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2023年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上,“蛇王”陈俊标领取了浙江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牌匾,享誉全国的“陈氏蛇伤疗法”正式跻身省级非遗项目。
早在2009年,“陈氏蛇伤疗法”就被列入温州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非遗传人,蛇医世家。陈俊标是永嘉陈氏蛇伤疗法的第五代传承人,他将祖辈传下来的“陈氏蛇伤疗法”发扬光大,使之成为国内救治蛇伤别具一格的中医药疗法。
30年来,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近3万名患者治好了蛇伤,挽救了一个又一个濒危的生命,创造了无一例死亡、致残的奇迹。
陈氏蛇伤疗法获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图为2023年6月,温州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陈俊标向市民展示陈氏蛇伤疗法成果。
“医者之本,在于术。术精,则业旺。”
泰顺夏老伯:要不是“蛇王”出手,这条命差点没了
“医者之本,在于术。术精,则业旺。”陈俊标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平安,在冰冷的蛇吻下拽回一条条生命。
近日,记者在永嘉县瓯北街道杏林路上的温州市蛇类研究所附属永嘉蛇伤专科门诊部见到“蛇王”陈俊标时,身着白大褂的他正忙着指挥医护人员救治蛇伤病人。
一排6间房子的门诊部急诊观察室里,住着十几位被毒蛇咬伤的患者,他们或躺或坐,神情平静而轻松。“‘蛇王’果然名不虚传,有本事。”说起陈俊标,患者和家属无不竖起大拇指。
图为陈俊标给蛇伤患者查房
家住泰顺县南浦溪镇南峤村的六旬夏伯伯,十多天前,在田间劳作时被一条五步蛇咬伤了左脚足背。事发后,他立即动手挤出血水,并用清水反复冲洗。当晚,他在当地医院,虽然及时注射了抗蛇毒血清,但病情不见好转,左腿从小腿肿到大腿,还疼痛不已。“一般的疼痛,我都能熬住的,但当天晚上实在痛得受不了,打了止疼针都不管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夏老伯仍心有余悸。
他儿子连夜从上海赶来,第二天一早将他送到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此时的夏老伯脸色发白,整条左腿重度肿胀。接诊的陈俊标和团队医生一起为夏老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清创伤口,给予中药内服。
永嘉县桥下镇叶岙村的叶女士,在熟睡中被“不速之客”——眼镜蛇咬伤脑袋。刚开始,她以为是被蜈蚣,起床清理时,发现是一米长的眼镜蛇,家人赶紧将蛇打死,并将叶女士送到温州市蛇类研究所。当时她的半边脸肿成馒头,视力模糊,经过医治很快消肿,现在头上看不到被蛇咬伤的痕迹。
像这样的病例举不胜举。2008年,陈俊标因跨省营救被毒蛇咬伤的福建宁德少年胡智龙,当选“感动温州十大人物”。
“医者有仁术,更要有仁心”
他每年都有几万医疗费变成了“慈善款”,累计为上千名患者免单
“作为一名医生,要有心怀爱民之心,为患者热情服务之意。”这是陈俊标在执业中常说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门诊部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牌匾和锦旗,粗略数了下,有100来块,有政府部门表彰的,有行业认可的,更多的是患者自发送来的牌匾。
仔细观察患者送来的感恩匾落款,除了永嘉本地外,有来自泰顺、文成、平阳、苍南、洞头、乐清等温州各地的,也有来自丽水、台州、杭州等地,还有来自福建福鼎、宁德等地的。
一块牌匾就是一段医患故事。透过这些牌匾,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个惊心动魄地抢救生命的场景。
蛇伤患者大多是务农者,家庭贫困,经常有人付不起医疗费,每年有好几万元医疗费被拖欠,这些医疗费基本上都成了“慈善款”。秉着“学医先学德,无德不成医”古训,陈俊标经常是既要救人,又要免费治疗、赠送药物。
“‘蛇王’是好人,他总会千方百计为我们省钱。”患者徐女士是一名困难群众,被蛇咬伤住院期间,陈俊标不仅为她免了自费的医药费、住院费,出院时还塞给了对方500元钱。
这些年,陈俊标把陈氏蛇伤疗法发挥极致,通过合理用药,把蛇伤药配制成治神经毒素药、治血循环毒素药、治混合毒素药,并根据不同毒蛇种类相应按一定比例配置成具体药物使用,尽量减轻病患负担,有时就会直接无偿治疗,累计给困难病患免费治疗达上千次。
“医乃仁术,对于医生来说,要做一名有良好职业操守的人,为民看好病是我一辈子的追求。”陈俊标如是说。
2018年,陈俊标荣获“浙江好人”称号
凭着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陈俊标与他的蛇类研究所,名声在外,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病人越来越多,而他与毒蛇争夺生命的事迹也感动了很多人。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浙江日报等全国50多家新闻媒体相继做过报道,被各级政府部门授予30多项荣誉。他先后被评为2008年“感动温州十大人物”、2017年12月“温州好人”、2018年2月“浙江好人”,2018年4月入围“中国好人榜”候选名单。2014年,温州市蛇类研究所被列入永嘉县首批县级优秀非遗传承基地。2017年,被评为温州市优秀传承基地。
“老太手里就是蛇医。”
一场变故,他接过蛇医世家的“接力棒”
陈俊标是蛇医世家,当地人说他家“老太手里就是蛇医”。公元1883年清朝,陈氏蛇伤疗法第一代传人陈益角落脚永嘉楠溪江巽宅镇,一边研读医书一边采集治蛇伤的中草药,用祖传蛇伤秘方来救治蛇伤咬伤的村民,被誉为“蛇伤神医”。
子承父业,后裔陈绍进、陈明坚(陈俊标的太爷爷、爷爷)两代蛇医调整蛇药组方,增强蛇药疗效。父子俩还入伍红十三军,用陈氏蛇伤疗法救治了很多被蛇咬伤的战友和农民。之后,陈明坚又将蛇伤秘方传给肄业于浙江农林大学的儿子陈恩良(陈俊标的父亲)。
图为陈俊标与95岁爷爷讨教治蛇伤的中草药
第四代传承人——陈恩良自学中医,师从浙江医科大学蛇类专家黄美华教授,并在永嘉巽宅镇办了蛇类养殖场,将祖传蛇药与传统中医结合起来,使陈氏蛇药日臻完善。
1985年经永嘉县人民政府批准,陈恩良成立“永嘉县蛇类研究所”,专业从事毒蛇咬伤抢救及蛇类医用研究。陈恩良将祖传蛇药与传统中医结合起来,使陈氏蛇药更上一层楼,位列“浙江四大蛇医”之一。
第五代传承人陈俊标从小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掌握了蛇医的基本知识。15岁那年,他便独立救治了一名蛇伤病人。父亲认定他有医学天赋,自那时起救治蛇伤病人常让他打下手。他将父亲的医德医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立志学医。争气的他考上了浙江中医学院(现浙江中医药大学),当时,他不想当蛇医,于是本科毕业的他选择中医妇科,师从全国名老中医马大正,在中医方面小有名气。
1996年,一场家庭变故——父亲遭遇车祸成了植物人,让事业处在上升期的陈俊标陷入痛苦的选择,最终他放弃妇科名医的理想,接过蛇医世家的“接力棒”,传承陈氏蛇伤疗法。
“传承是基础,创新是生命。”
培养传承人、筹建蛇文化博物馆、创建蛇药植物园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
陈俊标接手父亲的蛇类研究所之后,将永嘉县蛇类研究所升级为温州市蛇类研究所,创办了永嘉蛇伤专科门诊部。
升级的不仅是外在的研究所,更是对蛇伤救治技术。
陈俊标向民间蛇医探讨蛇伤草药的用处及临床效果
在陈俊标的努力下,陈氏蛇伤疗法以其卓著的疗效入选温州市“非遗”名录,还被列为县、市级优秀“非遗”传承基地。中国蛇协副会长、广西医科大学蛇伤救治中心教授李其斌称,永嘉陈氏蛇伤疗法是中华民族医药蛇伤救治领域的一面旗帜,也是我国蛇伤治疗界同行的一个骄傲,由于他的疗效独特,享誉了蛇伤领域,一直缔造了许许多多很有传奇色彩的蛇伤救治神话。
如今的陈俊标,在行业内身兼数职——亚洲蛇伤学会副会长、中国蛇协浙江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蛇伤与蛇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蛇类医药分会副主任委员、温州市医促会传统医药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陈氏蛇伤疗法’作为‘非遗’代表性项目,想要让更多病人受益,一定要做好传承和创新工作。”担任永嘉县非遗保护协会会长的陈俊标,近几年一直为传承蛇医文化而奔波。
陈俊标向学生传承五步蛇的特征识辨及前期争救处理
为了传承非遗项目,陈俊标坚持让儿子考医、学医。他带领自己的医生团队,通过多年学习不少年轻医生成了治蛇伤的骨干。
除了培养传承人,陈俊标正在筹建蛇文化博物馆,将开设蛇类标本识别、蛇类科普教育、蛇类产品开发等项目,使之成为集科研、医疗、临床、教学、传承、旅游、开发、观光于一体的蛇文化博物馆。陈俊标在去年还创建了陈氏蛇药植物园500亩,参与中草药种植的低收入农户有300户,帮助这些农户增加年收入,助力乡村振兴共富共享工程。
“这次‘陈氏蛇伤疗法’晋升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感觉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对于未来,陈俊标有着长远的谋划。
目前,他位于瓯北街道云广路的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新址正在装修中。在新址,他向记者展望着未来的蓝图,蛇文化博物馆将通过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让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来学习陈氏蛇伤疗法,让蛇医技艺传承下去,使温州市蛇类研究所传承基地成为培养陈氏蛇伤疗法人才的摇篮,打造一张全国蛇伤救治的温州金名片。
温都记者张晓
责编王金杰
审核黄小玲
“东风健康快车”上线,接患者入院,温中西医一站式住院服务全新体验
2024年温州市首届匹克球锦标赛暨在温高校团体邀请赛落下帷幕,乐清获两项冠军,龙湾、鹿城和瓯海各斩获一枚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