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去的博物馆和古建筑,有了新“看”法

“我们小时候,XX古建随便进,XX文物随便摸,现在都拦着不让进了,看得真没意思。”如今社交媒体上,能看到不少关于古建筑游览受限的抱怨。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去古建筑、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多。人多了,甜蜜的烦恼也来了。

游客的吐槽、质疑逐渐增多:到门口发现没预约不能进;预约难,“逛个博物馆堪比抢火车票”;人挤人,文物看不到,“不知道是看人还是看文物”;想看的文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修缮,要么就是围着铁栏杆;花了钱又费了精力,最后走马观花,转头就忘……

图源:视觉中国

怎么以前老一辈人能进的古建筑、能摸的文物,现在围上了栏杆?买票还得限流?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能不用顶着风吹日晒、挤在“人从众”的队伍里,就能一饱眼福?

节假日,避不开的限流

一到节假日,“临时闭园公告”“临时限流措施”频频出现在全国一些文保单位的公众号和官网上。

古建筑或者文保单位停止对外开放的原因有很多,但综合来看,采取限流措施或者暂停开放,往往与巨大的游客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密不可分。

云冈研究院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入夏,云冈石窟游客量日均达到2~3万人,致使洞窟内温湿度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含量较往年升高32.8%,PM2.5均值较往年升高20%,凝结水对洞窟安全形成的潜在威胁日益增大。

因此,云冈石窟采取了石窟轮流开放的模式,即在客流高峰期间,对第5窟和第6窟实施隔天轮流开放的临时管控措施。对于游客而言,想要一睹两窟全貌,就需要连续两天来到云冈石窟游览。

图源:大同市人民政府网站

实施这样做法的不止云冈石窟。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文物保护单位都采取了“限流”措施。

“以前没有管理和保护措施的时候,经常会有游客在石窟上刻字。”在甘肃麦积山石窟工作30余年的董广强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刻字行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目前麦积山石窟共有窟龛221个,要想进入塑像更加精美、更具有考古学价值的特窟,需要额外购买特窟门票,按照特窟的等级,分为每人每窟100元、160元和180元三个档位。而且,特窟门票限量发售,售完即止。

董广强说,这是限流的一种手段。在推行这一制度前,狭小的洞窟内经常挤满了游客,“一转身就能碰到精美的塑像”,安全隐患极大。那时候,麦积山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几乎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时刻担心着文物的安危。

“此前我们并没有任何限流的措施,80年代,大家对特窟参观的意愿度不高,因此没有专门采取措施。90年代开始,麦积山石窟开始针对特窟收费,但价格比较低,大概维持了20年。大约五六年前开始,麦积山石窟的特窟开始按照每人每窟单独收费。”

麦积山石窟收费标准。图源:天水市人民政府网站

“限流(特窟收费)措施施行后,我们与游客之间的信赖度有所提升。”董广强说。然而,这样的限流措施,的确保护了特窟内的壁画和雕塑,却让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无法现场参观,影响了整体的游览体验。

数字化,文物新“看”法

这些年来,我国文物保护的意识渐渐深入人心。过去“景区随便进、文物随便摸”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但文物保护的进步,就意味着游客游览区域的限缩吗?文物保护,就是文物“藏起来”保护吗?

“文旅开发的性质是利用,利用就会存在消耗,存在对保护的威胁。”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说,“但两者的本质目标是一样的——为了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承,文物保护是为了长远留存,繁荣子孙后代的文化需求,文旅开发则是聚焦当下,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薛岚认为,尽管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有着冲突的一面,但却有相同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两种需求之中找到平衡,既不过度保护,故步自封,又不过度利用,竭泽而渔。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特任研究员朱展云也认为,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并不是矛盾的关系。

“文物保护是文旅开发的基石,科学合理地利用,能够将历史、艺术、旅游价值有机结合,实现文旅和文保的深度融合。”朱展云说。

我国新版文物保护法规定,“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

但是其他的利用方式,比如解说、保护性展示、数字化传播、文创产品等,都是更好、更科学的利用方式。新版文物保护法也提到,国家鼓励开展文物利用研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之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有效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平衡“利用与保护矛盾”,薛岚举了莫高窟的例子。

近年来,莫高窟通过在游客体验中加入数字电影的环节,不仅大幅缓解了游客增长带来的文物保护压力,也加深了游客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游览体验。

“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云游戏等游戏技术,生动复现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数字资产规模超过50G,画面精度达到4K影视级画质。图源:数字敦煌官网

让那些不再对外开放的文物、景区,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创建“赛博分身”,让游客通过一块屏幕、一部手机甚至一台VR设备就可以一观其貌,似乎是解决当下文旅困境的解法之一。

不止是莫高窟,从国家到地方,许多景区和文保单位近些年都在推广古建筑和文物的数字化探索。

点击屏幕,瞬间位移,秒穿“良渚”,又或者是探索地图,领取专属任务,近距离接触文物……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何以文明”全球巡展,现场观众通过互动大屏,进入数字化创新技术呈现出来的“良渚”文明遗址,同款大展同样开放给全球网友,通过央博App即可一键体验,通过数字化还原的气候、地形、植被、建筑、人物等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穿越时空的文明魅力。

除了“央博”这样的国家级项目,全国也有不少景区在尝试。

2023年5月,总投资700多万元的“大佛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张掖大佛寺的建筑、壁画、彩塑等重要文物,即将迎来“孪生数字版”。

这不仅是现有景观的复现,同时,还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赋予文物以“生命”。

“能想象到自己身处壁画中的感觉吗?”张掖大佛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康说,“佛像在你面前,身边的树木随风摇曳,壁画上的人物与你擦肩……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实现,让游览更有沉浸感。”

张掖大佛寺内部。于天昊摄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此前曾因博物馆主体建筑结构超过设计寿命,存在安全隐患,进行闭馆改扩建工程,其展出的文物无法与公众见面。而通过文物数字化,利用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工作,让博物馆内的文物“数字再生”,让观众把遗址“装进口袋”。

增强游览体验,深度保护文物,方便统计管理,方便文化传播交流……文物数字化,好处不少。

数字化,好搞吗?

数字化似乎是文物保护和文旅游览冲突时的解决之道。但实操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23年,北京联合大学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学者周锡震、程倩、周华、张子迎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截至2022年7月,我国文物行业现行行业标准102项,国家标准37项,现行的文物数字化各类标准4项,北京、山西、河南等地也出台了各自的地方标准。但关于文物数字化的国家标准仅有1项,除了基础的标准分类与图示等标准之外,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屈指可数。

因此,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尽管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文物命名、采集精度、数据安全等都还没有标准和约束。

数字化的另一面是高昂的资源投入。

“与敦煌相比,我们的数字化难度更高,投入更大。”董广强说,“比起平面的壁画,我们的塑像立体扫描和打印的成本更高。”

高昂的投入,让一些推广数字化的单位依靠项目资金无法完成。而一些盲目上马数字化的工程,也往往因投入巨大而中途夭折。

“资金也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350平米左右的场馆数字化构建,耗资大约在800-1000万元。”王康说,“仅凭项目经费,无法支撑起整个项目的建设。因此,后期我们对社会资本进行招标,引入投资方共同建设。”

一些三维打印技术的造价。图源:《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发表于《遥感学报》

而投资方的要求更加严格。王康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地将文物数字扫描归档,将数字化浮于表面,是无法吸引投资,也无法支撑后续运营。

因此,在数字化建设时,大佛寺向社会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公众最想了解的内容。

数字化的耗资不仅在“数字化”的技术应用中,还有美术设计、构建形式、场地搭建等“外围操作”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

因此,不同景区数字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受限于场地,没有合适的展出空间。”董广强说,“未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博物馆或者更大的场地来展示数字化内容。”

克服了技术和场地困难,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产品注定会成功。毕竟,没有人会希望数字化的未来是类似当下商业街一样“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结局。

“数字化不是复制藏品,而是全程贯彻产品思维。”王康说。“盲目跟风肯定不可取,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知道,数字化的设备、技术迭代非常快,后续如果更新跟不上,做出来的东西很快会被淘汰。”

而对于游客而言,数字化也并不适合所有人。

“博物馆本身是面向公众的,面向全年龄层的,但数字化的接受程度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做数字化,是不是意味着就把不愿意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拒之门外了?那些晕3D、身体不适的游客,是不是也无缘体验了?”一位从事VR技术的行业内部人士说,“技术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人,而不是把一部分人隔绝出去。”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数字化是一种趋势,但是如何应对这种趋势,需要更冷静的判断、更全面的统筹和更现实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宋伯涵.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04-106.

[2]舒斯强.地方博物馆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以江西为中心[J].红色文化学刊,2024,(03):62-68+111.

[3]周锡震,程倩,周华,等.国内外文物数字化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标准科学,2023,(01):67-72.

[4]王梁.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利用分析[J].新楚文化,2024,(22):70-73.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22.017.

[5]刘迪,张晓娟.文物“活”起来旅游“火”起来[N].石家庄日报,2024-07-02(008).DOI:10.28728/n.cnki.nsjzb.2024.001216.

[6]杨媛.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研究[J].参花,2024,(31):38-40.

[7]王颖.用户体验视角下文物数字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80/d.cnki.gsdsu.2024.001607.

THE END
1.国家博物馆游览时长与体验深度解析文化艺术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家博物馆的游览时长与体验深度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参观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客对展览内容的了解程度和体验的深度。合理的游览路线和充足的时间安排有助于提高游客的参观质量,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文章也强调了个人兴趣和目的对游览时长和体验深度的影响,鼓励游客根据自身需https://www.henansxw.cn/post/108.html
2.国家博物馆游览时长与体验深度解析百货摘要:本文探讨了国家博物馆的游览时长与体验深度之间的关系。文章指出,参观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游客对展览内容的了解程度和体验的深度。合理的游览路线和充足的时间安排有助于提高游客的参观质量,使游客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览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文章也强调了个人兴趣和目的对游览时长和体验深度的影响,鼓励游客根据自身需https://www.quanminwang.cn/post/107.html
3.金陵晚报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出的唐代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 新华社发 12月的北京,清晨寒风瑟瑟。天光尚未大亮,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已排起长长的队伍,观众们等待第一时间入馆参观。 一般来说,工作日或寒暑假之外的时间,博物馆参观人数会比较少,是“淡季”。而国博馆内外的火热场景与“淡季”的预期形成鲜http://jlwb.njdaily.cn/h5/html5/2024-12/12/content_555_185281.htm
4.文物保护要力戒六种倾向时事评论媒体关注最近,有博主发现某地博物馆展柜内三件象牙文物发霉、馆藏多件文物展标文字出现错误,博物馆变身“毁物馆”,爆料后该博物馆迅速改进工作,但此事背后暴露出的文物保护问题值得反思。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掀起了一股运动式保护的浪潮,大家都在想办法让文物“活”起来。但“保护”是否就意味着https://zgcsswdx.cn/info/12429.html
5.高三英语翻译大全5、参观大英博物馆只要3英镑,真是太便宜了。 ( bargain n. ) A visit to the British Museum costs you 3 pounds, which is a real bargain. 6、这本书是根据真实故事写成的。(base) This book is based on a true story. 7、驾车者应该牢记的是酒后驾车十分危险。(bear) What drivers should bear https://m.360docs.net/doc/65a6657701f69e31433294ad.html
6.雅思写作Task2大作文优秀范文关于公共工程收费的利与弊出国留学第二段:优点:1. 公平:不是每个纳税人都要为博物馆做贡献。2. 补充运营经费。3. 不会威胁其他独立的竞争对手。 第三段:缺点:1. 导致减少参观者,影响文化和知识的传播。2. 剥夺贫穷孩子的受教育机会。 第四段:结论:建议措施:学生免费,贫穷家庭补助,免费的虚拟博物馆。 https://www.eol.cn/waiyu/yasi/235851.html
7.谈博物馆免费参观的缺点与建议自从去年3月20日省博免费参观以来,每次从博物馆门口过都看到一长串观众在排队。有时候还会排到烈士公园那边去,知道的这是排队领免费门票,不知道的还以为又回到改革开放以前排队买肉了。 这次省博举行《凤舞九天――楚文化特展》我们也跟着凑了一回热闹,才知道免费对群众的吸引力有多大!特展是要收费的,而省博https://m.douban.com/group/topic/8199338/
8.大众点评ntn参考思路如下——n开头段:引出背景并改写题目n主体段1:论述了博物馆收费的第一个优点: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管理。n主体段2:论述了博物馆收费的另一个优点:可以帮助博物馆更好地维护。n主体段3:论述了博物馆收费的缺点:博物馆收费对穷人不公平。n结尾段:重申观点——尽管这个政策https://m.dianping.com/ugcdetail/250950662?sceneType=0&bizType=29&msource=baiduappugc
9.雅思写作高分大作文范文:博物馆是否应该收费1. 公平:不是每个纳税人都要为博物馆做贡献 2. 补充运营经费 3. 不会威胁其他独立的竞争对手 第三段:缺点 1. 导致减少参观者,影响文化和知识的传播 2. 剥夺贫穷孩子的受教育机会 第四段:结论 建议措施:学生免费,贫穷家庭补助,免费的虚拟博物馆 https://ielts.xdf.cn/202009/11105803.html
10.2024日本婚恋网站推荐(附优缺点+收费)日本交友App通常有免费和收费会员2款。免费会员通常只能利用一部分的功能,例如只能配对及传送一则讯息,而按赞数亦会有限制。如果想利用交友App的全部功能,你便需成为收费会员。 收费会员的月费虽然各有差异,但一般男性会员的收费会较女性高,大概是3,000円(约200港元/840台币),差不多是一餐烧肉的价钱。如果一次过https://www.extrabux.cn/chs/guide/6617671
11.博物馆工作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0篇)博物馆工作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0篇) 难忘的工作生活已经告一段落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我们要做好回顾和梳理,写好工作总结哦。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博物馆工作年度考核个人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https://www.ruiwen.com/zongjie/4519937.html
12.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6篇)时间是箭,去来迅疾,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经过过去这段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我们已然有了很大的提升和改变,是时候在工作总结中好好总结过去的成绩了。可是怎样写工作总结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博物馆工作总结范文(精选16篇),欢迎大家分享。 博物https://www.unjs.com/gongzuozongjie/5617622.html
13.博物馆工作总结(精选15篇)总结就是把一个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博物馆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博物馆工作总结 1 在https://www.yuwenmi.com/fanwen/gongzuo/4060269.html
14.led工作总结8篇博物馆、美术陈列馆等场所属于对照明环境要求较高的特殊场合,其展示物品的特殊性要求照明光源不含紫外线,没有热辐射。led是冷光源,光线中不含紫外线,完全可以满足博物馆、美术陈列馆对照明的特殊要求。 6、酒店、宾馆照明 酒店、宾馆的照明运用led产品,或是在大堂,或是在客房,给顾客带来一种不一样的感受,除了节约https://www.qunzou.com/gongzuo/722227.html
15.江宁博物馆参观记3.展览内容在形式上比较新颖,一馆两用,江宁博物馆和东晋文化博物馆合二为一。而且展览内容全面,既有主展也有临展,既有历史展,还有书画展。 4.内容比较全面,不仅有展览内容,还开展一些社会性的活动。 比较用心的设计 缺点:1.东西太少,不足以支撑展览所预设的背景,像是开头和结尾的主题词都是波澜壮阔可是一看实https://www.jianshu.com/p/6677392b953a
16.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精选十篇)某大型博物馆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 馆藏文物13万多件, 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多件套, 故系统的设计需按一级防护风险等级标准进行设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层次划分则需要安保措施提供三层保护:即外部入侵保护、区域保护和目标保护。整个安防系统在运行状态下只要罪犯有侵入的意图和动作时就可及时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gk1t88.html
17.如何预约栖棠博物馆的参观?这种预约方法有哪些优缺点?栖棠博物馆作为一处集历史、文化与艺术于一体的知名场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研究者的目光。为了确保参观体验的顺畅与高效,博物馆提供了多种预约方式。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预约栖棠博物馆的参观,并分析各种预约方法的优缺点。 一、线上预约 线上预约是目前最为便捷的预约方式之一。游客可以通过博物馆的官方网站或合作的第https://futures.hexun.com/2024-10-05/214837601.html
18.馆藏最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馆馆藏最多民族婚俗微雕的博物馆 以上内容由扛滇法务服务(昆明)有限公司摘自网络,仅供参考,用于法学研究用。以上内容并没有通过扛旗世界纪录认证,扛旗世界纪录也不予以承认。如果您认为侵犯了您的权益,请来电删除。正规世界纪录、正规世界之最请到本网站导航目录中的《世界纪录》查看。 http://www.carryingtheflag.cn/1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