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数字赋能:南京博物院数据可视化探索与实践动态紫金智库

南京博物院是国内博物馆信息化建设起步最早的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的数字信息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业务工作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保障文物安全、强化基础管理职能为根基,以增强前瞻、构建行业领先的新型社会服务职能为目标。

近年来,为提升数据治理、利用能力,促进大数据辅助管理决策运用,提高文物安全管理水平和公众服务质量,南京博物院协同14个业务职能部门,创新打造“数据可视化”智慧博物馆管理平台,将藏品全流程管理、文物藏品保存环境监测、公众服务管理、数字资源展示等十余个信息系统打通整合,经智能数据汇总与治理,构建集“观众行为分析”“开放运营管理”“科学研究”“年鉴媒体”等为一体的关联性数据可视化平台。

秉承“背靠系统面对人、用数据解放人”的核心目标,数据可视化平台将场馆视频画面、展厅观众分布、文物环境数据、观众参观动态、安全因素警示等实时信息“一张图”呈现,提供全方位实时与历史数据相结合的展示呈现;展现年度工作推进、科研项目进展、最新成果成绩等核心运营的关键指标,整合近十年历史信息的便捷查询。为利用大数据辅助决策、加强观众结构与行为分析、提高文物环境预警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管理抓手。为保障有序开放运营、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实施高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智支撑。

以数增智,立足实践

在开放服务方面,提供观众实时流量、观众画像、防疫情况、观众行为等实时数据;阶段性预估观众预约量和到场率;实时统计展厅、公共区域、服务台及文创等服务区域人流量。

在文物保护方面,实时监测、预警重点展区和文物温湿度、光照度、有害气体监测、人员聚集度等情况,为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咨询。

在内部管理方面,通过各部门业务数据汇总,对开放运营、科学研究的历年数据进行可视化对比与展示;对南京博物院旅游贡献度数据进行第三方评估;对南京博物院近十年来的年鉴、媒体报道等资料进行分析展示。

数据可视化平台设计秉承不做“技术秀”的原则,平台设计从技术中来,但是最终以“去技术化”的形式呈现,专注提高系统易用性,在整体设计和建设中以显示层信息化、趋势层图表化、证明层数据关联化提高数据决策服务的可靠性。平台将预约系统、人流监测系统、文物环境系统、停车系统等多系统关联接入,完成生产数据的对接、关联、治理、统计分级,观众行为分析数据准确度高于98%。平台UI设计极力扁平化,用户界面简明易用,以PC、PAD、投屏等多形式呈现,贴合南京博物院决策者和业务部门的使用习惯。平台中预警和视频监控自动化程度高、可信度高,预约观众数量、重点展区实时观众密度、重点文物聚集度、文物环境温湿度、展柜光照度、有害气体分析等分类实时预警、自动消警、分级告警;关联摄像头实时呈现影像,直观验证、监测。按年度对开放运营、科学研究、年鉴媒体等南京博物院运营数据进行有效呈现,用数据为南京博物院画像,以年度数据类比呈现南京博物院近年发展态势。在公众隐私保护技术处理上,使用观众特征识别技术时仅记录识别后的特征统计信息,计算后分类统计并不留存任何观众生物特征和隐私信息,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将保护公众隐私和博物馆实际需求相结合。

数据赋能,守正创新

南京博物院数据可视化平台项目实现了业务、流程、技术等多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为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让管理便捷化、柔性化,突破了南京博物院的部门职能分工界限。在平台建设中对游客行为分析及监测预警业务上,整合了开放中心、文物保护研究所、陈列展览部、社会服务部、图书信息部、安全保卫部等多部门协同目标和共性任务,把全部业务流程整合一体,将各部门管理职能进行集成和组合,强调全面绩效表现取代个别部门或独立系统的绩效,实现全过程、连续性的多跨度协同管理和服务。

数据可视化平台的建设将信息系统由单一的技术化管理功能转向管控与赋能一体化的集成应用也带来信息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数据的管理、指令的传送、资源优化管理等可以在业务节点(各部门)和管控节点(决策层)进行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实现在线实时安全管控与指挥调度。

平台建设创新应用了智能识别技术,包括多项智能AI、超脑算法技术,实现博物院观众行为的动态分析管控。其中客流量监测、区域密度监测、特征值监测等原先多应用于安全防范领域,现在根据需要纳入博物馆观众分析信息化管理领域使用。

智能化的自动预警,对文物环境数据、人流密度数据、观众预约数据、公众区域服务数据进行实时预警,分级呈报,并可自动消警。

数据可视化平台建设通过整合以上监测的结构化数据,结合南京博物院预防性保护需要、展厅和文物展区情况等,形成了服务于日常管理、展览陈列、公众服务、安全调控等多方面的综合应用创新场景。

共享利用,优化管理

文博场馆数据可视化平台建设是打通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共享、提升管理水平的创新尝试,也是加强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和利用的重要环节。对公众服务的大数据分析则是深度推进管理智能化、服务智慧化的关键步骤。南京博物院数据可视化平台的设计使用便捷、系统集成度高、可靠性强、维护成本低,为博物馆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跨业务协作方式,更为全面地反映了南京博物院运营状态,更好地推动了文物安全、公众服务、场馆运营等业务的发展。

南京博物院此次尝试的数据可视化运营统计监测系统所涉及的物联网、大数据、观众特征分析等都是信息行业的前沿技术,在各个领域均有成熟应用,配合自研算法、系统集成及数据可视化,可以完成数据的精确采集、智能分析和直观展示,技术先进且可靠。随着需求导向的明确,业务部门信息化需求的系统化、关联化提升,数据可视化对博物馆业务能力的推进作用也将逐步加强,有助于推动博物馆内部管理的优化、文物展品的保护、公众服务的提升,具备较好的前瞻性、创新性、实用性与通用性,具有推广意义。

总部办公地址:南京市建邺区白龙江东街9号金鱼嘴基金大厦B2栋903

民意调查与绩效评估中心地址:南京市建邺区白龙江东街9号金鱼嘴基金大厦B2栋903

THE END
1.建设“以人为本”的博物馆范佳翎认为,博物馆应构建分层分类、百花齐放的发展模式,与公众日常生活实现更好融合。人们走进博物馆都会被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所感染,这也是一种“教育”。王思渝表示,博物馆的核心资源始终是它所拥有的“物”,博物馆要围绕“物”去挖掘其背后的价值和故事,以满足当代社会公众对精神文化产品与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https://www.cssn.cn/skgz/202405/t20240520_5752426.shtml
2.博物馆如何实现数字化▲湖南博物院承担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基于知识图谱的博物馆展览展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图/湖南博物院) 在文物的虚拟陈列设计前期,可以利用文物的数字信息,突破博物馆资源的场地限制,实现博物馆历史文物的时间、空间融合。基于展览主题内涵,结合展览受众的需求特征,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文物知识讲解的受众http://www.sanyamuseum.com/a/chenliexuanjiao/2024/0407/6315.html
3.期“游学博物馆”实践课堂——湖北开放职业学院2023级大数据与2024年11月19日下午,在秋意渐浓的武汉,湖北开放职业学院23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30名学生代表踏上了一场特别的学术之旅——参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货币金融历史博物馆,开展第二期“游学博物馆”实践课堂。 图1:带队教师及全体22级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学生活动合影留念 博物馆内,学生们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深入了解了中国https://www.hbou.cn/newsinfo/7788523.html
4.贵州省博物馆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贵州大学大数据与信息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书记刘紫燕以“一个初心,两个服务,三个体色,四个建设”为主题向在座党员同志介绍了样板支部的建设进展和未来的建设思路。 贵州省博物馆副馆长李甫围绕“贵博建馆七十周年”做专题发言。他向在座党员同志介绍了贵博历史沿革,以及新展开馆之后参观人数较之前创新高等https://www.gzmuseum.com/djhd/202404/799.html
5.“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博物馆发展对策分析摘要:在新时期下,我国大数据技术得到蓬勃性的发展,我国迎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背景下对各行各业产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及推动作用。在进行智慧博物馆建设时,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融入新型的技术模式,从而使智慧博物馆建设能够有序的发展之路,以此来提高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效果。本文论述了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博物馆的发https://www.fx361.com/page/2021/1206/9392760.shtml
6.智慧博物馆解决方案- 博物馆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殿堂,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利用新技术成果改进各领域。 - 国家政策推动博物馆智慧化发展,如《“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等,强调互联网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 新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动博物馆保护和传播换发新生机。 https://blog.csdn.net/llooyyuu/article/details/139710276
7.博物馆展厅中可以运用哪些数字科技?腾讯云开发者社区2、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 利用VR技术,观众可以“穿越”回历史现场,体验古人的生活和文化;AR技术则可以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展品上,为观众提供额外的背景知识和解释。 3、大数据分析: 博物馆展厅设计通过收集观众的参观数据,博物馆可以分析观众的参观习惯、兴趣点等,从而优化展览内容和布局,提高观众的满意度。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news/1400825
8.西安决策参考今年博物馆日期间,文博将与徒步继续跨界合作,北京市文物局与北京市徒步运动协会联合开展“行读北京,讲述你和博物馆的故事”线上征集活动,面向广大徒步爱好者征集与博物馆相关的故事,引导大家进一步加深对北京地区博物馆的认识,在日常徒步健身的同时了解身边的博物馆,感受“博物馆之城”的魅力。http://www.xalib.org.cn/info/72757.jspx
9.多媒体军史博物馆展厅展示设计,大数据自然博物馆展厅展示设计多媒体军史博物馆展厅展示设计,大数据自然博物馆展厅展示设计 西安一笔一画科技有限公司核心团队来源于西安工业大学前沿科研队伍与一线专家,至今在交互设计专业领域已有11年的经验积累。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产品的数字多媒体展示服务,结合互联网,以产品信息为传播核心,帮助企业直面消费者并进行互动体验式的深度沟通,从而Zui大https://product.11467.com/info/8163696.htm
10.大数据中国防疫博物馆展馆建设,VR虚拟国家公共卫生日施工规划大数据中国防疫博物馆展馆建设,VR虚拟国家公共卫生日施工规划 西安一笔一画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广告、展览、科技为一体的多元化服务机构,专注多媒体互动展项的研究与应用。公司下设广告营销部、展览展示部、多媒体互动项目部等业务部门。服务范围涉及会展策划、展览工程、多媒体互动展示、影视动画、品牌传播等领域,充分实https://cn.trustexporter.com/cz6044959.htm
11.大咖云集,共探未来——2023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完整议程揭晓1场主题大会,5大主题展区,21场平行论坛,48小时探索之旅,50+展位、150+技术讲座,邀请您与全国IT技术、信息化、GIS、遥感以及互联网等领域的领导、院士、业界学者、企业领袖、教育及科研工作者以及各行业专业人士,以多维度、多层次、多方位,深度探讨地理信息技术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数字孪生、大模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31010/102023_1419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