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斝

前几天介绍过的保利艺术博物馆在广东的巡展

其中有一件商代中期的青铜器让我驻足良久,它被称为亘斝或者耳斝。

这字念亘(gèn),不是一旦

先看图。

亘斝商代中期保利艺术博物馆

亘斝并不精美,在青铜器界可以说是名气全无,但是它身上的特点,却代表了兽面纹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今天我们要重新说说兽面纹

玉神面与兽面纹

兽面纹,过去叫饕餮纹。据我观察,青铜器上最早的兽面纹原型应该来自于石家河文化的玉神面。

青玉神祖面饰后石家河文化养德堂旧藏佳士得2017年拍卖

玉神面陶寺文化山西博物院

玉神面龙山文化山东大学博物馆,图片来自山东大学官网

以前我以为这可能是一种区域性的文化遗留或者古人仿古。但是现在看玉神面对商代的影响可能比我们原先以为的要大得多。

兽面纹的发展——商代早期

下面是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之一杜岭二号方鼎。杜岭方鼎一直被认为是最早,最大,最完整的饕餮纹。

看特写,能找到和玉神面的共同点吗?

杜岭方鼎商代早中期河南博物院

看不出来?

这样呢?

杜岭方鼎商代早期河南博物院

整体看杜岭方鼎,你会发现当时的工匠并没有纯粹的把神面拉长到鼎的两边——如果这么干看着就不自然了。倘若等比放大,又会破坏纹饰和方鼎的比例。

这样连续复制了一圈的神面纹在杜岭方鼎这种体量的青铜器上表现得更加庄严和有震慑力。

同样还是这个纹饰,当我们用红线描出其他的部分的时候,一个有分叉的尾巴,类似鱼尾巴的形象逐渐成型,他恰恰利用了神面纹头发的下半部分线条和填充的纹饰组成的新的兽面纹。

玉神面是不规则图形,上宽下窄,玉器可以根据主题改变形状,但青铜器无论方圆,展开以后都是长方形平面。

当这种不规则纹饰出现在方正的单元中时,缺一块无疑是不好看的。所以工匠在神面纹腮帮子部分加了一些装饰使得画面变成长方形。

同理,如果把杜岭方鼎的神面纹直接套用在小型青铜器上无疑是不适合的,于是它被进一步压缩,简化,逐渐取代了玉神面原来的设计,成为了早期兽面纹——方块化,尾部类似鱼尾。

这时期的兽面纹仍旧类似于神面纹,兽的特征并不明显。

有缺点吗?

有。受限于铸造水平,纹饰间的接缝正好是整器的范线位置。

当时能把纹饰的正面做好看就不错了,顾不上处理范线的美观,纹饰间割裂感明显,还会出现纹饰没对齐的情况。

对夔纹铜斝商代早期河南博物院

兽面纹鼎商代早期河南博物院

是不是觉得有点垮?别急,还有更垮的,如果两个纹饰根本没有对齐会出现如下情况。

兽面纹灰陶簋商代前器河南博物院

这种突兀当时困扰了当时的工匠起码一百年。

商代中期

兽面纹斝商代中期上海博物馆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

亘斝登场

亘斝最大的价值,在于他改变了之前青铜器纹饰的设计逻辑。为后来极端辉煌的殷墟青铜器奠定了基础,我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

不破不立

亘斝之前的圆形青铜器,兽面的鼻子虽然有凸起,但并没有切断画面,也就是说这里没范线。

没有顶到两端

亘斝的鼻子变成了突出的扉棱。

扉棱是强化的范线,古代工匠发现既然避免不了范线,那就强化它。不仅起到阻隔视差的作用,弱化两处纹饰万一没对齐带来的突兀。还能增加外范的数量。

早期青铜器大部分使用浑铸法,器身和器足一体成型。不仅要把器型做好,还要兼顾纹饰,要兼顾的东西太多,就容易做不好。

分铸法的普及以及扉棱的出现,把原来三块外范表现的纹饰改用四块表现。不仅器型可以做得更规整,纹饰元素也在增加,为鼎盛期丰富的纹饰大爆发奠定基础。加了一块外范,整个纹饰的设计思路和原来完全不一样。虽然看着差不多,实际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如果没有这一步变化,鼎盛期的青铜器纹饰便失去了所依托的基础。

泾渭分明

亘斝的上下两个兽面差异较大。上方小兽面基本保留了早期神面纹的风格。

由于扉棱把兽面纹一分为二,每一半都进化成一个独立的夔龙纹。整体看是一个正对着你的兽面,只看一半,是一只夔龙的侧面。兽面纹的鼻子和嘴唇成为夔龙的上颚和下颚。

像不像?

下方兽面则有上卷的鼻孔,有耷拉的嘴唇。就像……

听说,你找我?

这个设计奠定了鼎盛期青铜器纹饰的基础,龙纹从此时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并且作为主要元素再也没从青铜器上消失过。

和而不同。

对于范线的处理,除了扉棱,还有纹饰。从前文那件斝可以看出工匠一直在尝试解决这个问题。但也仅局限于让两个结尾处变成一个缺乏实际形象的图案。

亘斝进一步改进,单元两两相交之处拼出一个倒立的牛头兽面纹,牛纹的犄角到脸颊恰好和兽面的脸颊共用同一线条。这种设计被称为共用形,先记住,后面会介绍。

共用形设计使得亘斝的腹部用三个完全一样的模块拼出两正两反一共四个完整的兽面纹,其中两个正兽面还能拆成四个独立的夔龙纹。

如此有限的空间,如此简单的线条,一圈纹饰却装下了一共8个元素。

这种对空间极端的不妥协是商周纹饰设计逻辑的核心。这种不妥协在此后的1000多年从未消失。

后世随着工艺的进步,越来越多独立元素可以毫不妥协的被塞进方寸之间。

然后呢?

如上图所见,亘斝的牛头并没有扉棱,但是发展的意义就在于解决前人留下的问题。

兽面纹三牺铜尊商代早期河南博物院

反过来

范线上有精致突出的扉棱。弥补了亘斝上纹饰错位的突兀。

大概3300年前,随着盘庚迁殷(安阳),青铜器准备进入鼎盛期。

母亚铜斝商代后期河南博物院

反过来看

这件斝有商代晚期的雷纹,却没有浮雕风格的主纹和饰纹。可见它已摸到了鼎盛期的边。

商代晚期

商代和其他所有朝代不同的地方在于,我们说起汉末,晚唐,晚清等,等待我们全是一个个病入膏肓,令人唏嘘的帝国,然而所谓的商代晚期不仅持续了将近300年,强盛的国力使得青铜器发展也进入鼎盛期。

特点:

亘斝上正反兽面的设计基本被放弃,一直到西周晚期才重新复兴。但二夔龙组成一兽面的设计被保留下来并成为绝对主流。

主纹突出变成浅浮雕,纹饰从线条化转变为模块化。

由下图可见两个夔龙纹组成一个兽面纹,兽面纹的犄角是夔龙纹外卷的身体和尾巴,兽面纹的耳朵是夔龙纹的爪子,兽面纹的一侧鼻孔和嘴唇是夔龙纹的上下颚。

画面中除兽面纹外,两角有两个独立龙纹。这种设计使得即使没有扉棱,画面也不太会有割裂感。

妇好夔足铜方鼎商代晚期河南博物院

这样可以看出大龙纹和小龙纹的关系了

因为放弃线条画所带来的各主纹之间的留白,则使用回字形的雷纹打底,俗称底纹,主纹之上又有阴线云纹点缀,称为饰纹。

这种雷纹铺地,主纹定调,饰纹点缀的工艺,成为鼎盛期最大的特点,被称为三层花。

知识点——共用形

前面我们提到亘斝设计使用了共用形。

共用形分为三种:共线共用形,共面共用形,完全共用形。这三种共用形,我们在亘斝上全都能找到:

共线共用形是以边缘轮廓线的共用为特征,两形缺一不可、严密契合。

共线共用形可能并不首先出现于亘斝,杜岭方鼎的纹饰上神面纹和夔龙纹的雏形已经共用了一条边线,但这种重合可能更多出于无意。

但有意识的运用始于亘斝时期应该问题不大。

共线共用形

共面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图形共用部分空间。

兽面纹中二夔龙组成一兽面的设计就是共面共用形。进入鼎盛期后,共线共用形被逐渐边缘化,共面共用形则成为主流。

共形共用形

完全共用形的特点是指一个装饰组织从不同的方向上看是不同的图形,图形全部共用。

兽面纹的一半,既是半张兽面,又是一条夔龙。正是完全共用形。

完全共用形

三种共用形对设计的影响贯穿整个青铜时代。但综合来讲,商代仍旧是王中王。

荷兰艺术家埃舍尔

大家有兴趣可以查一查荷兰艺术家埃舍尔(1898-1972)的版画。他运用了大量的共用形设计。

绘画之手,1948年1月,石版画

M.C.埃舍尔,规则的平面分割第18(两只飞鸟),1938年2月,纸本作品

《天使与魔鬼》

包括著名游戏《纪念碑谷》中的建筑设计灵感,也来自于埃舍尔的版画。

M.C.埃舍尔,瀑布,1961年10月,石版画

纪念碑谷场景

你看什么文物都甩不开青铜器的影子。

你以为的创意,都是古人们玩剩下的。

铭文简单说两句

耳斝的口沿内侧有一个单字铭文。因看着像个耳朵,保利定名为亘(耳)斝。

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商代早期的耳(亘)鬲。上面有一样的铭文。

耳鬲商代早期中国国家博物馆

这是目前为止最早有铭文的青铜器之一。只是耳鬲被定为商代早期,而亘斝应该在商代中期偏晚。两者都是传世品,出土信息不太确定,他们互相之间有什么关系,很难说清。

但文字成熟一定有个过程。青铜器上的金文出现的比甲骨文更早,成熟的却更晚。一般从一个字开始,逐渐到两个,三个,四个等。早期金文要么字太少,而且没有动词,所以很难释读。一直到商代末期,青铜器上才有满篇可以释读的铭文出现。

无论这个字如何释读,耳鬲在青铜器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与它铭文相同的亘斝,因为这个铭文的存在,历史价值也大大提升一截。

结尾

商代青铜器从没实际意义的点和线的纹饰到神面纹再到兽面纹如果分为1.0,2.0和3.0的话。亘斝所处的位置正是2.5的关键节点,是从转变期向鼎盛期转变的关键变化。

我不能说亘斝就是具备以上所有特点最早的一件,它不出名,不精美,但我却从它身上看到转变的节点。

即使在保利艺术博物馆,亘斝也不是常设展品。下次有机会站在它前面的时候,我会深鞠一躬,感谢它等候了3400年,告诉我这些信息。

THE END
1.保利.中央公园:解密保利艺术博物馆——中国的半部海外文物保护史馆藏百余件青铜器以及石刻佛造像等展品,绝大多数为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其中“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陈列”所展出的青铜器精品100余件(组)展现了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发展历程与独特魅力。保利博物馆的收藏宗旨即是“不求多而全,只求精、珍、稀”,可以想象得出,https://changde.loupan.com/loupan/7077485/dt_1930712.html
2.澳门文化新地标:保利博物馆兽首铜像闪耀登场!我来保利博物馆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看一下生肖兽首,作为喷泉的水龙头,为什么价值如此之高!十二个兄弟回来了七个,为什么国人始终还对他们念念不忘? 澳门保利博物馆是今年11月2日正式开馆的,展览的主题是“蓝色飘带——探索神秘海域 邂逅丝路遗珍”,属于开馆之作!展出的铜首真品就有四个,牛,虎,猴,猪。 https://zhuanlan.zhihu.com/p/11828419771
3.青铜器之保利博物馆藏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青铜器收藏已形成可观的规模。该馆展出的青铜器,绝大多数是从海外征集而来,他们时代上迄商周,下至汉唐,基本囊括了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各个方面。博物馆人不多,很安静。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神面纹。中间兽首为貘,说明当时有此动物。如今主要在马来西亚,北京动物园有马来貘。两侧兽首为羊角牛头象鼻综合https://www.jianshu.com/p/dea5f477ae27
4.重焕新生的青铜鑑:不再“隐身”的文物修复背后青铜鑑流行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为当时使用的一种容器,多用来储水、储冰或洗澡。此鑑由上海博物馆前馆长马承源于20世纪90年代自香港抢救回归。其形制巨大,破损变形严重,补缺完形的难度尤高。此件蟠龙纹鑑的修复,于2012年获得美国银行的资助,是美国银行“全球艺术保护项目”的一部分。其修复难度之大在上博青铜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371950473283836&wfr=spider&for=pc
5.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游玩攻略简介,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门票/地址/图片/保利艺术博物馆位于北京东四十条立交桥西南角,从属于中国保利集团。1998年12月经国家和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成立,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为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兴办的艺术类博物馆。 馆藏以100余件青铜器为主,另有石刻、书画等,不乏有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1462286.html
6.保利艺博:青铜器(下)这件铜尊据称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某地,不久即被销往欧洲,一直被欧洲的青铜器学者视作公元前14世纪前后中国青铜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2000年,保利艺术博物馆将其抢救回国。 眉鼎 商代 此鼎造型简单,底下有三只尖锥足,为殷墟早期铜鼎的标准形态。 整体仅肩部有一条不宽的兽面纹带,由九个兽面纹和铺底的云雷纹https://www.meipian.cn/4z59b4ht
7.保利艺术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于1999年12月建成,是我国大陆首家大大型国企兴办的博物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的宗旨,抢救和保护流散在海外的国宝文物。保利艺术博物馆由两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青铜器和石刻,展品大多是多海外抢救回来的,一部分展品属于精品、绝品和孤品,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其中“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珍品https://s.visitbeijing.com.cn/attraction/118166
8.保利艺术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首家由大型国有企业创办的艺术类博物馆,从属于中国保利集团,于1999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抢救保护流失海外的祖国珍贵文物、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为宗旨所建设的博物馆。馆藏以100余件青铜器为主,另有石刻、书画等。展品绝大多数为保利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相当部分属于http://www.yanxing518.com/museum/29.html
9.商周牺尊:青铜器中的——禽兽此尊纹饰华丽繁缛,构图新颖,牛首、颈、身、腿等部位装饰有以盘绕回旋的龙蛇纹组成的兽面纹,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2]。 战国晚期·错金银牺尊 现收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汉·青铜错金银牺尊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宋代·牺尊 现收藏于湖州博物馆 明·“崇祯癸酉”牺尊 https://www.360doc.cn/mip/1127588367.html
10.法国学者风仪诚讲授“法国博物馆收藏商周青铜器”风仪诚先生向大家展示了吉美博物馆所藏的多件商代至战国晚期青铜器的图像资料,包括商代青铜象尊、商代四足爵、商代觥觚鼎勺四件器、商代青铜礼器组合、西周作册夨(cè)令簋(guǐ)、西周梁其甬钟和战国错金银铜簋等重要藏品。风仪诚先生对比分析了吉美博物馆所藏的几件青铜器与故宫博物院和保利艺术博物馆所藏的https://www.dpm.org.cn/research_institute/activity/detail/250584
11.简介保利艺术博物馆于2016年推出艺术教育课程。课程全部自主设计开发,已推出《圆明园兽首手工书》《走进洞窟艺术》《走进青铜器之平衡杆课程》《金文版画》《青铜器纹样扇面》《探寻神秘的青铜王国--认识青铜器》《感受青铜纹饰之美》《大千世界任我拼画-认识菩萨造像艺术》等10种常设青少年亲子课程,近15种临时展览课程和http://www.polyartmuseum.com/jj
12.说文保上海博物馆文物修复和复制技艺的传承与发展高校以及海内外著名收藏家修复与复制了大量考古、馆藏及私人收藏的青铜文物,其中包括北京保利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考古研究院、南京大学等数十家机构,修复了大量国宝级重器和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文物,如山西晋侯墓系列青铜器、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出土系列铜器、http://sanyamuseum.com/a/3/2023/1113/4342.html
13.爱国心·光华情本研校友相遇在保利博物馆本研项目校友事务部精心策划的保利博物馆参访活动,让我有机会见到很多许久未见的老友,也认识了诸位志趣相投的校友。本次展出的展品大多是青铜器和石刻像,相当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特别是四个圆明园兽首,既让人感慨古代中国的艺术成就,又提醒我们勿忘旧中国苦难悲痛的历史。希望学院校友工作越办越好,以后有更多的https://www.gsm.pku.edu.cn/info/1022/22465.htm
14.保利艺术博物馆参观指南请看我这篇?「保利艺术博物馆」:2号线东四十条D口出30米 新保利大厦就是:官方账号预约 平日门票20元/张 今天518世界博物馆日免费布展陈列:新保利大厦9楼 一共一层分三个区域 展馆整体不大 但是展品独具特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41180960?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15.青铜重器“皿方罍”将回归中国曾被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收藏皿方罍盖经过辗转,于1956年由湖南省博物馆保存至今。而皿方罍器身流至国外,曾辗转流经包尔禄、姚叔来、卢芹斋等多位二十世纪初重要古董商及藏家之手。 拍卖 皿方罍曾在2001年创下924.6万美元的成交纪录,刷新了当时中国青铜器及中国艺术品拍卖纪录。当时,上海博物馆和保利艺术博物馆也参加了竞投。但遗憾的是,最https://www.guancha.cn/art/2014_03_21_215629.shtml
16.《中国文物鉴赏》课件青铜食器.ppt上海博物馆藏。 卧虎立耳扁足鼎 商代晚期作品,通高64厘米,1989年出土,现藏江西省博物馆。此鼎较全面的反映了商代晚期的青铜器工艺水平,极为珍贵。 皇鼎 西周青铜器,口径18.9厘米,高23厘米,1929年河南洛阳马坡出土,保利博物馆藏。 水鼎 西周早期青铜器, 高23厘米,1929年出土,现藏故宫博物院。内铸家族族徽“水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14/5232322102004213.shtm
17.3月3日中国古代的青铜器所以这些呢,“祀”和“戎”,这就和青铜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的青铜器在世界文明史上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么样地广泛地使用,应该说是少有的。它同当时的生产、科技、艺术这些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各个国家的博物馆,凡是收藏有中国文物的都是以青铜为很突出的。那么美国的弗利尔博物馆,英国的不列颠https://www.cntv.cn/lm/131/61/82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