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件无言,历史有声。博物馆的藏品是中华文明的历史见证,也是属于全民的重要宝藏。
广州市区域内现有73家备案博物馆,藏品169.5万件。它们既是一代代博物馆人呕心沥血的成果,也得益于众多社会公众的无私捐赠。在刚刚过去的博物馆日活动现场,一批近来为广州各家博物馆捐赠了珍贵藏品的热心人士被授予感谢状。而在广东省博物馆里,“江山揽胜——任真汉书画捐赠展”也正在展出中。这让我们看到了“变私藏为公藏”的温情与责任,也看到了增厚全民文化资源容量的成果。
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里,广州的博物馆获捐了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藏品呢?
名人信札西村瓷器岭南绘画落户广博
广州博物馆副馆长曾玲玲介绍,去年9月,馆方接收了邓华熙后人邓巧儿女士捐赠的邓氏家族的信札、文书等122件。邓氏家族为顺德龙山望族,邓华熙为晚清重臣,历任湖北、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贵州巡抚等。邓巧儿女士的父亲邓又同先生为邓华熙的长孙,具有浓厚的家国情怀,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多次向广州博物馆、顺德博物馆等单位捐赠大批藏品和文献资料,其中先后四次向广州博物馆捐献藏品440件/套、图书1331册。邓巧儿女士和广州博物馆保持长期友好往来,此次邓巧儿女士整理的这批百年前其曾祖父邓华熙、祖父邓本逵的来往家书,以及邓华熙撰写的家谱等文书信札,记录了邓华熙的家庭教育、时局看法、学术交流等内容,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广州博物馆文物保护管理部负责人、副研究馆员宋平介绍,今年以来,馆方又接收了多批捐赠,包括刘体智孙子刘耋龄先生捐赠的刘体智的往来信札一批61件。刘体智曾任清政府户部郎中、大清银行安徽总办、中国实业银行总经理等,雅好收藏,所藏青铜器、甲骨、古籍善本极其丰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刘体智任上海文史馆馆员,随后陆续将其重要收藏归让或捐赠至国内各收藏单位。刘耋龄先生此次捐赠的信札包括著名学人容庚、罗振玉、唐兰、陈梦家、郭沫若、李济、傅斯年致刘体智的书信,具有非常高的学术研究和史料价值。
广东好普集团董事长、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馆长颜盛繁捐献的北宋西村窑碗等两件藏品,是广州作为宋代贸易港口及本地外销瓷贸易史的重要物证,进一步提升了广州博物馆西村窑藏品系列的质量。广东现代美术教育的启蒙者和开创者胡根天外孙孟大皓先生捐赠的西村窑碗和青釉多角瓶,也进一步丰富了馆方的陶瓷收藏。此外广州文史馆首任馆长陈大年外孙女王凯波女士也捐赠了一件关山月绘“墨梅图”。
孟大皓捐赠器物
曾玲玲介绍,这些捐赠不少体现出化私为公,与众共享的精神传承,陈大年晚年将自己的古玉、铜器等2000多件藏品全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胡根天曾向广州美术馆、广州画院等捐赠了大批油画等藏品。
学员后人无私捐赠哥德堡号文物也获入藏
“这是俺爷的,这都是俺爷的东西”,去年7月、8月间,记者跟随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历届农讲所教员学员足迹寻访项目”团队赴陕西蒲城寻访时,学员马致远的孙女马乐群带着寻访团队将老宅中的物件细细梳理,当中一叠保存完好的小本子格外引人注目,这是马致远的读书笔记。十几本笔记,都被细心地编上了号码,里面用细小但清晰的毛笔字,记录下了这位革命老人多年间读书学习的心得。此外,还有他做了批注的书籍,为儿孙辈编写的歌谣、打油诗,更有他晚年用过的蒸笼、针线盒等生活物品。看到这些珍贵的捐赠品后,农讲所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感叹:感谢这些老物件,马致远的形象瞬间具体而丰满了——他是一位年轻的革命者,也热爱读书写字,养花种树,他还擅长擀面条、蒸包子馒头,会做针线活,“亲切得像邻家的老爷爷”。
另一位农讲所学员,曾任当时的蒲城县副县长等职的刘友珊的小儿子刘毓璋早早整理好了珍藏多年的父亲遗物,还带着寻访团队爬上自家的阁楼,让专家们放手挑选旧物,包括刘友珊日常练习的书作、读过的书籍、获颁的各种荣誉匾额等。而刘友珊曾用过的一方小小印章,虽然已经被自己小时练习刻章时磨去了印面,带着自己和父亲之间难忘的记忆,他也还是捐出来了。他说,这些东西,还是放在农讲所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名家助力艺博新馆将军旧物携手革博
2023年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新馆开放前,多位艺术名家和家属慷慨捐赠。“截至新馆开馆,我院收到陈金章、梁世雄等近60位名家赠予佳作共65件套,种类涵盖中国画、油画、书法、漆画、雕塑等,创作年代自20世纪末至近年,包含艺术家早年创作的手稿与完成的正稿”,广州艺术博物院典藏部主任杨彬介绍。院方还收到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位艺术家的积极投稿。经过多次专家研讨与评选,最终甄选了73件(套)捐赠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水粉水彩、版画、漆画、插图、连环画、陶瓷、雕塑、工艺、综合材料等类别。值得一提的是,入藏作品中有10件套是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入选作品。
今年以来,院方获艺术家王见捐赠书画12件/套;藏家黄昭丰捐赠司徒奇国画作品1件套及陈荆鸿书法作品1件套;藏家张婉捐赠司徒奇国画作品1件套。而版画家刘岘女儿王人殷女士拟捐赠刘岘版画、国画、木刻原版等185件套,包含了刘岘不同阶段的作品,是研究刘岘完整的木刻人生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陈家祠)今年获捐的潮彩传承人叶昊作品《西行纪》《一人之下》都是传统民间工艺同游戏、动漫结合的近作,体现出广东民间工艺在新发展环境中的创新探索。开国将军萧华子女将父亲萧华与母亲王新兰上千件(套)的工作与生活用品慷慨捐赠给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其中捐赠了“解放战争时期萧华用过的军毯”“20世纪50年代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直属总分团赠给萧华的洗漱包”等重要藏品300余件(套),以及800多册重要藏书。袁也烈将军之子袁宁生也向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无私捐赠了袁也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一级解放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二级八一勋章”以及“解放战争时期渤海军区照片册”等重要藏品41件(套)。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卜松竹通讯员柯楚彬冯婉琳陈莹邓颖珊艺博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