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营观察丨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感受胜利的“脉搏”红色故事

“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夏日,青岛大学毕业典礼上的一场表演“火”上了热搜。

退役大学生士兵刘金城登上舞台,将说唱形式融入经典歌曲《我的祖国》,讲述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的故事。他激情昂扬、铿锵有力的演唱,瞬间点燃现场观众的热情,让人们重温了70年前那场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

如今,听着红色故事长大的年轻一代,正逐渐变成讲故事的人,他们用新技术、新形式,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

作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一级讲解员,崔蕊最近却忙着“当演员”。

今年以来,崔蕊和同事们深入挖掘重点文物故事,精心创排红色文物故事情景课《我们的军徽》,以诗歌朗诵、情景表演、乐器演奏等形式,让历史说话,让红色文物“动”起来。

“寓情于景,育人育心。”观众们的这一评价,也正是这群年轻人追求的目标——“只有把红色资源激活起来,让红色历史鲜活起来,红色脉搏才能跳动起来。”

从直播“云探馆”,到培养小小讲解员;从创作沉浸式情景党课,到发布以军史战史、武器装备为主题的创意短视频,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充分释放馆内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通过丰富的配套活动、文化产品,实现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青少年的“双向奔赴”。

采访中,崔蕊为记者展示了一张珍藏在手机里的照片——漫天风雪中,观众们撑着伞在博物馆门口排队等待参观。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愿意走进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一个国家最好的风景,就是他们的年轻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革命精神,我们惊喜地看到,以刘金城和崔蕊为代表的新时代中国青年,正以自己的方式传递着“红色火炬”——

层出不穷的“红色剧本杀”广受年轻人欢迎,红色文化与流行文化兼容互通,掀起新的传播热潮;许多红色说唱作品广为流传,获得主流媒体点赞、转载;电视剧《觉醒年代》全网热播,让无数观众感动泪奔,“这盛世如您所愿”刷屏网络……

一代代“后浪”自发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讲述者和传播者,传统的红色故事和厚重的历史文物,因此有了新表达。

“197653,在那遥远的战场;197653,他们留下了希望;197653,他们留下了信仰……”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成都一所小学的舞台上,小学生们唱响歌曲《197653》,致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捐躯的197653名英雄儿女。一曲歌毕,10名身着戎装的志愿军老英雄登上舞台,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当记者再次看到197653这串数字,已然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仰望穹顶之上,英雄之名,灿若群星;群星之下,青春中国,热血澎湃,红色脉搏,跳动不息!

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与志愿军将士“跨时空相会”——

在这里,感受胜利的“脉搏”

■解放军报记者彭冰洁高立英

2023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展厅中,前来参观的游客聆听讲解员介绍志愿军英烈的事迹。解放军报记者彭程摄

七月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高温丝毫没有影响游客们的热情。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们聚集在博物馆门前的空地上,抬头仰望这座气势雄浑、高大巍峨的建筑。

70年前的7月27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历经两年零九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时至今日,该馆利用数字全景、三维建模、移动互联网、VR、AR等技术搭建的“抗美援朝主题展”数字展馆,热度居高不下,浏览量高达2400多万人次,收获400多万网友点赞留言。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记者再次走进该馆,探寻这场展览从线下“火”到线上的故事。

永远铭记“最可爱的人”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一楼“人民军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大厅中,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展柜前,吸引着许多游客驻足。

“妈妈,他就是最勇敢的人吗?”突然,一声稚嫩的童音吸引了记者注意。展柜前,一位母亲指着被烈火灼烧后的军用棉衣碎片,耐心地给孩子讲述邱少云的故事。

“是的。”这位母亲两眼含泪,“他就是最勇敢、最可爱的人。”

70年,足以让个人记忆破碎淡然,但人们的集体记忆仍历久弥新。“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忘记那些用鲜血染红盛开在朝鲜大地上的金达莱花的烈士们,他们的英名将永垂史册。”任时光流逝,人们对“最可爱的人”的敬仰和缅怀,从未改变,愈加深刻。

陈宏达的主要工作,是收集核实战斗英雄的事迹。除了杨根思、黄继光等广大群众耳熟能详的英雄事迹,更多志愿军功臣模范的故事,并不为人们所知。张益仁就是其中一位。

苦苦寻觅线索数月,陈宏达仍一筹莫展。一天,他突然收到了来自张益仁女儿的短信……

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有290余万名志愿军将士入朝参战,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197653名英雄儿女壮烈牺牲。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为人知……”轻轻摩挲着展览纪念册上英雄们的名字,陈宏达深有感触。

查证英烈生平事迹,这项工作看似简单,做起来却相当繁杂琐碎——不仅需要从浩如烟海、真假难辨的信息中仔细甄别筛选,还需要四处打听、多方协调、实地考察……

“就算做了大量工作,成果却往往只有展板上的几行字或一个名字。”即便如此,陈宏达仍乐在其中,“他或者她一共参与了多少场战斗,获得多少荣誉表彰,回国后经历如何……每个名字背后,都是一名战士的一生。”

点开“抗美援朝主题展”数字展馆,中心位置赫然矗立着一面展现英烈人物形象的白色浮雕墙。抬头仰望,百名英烈的名字伴随点点星光闪耀穹顶;星光之下,英烈名录和200本英雄传记整齐陈列在玻璃幕墙上。

这个专题展区名为“最可爱的人”。这里凝聚着陈宏达和同事们的心血。410余名英雄模范、231名特等功臣,无数观众曾在这份名单前久久凝视、潸然泪下。

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陈宏达对名单上每个名字背后的故事了如指掌。“我相信,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他深情地说,“这些珍贵的记忆,让逝去的生命依然鲜活,让抗美援朝精神永不褪色。”

为红色文物赋予永不消逝的“数字生命”

“老师,坑道里为什么有一个苹果?”

那天,崔蕊带领一队学生参观,走到“抗美援朝主题展”上甘岭战役复原场景前,一名学生突然举手提问。

原来,复原的坑道旁有一个激光投影的红苹果。迎着同学们好奇的目光,崔蕊为大家讲述了一个苹果的故事——

经过几番激烈战斗,全连只剩下8人。由于敌军火力封锁,通往后方的三里路内,找不到一滴水。傍晚,运输员带来了一个苹果,但没有一个人舍得吃。连长张计发只好带头咬下一小口,大声说:“必须吃,这是命令!”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苹果一人一口,在8个人手中转了三圈才吃完。

故事讲到尾声,学生们听得入了神。一片沉默中,崔蕊注意到,角落里有一位阿姨在默默擦泪。在她的询问下,阿姨哽咽着拿出手机,展示了一张胸前挂满勋章的老人照片:“这就是苹果故事的主人公,我的爸爸,张计发。”

“父亲生前总是小口小口吃苹果,还常常吃着吃着就落泪了……”听完张阿姨的讲述,在场观众不约而同地走到“最可爱的人”雕塑前,深深鞠躬。

就在这场展览开幕3个月前,95岁的张计发因病逝世。怀着对父亲的思念,张阿姨专程来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替父亲参观“抗美援朝主题展”。

“没想到,在展览现场会看到一个苹果;更没想到,今天能再次听到一个苹果的故事。谢谢你们!”离开前,张阿姨拉着崔蕊的双手,含泪说道。

从那以后,只要讲到上甘岭战役,崔蕊总会想起张计发老英雄和他的女儿,想起一个苹果的故事。

“我猛然发现,自己讲的不是别人的故事,而是身边人的故事。”崔蕊动情地说,“从此,这段历史,与我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做一场展览就像孕育一个孩子。”崔蕊告诉记者,“抗美援朝主题展”闭幕当天,她专程赶到现场。目送工人撤走展品、拆下展布后,她捡起一颗螺丝钉带回家珍藏。她说:“这是独属于我的‘文物’和‘奖章’。”

点击进入“抗美援朝主题展”数字展馆,展陈中不仅有上甘岭高地的枯木和岩石土,还有志愿军战士用过的水壶、皮带、日记本;有英雄留下的勋章、立功证书和喜报,也有志愿军战士的无名血书和留着子弹孔的军装……伴着导览讲解,虽然隔着屏幕,记者却分明感受到这些物品上残留的温热体温、滚烫鲜血和澎湃心跳。

文物无言,历史有声。从一个苹果的激光投影,到铭刻着“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喀喇昆仑高原石,再到“鏖战长津湖”复原场景中的虚拟风雪……展览从“线下”走到“线上”,得到无数参观者留言点赞。

“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文物‘活’过来,通过展陈和场景设置,与观众形成双向互动和情感共鸣。”该馆信息资料室主任沈业成告诉记者,除了同步还原实景展陈,他们在数字展馆建设过程中还进行了更多“再创作”。

进入数字展馆,观众不仅能够全景漫游,还可以通过弹幕留言、实时互动、全局搜索、导览讲解等功能,拥有立体化、参与式的观展体验;针对重点文物,点击链接可以跳转图片、视频、电子书等附加资料……不少人留言感叹:“线上展览拥有了超出实体展览的功能、内容和互动体验。”

无数个日夜的陪伴,让这名90后文职人员慢慢懂得了“聆听”文物无声的语言,对自己肩负的使命有了全新理解。

“文物不是静止的,可以为受众带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激励。”参与数字展馆筹建策划的工作人员孙瑶婷意味深长地说,“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为红色文物赋予了永不消逝的‘数字生命’。”

这是胜利的旋律,也是胜利的“脉搏”

首战两水洞、激战松骨峰、血战上甘岭、鏖战长津湖……点击进入“抗美援朝主题展”数字展馆,一件件武器装备实物,一张张珍贵历史照片,一面面立功受奖旗帜,生动记录着志愿军将士英勇战斗、以弱胜强的艰难历程和不朽功勋。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抗美援朝主题展”数字展馆上线以来,浏览量达2400多万人次,收获400多万网友点赞留言。图片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提供

“抗美援朝主题展”展出文物、照片等1900多件,全面回顾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维护和平的坚定决心。

翻阅工作人员收集留存的45458份纸质留言和网上留言,观众们朴实的话语、真挚的感情,让人动容——

这是87岁志愿军铁道兵李春旺的心声:“永远铭记在抗美援朝战场战斗生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那是风华正茂的岁月,是战火中的青春,那是熊熊战火的洗礼,是艰难困苦的锤炼。”

这是一名年轻网友的深思:“网络给人以虚拟的感觉,但进入军博的数字展馆,我在想,有多少万吨冒着火焰的雪,才配在英雄的头顶飘舞?70年过去,雪还在飘,铁还在烧,你还在耸立,我还在思念。”

这是一位观众的留言:“何为英雄?他们播种,但不参与收获。我们不能忘记这群最可爱的人,不能忘记这场伟大的胜利。从志愿军战士身上,我们看到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精神!一定把这种红色基因、光荣传统永远传承下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在实体展厅开设的“留言亭”里,镜头记录下观众们真情流露的感人瞬间:英雄后代对过世亲人倾诉浓浓思念,高校学生表达对英雄的崇敬与感激,小朋友留下未来寄语,现役军人抒发决心斗志……

指尖滑过手机屏幕,空军上尉张佳豪的目光定格在“志愿军后勤保障工作”网页。望着这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这名26岁的军人忍不住热泪盈眶,思绪回到15年前。

那年,爷爷张昌贵弥留之际,将张佳豪叫到床前,拿出一个盒子。爷爷是一名志愿军老兵,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与战友们一道用汗水和鲜血搭起一条钢铁运输线。他作战勇猛,在战场上为了抢救战友而负伤,获得军功章。

盒子里放的,是老人一辈子珍视的军功章。然而,年少顽皮的张佳豪后来不小心将这个盒子弄丢了。遗失的那枚军功章,成为张佳豪心底的遗憾,也成了他后来入伍的动力源泉。

2015年,张佳豪以优异成绩考入国防科技大学。在校期间,他表现优秀,荣立三等功。毕业后,他主动申请远赴西北大漠,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年,作为指导员,张佳豪带领中队荣立集体三等功。

“现在,我终于明白,军功章不仅代表着军人的荣耀,更意味着责任担当。”张佳豪说,“我弄丢了爷爷的军功章,但接过了军人的忠诚与使命。”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军人的精神殿堂,是革命战争的历史回响,也是红色基因的生命载体。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这项神圣的事业守护好、发展好。”该馆一名领导告诉记者。

据悉,预计今年年内,以该馆“抗美援朝主题展”为基础复建的“抗美援朝战争馆”将开放。

走出展馆,已是夕阳西下,游客们仍在博物馆门口久久徘徊、不肯离去。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不知从何处传来一段熟悉的旋律,引发全场大合唱。

这是胜利的旋律,也是胜利的“脉搏”,永远跳动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THE END
1.当下人们参观博物馆的方式及对线上博物馆的了解程度您日常参观线下博物馆的频率为? 一个月一次 半年一次 一年一次 几乎不去 * 4. 您一般参观博物馆的时长在 1小时内 1-1.5小时 1.5-2小时 2小时以上 * 5. 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您认为博物馆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如何? 很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 https://www.wjx.cn/vm/OpP2rSr.aspx
2.3D虚拟展厅,线上参观博物馆行业动态原拓数字科技官网所谓3D虚拟博物馆,其实就是指的是交互式的电子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在房间之间随意移动,并可以选择房间中的任何展览品进行更详细的检查。可以说线上参观博物馆和线下参观博物馆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由于疫情的原因,人们的所有娱乐活动只能在家中进行。对于一些喜欢参观博物馆的人而言,他们自然是做不到亲自去参观博物https://www.oe3d.cn/news/video/247.html
3.三年一次的日本濑户内国际艺术节,为什么值得一去?在「丰岛」最有名的是“丰岛美术馆”和“心脏音博物馆”。“丰岛美术馆”是由日本建筑师西泽立卫与日本艺术家内藤礼共同设计完成。“丰岛的心脏音博物馆”则是由法国艺术家 Christian Boltanski 设计,该艺术家从 2008 年开始搜集世界各地人们的心跳声,目前为止已经收录了三万多个生命心跳的声音。 https://www.digitaling.com/articles/194592.html
4.湖南省博物馆上调预约参观人数将恢复线下讲解新浪湖南湖南省博物馆发布公告称,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转好,已将个人网络实名制预约参观人数限额从每天5000人上调至每天9000人(含临展)。 公告还表示,将恢复“长沙马王堆汉墓陈列”和“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的免费定时定点讲解服务,开放教育活动、VR数字体验馆、展厅多媒体设备等服务。不过,为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当遇https://hunan.sina.com.cn/news/focus/2022-06-25/detail-imizmscu8658436.shtml
5.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精选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常常需要事先准备方案,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的特点。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精选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参观地质博物馆的活动方案1 一.活动主题 “地质博物馆志愿者活动” https://www.ruiwen.com/word/canguandizhibowuguandehuodongfangan.html
6.金价历史回顾文案而另一边是象征着迪拜历史的旧城区Deira,传统的风塔、圆顶的清真寺及各种琳琅满目的集市。 常规游览线路如果想要全面的欣赏迪拜河,建议乘坐迪拜河游船。常规路线是参观迪拜博物馆和阿拉伯历史建筑群,之后在码头坐游船前往对岸的黄金市场和香料市场。 特别提示:夜海游船将在迪拜海行驶游玩船上摆满了各色阿拉伯菜肴。最有特http://www.nami0.com/hjjy/37191.html
7.沉浸感–大菠萝饭“如果你想的话,我们可以去任何其他地方,”他的同伴说道。 “不了,就这样吧。”他打断了同伴的话。“我坚信人们对博物馆并不感兴趣,他们去博物馆只是因为这是一种‘必须’。” 并不是只有这一个人持有这种疑问。最近的来自美国全国艺术基金会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20年间,参观博物馆的美国成年人降低了8个百分点http://www.daboluofan.com/tag/%E6%B2%89%E6%B5%B8%E6%84%9F
8.静静看着你长大之西安,去一次怎么够记2020年疫情期间的暑期很喜欢小团这个旅游方式,成都和北京玩的时候因为都是两个人会拼一下其他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感觉一路聊聊天都很有趣呢微笑这一段时间好像旅行社改名叫玩不够了,我也不知道马蜂窝名字变了没有微笑小蚂不过我还是觉得bikego的名字有趣鬼脸这两个行程里陕西历史博物馆是要自己去的,兵马俑全程是跟车的,早上来酒店接https://m.mafengwo.cn/nb/public/sharejump.php?id=20496994&type=7
9.代表委员说丨河南省政协委员李敬欣:博物馆实行灵活开放让“上班原标题:代表委员说丨河南省政协委员李敬欣:博物馆实行灵活开放 让“上班族”游客参观更方便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从线下参观到线上云游,“到博物馆打卡”逐渐成为人们一种重要的文化生活方式。 1月28日上午,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https://m.yunnan.cn/system/2024/01/28/032926008.shtml
10.以观众为本的博物馆展览模式转向研究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日益忙碌,许多人没有时间在展览举办的时间到现场参观自己喜欢的展览,即使在周末也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出行。近些年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博物馆展览提供了技术支持,许多博物馆如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将一些展览搬到了线上,采取线上线下展览相结合的手段,以便观众在家就能参观丰富多样的展览。线上的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88
11.北京市文物局活动地点:国家自然博物馆探索角教室 活动简介:水族馆已经很久没有和小朋友见面了,虽然施工还没有结束,但是水族馆的老师带来了丰富的水族知识大餐。水族馆的“镇馆之宝”是谁?水族馆神秘的后场有什么?为什么家里养鱼总是死?海水池的海水从哪来?喜欢水族馆的小朋友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https://wwj.beijing.gov.cn/bjww/362679/483700/436382816/index.html
12.国庆看展的正确打开方式而今,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如何在博物馆中看出门道?怎样做才不算白逛?来博物馆之前,首先要把功课做足! 提前了解信息 1、确定开放时间 来博物馆之前,河南博物院的开放时间,票务预约以及观展须知等相关信息大家都需要提前了解。 微信扫码预约参观 https://www.chnmus.net/sitesources/hnsbwy/page_pc/wbzx/yndt/articleab534a4a2393484088e63db3de969e11.html
13.西安市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走进半坡博物馆 寻找汉字起源………67 第三板块 汉字故事活动 ………71 一人一口酥 ………72 “有趣的汉字之旅”活动视频文字脚本 ………73 仓颉造字 ………74 万字难写 ………75 夸父追日 ………76 刻舟求剑 ………http://www.xaeduyun.cn/s26ag/acommonapp/csite/ablog/cblog/ablog/cblog.mblogBrowse.do?blogid=2c90816679e42f6d017a09f1cff3042c
14.文化经典连接前沿数字技术故宫珍贵文物“活”起来这样,通过线下的展览、线下的宣教活动,网上的“数字故宫社区”获得信息和游戏的方式,以及衍生的文创产品,“数字故宫”将致力于揭示、解读、转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我们希望故宫不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博物馆,也不再是一个跟大家距离遥远的皇宫遗址,故宫博物院能把故宫文化带入到每一个公众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https://gd.sina.cn/news/2018-06-01/detail-ihcikcev8788655.d.html?from=wap
15.探寻博物馆里的奇妙世界参观博物馆之前,可以通过阅读、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激发和培养孩子对博物馆的兴趣,让孩子认识到,参观博物馆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周莉娟说,看展览的过程中,家长不需要具备多么专业的艺术知识,引导的关键在于激发孩子的观展兴趣。比如,可以跟孩子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展品,并说出感受。再问问孩子,你最喜欢哪件展品,为什么?在https://www.scedumedia.com/web/news/item/16615
16.VR虚拟博物馆为线下展馆游览提供新的解决之法VR博物馆的出现,为博物馆恢复与重塑奠定了无可厚非的基础,VR是博物馆数字化里程碑的模式。http://www.vrnew.com/index/index/fenxiangqing/id/4249.html
17.看展览的app有哪些看展览软件推荐合集在我们生活之中,会有很多大型的展览、会展等活动,很多小伙伴们都是比较喜欢的,所以都是比较想要参加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看展览需要在哪种app上买票或者是预约,这就造成了无法去观看的情况,下面小编就给大家分享一下看展览软件推荐合集,让大家可以预定购买想要去看的展会的门票,拥有非常多的展览都可以观看,比如漫展http://www.downcc.com/k/kanzhan/
18.高中语文教学课件:2023学年第二学期杭州市高三年级质量检测(二模第二空重点抓“实物展览”学生写“线下参观”也对,如“而是通过博物馆来满足自己的文化需求”“更倾向于去到线下参观”而是“更愿意在线下观赏实物”“更加注重线下的文旅实践”。第三空重点抓“冷的思考”但是学生这个词基本不太说得出来,写成“现实问题”也给分。如“博物馆热中也存在许多现实问题”“青年博物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708/5023314234011241.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