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过后,南京室外温度达37摄氏度,局地达到40摄氏度,然而,在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慕名而来参观的人依旧络绎不绝。有的家长陪着孩子席地而坐,观看场馆内的视频;有的家长在展品前给孩子耐心讲解;有的家长与孩子一起在互动区体验馆内项目;还有的家长坐在休息的长椅上休整。
南京城墙博物馆里的研学团(央广网记者王锡斐摄)
云锦博物馆里游客正在拍照(央广网记者王锡斐摄)
暑期博物馆热是增强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不断加深的充分佐证,尤其是青少年不再沉迷于游戏、网络,而是选择走入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在这里培养创造力、好奇心以及开放的思维,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强国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具有关键的推动意义。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认为,暑期中博物馆“一票难求”也是正常现象,博物馆是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为避免过大人流对文物造成的可能性伤害,并从提高观赏度和舒适性的角度来说,部分“网红”博物馆实行网上预约的做法也属于正常,但对于“黄牛票”的现象不能姑息。在加大博物馆优质产品供给的同时,博物馆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系统安全水平以及门票销售的公开性与透明度。
参观预约名额已满(央广网发南京博物院小程序截图)
“博物馆+”让博物致知落地有声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7月3日,暑期全国博物馆订单量同比增加超90%。截至7月5日,同程旅行平台搜索指数较高的博物馆前十名依次为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成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
一边是日益增长的参观需求,一边是博物馆服务的不断提升,面对暑期高峰客流,各大博物馆“各显神通”的同时,也更注重自身内核的提升。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介绍,“暑期迎来大客流,南京市博物总馆旗下各家博物馆也会根据游客情况,推出‘馆长说’‘讲解员说’‘专家说’‘志愿者说’‘小小志愿者说’,为大家提供深度接触了解博物馆,与文物对话的机会。”
记者了解到,7月12日,南京市博物总馆就已发布公告,南京市博物总馆所属各馆取消参观实名制预约,遵守每日和瞬时最大承载量要求,动态实时掌握客流情况,客流量接近最大承载量80%时,馆方将采取短时限流、分流等措施,提高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7月23日,“博物南京”探展团走进南京市博物馆(央广网发南京市博物总馆供图)
中小博物馆如何抓住暑期客流分流又出圈呢?宋燕认为,中小众博物馆想抓住客流,要有好的“产品”输出,如特色展览、社会教育、研学活动等。7月5日,第二十二届南京“文博之夏”系列活动开启,围绕“在博物馆长大”这一主题,南京市各家博物馆推出了108项精彩活动,涉及展览、社教活动、研学、夏令营等。游客在明孝陵博物馆可以穿汉服做花灯,在云锦博物馆看大花楼织机织出“寸锦寸金”,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照一照”24面不同朝代的龙纹镜。暑期,南京城墙博物馆还推出了系列研学课程,其中,《城砖的诞生》课程以城墙博物馆里的城砖制造为出发点,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授课及动手实践,向学生介绍南京城墙城砖的制作方法、步骤,使其了解“物勒工名”责任制的作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南京非遗鉴赏”展厅,轻点大屏幕,可以通过图文和音视频等方式了解277项非遗项目。
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里学生研学(央广网发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供图)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博物馆承担着重要的社会教育功能,是广大青少年探索历史、感受文明、体验文化的重要课堂。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青少年走进博物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博物院开放中心工作人员张娟认为,“越来越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体现了公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同时也有效助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扬。博物馆热的表象之下,其实就是公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双向奔赴。”
南京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各类博物馆众多。近年来,南京不断丰富拓展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形式,引导青少年走进博物馆学习、实践、体验,感知南京厚重历史积淀和独特文化魅力。博物馆通过创新优化展览、课程和服务,帮助青少年开阔眼界,也为进一步促进博物馆与学校教学、综合实践有机结合探索了新思路。
2020年,六朝博物馆启动“小青莲”志愿服务项目,孩子们通过志愿服务参与守护国宝文物、宣传文化故事。今年暑假,南京博物院特别推出了多个不同主题的文博夏令营,7月推出两个主题夏令营——“博物·乐高·编程之探索”“寻龙之旅”,适合小学中低年龄的孩子,8月,南京博物院还将推出“博物奇探之寻蘇历险记”“‘盐’海探秘——中学生盐业考古夏令营”,适合中学生年龄段观众,张娟说:“希望通过有趣的学习和探索体验,激发孩子对文化的热爱,对历史的兴趣,以及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前不久,南京市委宣传部、市文旅局、市教育局共同制定了《南京市关于进一步利用博物馆资源做好中小学教育实施方案》,面向中小学生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经地生介绍,南京将充分发挥博物馆作为“第二课堂”的校外教育功能,建立政府主导、博物馆与中小学为主体的馆校合作机制,培育、推广馆校合作示范项目,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博物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在这里和历史对话,和文物对话,和未来对话。尽管把博物馆事业搞好任重道远,但我们也在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脸上看到了文化自信!
博物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在这里和历史对话,和文物对话,和未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