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识: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手(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壬午春间,归至昆明,曾为王振宇君写群马,既成颇自喜。秋将尽,在中央大学课徒反其形再写之,未能过原作也。悲鸿。
印文:东海王孙、徐
展览:
1.“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香港保利艺术空间,2018年3月27日—4月2日。
2.“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4月25日—5月10日。
3.“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宝龙美术馆,2018年5月15日—5月31日。
著录:《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作品集》,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
说明:
1.20世纪四十年代,一位苏格兰飞行员和妻子来到中国援助抗日,49年直接从徐悲鸿处购买下《天马六骏》,後这件传奇作品被藏家储存于伦敦著名经营东亚艺术的SydneyL.Moss有限公司库房,因几十年中并未对外展示,所以品相极佳。
2.本作计划收录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即将出版的《徐悲鸿全集》中。
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
保利艺术博物馆策划主办的“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于2018年4月25日下午三点半,在新保利大厦十层盛大开幕,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旭,徐悲鸿艺术委员会秘书长廖鸿华,徐悲鸿长孙徐小阳,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书记杨杰,文化部研究室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主任、教授杨先让,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研究部主任、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于洋,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邵晓峰,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郭红梅,当代画家王沂东、艾轩、史国良、吴欢,以及收藏家李志远、马德光等文化艺术各界人士出席了展览开幕式,并成功举办了徐悲鸿专题研讨会。
1942年《天马六骏》的绘製
与由南洋回到抗战大后方的徐悲鸿
徐悲鸿五骏
95×180.4cm
苏富比1993秋季拍卖会
徐悲鸿群奔
95×181cm
徐悲鸿纪念馆藏
徐悲鸿奔腾
四川博物馆藏
徐悲鸿《天马六骏》
保利2018年春季拍卖会
《天马六骏》取材于中国古典诗体《乐府诗集》
《天马六骏》的绘製取材于中国古典诗体——《乐府诗集》中《郊庙歌辞》之《天马歌》。《天马歌》是汉武帝刘彻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所作,又称为《西极天马歌》。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命李广利为将军,率兵远征大宛。惨败告终。前102年(太初三年),李广利再奉命率大军远征大宛。大军除在轮台遇到抵御外,很顺利地到达大宛。前101年,李广利凯旋班师,回到京城长安,向武帝献上大宛宝马,武帝因大宛马雄壮,比乌孙马为良,乃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独名宛马为天马,并作《天马歌》。徐悲鸿绘制完《六骏》并在画面左下部题写《天马歌》全文,“天马徕,从西极,涉流沙,九夷服。天马徕,出泉水,虎脊两,化若鬼。天马徕,历无草,径千里,循东道。天马徕,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天马徕,开远门,竦手(予)身,逝昆仑。天马徕,龙之媒,游阊阖,观玉台。”
悲鸿先生在书法艺术方面,有少年时期的家学基础,后又从康有为学习书法。他早年游日期间,与日本碑帖大收藏家中村不折往还之中,加意研究,又遍观国内各大图书馆金石碑刻。因此,他精通书法艺术的演变盛衰原委。他特爱北魏书体,认为北魏拓本,其佳者实集书艺的众美,如气象的浑穆,魄力的雄强,笔法的超脱,以至精神的飞动,各家都能自成一体,绵丽峻峭,洞达涵蓄,都饱含于北碑之中,这个观点是与康南海一致的。因此他藏北碑特多,还有整套的日本《书道全集》。他还酷爱《造像石刻》。造像出于劳动人民之手,没有“规矩”,也没有“陈式”,更不知“章法”,“笔法”,但具有纵横自在的结体,奇特的造型,强烈而充沛的生命力量。悲鸿先生的书法就富有造象的自然之美。
——黄养辉《徐悲鸿的生平和书法艺术》
《天马六骏》与王振宇旧藏徐悲鸿《五骏》
王振宇与夫人唐兆颖合影
王振宇先生是民国时期的商业大亨,云南腾冲人,创办了当时著名的“茂恒商号”,经营纺织、矿冶、珠宝、票号钱庄等等,分别在上海、成都、拉萨、香港、仰光、加尔各答等地设立分支机构30余处,发展成为经营国际贸易的著名商号。王振宇先生夫妇在繁忙商务之余亦雅好书画,眼光独到,在云南时即结交名家赵诚伯先生,抗战时徐悲鸿先生移居昆明、大理,饮食起居以及办画展等事宜,王振宇皆照料妥当,且二人在艺术上趣味相投,故成为莫逆之交。1942年,徐悲鸿在昆明举办抗日犒军展,取六尺整纸,创作了巨幅《五骏图》,王振宇先生感其抗日气概,购得此作,徐悲鸿复添其上款以为志念。1993年,此作在香港以当时300万港币的天价拍出,2017年北京秋拍,王振宇旧藏张大千《江堤晚景》以1.3亿元成交。
徐悲鸿与抗战内迁的中央大学
《天马六骏》是1942年徐悲鸿从南洋返回祖国,在当时抗战陪都重庆中央大学,为艺术系学生上完课后绘制。
1936年5月16日,徐悲鸿与中央大学艺术系绘画班师生摄于中大浣花屋顶
1928年2月,在时任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的支持下,徐悲鸿开始执教国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专修科。1932年8月,罗家伦(1897-1969)执掌国立中央大学后,在尊重人才、尊重学术的氛围中,徐悲鸿因与罗家伦校长密切的私人关系,得到了重视和关照,尤其在人才引进、课程设置、艺术取向等方面拥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博物馆级徐悲鸿画马鉅製《天马六骏》
徐悲鸿画马作品中,最常见的当属单幅马,此外,双骏、三骏、五骏、六骏、十骏也有画作留存于世。《天马六骏》是目前可知的唯一一幅珍藏于民间的徐悲鸿巨幅画马《六骏》作品,它与徐悲鸿纪念馆藏的《群奔》为同一年所绘,画幅大小基本一致,近15平尺的横幅画面,表现古代乐府歌辞汉武帝《天马歌》,精湛绝伦的画艺和古典诗意交相呼应,堪称徐悲鸿一生中画马的集大成之作。
姊妹篇《群奔》藏于徐悲鸿纪念馆
徐悲鸿之子徐庆平评价《天马六骏》:
《天马六骏》构图非常用心,奔跑的六匹马并不是齐首并进,它们是前後错落的,两匹半是全露出来的,其他的被挡在後面的,但六匹马的头颈、躯体和四蹄、马尾都有变化区别,通过大角度透视,马最美的奔跑瞬间,顶天立地造型,你可以感受到画面的一往无前的震撼逼人气势,比千匹万匹马更有艺术表现力,和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的画面有异曲同工之妙。画完这幅《六骏》後,父亲在画面左下部题写了一段长文,古代《天马歌》全段文字,写得非常精彩,错落有致,行文从右至左,由上至下一个字、一个字的写,气息连贯,高古飘逸。父亲的书法水平有极高的造诣,林语堂曾经把我父亲写给他的字作为他女儿学习书法的范本。我看《天马六骏》的实物品相非常好,由于一直被保存于画筒,常年不见阳光,画面上一个霉点都没有。用色非常丰富,你看看棕色的马,白色的马,赭石色的底面,即使这么多年过去,这些颜色还没有变,没有掉,依旧如新。父亲对自己的画作严格要求,若画上有一点地方不是尽善尽美,他将不会让画作留下来。《天马六骏》超过了许多公立馆藏的、民间珍藏的徐悲鸿画作,是父亲画马作品中最顶级的,与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六骏》可以等量齐观的,是他的代表作。
『百年教育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大展
研讨会关于《天马六骏》发言节选
大家都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看到了一张跟它同尺寸而且还是同一年画的一张也是《六骏》,方向正好相反,当然在点景、细节处、颜色都是不一样的,这张在落款之中把《六骏》绘制过程说的很清楚,壬午春(1942年)的时候,他曾经为王振宇先生画成过一张《五骏》,画完非常满意,于是在重庆中央大学教课的时候就把这张画反过来又画了一次。这张画是49年英国空军夫妇来中国援助的时候,当时从徐先生那儿购买的,后来带回国之后一直搁在画筒里几十年,从来没有拿出来展过,所以品相这么好。《六骏》应该是除了徐悲鸿纪念馆藏之外现在市面上唯一可以流通的《六骏》的作品,正好今年年初以来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展览上也有纪念馆藏的《六骏》展出,所以能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认识和比较两件姊妹画作,或许这也是一个命运的巧合。
徐悲鸿是一个很有气魄的人,比如他征调黄胄来中央美术学院当教授,就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上去做的事情,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画画的人,所以我们去看他的画,每一张画都有民族的精神,马、狮子、鸡等等一切都有民族的象征,所以今天我们来保利艺术博物馆重温老院长的画,让我再次感受到老院长强大的能量!
徐悲鸿纪念馆收藏的《六骏图》已经深入人心,我从来没想到世间还有一幅跟他一样,但是构图是翻转的,像个照片正反放过的构图感觉,而且保存的这么好,馆里那一幅因为展出的多,恒温恒湿有时候根本做不到,所以很多地方纸张都有爆皮、褶皱,如何保护悲鸿的作品,展览取舍,这也都是徐悲鸿纪念馆很矛盾的一个事,今天保利从民间征集到另外一幅《六骏图》,真是非常难得。
《六骏图》不同版本及其他(节选)
红梅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艺术史博士,中央美院美术馆理论出版部主任,徐悲鸿大展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