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博物馆的新实践——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记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2005年6月18日建成开放以来,以其独特的地域特点、丰富的展览内容、新颖的陈展方式,丰硕的研究成果,全面提升了该馆在收藏、展览、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观众服务等方面的水平。现有馆藏文物11万余件套(单件超28万件),珍贵古籍善本1.8万余册,涵盖35个文物门类。常设展览11个,年均推出各类临时展览20-30个,2017年服务观众270万人次。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了更好地保存、展示、研究和传播三峡文物保护工作的代表性成果,使三峡工程建成后淹没在175米水位线以下的一大批重要文化遗产资源真实、生动地再现出来,让当代人及后世子孙看到三峡沿线分布的众多历史文化遗存,了解到曾经的三峡文化风貌,该馆申报了“三峡数字博物馆”项目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该项目于2017年开工建设,至2018年10月竣工验收,使现代科技成为保存文化资源、传续文化血脉的重要支撑。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遵循“立足实际、体现特色、满足功能、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在充分利用现有文物研究和信息技术条件并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信息化管理、服务和展示的水平,让文物“活”起来,满足观众对博物馆的新期待。本次建设涉及标准规范体系、基础设施设备、数字资源、实体馆展览展示、应用系统等5大版块共计42个子项目,以“融合、智能、定制”的理念,利用当前最新的云计算、大数据、AR/VR等技术,打造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博物馆平台。

通过顶层设计确保先进性与可扩展性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平台建设首先以顶层设计为主要任务,着重考虑数据标准、接口规范、数据交换、网络体系的建立,整体设计上充分考虑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融合,同时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与兼容性,建立了适合于博物馆需求的整体软件架构体系、数据交换标准和通用的数据资源格式;构建了全新的全光网络传输体系,保障了海量数字资源的传输与利用;定义并规范了各类文物数字资源,实现了文物数字资源的大数据分析、以图搜图和文物画像的应用。基于智慧博物馆的顶层设计,重点建立了三大通用体系。一是博物馆私有云平台:建设云计算硬件平台和文博专有云资源平台,构建了强大的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为实施“互联网+博物馆”战略提供了可靠保障。二是全光网络传输平台:改造提升设施设备网、办公管理网和公众服务网,实现三网“物理隔离、逻辑互通、统一服务”。三是风险管控指挥中心:基于先进的风险控制理论建设风险管控指挥中心,将博物馆的整个基础设施、库房藏品、展厅展品、安全防护设施、环境、工作人员和观众等进行统一态势呈现、应急指挥、辅助决策和综合运维,大幅提升了博物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与公共服务水平。

全新业务系统构建多维立体管理与服务体系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坚持需求驱动和业务引领的原则,对博物馆各业务要素进行重新梳理和构建,建立“物、人、数据”三者之间的双向多元信息交互通道,使博物馆管理、服务与文物保护等工作真正达到智慧化融合。

一是建立“1+2”模式。结合博物馆业务现状、发展方向和公众实际需求,采用1+2模式即“统一平台+基础物联系统集成+扩展业务应用”的架构设计,以智慧博物馆融合平台为核心,对设施设备、管理系统等各独立系统进行有机集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与联动,并通过集成大数据分析、精准信息推送等手段提供丰富的应用和运营服务。

▲信息化管理平台

二是整合应用系统。从全局和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困扰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烟囱林立、信息孤岛”的问题。通过ESB应用总线和微服务架构技术,将藏品管理系统、文物保护修护系统、社教管理系统、展陈管理系统、观众服务管理系统、舆情管理系统、智能安防系统、OA系统等10余个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业务流程跨部门集成、文物数据关联使用、用户身份和权限统一认证、业务数据分级呈现。

▲云平台监控界面

▲网络实时监控界面

▲风险管控中心界面

▲三峡文化资源库

▲大数据应用示例

四是建设运行态势全景展示系统。实现博物馆安全态势全局感知、安全风险提前预警、安全事件实时报警、应急资源自动调配、处理过程全程追踪、公众舆论自动分析等功能,领导从宏观层面科学决策、资源调度和应急指挥。

总体上,本平台在统一的框架下集成了博物馆所有的业务系统,真正意义上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烟囱,实现了博物馆数字资源的融合、统一与共用。

新方法新技术服务于公众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了智慧化的公众服务系统,实现精准、智能、多源、互动的模式,重塑观众参观和认知体系,传播中华文化,提升公众文化自信。

1.白鹤梁水下博物馆VR项目。利用三维扫描数据,通过计算机技术将文化创意进行加工,以虚拟呈现的方式,让历史文物和文化遗址原貌复活,结合VIVE虚拟现实设备进行VR互动展示,构建高品质、沉浸式的轻松文化体验,让观众在VR系统中跟随向导参观,来一场独特的文化漫游。

▲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体验水下白鹤梁风貌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VR展示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白鹤梁的由来”:观众穿越回古代,乘船行驶在如诗如画的长江江面,欣赏“尔朱真人成仙”“诗人提笔白鹤梁”等场景;第二部分“伟大工程”:再现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建造过程,场面宏大,令人震撼;第三部分“水下畅游”:观众化身“潜水员”,与水下题刻零距离接触,与长江珍稀鱼类嬉戏。通过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的碰撞、交融,实现古与今、自然与科技的完美结合,给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奇妙体验。

2.老地图·老重庆MR体验。一张晚清时期的地图《增广重庆地舆全图》静静地陈列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城市之路”展厅的一角,向观众展示了重庆晚清时期的城市布局与功能分区,历史信息非常丰富。博物馆将混合现实技术MR应用到了这幅珍贵地图的参观体验中,观众通过HoloLens全息设备,可以置身于晚清时期的街道、店铺、码头等场景中,通过人、场景、真实文物、虚拟内容等之间的融合和互动,生动理解文物背后故事,从而实现了真实文物无法提供的新颖的交互式参观模式,有效拉近了观众与博物馆的距离,让观众在体验文化科技的新奇中,实现当代大众与浩瀚历史文化的“对话”,为博物馆文化传播和宣传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老地图·老重庆MR体验

3.打造博物馆文化传播新平台。通过文物三维影像、博物馆全景漫游等方式,随时随地虚拟游览博物馆,近距离欣赏珍贵文物藏品,以“互联网+博物馆”形式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博物馆开放力度,拓展服务的时限和广度。虚拟展通过展品虚拟化和陈列手段数字化,将展览、文物遗址展示到互联网上供观众参观浏览,打破了博物馆传统展陈在时空上的限制。

4.打造AR智能导览系统。将博物馆丰富的文物资源结合移动互联网、GIS室内定位、3D建模等最新技术,把静态的博物馆资源动态化、趣味化,打包送到社会大众面前,创造视觉、听觉、触觉等多元感官体验的方式,通过多屏的连接、立体互动展览,为观众提供全新的导览服务。AR智能导览系统让游客在游览时可不再依赖于指示牌寻找或者询问工作人员的方式,游客可通过导航系统轻松到达他们感兴趣的展厅或者公共服务区。特色功能包括两个方面:室内地图AR导航和藏品信息多维度展示。室内地图AR导航是结合地图导航和AR技术实现的博物馆内AR导航技术,不但提供基于地图的动态导航路线,也结合手机摄像头提供AR实景方位引导,为游客在馆内寻找目标位置提供直观的导航功能。而藏品信息多维度展示则为博物馆重要藏品创建了丰富的多维度数字资源库,包括图片、文字、音视频、3D模型。数字资源库结合移动端APP,为游客提供了普通展览无法达到的信息维度,并且提供了多样的交互功能,让文物在游客的手机上“活”起来。

5.多媒体互动展示魔墙。可展示海量的文物信息,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甚至是360度高还原3D数据,并可同时供多人查询。魔墙多屏展示不断变化和滚动的藏品图片,并自动推荐最受欢迎的藏品。观众可在全高清触控大屏上搜索、点击查看藏品图片,为喜欢的文物点赞,还能查阅同类藏品。对感兴趣的文物,参观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随时把精美的文物图片下载到自己的移动设备上,把文物“带回家”。互动魔墙还集中展示了重庆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信息,方便观众查询、浏览。

▲互动展示魔墙

6.三峡大坝数字沙盘。在基于卫星地图和实景照片的基础上进行3D立体模型的还原。采用在白模沙盘上的数字投影、3D打印等先进技术,通过渲染手段、流水和光线特效,演示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概况、主体结构,尤其是防洪、发电、通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三峡大坝数字沙盘

▲客流量统计

数字资源建设助力数据融合与文化传播

博物馆数字化的核心是博物馆资源数字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着力打造体系化的文物数字资源管理与展示系统,按标准制作文物数字资源,保障文物数字资源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结合总体设计需要和展览展示需要,通过现有文物信息数据采集、珍贵文物三维数字化、专题库挖掘、创意多媒体资源开发、展陈和活动资源整合及业务行为数据采集,形成博物馆四大数据资源中心。

1.珍贵文物三维资源库建设

藏品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截至目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完成了200件馆藏珍贵文物的三维数字化采集加工。经过三维扫描、纹理拍摄以及后期制作,还原为珍贵文物的原真模型,为博物馆多方位展示和文物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后期还将持续开展此项工作。

2.专题资源库建设

3.创意多媒体资源开发

为了让文物“活”起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制作了16个系列动画,如馆藏花鸟画、白鹤梁、汉代画像砖(石)、重庆老城门等系列动画。同时,为让观众足不出户就可以从网上观展,还开创性地推出了多个展览的视听导览。所有的尝试,都是希望以直观有趣的方式,多角度展示博物馆资源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给观众以全新的体验。

▲动画片《汉代车马出行宴饮乐舞画像石》

一是馆藏花鸟画系列动画。以《草虫图》《荔枝鸣禽图》《群鸿戏海图》等馆藏花鸟画为素材,在忠实于原作的基础上,采用2D手绘与3D动画技术结合,制作趣味动画场景,让名家大师笔下的花鸟鱼虫翩然跃于纸上,穿越历史,萦绕在观者身边。二是白鹤梁系列动画。白鹤梁系列动画包括《尔朱真人成仙》《黄庭坚与白鹤梁》《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伟大的建造》,是结合白鹤梁的人文景观、历史传说、文化内涵和保护工程进行的艺术创作。三是《重庆老城门》系列动画。“重庆老城门”系列动画现有《朝天门》《通远门》《洪崖门》,以独特的视角在熟悉的重庆老城里,讲述一个个也许观众并不熟悉的故事。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悉心策划制作的动画片里,为孩子们讲述了充满家乡特色和历史情怀的母城故事,为他们的成长增添芬芳的文化土壤。四是汉代画像砖(石)系列动画。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让博物馆的文物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博物馆推出了《汉代画像砖(石)系列动画》,如《汉代车马出行宴饮乐舞画像石》《汉代灰陶击鼓说书俑》《汉代讲学画像砖》《汉代盐井画像砖》《汉代弋射渔猎画像砖》等,让观众轻松愉快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受观众欢迎。

4.虚拟展览资源库建设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自2012年起就坚持每年推出2个虚拟展,此次依托数字博物馆项目又拍摄制作了20个虚拟展,其中12个是区县博物馆虚拟展,包括《白帝城》《张桓侯庙》《石宝寨》等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是该馆首次从顶层设计开始,以《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为重要指导依据,以标准化、体系化、可扩展为重要建设原则,以提升博物馆管理能力或公众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打造新时代下博物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的新典范,同时改善博物馆管理机制和服务体系,开启了博物馆发展的新模式。

THE END
1.国博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获评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 2024 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案例中,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资源活化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研究成果“‘数说犀尊’智慧展厅”成功获评。 实验室以“一物一展”的形式打造“数说犀尊”智慧展厅。展厅集成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三维高清采集、AOA定位、环境监测、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412/t20241216_270723.shtml
2.博渤文创取得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仓储管理方法专利大数据国家知识产权博渤文创取得一种基于云平台的仓储管理方法专利,专利,云平台,大数据,博渤文创,仓储管理方法,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75SDN0519QIKK.html
3.文华燕赵丨穿越千年的河北老粮仓里,藏着这些“黑科技”磁山先民独有的“藏粮”智慧 佐证了8000年前的华夏先民 已开始大规模储备粮食 为早期中华文明奠定了历史基础 600多年前的“官办粮仓” 蔚州常平仓博物馆 蔚州常平仓。 蔚州常平仓仓廒始建于明洪武年间 原为明朝蔚州卫仓(军粮仓) 清初改为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Q2MzY4NQ==&mid=2455616196&idx=7&sn=50574c9f56a6d14887a3b22e41910675&chksm=86ce4e0092edd2f64b1be57240da74ee060eadc84f274223c0a1b25bffee313a4f8a9427640a&scene=27
4.博物馆智慧文物库房管理系统方案[23页]文物库房智慧管理系统简介 卷首语/Preface 本次讲解的主要是博物馆库房管理系统,该系统主要针对博物馆 库房管理的难点、痛点所定制。博物馆文物主要有数量多、信息广、种类多等特点,这样在平时 管理时就会出现信息错乱,查找困难、盘点困难、文物安全有风险、不易于管理的那个难点痛点。该系统主要应对博物馆仓库的智能化https://wenku.baidu.com/view/46d46fdc7c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72.html
5.博物馆智慧库房管理平台智慧库房管理平台,采用全新的B/S架构设计,摒弃了温控系统、用电监测系统、视频系统、入侵系统、门禁系统等多子系统独立运行的旧理念,通过一体化集成手段,将各子系统数据接口打通、数据库融合,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联动和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库房监管控一体化,实现一平台一入口管理方式,极大地减轻了库房工作人员维护负担,实现https://zhuanlan.zhihu.com/p/718601668
6.数字技术赋能智慧博物馆AR文旅元宇宙AR+文旅文旅消费新嘲智慧博物馆与传统实体博物馆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推动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Table of Contents 一、关于概念 二、业务背景 三、需求和目标 1. 智慧平台 2. 智慧库房 3. 智慧导览 4. 智慧预约 5. 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 6. 文物考古“一张图”大数据平台 https://www.zhihuilvyou.com/?p=2774
7.智慧文物库房建设智慧文物库房建设项目是除文物库房的主体建设外,将文物库房的装饰装修、藏品保护设备、安防系统、消防系统、智慧用电、环境监测与调控、RFID藏品管理系统、智慧库房管理平台等各项工程进行统一的规划设计及施工,从而使文物库房的人、机、物互联互通,为文物提供最佳的保护,给文物一个安全舒适的家!文物库房,是博物馆内不可http://nljkm.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206
8.博物馆库房rfid从数字化到智能化:传统博物馆的智能化转型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单调重复劳动,优化了文物藏品和库房管理流程,实现了智慧博物馆的人(公众)物(藏品)并重、均衡发展、全面发展的理念。 结语 智慧博物馆是以数字化为基础,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技术构建的以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为特征的博物馆形态。这种智慧化的https://blog.csdn.net/weixin_28931507/article/details/112493273
9.国内首个!电科芯片建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智能库房“不断发掘出土的新增文物给世界带来惊喜,也给博物馆文物存储带来压力。”技术专家表示,他们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库房“量身制定”的金属文物库房预防性保护方案,在整体提升库房硬件设备同时,创新研发一体化文物智慧化管理系统软件,“软硬”兼备、“内外”兼修,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打造国内首个智能库房。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4094744
10.首都博物馆明确博物馆开放库房的原因、目的主要是展示藏品管理成果以吸引捐赠,以及弥补陈列展览空间不足,提升藏品利用率;开放的意义则在于满足观众好奇心、深化公众文保意识、鼓励更好的藏品管理政策、提高藏品利用率由此为我国博物馆开放库房指明方向;注意开放库房的观众研究及评估、藏品选择、氛围营造和藏品诠释等方面,构建公众与https://www.capitalmuseum.org.cn/xsyj/zdzy201801.htm
11.现代化智慧博物馆环境温湿度综合系统解决方案博物馆有线/无线环境参数一体化在线监控系统 北京盛世宏博科技有限公司 前言: 北京盛世宏博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博物馆温湿度监控系统用来监控博物馆展会、库房的温湿度,实时监控温湿度,具有数据采集、数据统计、超限告警、远程监控的功能。通过远程监控使文物库房,确保文物的妥善和安全。 https://www.chem17.com/tech_news/detail/2937360.html
12.博物馆安防系统设计(精选十篇)不仅要全面利用当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图形显示技术, 还要紧密结合博物馆自身的实际业务特征, 从博物馆的实际应用功能以及具体需求出发, 选用先进、适宜、可靠的技术, 统一监控安防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促使每个子系统能够与其他有关联的系统有机结合, 积极调动一切的有用资源, 发挥其最大化的功效。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feqgsq.html
13.行业趋势浅谈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数字化保护保护在博物馆实践中主要运用于建立库房、展厅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对文物进行预防性保护,建立文物修复管理系统提升修复能力以及文物藏品数字化保护三个方面。 预防性保护概念的诞生远远早于智慧博物馆,并早已成为文物保护的共识性原则。智慧保护基于藏品存放环境监测、微环境控制、分析检测等技术,对藏品本体状态及https://www.518bwg.com/show/1128.htm&wd=&eqid=ddba4e62000193070000000464866c3b
14.北京探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探景科技是文博行业领先的智慧博物馆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以文物数字化保护为核心,打造省域博物馆大数据平台,拥有业内顶级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展厅全景拍摄实力,致力于提升博物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水平http://www.tj720.com/pro/wisdom
15.泸州市博物馆2023年工作计划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利用5G、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集成打造泸州市博物馆智慧化平台,完成博物馆藏品的数字化采集,实现多个展览场馆、文物库房的统一智慧化管理及多场馆实时安消防交互。 (三)启动馆藏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 项目总投资600余万元。通过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建设,实现泸州市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数字化https://luzhoumuseum.com/news/22/10611.html
16.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高质量发展入围如何高效管理一座总高62米,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中国单体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或许你可以从郑州博物馆找到答案。 日前,郑州博物馆智慧化建设项目入选2023年度全国文物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郑州博物馆副馆长郭春媛介绍说,该智慧化建设项目如同给庞大的博物馆装上了“中枢大脑”,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将博物馆整体运转http://www.hnta.cn/Info/cxzx/231017.html
17.“互联网+”视野下博物馆的智慧管理智慧博物馆是在智慧城市驱动下诞生的一种博物馆运营新模式,它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通信等信息化技术,实现了博物馆服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互联网+”是当今中国为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创新、优化、发展而提出的国家战略,“互联网+博物馆”的实现形式就是智慧博物馆。智慧管理是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https://wap.cnki.net/touch/web/Dissertation/Article/1018212995.nh.html
18.郑州博物馆“智慧大脑”让服务管理保护更聪明从扫码入馆到线路查询,从展览推送到需求反馈,一部手机便可带你畅游博物馆;观众在博物馆看似悠闲随意的参观竟汇集成信息丰富的数据,为博物馆提供更高效优质服务的决策依据;庞大复杂的设备系统运行情况,一张大屏就一览无余;各种紧急突发事件,一键处置,在您还不知情的情况下,各部门协调运转,将危机化于无形……这不是http://news.hnr.cn/snxw/article/1/1829010068048506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