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云对话:国宝级文物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

故宫是中国文博界顶级IP。无论是建院近百年的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还是开馆不久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都在透过故宫承载的中华文明养料,滋润着国人的文化心田。

博物馆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在数字技术加持下,一方展厅如何生动地融通古今?从业者怎样更好地拉近文物与普通百姓间的距离?“王谢堂前燕”又当如何飞入更多“寻常百姓家”?

中国新闻网“文明的坐标”特别节目“故宫文化云对话”,近日邀请故宫博物院数字与信息部副主任于壮、沈阳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首席研究员焦天龙,就“数字时代文博产业发展方向”等话题展开云上对话。

对话实录摘编如下:

数字化变革,助力博物馆“超越时空”

于壮:如果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数字故宫”的特点,在我看来就是四个字:“超越时空”。它有形又无形,既能以大家看得到摸得着的多元方式呈现出来,又打破了物理世界的边界和局限,变得博大广阔;既承载着博物馆的传统,又具备在任何时空被访问到的未来感。

故宫博物院在1999年正式提出数字故宫建设的目标,今天回头来看,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故宫博物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从采集、挖掘数字资源,到转化成普罗大众看得懂的数字内容,数字故宫的构建过程是立体的,背后有大量的工作。未来故宫博物院会脚踏实地地站在自身实际需求的角度,充分且适度地运用好数字技术,为事业发展赋能。

李理:沈阳故宫是清初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建设的皇宫。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我们在研究IP时会注意特色。如沈阳故宫东路建筑的帐殿式建筑格局,反映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八旗制度,也具有满族早期渔猎民族的文化特征。又如皇太极的袍服、清早期使用松木雕制的印牌和信牌等文物,以及满族旗袍文化等,都是沈阳故宫的文化特色。我们尽可能地把这些作为特色IP来推广,就像“大政殿雪糕”一样,融入文创产品的研发。

直播很受年轻人喜欢。我们会请专家就文物展览方面和历史文化方面进行解读,并开展直播。这很受欢迎,经常会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观众。通过这种形式,我们可以更好地把传统的博物馆展示给观众、特别是年轻人。

这次开馆有九个展厅,第一展厅用来介绍紫禁城的身份转变乃至故宫博物院的变迁,这是一个庞大的主题。因此策展团队与北京团队共同制作了数字化的故宫分布图,节点式地创建了一个宏观的、具有强互动性的展览,不到十分钟就能将整个紫禁城的演变历史演绎完毕。虽然不能把故宫搬到香港,但可以用数字化的方式让大家沉浸其中。

另一方面是古今对话,我们有一个展厅专门邀请香港当代艺术家对话古代艺术品,反映年轻一代如何思考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还有一个展厅从设计角度展示中国古代器物,并邀请香港工艺大师和设计师解释他们如何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这让从故宫博物院来布展的同事们也大吃一惊,说没有见过这么展出文物的。效果非常好,是现在最受欢迎的展厅之一。

国宝级文物,这样“飞入寻常百姓家”

于壮:对线上运营的数据分析显示,数字故宫用户中,年轻人的比例越来越大,这种变化非常明显。我们在数字故宫的宣传和服务中也抓住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追求美的愿望,以及对审美的文化诉求。最近故宫博物院上新了一款数字产品“紫禁城365”,把积累多年的故宫美图,包括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中紫禁城的物候变化等等,集中呈现给广大网友。很多网友看完觉得“原来故宫这么美”。通过审美的传递,从而吸引更多观众走进故宫,发现这种美。

故宫藏有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剑“少虡剑”,剑脊上有20个字:“吉日壬午,乍为元用,玄镠铺吕。朕余名之,胃之少虡”。大概意思是:“壬午这天是个好日子,我造了一把好用的剑,用的材料主要是锡和铜,我要给它起个名字,就叫少虡。”我们的微博文案很贴切地写了一句话:“这就是古人刻在剑上的一个朋友圈吧”,收获了大量点赞。有网友说:“好家伙,这条朋友圈晒了整整2500年”。一个古今通用的例子,一下子就拉近了跟年轻人的距离。

年轻人玩梗,绝大部分是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需要不断地强化社交属性。所以数字故宫的内容、产品和服务一定要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结合起来,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显现出文博行业与时俱进的一面。

比如在游览过程中,大家拿出手机拍照,就会实时弹出科普介绍。包括我们的大政殿、崇政殿、凤凰楼、台上五宫、文溯阁,以及展厅里的重要文物。得益于前期的数字化建设,观众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来游览沈阳故宫,同时了解重要的建筑和文物。

如今,沈阳故宫的建筑结构以及很多文物完成了数字化采集甚至3D形式的高清采集,这些数据将更好地服务公众。得益于此,没有来到博物馆现场的公众也可以观看虚拟展示。未来数字化服务基础完成后,我们会着重于“服务”二字,更好地让传统文化通过数字的形式走入观众心里,随着他们回家。

焦天龙:如何让现代观众从生活中欣赏、体会传统艺术,和文物拉近距离,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一个挑战。在展览的设计上,我们会利用故宫博物院优秀的国宝级文物,设计一些故事线,以贴合香港观众的需求。

香港人喜欢喝茶,所以第二展厅记叙了清代紫禁城一天的生活,观众会发现皇帝也喝茶,尤其是乾隆的三清茶茶叶;同时我们展出了好几个火锅,香港人叫“打边炉”。他们非常感兴趣,说原来皇帝也吃火锅,他不光吃火锅,还吃得很精致,器物非常讲究。

香港人懂马,这在香港是很重要的社会现象。我们设计了以马为主题的特展,把故宫一些了不起的藏品,包括郎世宁名作拿来展览,方方面面拉近和香港观众的距离。目前这些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

都是“故宫人”,三地携手“天涯共此时”

在策展过程中,我们会侧重于如何讲好故事,如何将传统文化融入展览,如何赢得观众青睐。所以无论是展览的取名、内容设计、形式设计,还是数字化展示,我们都更注重为观众、特别是为年轻人提供这种服务。博物馆展览,也愈发得到年轻人的喜欢。

焦天龙:香港是融会中西的重要窗口,传统文化和海外文化的共融营造了它的独特性,我们一定要立足香港,发挥香港优势。

这次开馆的九个展厅,绝大部分是与故宫博物院联合策展,镇馆之宝也来自北京。同时,我们还与巴黎卢浮宫达成合作,把卢浮宫和故宫的文物放在一起,从全球角度来展示马文化。未来我们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在展示故宫所藏和中华传统文化方面做更多努力,与其他博物馆加强合作。

我们和故宫博物院老大哥是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他们是“甩”不掉我们了(众笑);也希望将来和沈阳故宫也多多合作(李理:非常欢迎)。此外,我们和全球各大博物馆都在建立联系,未来会有一系列项目推广。

于壮: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趋势不可阻挡。我们要积极拥抱它,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同时做到守正创新、行稳致远。我们要运用好数字技术,在把住文化根脉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正向文化服务。

记得在2018年1月31日有一场天文奇观,俗称“超级蓝血月全食”。据说150年才发生一次,上次是在同治五年。故宫所有摄影团队集体上阵,从当晚7点到凌晨1点,在故宫中拍摄了各个角度的天文奇观。

THE END
1.近期资讯2024/11/05故宫博物院举办“2024年元代书画学术研讨会” 2024/11/04故宫博物院首部儿童剧《甪端》演出两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 2024/11/04关于举办故宫博物院-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2025北京国际研讨会的通知 2024/11/04关于举办国际文物保护修复学会培训中心第七期培训班的通知 https://img.dpm.org.cn/about/info_recent.html
2.故宫博物院2025年故宫日历发布2024-09-30 “大道之行——儒家文化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开幕2024-09-30 茅台集团与故宫博物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024-09-23 故宫博物院和京东方科技集团携手助力乡村振兴 “百堂故宫传统文化公益课”2024-09-2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宫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物与史料整理研究2024-09-https://www.mct.gov.cn/whzx/zsdw/ggbwy/
3.精美绝伦!80000+国潮插画灵感参考素材宝库「数字文物库」数字文物库网站由故宫博物院创立并运营,以图片的方式分类细致地展现了 83006 件故宫馆藏的珍贵文物,并会根据年节变化推出不同主题的文物专题。 数字文物库内的文物种类非常全面,国潮插画中的常用元素如瓷器、珐琅器、珠玉首饰、服饰、中式家具、中式文具等在其中都能找到很好看的参考,而绘画文物中鸟兽、植物、建筑等的https://www.uisdc.com/digicol-dpm
4.故宫app有哪些?故宫app推荐故宫app官方下载故宫app有哪些?故宫app推荐-故宫app官方下载故宫app的合集里面为你收集了各种能够更好地去了解故宫的软件,其中有像在线讲解的app,也有云游玩的app,搭配上vr设备,能够给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掌上故宫是目前故宫相关的app里面比较受欢迎的一款,掌上故宫除了安卓、苹果、英文等多种版本,向全世界各地的用户展现故宫http://www.downcc.com/k/laquanquan/
5.北京:过大年47家博物馆推182项展览活动——中国青年网春节期间,故宫博物院“数字文物库”栏目将发布1.5万件文物影像,并推出“牛主题文物专题”,从已公布的6万余件院藏文物中甄选出与牛相关的高清影像供市民欣赏。正月初一(2月12日)至初七(2月18日),故宫博物院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和“数字故宫”小程序将同步推出“故宫红”系列文化专题,以故宫建筑、藏品中的红色为切入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our.youth.cn/xw/202102/t20210201_12690410.htm
6.故宫博物院陆续投入资金,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开通了故宫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用数据库,又利用联通世界的国际互联网建立了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个网站将使远在异地的人们也可通过互联网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故宫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 建立一个全新意义上的数字故宫已不再是梦想https://m.artpro.com/gallery/kzc3piYDSKgte
7.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10月10日,位于北京紫禁城内其藏品包括但不限于明代、清代皇宫及其藏品。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首批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世https://www.qwbaike.cn/doc-view-5814.html
8.云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截止至2021年11月15日,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230118件,其中一级文物509件,二级文物1396件,三级文物12432件。 查看更多 青铜器 陶瓷器 玉器 佛教 书画 近现代 革命文物 杂项 少数民族 自然标本 3D展示 战国牛虎铜案 https://www.ynmuseum.org/
9.台北故宫博物院NationalPalaceMuseum@中国台湾台北景点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士林区,外观为中国传统宫殿建筑。博物院集中华文物之大成,收藏各类文物珍宝约65万件,素有“北京故宫看建筑,台北故宫看文物”的说法。展馆会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还有不定期的特展展出。 文物来源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北京形势严峻,国民政府决定将北京故宫博物院、古物陈列所、颐和园和国子监的重要http://www.948v.com/jingdian/jd659499.html
10.台媒:台北故宫博物院专业性再受质疑据台湾“中时新闻网”11月3日报道,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再让兰千山馆文物寄存,国民党前民意代表陈学圣2日指出,台北故宫博物院今年仍编800万元(1元新台币约合0.23元人民币——参考消息网注)作为“兰千山馆书画”等特展预算,获台湾地区立法机构通过,现在却改为“写尽繁华”特展,还要在展期中途把兰千山馆文物撤走,根本是https://www.ptnet.cn/wap/content/2022-11/04/content_2035061.html
11.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s://www.chnmuseum.cn/
12.故宫博物院的微博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关注g 私信 = 主页 275关注10342002粉丝15002微博 故宫博物院官方微博 3公司故宫博物院 ü简介: 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宫廷建筑群、古代艺术品及宫廷文化史迹为主 T友情链接故宫博物院官网 https://www.weibo.com/gugongweb
13.北京故宫博物院游玩攻略简介,北京故宫博物院门票/地址/图片/开放时3.陶瓷馆:故宫博物院陶瓷馆展示了中国陶瓷约8000年的发展历程,展品丰富,包括“五大名窑”和明清两代御窑瓷器等。 4.数字化展示:故宫博物院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数字故宫”,通过网站、APP等平台,让观众可以在线欣赏故宫的文物和建筑。 5.文化活动:故宫博物院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特展,如与敦煌研究院合作的敦煌https://you.ctrip.com/sight/beijing1/229.html
14.北京故宫博物院12篇(全文)针对故宫面临的困境, 北京市政协召开常委会通过了《关于推进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完善的建议案》, 建议将故宫博物院“宫”与“院”分离, 以缓解宫廷展现和文物旧藏展现的矛盾。该建议案还建议包括故宫在内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可以根据文物保护的要求和环境容量, 设置合理的游客承载量, 超出承载量就不再售票;同时可以https://www.99xueshu.com/w/ikeyg2gwghh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