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预期的虚拟现实(VR)C端大爆发并没有如期而至。
迎来的是一盘“冷水”,浇醒了两拨人。投机者发现虚拟现实产业(为方便概述,本文所说虚拟现实产业泛指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或者称为3R)实现变现还有很长的周期,及时抽身离去;务实者坚信这是未来的趋势,依旧努力坚守。
2017年,“大浪淘沙”后留下的虚拟现实产业从业者逐步趋于理性。
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小学17.76万所,初中学校5.21万所,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2.47万所,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880所。另外,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0万所。如此庞大的教育市场,加上当前整个教育的数字化升级大环境,成为众多3R从业者看好的“掘金点”也不足为奇。
颠覆教学
除了教育自身巨大的市场空间,国家政策重视教育信息化也是教育成为3R行业应用最重要领域的关键。
当前,教育部规划到2020年认定1000项左右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现阶段的VR技术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和高校科研,2016年工信部印发的《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白皮书》中指出,VR技术在教育应用还远远不足,未来应努力发挥作用。同年,工信部、发改委制定的《智能硬件产业创新发展专项行动(2016-2018年)》文件也指出,支持智能硬件企业面向教育需求,在远程教育、智能教室、虚拟课堂、在线学习等领域应用智能硬件技术,提升教育智能化水平。
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主任文钧雷判断,国家政策的利好势必会进一步推动VR/AR/MR教育市场规模的扩大。
3R的优势就在于,它能够提供沉浸式和互动性的体验。文钧雷和微软全渠道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徐明强在接受《世界经理人》采访时都表示,3R能将枯燥的理论知识具象化,变得既生动有趣,又易于理解,而且,强烈的视觉冲击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徐明强告诉《世界经理人》,前期发展阶段,VR/AR/MR+教育与传统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在最终成熟时机到来后,VR/AR/MR+教育一定会颠覆传统的教学模式。未来阅读课本式将不再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将主动直接和学习对象互动,把实践以及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
其次是用于K12、职业院校和高校的教学,当前以辅助教育的形式不断扩展学校的互动体验式教学,更多是对某些抽象概念进行具体情景或画面的还原,“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行星的分布状况,飞夺泸定桥这场战役中红军是如何取胜的等等这些课本的文字知识,学生可以在VR场景中“进入”现场,沉浸的体验中增加情感感受,而且,高互动的学习方式大大提升效率。
其它还有面向C端的泛教育内容,比如附带一定教育功能的线下体验馆;高校的科研,像前面提到的100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在线教育的虚拟课堂等等。
革新展现
这次采访对象所在企业都在各自领域有自己的尝试,文钧雷所在的清华大学中国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虚拟现实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正和内衣生产厂商一起合作,探索VR/AR线上设计内衣的路径。微软的HoloLens在家装领域,和美国第二大家居装饰用品连锁店劳氏公司(Lowe`s)合作,通过MR技术将消费者的装修方案按一比一比例展现出最终效果,同时还能对不满意的地方快速做出修改,实时调整装修方案。在汽车制造领域,则和沃尔沃合作,通过HoloLens让消费者体验沃尔沃汽车独特的安全设计。
文钧雷表示,VR直播可以更加突出“一对一”及“在场感”,相当于为品牌和消费者打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品牌理念传播间”。按他的看法,VR直播的场景营销模式可以分为原生类、体验类和综艺类VR直播,分别适用于功能型产品、服务型品牌和线下活动场景。
徐明强判断,3R带来的情景营销会是未来数字化营销的一大方向。他举例说,当便利店需要做促销,消费者拿起一件商品,可以通过MR设备看见产品的产地、价格、原料等各种信息,并结合他过去的购物情况提示其可以享受的优惠,以及通过他以往的购买数据对其进行关联产品的促销。
待解问题
虽然业内人士对行业应用普遍持乐观状态,但是行业应用现在也是刚刚起步,B端用户本身还需要不断被普及教育。
“VR/AR/MR只是技术,包括目前受到热捧的人工智能也是这样,作为从业者,不要神话它们,也不要贬低它们,踏踏实实把事情做好就行。”赖俊菘清醒的说到。
行业标准化。未来要形成一个标准化、简易化的统一平台。
具体到学校类教育机构的行业应用,赖俊菘非常强调工具平台的作用,如果没有形成工具,高校老师、学生等将很难从VR/AR/MR技术中受益。徐明强也指出,工具应用非常关键,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能形成教育生态。
内容单一。内容有可能是3R在行业应用大规模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因为单一的内容难以支撑行业。
目前比较关键的一点是,整个行业在内容制作的标准和流程也没有形成共识,门槛依旧比较高。许贤认为,内容的格式标准和制作流程的统一能够大大拉低进入的门槛,内容质量和数量都会得到大幅提升。
需求匹配性。捷孚凯市场咨询GFK(中国)今年发布的《中国VR行业应用调研报告》显示,有39%的行业用户表示VR技术无法满足其使用需求。
他指出,“VR/AR/MR+行业”是双方之间高融合的过程,要有双向基因,任何一方不发挥主动能动性,融合过程都会很慢,严重影响最终体验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