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不去的博物馆和古建筑,有了新“看”法

“我们小时候,XX古建随便进,XX文物随便摸,现在都拦着不让进了,看得真没意思。”如今社交媒体上,能看到不少关于古建筑游览受限的抱怨。

近年来,“文博热”持续升温,去古建筑、博物馆的游客越来越多。人多了,甜蜜的烦恼也来了。

游客的吐槽、质疑逐渐增多:到门口发现没预约不能进;预约难,“逛个博物馆堪比抢火车票”;人挤人,文物看不到,“不知道是看人还是看文物”;想看的文物不是在“出差”就是在修缮,要么就是围着铁栏杆;花了钱又费了精力,最后走马观花,转头就忘……

图源:视觉中国

怎么以前老一辈人能进的古建筑、能摸的文物,现在围上了栏杆?买票还得限流?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能不用顶着风吹日晒、挤在“人从众”的队伍里,就能一饱眼福?

节假日,避不开的限流

一到节假日,“临时闭园公告”“临时限流措施”频频出现在全国一些文保单位的公众号和官网上。

古建筑或者文保单位停止对外开放的原因有很多,但综合来看,采取限流措施或者暂停开放,往往与巨大的游客量带来的负面影响密不可分。

云冈研究院发布的消息显示,2023年入夏,云冈石窟游客量日均达到2~3万人,致使洞窟内温湿度明显升高,二氧化碳含量较往年升高32.8%,PM2.5均值较往年升高20%,凝结水对洞窟安全形成的潜在威胁日益增大。

因此,云冈石窟采取了石窟轮流开放的模式,即在客流高峰期间,对第5窟和第6窟实施隔天轮流开放的临时管控措施。对于游客而言,想要一睹两窟全貌,就需要连续两天来到云冈石窟游览。

图源:大同市人民政府网站

实施这样做法的不止云冈石窟。随着游客越来越多,不少文物保护单位都采取了“限流”措施。

“以前没有管理和保护措施的时候,经常会有游客在石窟上刻字。”在甘肃麦积山石窟工作30余年的董广强表示,“上世纪90年代,刻字行为可以说是‘防不胜防’。”

目前麦积山石窟共有窟龛221个,要想进入塑像更加精美、更具有考古学价值的特窟,需要额外购买特窟门票,按照特窟的等级,分为每人每窟100元、160元和180元三个档位。而且,特窟门票限量发售,售完即止。

董广强说,这是限流的一种手段。在推行这一制度前,狭小的洞窟内经常挤满了游客,“一转身就能碰到精美的塑像”,安全隐患极大。那时候,麦积山的文物保护工作者几乎都处于精神紧绷的状态,时刻担心着文物的安危。

“此前我们并没有任何限流的措施,80年代,大家对特窟参观的意愿度不高,因此没有专门采取措施。90年代开始,麦积山石窟开始针对特窟收费,但价格比较低,大概维持了20年。大约五六年前开始,麦积山石窟的特窟开始按照每人每窟单独收费。”

麦积山石窟收费标准。图源:天水市人民政府网站

“限流(特窟收费)措施施行后,我们与游客之间的信赖度有所提升。”董广强说。然而,这样的限流措施,的确保护了特窟内的壁画和雕塑,却让大批慕名而来的游客无法现场参观,影响了整体的游览体验。

数字化,文物新“看”法

这些年来,我国文物保护的意识渐渐深入人心。过去“景区随便进、文物随便摸”的情况,已经大大减少。

但文物保护的进步,就意味着游客游览区域的限缩吗?文物保护,就是文物“藏起来”保护吗?

“文旅开发的性质是利用,利用就会存在消耗,存在对保护的威胁。”复旦大学旅游学系副教授薛岚说,“但两者的本质目标是一样的——为了人类文化的传递和传承,文物保护是为了长远留存,繁荣子孙后代的文化需求,文旅开发则是聚焦当下,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薛岚认为,尽管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有着冲突的一面,但却有相同的目标。最重要的是如何在这两种需求之中找到平衡,既不过度保护,故步自封,又不过度利用,竭泽而渔。

厦门大学历史与文化遗产学院特任研究员朱展云也认为,文物保护和文旅开发并不是矛盾的关系。

“文物保护是文旅开发的基石,科学合理地利用,能够将历史、艺术、旅游价值有机结合,实现文旅和文保的深度融合。”朱展云说。

我国新版文物保护法规定,“旅游发展,必须把文物保护放在第一位,严格落实文物保护与安全管理规定,防止建设性破坏和过度商业化。”

但是其他的利用方式,比如解说、保护性展示、数字化传播、文创产品等,都是更好、更科学的利用方式。新版文物保护法也提到,国家鼓励开展文物利用研究,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之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有效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平衡“利用与保护矛盾”,薛岚举了莫高窟的例子。

近年来,莫高窟通过在游客体验中加入数字电影的环节,不仅大幅缓解了游客增长带来的文物保护压力,也加深了游客对文物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了游览体验。

“数字藏经洞”综合运用高清数字照扫、游戏引擎的物理渲染和全局动态光照、云游戏等游戏技术,生动复现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6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数字资产规模超过50G,画面精度达到4K影视级画质。图源:数字敦煌官网

让那些不再对外开放的文物、景区,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创建“赛博分身”,让游客通过一块屏幕、一部手机甚至一台VR设备就可以一观其貌,似乎是解决当下文旅困境的解法之一。

不止是莫高窟,从国家到地方,许多景区和文保单位近些年都在推广古建筑和文物的数字化探索。

点击屏幕,瞬间位移,秒穿“良渚”,又或者是探索地图,领取专属任务,近距离接触文物……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数字文化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央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了“何以文明”全球巡展,现场观众通过互动大屏,进入数字化创新技术呈现出来的“良渚”文明遗址,同款大展同样开放给全球网友,通过央博App即可一键体验,通过数字化还原的气候、地形、植被、建筑、人物等场景,身临其境地感受穿越时空的文明魅力。

除了“央博”这样的国家级项目,全国也有不少景区在尝试。

2023年5月,总投资700多万元的“大佛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正式启动,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数字摄影测量等技术,张掖大佛寺的建筑、壁画、彩塑等重要文物,即将迎来“孪生数字版”。

这不仅是现有景观的复现,同时,还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赋予文物以“生命”。

“能想象到自己身处壁画中的感觉吗?”张掖大佛寺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王康说,“佛像在你面前,身边的树木随风摇曳,壁画上的人物与你擦肩……这些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来实现,让游览更有沉浸感。”

张掖大佛寺内部。于天昊摄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此前曾因博物馆主体建筑结构超过设计寿命,存在安全隐患,进行闭馆改扩建工程,其展出的文物无法与公众见面。而通过文物数字化,利用三维扫描、虚拟现实等一系列工作,让博物馆内的文物“数字再生”,让观众把遗址“装进口袋”。

增强游览体验,深度保护文物,方便统计管理,方便文化传播交流……文物数字化,好处不少。

数字化,好搞吗?

数字化似乎是文物保护和文旅游览冲突时的解决之道。但实操层面,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2023年,北京联合大学和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的学者周锡震、程倩、周华、张子迎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截至2022年7月,我国文物行业现行行业标准102项,国家标准37项,现行的文物数字化各类标准4项,北京、山西、河南等地也出台了各自的地方标准。但关于文物数字化的国家标准仅有1项,除了基础的标准分类与图示等标准之外,数字化技术的标准屈指可数。

因此,目前我国的数字化尽管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文物命名、采集精度、数据安全等都还没有标准和约束。

数字化的另一面是高昂的资源投入。

“与敦煌相比,我们的数字化难度更高,投入更大。”董广强说,“比起平面的壁画,我们的塑像立体扫描和打印的成本更高。”

高昂的投入,让一些推广数字化的单位依靠项目资金无法完成。而一些盲目上马数字化的工程,也往往因投入巨大而中途夭折。

“资金也是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350平米左右的场馆数字化构建,耗资大约在800-1000万元。”王康说,“仅凭项目经费,无法支撑起整个项目的建设。因此,后期我们对社会资本进行招标,引入投资方共同建设。”

一些三维打印技术的造价。图源:《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发表于《遥感学报》

而投资方的要求更加严格。王康知道,如果只是单纯地将文物数字扫描归档,将数字化浮于表面,是无法吸引投资,也无法支撑后续运营。

因此,在数字化建设时,大佛寺向社会发放了调查问卷,了解公众最想了解的内容。

数字化的耗资不仅在“数字化”的技术应用中,还有美术设计、构建形式、场地搭建等“外围操作”都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及资金投入。

因此,不同景区数字化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困扰我们的一大难题,就是受限于场地,没有合适的展出空间。”董广强说,“未来我们可能需要一个博物馆或者更大的场地来展示数字化内容。”

克服了技术和场地困难,也并不意味着数字化产品注定会成功。毕竟,没有人会希望数字化的未来是类似当下商业街一样“千篇一律”的同质化结局。

“数字化不是复制藏品,而是全程贯彻产品思维。”王康说。“盲目跟风肯定不可取,不能为了数字化而数字化。要知道,数字化的设备、技术迭代非常快,后续如果更新跟不上,做出来的东西很快会被淘汰。”

而对于游客而言,数字化也并不适合所有人。

“博物馆本身是面向公众的,面向全年龄层的,但数字化的接受程度有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做数字化,是不是意味着就把不愿意用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拒之门外了?那些晕3D、身体不适的游客,是不是也无缘体验了?”一位从事VR技术的行业内部人士说,“技术应该是更好地服务人,而不是把一部分人隔绝出去。”

这位专业人士认为,数字化是一种趋势,但是如何应对这种趋势,需要更冷静的判断、更全面的统筹和更现实的出发点。

参考文献:

[1]宋伯涵.北京市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文物数字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15):104-106.

[2]舒斯强.地方博物馆参与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以江西为中心[J].红色文化学刊,2024,(03):62-68+111.

[3]周锡震,程倩,周华,等.国内外文物数字化标准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J].标准科学,2023,(01):67-72.

[4]王梁.石窟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及利用分析[J].新楚文化,2024,(22):70-73.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22.017.

[5]刘迪,张晓娟.文物“活”起来旅游“火”起来[N].石家庄日报,2024-07-02(008).DOI:10.28728/n.cnki.nsjzb.2024.001216.

[6]杨媛.新时期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研究[J].参花,2024,(31):38-40.

[7]王颖.用户体验视角下文物数字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4.DOI:10.27280/d.cnki.gsdsu.2024.001607.

THE END
1.文物保护要力戒六种倾向时事评论媒体关注最近,有博主发现某地博物馆展柜内三件象牙文物发霉、馆藏多件文物展标文字出现错误,博物馆变身“毁物馆”,爆料后该博物馆迅速改进工作,但此事背后暴露出的文物保护问题值得反思。 这几年,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地掀起了一股运动式保护的浪潮,大家都在想办法让文物“活”起来。但“保护”是否就意味着https://zgcsswdx.cn/info/12429.html
2.教师免费游博物馆书院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作为文化的载体和传承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由于门票价格过高,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无法享受到博物馆带来的文化盛宴,减免教师门票费用,可以让更多的教师走进博物馆,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自身的http://music.puzeshuyuan.com/post/1220.html
3.2024沙特11天自驾游(详细攻略)博物馆不收门票,大包需要寄存,寄存没有给领取凭条或牌子的,跟他说是哪个柜子就行了。注意,博物馆周日不对外开放 。 6. 马斯马克城堡AI Masmak Fortress 城堡位于国家博物馆附近,建于1865年。马斯马克在阿拉伯文中是“又高又大的建筑物”的意思,用泥石和树枝建造的城墙非常厚,在每个拐角处都建有一个18米高的https://itf.mafengwo.cn/client/note.php/info/?id=24410769
4.门票免费。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不收门票费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不收门票费的,凭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免费领取门票。不过周一闭馆,每天16:00停止发票,想要参观的一定要注意取票时间。 博物馆建筑群是青灰色调的典雅建筑,给人一种庄重的感觉。据说这座建筑本身就是“新唐风”的代表之作。馆内收藏了周、秦、汉、唐四个盛事的文物,非常值得一看。 如果时间https://m.dianping.com/review/379360994
5.博物馆预约预定门票系统全方位解读博物馆预约预定门票系统全方位解读,通过线下和线上多种方式,实现了注册预约、官网预约、微信预约等多样化的预订方式,并结合手机自助导游功能,为观众带来全新的参观体验。让我们一起来全方位解读博物馆预约预定门票系统的魅力吧。 一、博物馆预约预定门票系统全方位解读 http://wsc.xiaoniren.com/xw/view/6923
6.西塘古镇攻略10:00 到达西塘景区,游览“生活着的水乡古镇”——【西塘】(挂牌价100元/人,费用已含,景区为一票制,门票费用已经包含景区内众小景点)。西塘是江南必去的江南水乡小镇,而到了西塘必去的景点则不胜枚举:送子来凤桥、石皮弄、西园、瓦当文化展示馆、中国纽扣博物馆、西街。酒吧街(东街)…… https://www.ruiwen.com/gonglve/8048176.html
7.摩洛哥经典十五日游摩洛哥行程heroed:位于舍夫沙万城堡之中,博物馆不收门票,城堡门票是10MAD/人,在售票处交了钱之后并没有所谓的门票,只有一声招呼,“欢迎参观”就完了。庭院一侧是博物馆,实物展出很少,基本都是一些图片介绍,比如当时修缮城堡的过程,使用的工坊等等。二楼介绍了舍夫沙万城市的历史沿革,是了解北非风情的一角。 https://plan.qyer.com/trip/V2UJYFFnBzRTZFI5CmgNOg/
8.中国最大的陶瓷博物馆,藏品堪比故宫,还不收门票走进中国陶瓷博物馆,跟着历史的脚步,我们从新石器时代走到宋元明清,从民国时期走到新中国成立,再到当今科技社会,不同的展区通过文化、种类、工艺、造型等多个维度展现了陶瓷的魅力。 其实中国并不只有一个瓷都,如果你从网上搜索“中国瓷都”,出来的结果有可能是 “三大瓷都”或者“四大瓷都”,甚至还有“八大瓷都”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648844058296911
9.线上最低调的“博物馆”,内有全国文物资料,至今还不收“门票”!x滌絔 #Kv鑫_纹平+\4*?玧v 爛 4 F7 1Q *|5緛 > 0h;葠 掚 .i嫝鋯去$.WR凜桚b縓 m |Nf 铋罟魑蘆踫oY暀玟蓳 +OfХ廱奕],藜隰'?硤 b笢蝏抽|9w W倍胯酏7瘜W框漗帔 寖 浉汔瞳y0駜y0螃揺0YB {豞Hx玉 ?Kw  Q藉r 頦 沇勰蔝 https://www.zcool.com.cn/article/ZMTYwNjQyMA==.html
10.太丢人。人家那是真正意义的博物馆,一不收门票,二不用安检,你-- 马甲专用 https://bbs.hlgnet.com/info/u1_22142362/
11.刚才看朋友说:“故宫国博等虽然不收门票,但是根本抢不到票,只能高刚才看朋友说:“故宫、国博等虽然不收门票,但是根本抢不到票,只能高价报团,和收费没区别。” 让博格感同身受。 前几天去了一趟西安,陕西博物馆的票压根约不到,唯有在飞猪上缴两百多块钱报名精品讲解团,下单之后客服还特意打电话来说,她们也不保证一定能约到门票,如果约不到的话全额退款(但不赔偿)。博格回复https://xueqiu.com/4579887327/300513819
12.艺术与社群一座小城,一场国际摄影年展和一座摄影博物馆段煜婷:当然,因为是官方出资,博物馆属于连州市文化局。但我们的合作形式是他们聘请了我们这个专家团队来运作,我们是受雇于官方的专业人士。我们是体制外的,但是这个馆是属于体制的。他们很开明,给了我们极大的艺术自由,我们才能做得比较专业。 澎湃新闻:摄影节和博物馆都不收门票,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吗?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99877
13.自驾游甘南,这些不收门票的地方别错过,风景超美敞开了玩位于博拉镇罗五滩自然村,自驾游会途径这个村子,博物馆就在公路边。馆内主要是一位著名文化学者、教育家、藏族书法家毛兰木嘉措先生的生平事迹。这里有一个藏文书法体验室挺好玩的,大家可以体验一下用木根削出来的“笔”写字的感觉,藏文对于我们来说好像只是一些符号,看似简单,写起来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https://www.yoojia.com/article/10332435835127846251.html
14.北京所有博物馆北京所有博物馆(共8篇) 篇1:北京所有博物馆 走进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鲁迅博物馆 毛主席纪念堂 中国人名抗日战争博物馆 宋庆铃故居 中国人名革命军事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大钟寺古钟博物馆 明十三陵博物馆 郭沫若纪念馆 梅兰芳纪念馆 中国长城博物馆 北京市古代钱币展览馆 北京西周燕都博物馆 北京辽金https://www.360wenmi.com/f/filekf4s2sdf.html
15.2019贵州之旅2~镇远古镇,千里迢迢来看你客栈中的大姐对照地图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游览的路线。并催着我们赶紧去镇远博物馆打卡。 博物馆不收门票,但也要刷身份证 这张照片弥足珍贵,下面地一角钱纸币是不是很熟悉。 图中标注的圈1就是纸币中人物:黔东南州第一任州长——王德安 看完博物馆我觉得还不足以说明镇远的地位 https://www.meipian.cn/2aevzxmv
16.剑桥雅思10写作Test4Task2真题解析这道题在2012年8月25日出现过。题目中出现了advantage和disadvantages的词,那么答题时应该涉及利弊两方面的内容。此题可以从博物馆所赋有的教育用途、社会文化传播价值和带动当地旅游经济角度考虑。讨论收不收门票的事情,那么需要考虑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宣传、运营和维护。 https://www.igo.cn/kp/info/details/179242.shtml
17.河南自然博物馆探秘hou3584的「此刻」河南自然博物馆探秘之旅【地理位置与交通】:河南自然博物馆坐落在郑州市金水区的繁华地段,犹如一本打开的地球历史书。交通便捷至极,乘坐地铁1号线直达农业南路站(D口出),沿路步行悠闲散步?♀?片刻,便能抵达这座科普殿堂。?【预约体验】:入园方式智能高效,提前在公众号上预约好门票,现场http://live.16fan.com/info/475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