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木雕工艺大师陈泽铭父子12件木雕作品装点中大博物馆
在中大博物馆贵宾厅,精妙典雅的潮汕木雕与简约温馨的室内空间完美融合。通讯员摄
中大博物馆馆长徐俊忠向陈泽铭(右)颁发证书。通讯员摄
11月9日晚,作为中山大学百年华诞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坐落于广州南校园中轴线西侧的中山大学博物馆画正式对外开放。步入博物馆贵宾厅,由揭阳普宁的木雕工艺大师陈泽铭父子俩创制的12件素木雕作品以独特之姿令人耳目一新:精妙典雅的潮汕木雕与简约温馨的室内空间完美融合,营造出浓烈的艺术氛围和文化意境,开拓了潮汕木雕更加多样的应用场景。
“这次创作将传统木雕工艺和现代美术设计相结合,还加入了中山大学元素,力图挖掘呈现百年中大的历史积淀和人文精神,也传播潮汕木雕的精湛工艺和独特魅力。”陈泽铭表示,他希望以潮汕木雕之美为中大世纪华诞增彩添韵,更希望为潮汕木雕的传承创新努力探索。
精雕细琢匠心独运展现名校人文积淀
来到设计为圆形会客厅的中大博物馆贵宾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大型落地双面雕座屏《云山珠水》,总高达4.24米,总宽达2.4米,主体画面高2.47米、长1.58米,从云雾缭绕的白云山到烟波浩渺的珠江,从茂林花丛楼阁到旭日帆影飞鸟,广州鲁迅纪念馆(中山大学旧址)、“国立中山大学”牌坊傲然屹立其中,展现了孙中山先生于云山珠水间“手创”的百年名校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荣光。作品画面壮阔,气势远大,意境绵远,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厅中墙面正中圆形挂屏《岭南佳果》和分置于大厅两侧的以《桃李满天下》《春夏秋冬》《梅兰竹菊》为题材的10幅条屏,以独特的方式“嵌”入墙面,并呈“凹”形,在光影的映衬之下,更显玲珑剔透,韵味无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展现着浓厚的岭南风情和满满的中大元素。比如,大幅圆形《岭南佳果》挂屏的直径达2米,厚6厘米,以“聚集式”为布局,两只锦鸡相互依偎于奇石之上,周围荔枝、香蕉、火龙果、鹰嘴桃、菠萝、三华李等果树错落繁布,三三两两的小鸟,或栖息枝头,或振翅飞翔,或顾盼传情……画面疏密协调、动静结合,雕刻精细,刻画入微,充满勃勃生机,更寓“前程似锦”“锦上添花”的吉祥之意。
融合创新探索传统工艺的现代化表达
这12幅木雕作品,以柚木为原料,将通雕、浮雕、沉雕等多种技艺融为一体,经凿胚、细刻之后,在画面罩上明漆,保留了木材的原有肌理,使刀纹清晰可见,既古朴大方又精致素雅,一刀一凿尽展潮汕木雕神韵。布局精妙采用多种构图方式,比如形制巨大的《云山珠水》,采用中国画“高远”的构图形式,以精细的刀法,细腻的刻画,展现出画面的广阔、远大的气势,着重刻画山水空间的层次感,上虚下实,虚而不空,实而不塞,动静相宜,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效果,给人以心旷神怡、意境绵远之感受。安装完毕之后,在柔和灯光的映照之下,精妙典雅的木雕与大厅简约温馨环境的完美融合,整个贵宾厅显得恢宏大气而又文化意蕴十足。
10月30日下午,中山大学博物馆专门举行仪式,馆长徐俊忠给陈泽铭大师颁发证书。博物馆的领导、教授和专家们对于陈泽铭父子俩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的创作呈现的成果,超乎我们的预期!作为手艺人,能凭技艺获得认可,感到很开心!”陈泽铭表示,自己一开始就铆足了劲,一定要用最好的工艺,将潮汕木雕的独特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在此次创作过程中,他欣慰于儿子对于家族木雕技艺的传承和延续,更欣喜能为潮汕木雕的传承创新探寻新路径。
作为普宁木雕世家的第五代传承人、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陈泽铭凭借巧夺天工的高超技艺和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获得业界的尊崇。他2016年在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广州陈家祠)举办个人作品展,作品《五子登科》《赵子龙救阿斗》被该馆收藏。2017年为该馆修复清代大神案封板,2018年为佛山祖庙创制大型木雕《北帝灵应图》,2023年《荷塘清趣》被国家版本馆广州分馆收藏。潮汕木雕于陈泽铭来说,不仅是一份热爱,更是一种责任,从学艺到授业历经40余载,对木雕技艺的守望和传承已融进了他的血液,融进了他的生活。“木雕之美是永恒之美,时代变迁带来的是挑战,更是机遇。只要更多地与现代元素有机结合,木雕手艺一定能开拓更加多样的应用场景。”陈泽铭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探索创新,让木雕工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热爱这个古老的行当,将木雕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