的题号、问题、选择框以及关闭按钮布局设计合理,为受众观看实物留出空间。体验者可以按照题号引导依次答题,根据问题对古籍实物进行分析,选择正确则进入下一题,选择错误则出现正确答案提示,若离开答题则点击关闭按钮,待体验者依次且必须答完10道题最后可以获得分数(图9)。整体操作简单,体验者在答题的同时参照实物分析答案,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大典版式知识的目的。另外,交互体验的感知层设计了视觉、触觉引导受众对大典的感知方式,纸的肌理感和徽墨的颜色甚至转化出了味觉和嗅觉。总之,展项虚实结合的数字化展示设计强调了大典本身的物质特性,交互体验激活和延伸了受众的知觉以及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唤醒了受众对大典的情感认同。

2.2《永乐大典》数据库-古今对话平台

《永乐大典》全书拥有正文22877卷,目录60卷,装订11095册,总字数约3.7亿字,它被称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具书库。这个“数据库”具有“内容全、体例独特”的特点,“内容全”体现在它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体例独特”体现在它是一部类书(按门类编排)和韵书(把汉字按照字音分韵编排)两种不同体例结合的工具书,突出了“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的特点。为满足目标受众更深层次学习和研究的诉求,展项利用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永乐大典》数字化高清彩色图像搭建了一个现代意义的真实数据库,数据库基于《永乐大典》10卷数字化彩色图像构建基础检索平台,同时还包括永乐大典缘起、现存馆藏、洪武正韵三部分信息知识,这三部分信息都是对数据库、检索平台的补充说明,以辅助使用者认识、理解与查询。展项通过电脑操作台与投影联屏显示的交互方式,设定了一人操作多人观看的参观体验模式(图10)。

·03·展览中数字化展示设计优化建议

3.1立体化呈现大典展示内容

3.2利用受众身体媒介性增强交互

数字化展项只是大典文化信息的载体,只有受众本体在使用、操作、体验的过程中才会产生它的价值,设计可以充分挖掘身体的媒介性,思考数字化时代身体作为移动或非移动媒介,在物理与虚拟世界的往返中,如何参与体验并自主式探索完成展项数字内容的构建,从中也完成本体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

3.3添加展示内容的叙事性表达

展示内容如果具备叙事性,那多媒体形式就是叙事方式,交互逻辑就是叙事过程。而受众则是“事”的串联者,也是“文化”的构建者和传播者。所以,展示内容可以考虑添加叙事性文本,注重叙事结构以及连贯性,而多媒体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技术手段辅以叙事,可以让受众从故事情节、多媒体环境、交互体验中沉浸式参与,以达到更好的体验效果。

参考文献:

[1]JesseJamesGarrett.TheElementsofUserExperience:User-CenteredDesignfortheWebandBeyond(2ndEdition)[M].Berkeley.NewRidersPress.2002.

[2]陈红彦.对国家典籍博物馆职能定位的思考[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4):27-32.

[3]马晓艳.浅议国家典籍博物馆观众参观动机[J].中国港口,2020,No.10(S2):110-119.

[4]张志清.在图书馆设立典籍博物馆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06):6-15.

[5]张立朝,林世田,刘仲瑄.典籍展览启迪人生--国家典籍博物馆开馆一年来的思考[J].新世纪图书馆,2015.

[6]刘雅.关于国家典籍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几点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000(005):111-113.

[7]刘畅.浅析营造对话语境对典籍展示的作用——以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的珍宝"展览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8,000(004):60-62.

[8]孔翠婷,潘沪生,张烈.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博物馆体感交互设计研究[J].装饰,2020,No.323(03):92-95.

[9]张烈.虚拟体验设计的结构层面分析[J].装饰,2009(11):84-85.

THE END
1.排长队看展览买文创国博到底有啥在呀?近年来,文博游成为许多青年人追求的新风尚。他们走进博物馆观看展览、买文创,感受人类对美的向往与追求。一起走进国家博物馆,领略古今中外璀璨多元的文明永恒的魅力。 每天早9点,国家博物馆开馆前,入口处总会排起长龙,从祖国各地前来看展的青年人,脸上满是期盼和兴奋。他们中间有许多人都是为了一个小愿望——拿上国https://www.cprt.com.cn/culture/pc_content_183596.shtml
2.文化中国行走进国博感受中华文化魅力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国家博物馆在推出精品展陈同时,还精心打造“国博讲堂”模式,邀请权威专家与观众互动交流,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设计开发“古代中国·通史”系列教程。让文物“活”起来,今年国庆节推出的红色主题展“风展红旗如画”,首次辅以裸眼3D动态技术,展示神舟六号飞船在南极点上空展示的国旗,“壮美中国红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828604
3.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政务公开加大对明中都城遗址、洪武门、大明门、云霁街、明中都鼓楼、钟楼等历史遗存保护和开发,探索“考古遗址 专题博物馆 主题公园/景区”三合一发展模式,扎实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构建多元立体展示体系,打造考古旅游安徽样板。通过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串联定远县、明光市等地,形成多区块联动发展的一体化发展格局。https://ct.ah.gov.cn/public/6595841/80585955.html
4.网络中心该部分规定了职业教育中使用的三类数字资源的要求,包括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资源(媒体素材、试题、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网络课程、教学工具软件APP、常见问题解答和资源目录索引等)、仿真实训资源(仿真实验软件、仿真实训软件和仿真实习软件等)、数字场馆资源(职业体验馆、数字博物馆、数字艺术馆、数字科技馆、http://www.xtzy.com/wlzx/detail.jsp?public_id=153330
5.国家博物馆分析ppt.ppt中国国家博物馆 1 总平面设计要点 1 次要入口与主要入口拉开适当距离 2 建筑覆盖率不大于40 建筑布局以南北朝向为主 场地平面形状便于按室外功能分成若干区 且有足够的馆前广场和停车场地 2 建筑方案设计要点 1 根据用地出入口位置和总平面的图底关系使博物馆的展览陈列区 观众服务区 学术研究区 收藏保管区 行政https://m.renrendoc.com/p-58742725.html
6.“建筑诺贝尔奖”得主经典作品的“点灯者”:要有光,建筑才有灵魂2013年,在元代画家黄公望隐居并画出巨作《富春山居图》的富春江畔,杭州富阳政府邀请王澍来设计富阳的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工程,也就是“富春山馆”。 王澍与他的团队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黄公望笔下风景的290多个村庄,从仅存山居原貌的20个村落里找寻到了灵感。将建筑以主山、次山、远山的方式布局https://www.douban.com/note/855499668/
7.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观众需求分析本文以国博导览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观众调查问卷的方法,对观众在场馆内使用导览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同时走访国内多家博物馆了解最新导览技术和导览系统开发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国博导览系统升级给出建议。 二、中国国家博物馆导览系统应用问题分析 从2010年开始,国博在全国博物馆行业内率先使用智能手机作为导览终端,并开发了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20&wd=&eqid=fe5870bf001ad0be00000002645a73a9
8.参观策划书14篇从1840到20xx这一百七十多年的历程中,中国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导致这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思考后画一张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阶段及导致这种发展的原因的关系图。 附录2:【家长通知】 家长通知 尊敬的家长: 您好!根据市教委的统一要求,海淀区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组织初一新生走进国家博物馆开展https://www.wenshubang.com/cehuashu/3126131.html
9.第三十三期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英文: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简称国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代表国家收藏、研究、展示、阐释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最高机构,是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 https://jjglc.zut.edu.cn/info/1096/1695.htm
10.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消防设计——大空间灭火针对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中博物馆建筑消防设计安全的特殊性,对本工程的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大空间智能灭火系统、水喷雾系统、雨淋系统、气体灭火系统等消防措施进行了系统介绍。同时对文物保护遇到的消防问题和大空间消防等一些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探讨。 http://www.m-fire.cn/xinwenzixun/177.html
11.人才培训中心业内新闻图:交通枢纽中心与可持续社区 来自 https://www.archdaily.com/938921/an-indonesian-smart-city-design-and-a-contemporary-art-school-in-vienna-10-unbuilt-projects-submitted-by-our-readers 利用AI人工智能工具分析地形复杂且生态丰富的场地,规划设计了城市规模尺度的智能高速火车系统,结合全电动高速智能无人驾驶http://www.zjypxzx.com/c/2021-12-24/495376.shtml
12.附录2016卷保定年鉴把红色旅游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将文化单位转企改制过程中分流的符合既有条件的富余人员安排到红色旅游景区(点)担任讲解人员和管理人员;推动党史、革命史研究机构,旅游规划设计机构、旅游高校及研究院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旅游企业,成为红色旅游创新主体。http://www.bddfz.com/?m=show&cid=158&id=2205
13.《中国国家博物馆》观后感中国国家博物馆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不远处就是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丰富的收藏和陈列,展现了中华民族祖先开创至今的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明史诗,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该馆文物收藏极为丰富,陈列展出的文物十分精美,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课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25ue2w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