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展讯丨2023年1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

2023年的第一缕阳光悄然已至,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更好服务人民美好生活,助力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北京文博”继续推介1月北京地区博物馆展览信息,以便于广大观众及时、准确了解博物馆展览情况。

在此新年之际,“北京文博”祝广大观众和所有文博工作者新年快乐,皆得所愿!

(请根据当前博物馆、艺术馆开放要求,参观前查询预约情况,自觉维护参观秩序)

北京市文物局

2023年1月1日

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包含“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千古丹青寰宇共宝”和“创新转化无界之境”三大版块,以图像、文字、视频、新媒体等多元展示手法,呈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所反映的中国古代绘画的宏富成就。在三大版块集中亮相的1700余件历代绘画精品的出版打样稿档案,是国内藏品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绘画“国宝”的一次集合汇聚,更是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的生动写照。

片羽重辉——国家博物馆文保成果展

展览简介:以文物保护工作为主题,坚持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策展理念,系统梳理了国博百余年来在文物保护领域所做出的贡献,展示了文保理念与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体现了不同时期文物保护的特点与成就。引导观众通过展览认识文物检测、研究、保护、修复和复制的流程,了解国家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发展。

积厚流广——国家博物馆考古成果展

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

展览地点: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东平房临时展厅

展览简介:钱学森作为爱国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和备受全国人民敬仰的人民科学家,一生秉持“初心为国、科学报国”使命担当,为中国国防科技事业创建、发展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立了不朽功勋。

选择意味承担,意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毕生科技报国的理想与实践使钱学森成为了他所追求的一名“有作为的科学家”。

展览以“人生选择”为线索探索钱学森一生的成长故事,划分为“报国初心”“成就与困境中的家国牵系”“归国筑梦”“两个身份一个信仰”四部分,意在从钱学森自少年到晚年的四个人生阶段中捕捉他不同时期经历的一些认识、选择、成长,探索钱学森对“科学家”和“共产党员”这两重身份的理解与构建历程,试图走近他、怀念他,探寻他的初心与信仰如何形成、实践与实现。

版化万象——木版年画展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简介:年是中国人一种伟大的创造,年画是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新年的喜庆气氛,寄托了人们对新年未知生活的美好憧憬。

木版年画,是雕版印刷术与绘画、民俗及其他艺术有机结合的民间艺术作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年画题材广博,手法多样,色彩斑斓,地域风格多姿多彩,在民间生活中,是民俗的方式与载体,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着鲜明与深切的民族心理,承载着密集的民间美术信息,是当代中国社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大观园里一支独具特色的花朵。

让我们在这个喜庆祥和的新年里,从这些线条流畅、造型生动、主题突出、装饰性强、画面完整的文化遗产中感受传统民俗民风,追忆乡土情怀。

三农这十年——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

展览地点: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列入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之一。展览包括开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引三农发展”和“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农村改革取得重大成果”六部分,突出历史性、标志性、突破性成就,展现了在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农业农村取得的非凡成就。展览内容丰富、形式创新,共展出578张图片、110个图表、383件展品,包括京西稻、植保机器人实物和白羽肉鸡、华西牛、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等模型,并通过多媒体与观众互动。

“畅游珊瑚礁的世界”专题展览

展览地点:中国地质博物馆

展览简介:珊瑚礁是石灰岩结构的礁石,由珊瑚虫的骨骼经钙化作用与沉积作用形成。全世界的珊瑚礁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不到海洋总面积的0.1%,却为25%的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家园,在海洋生态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受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类活动影响,全球过去10年来约有14%珊瑚礁消失。

本次展览将呈现珊瑚标本、珊瑚礁图片及视频,向参观者介绍有关珊瑚的生物学知识,解读珊瑚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价值,揭示珊瑚礁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威胁以及我国在保护珊瑚礁方面做出的努力。

【光影镌刻复兴征程艺术弘扬时代精神】2022·首届中国老年摄影展——魅力中国

展览地点:中国铁道博物馆东郊展馆

展览简介:本次展览是全国各地广大摄影人应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萃取题材,展现了中华大地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写了中国人民奋斗之志、创造之力,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新时代的精神气象。这些摄影作品,是广大摄影人用镜头书写魅力中国的锦绣华章,用影像致敬伟大时代的壮美画卷。每一张图片的背后都有着动人的故事,鲜活生动地见证了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历程。

华踪医迹——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医药文化展

展览地点: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

铭心——20世纪胸针艺术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谌北新风景艺术展

展览简介:20世纪晚期中国社会环境的深刻转变为诸多艺术样式的探索打开了大门,谌北新的艺术个性正是在这个阶段得以充分展开。保持新鲜、明朗的感觉,是谌北新风景画作品的一大特色。他的画既呈现自然气象,也传达人文理想,它萌生于画家的眼神和胸襟,扩充于画家明朗的色彩与自由的笔意中。从绘画方式和风格追求看,色彩是他作品中最重要的信息。他以高度的概括和夸张处理色彩关系,敢于运用极轻、极重、极饱满的颜色,纯净的白色块面和跃动的深重笔触常常是画面的领唱者。谌北新对大自然形貌、色彩、阳光、阴影的玩味,对自然情趣的营造,无一不与他自身的气质以及他对人生价值的领悟相连接。他在作品中显现的自然的光华,正是他宁静内心的返照。

向美而行——祝大年、吴冠中馆藏精品展

无尽意·痕——冯远绘画艺术展

翰墨笙歌,笔底风雷——阳翰笙诞辰120周年展

展览地点:中国现代文学馆

展览简介:阳翰笙是我国早期革命文艺运动的组织者、领导者之一,是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电影艺术家。作为一位革命文艺的开拓者,阳翰笙直接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军南征和会昌战役。革命风雨的洗礼坚定了阳翰笙的人生信仰,在进入文艺阵地后他始终坚守着革命初心,不仅躬行于革命文艺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更在文艺统战工作中鞠躬尽瘁,尽心竭力。其时代关怀之深切,革命信仰之坚笃,斗争精神之顽强,统战艺术之高妙,为早期革命文艺事业夯实了成长地基。

同鲁迅先生一样,阳翰笙以笔为枪,把文艺创作当成反封建反帝国主义的有力武器。他说过:“革命的需要就是我的事业”。他是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个反映南昌起义、第一个表现士兵、第一个描写正在进行的工人和农民武装斗争的作家。

今年是阳翰笙诞辰12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聚焦阳翰笙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电影和话剧创作,展出《天国春秋》《草莽英雄》手稿、早期著作版本以及李可染赠阳翰笙画作等珍贵藏品,力求呈现阳翰老在革命与艺术并驾齐驱中的先驱姿态及思想智慧,为当代新人传递人生热情,点亮理想之光。

“首善家风——2022中华家风文化主题展”

展览地点:中华世纪坛

展览简介:2022年家风展以“首善家风”为核心,围绕传承首都家风,涵养文明新风的主题,全面展示北京地区近年来家风文化研究和家庭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展现近百组家庭家风故事。集中展现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首都家庭抒写的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动人故事和文明新风。

“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

展览简介:2022年12月30日,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携手中华世纪坛艺术馆、首都博物馆、和田地区博物馆策划举办的《五星出东方——和田历史文物展》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世纪大厅展出。展览汇聚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新疆博物馆、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甘肃简牍博物馆、旅顺博物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等多家收藏机构220余件文物,其中来自和田地区博物馆的文物占到56%。整个展览穿越历史,讲述因丝绸之路所呈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通过大量考古遗存和出土文物还原历史上的和田,回望汉唐盛世,重温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包括和田人民在内的新疆各族人民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事实。

“大国匠心——用匠心雕琢时代光彩”

展览简介:成就是看得见的力量,而追求卓越的过程,往往成为习焉不察的点缀。“匠人”易成、“匠才”可学,唯“匠心”需经一番寒彻骨,历一程“无人问”的心性砥砺,方见芳华吐蕊,时光不负。工匠精神,正扎根在此,蔚为大观。展览“大国匠心”,不止于人物成长历程的描摹,不局限于个人成绩的呈现,寄望于我们在每一次立足、每一分敬意里,得窥工匠精神风貌,心向往之,起而行之。

龙行戈壁——内蒙古白垩纪恐龙展

展览地点:北京自然博物馆

展览简介:“龙行戈壁”展是由北京自然博物馆与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共同主办,为期6个月,聚焦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白垩纪代表性恐龙化石,生动讲解了白垩纪中国北方恐龙群的演化历程和物种多样性。从20世纪开始,蒙古高原就已经成为了白垩纪古脊椎动物学与生物地层学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这里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十分发育,产丰富而重要的初龙类恐龙化石。你知道吗?今日苍凉壮美的茫茫戈壁,在1亿多年前的史前时代,曾是众多恐龙繁衍生息的美丽家园。如今,科学家在内蒙古戈壁盆地和二连盆地陆续发现了许多珍贵的爬行动物化石,包括大量恐龙骨骼、蛋与胚胎、皮肤印痕和足迹等,填补了古脊椎动物学和演化生物学等领域的空白,也为我们再现了精彩的史前生命世界。本次展出了多件恐龙骨架模型,如:目前已知体型最大的盗蛋龙类恐龙——二连巨盗龙;来自巴音戈壁组的完美巴彦淖尔龙,为我们了解禽龙类的早期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还有原地埋藏状态保存的且完整程度超过90%的董氏中国似鸟龙,以及体内保存了多枚胃石的戈壁鹦鹉嘴龙……更多精美化石和传奇故事等待您前来一探究竟!本展览为收费展览,票价为20元/人。

锦色——传统建筑彩画技艺展

展览地点:中国园林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通过两百余件展品从“构图端庄等级分明”“纹饰唯美祈福纳祥”“画栋流丹工艺精湛”“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四个板块,综合展示宋、元、明、清建筑彩画的构图、纹饰、色彩、演变、技艺等,从而普及中国传统建筑彩画艺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物上山水展

展览简介: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与沈阳故宫博物院主办,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古陶文明博物馆、北京古琴文化研究会协办,以100余件(套)山水主题的文物和当代艺术品展开叙事,通过“山水·源”“山水·观”“水·融”“山水·承”四部分,展现中国山水文化的起源、发展、融合与传承。展览通过多样的表现手法解读中国博大精深的山水文化以及对今天生态文明的影响。

极境——走进青藏高原展

展览简介:展览由中国园林博物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主办。通过49件展品,从“认识青藏高原”“青藏高原科考”“青藏高原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部分系统展示青藏高原的地质演化、生态环境、科学考察、保护发展。

缘岸梵刹——万寿寺历史沿革展

展览地点:北京艺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北京艺术博物馆坐落于海淀区万寿寺内。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历经明清两朝的兴修、扩建,形成了集寺院、园林、皇家行宫于一体的大型古代建筑群。晚清时期,万寿寺遭遇外国侵略者洗劫,清王朝覆灭后寺院房舍曾被当作战俘营、学校、疗养院、收容所等。1957年万寿寺的最后一任住持将寺院交付政府部门管理,正式结束了其作为宗教场所的历史,1987年万寿寺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馆舍。2017年至2022年,万寿寺开启新一轮的修缮工程,对中路、西路建筑进行修缮,在东路开展考古发掘工作,摸清了东路遗址的保存状况、布局、规模和形制等基本情况。博物馆本次重开之后,万寿寺历史沿革展特别展出了近期修缮、考古发掘过程中新发现的文物,包括首次公开展出的“祭孝惠章皇后疏文”等。

妙法庄严——佛教造像艺术展

展览简介:本展分为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及藏传佛教造像艺术两个主题,共陈列64件展品。明清时期,汉传佛教造像趋于程式化,虽能给人雍容华贵、端庄慈祥的感受,却缺乏内在的精神力量,流于浅显与媚俗。藏传佛教造像则发展繁荣,艺术家们在印度、尼泊尔等外来艺术形式基础上,融入藏民族文化和审美因素,创作出具有鲜明藏民族特色的艺术模式。

云落佳木——中国传统家具展

展览简介:展览共陈列约50件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家具,包括椅凳、桌案、床榻、柜架等,介绍中国传统家具的发展演变及造型艺术特点。明式家具以古朴大方取胜,注重卯榫结构的精密巧妙;清式家具在制作工艺上以富丽华贵见长,装饰手法丰富多样;民国时期的家具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合璧、探索求变的时代特征。

吉物咏寿——馆藏吉寿文物专题展

门票:20元,需要预约(未成年人、残疾人证,军人证,老年证、北京市劳模免票)

万几余暇——清代皇室书画艺术展

展览简介:清朝皇室注重汉文化研习,得益于优渥的文化环境熏陶,加之饱览宫廷内府的书画珍藏,因而涌现出众多书画家。本展通过馆藏清代皇室及其后裔的书画作品,清晰反映清皇室书画艺术及其传承面貌,亮点展品包括雍正行书《白毫光》,果郡王允褆行书《克绍家声》,以及首次公开展出的乾隆御笔《岁朝图》。

海上客次——徐悲鸿收藏海派绘画展

展览地点:徐悲鸿纪念馆

展览简介:此次展览是徐悲鸿纪念馆“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收藏系列展的第三展,展览首次梳理汇总了徐悲鸿收藏中的海派作品,共将展出40余件海派大家的绘画佳作:既有海派先驱吴友如主笔的《点石斋画报》,又有“海上三任”——任熊、任薰、任伯年的人物画作品,以及海派巨擘吴昌硕的花卉精品,再到汪亚尘、张善孖等海派后期画家的作品。在徐悲鸿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窥见海派绘画的发展脉络,足见得其艺术收藏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大师徐悲鸿与这些海派名家们又有着相似相承之处,他们同曾客居海上,同为突破创新之人,他们都尽一己之力,借西破旧,借古开今,一同推动着中国绘画的变革。

文化使者——阿尼哥画传展

展览地点:白塔寺

展览简介:展览以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连环画的形式展现了阿尼哥一生致力于中尼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他开创了“西天梵相”艺术流派,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白塔,融合了中尼佛塔建筑艺术,培养了大量艺术人才,对后世影响深远。展览通过“降生佛国”“中尼使者”“世代友好”三个单元展示了阿尼哥的历史功绩和中尼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

匠心佛韵——中尼造像和唐卡艺术展

展览简介:展览精心挑选了首都博物馆馆藏元明清藏传佛教造像10尊和清代北京风格唐卡精品8幅,辅以尼泊尔当代造像10尊和唐卡绘画8幅,用以展示中尼两国匠作技艺在藏传佛教艺术领域中的碰撞与交融,为观众呈现一场丰富精彩的艺术盛宴。

“藏韵华彩”唐卡单元展出了馆藏的8幅清代北京风格彩绘唐卡,并辅以8幅尼泊尔当今彩绘唐卡佳作,品古赏今,感受来自喜马拉雅南北两麓的艺术之风。

跨越喜马拉雅的友谊——中尼文化交流展

展览简介:展览分为“山——喜马拉雅山国明珠”“岭——横亘千载绵延不绝”“峰——紧密携手再攀高峰”三个单元,通过图文辅以部分实物展品的方式,分别展示尼泊尔人文风情、中尼两国1600年的人文交流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尼两国交往的新篇章。为纪念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通过50周年,展览还特设尼泊尔国家概况及世界遗产两个专区,向观众详细介绍尼泊尔的人文风情及文化遗产资源。

“只此东方色”8k数字沉浸展

展览地点: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

展览简介:此次数字展览主题为《只此东方色》,策划以中国传统五行色“赤、黄、青、白、黑”为主题,通过颜色解读中国工艺品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中国工艺品独有的艺术魅力,以颜色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通过沉浸式数字互动体验的方式,以五个不同的场景带入解读工艺美术品的文化与精湛技艺。

展览形式:超高清数字影像+多媒体手段+沉浸式游戏互动体验+艺术精品+艺术文化传播。

购票信息:大麦、猫眼、摩天轮线上购票。原价68元/人,早鸟票:38元/人;NFT票原价98元/人,早鸟NFT票68元/人;NPC票原价108元/人,早鸟NPC票78元/人;NPCNFT票原价138元/人,早鸟NPCNFT票108元/人。

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

展览地点:团城演武厅

展览简介:“志喻金汤——健锐营历史文化展”是健锐营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健锐营部分珍贵史料的首次公开亮相。展览分为健锐劲旅、诘戎扬烈、太平安乐、壮肄声威、策功绩武等五个单元,全面介绍健锐营历史沿革,重现经典战役场景,复刻优秀将领戎马一生,深度阐示健锐营在清代三山五园地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健锐营在促进多民族国家统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展览开放东西值房及南北城楼作为新的展示区域,对七处建筑空间进行不同功能划分;采用原状陈列与现代化展陈方式相结合的思路,中轴主体建筑演武厅根据史料记载复原乾隆时期的家具陈列,彰显皇家演武场的历史风貌;打破用图文视觉形象来传递知识信息的单一模式,增添健锐营日常训练、虚拟穿衣、特色饮食翻板、三山五园文化交互体验等多项趣味互动项目,以更灵活的形式讲述文化故事,打造崭新的沉浸式参观体验。

追忆百年红色记忆——大觉寺及周边红色史迹展

展览地点:大觉寺

展览简介:西山深处峥嵘岁月稠,革命年代,大觉寺及周边一带曾是平西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最前沿,这里曾有中华儿女英雄与日本侵略军无数次的交锋,与国民党反动派多少次的较量。交锋和较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史迹。这些红色史迹不仅是北京地区革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见证和物质载体,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壮丽篇章。展览从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大觉寺及周边一带文物中选取了十余处红色史迹,对这些史迹进行解读、展示,重温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历程,解读党虽经百年但依然风华正茂、生生不息的密码。用红色史迹,将红色传统发扬,让红色基因传承,让革命血脉赓续!

“乾隆皇帝与大觉寺”

展览简介:《乾隆皇帝与大觉寺》展览分为四部分,包括乾隆皇帝初游大觉寺、大觉寺藏乾隆皇帝御制匾额、乾隆皇帝御制诗、乾隆十二年修缮大觉寺,集中诠释了乾隆皇帝造访大觉寺的缘由和经过,介绍了大觉寺在清代的重要发展历程。从乾隆皇帝留在大觉寺的“无去来处”“动静等观”“憩云轩”匾额以及十数通御制诗石刻中,还原这段被尘封已久的历史,让观众了解大觉寺的历史。

春节民俗文化展

展览简介: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大觉寺山门内临时展区举办《春节民俗文化展览》,展览以文字结合图片的形式介绍春节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民俗活动等内容。使观众在参观了解大觉寺历史和文化的同时,一同领略春节的民俗文化。

御苑双璧·绝世传享——圆明园与避暑山庄关联展

展览地点:圆明园博物馆正觉寺

展览简介:圆明园和避暑山庄是清代最重要的两座皇家御苑,风格和定位既有相似性,又存在不同之处,在清帝园居理政、休憩娱乐、祭祀活动等方面均发挥了十分突出的作用,不仅同为中国古典园林史上的丰碑,互相之间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次展览分为“政治空间”“娱乐空间”“园林景观”“宗教建筑”四个篇章,通过图文展板、实体模型、数字多媒体、中国画等形式,主要展出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近年来在古建筑、园林、数字化、复原研究、艺术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全方位呈现“万园之园”与“塞外明珠”的盛世辉煌。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将蕴藏在这两座皇家园林之中同源景观的文化内涵与艺术成就展示出来,传播出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

我与车的故事微展

展览地点:北京汽车博物馆

展览简介:结合传统节日策划“我与车的故事微展览”,将“藏品展示+电子看展+氛围营造”相结合,通过展览向观众人、车、社会的故事。

城市以它自己的方式,用一条街、一群人,甚至是一种生活方式,顽强地保留着它的历史印记。其中,汽车的发展和交通出行方式的变迁是城市发生根本性变革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展览呈现了北京具有代表性的三种交通方式变迁,每段历史、每个故事、每种交通方式的变迁都在生动地描绘着北京城中的人与物,讲述北京的故事。

市井百工昔日繁华——京城老行当展

展览地点: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

购票信息:免费

举办单位: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

展览简介:旧时的市井百工难以忘怀,昔日的京城生活繁华多姿,冰糖葫芦、吹糖人、卖小金鱼儿的叫卖声,依然清脆悦耳、洪亮悠扬,似乎仍回荡在街巷耳旁,仿佛把人们又带回到那个消失已久的年代。

今天,我们能够继续生活在老北京这个地界儿上,打儿时起就听着长辈讲过去的生活,就不应该忘记那些传统的,也曾迸发出光辉的京城老行当,它们关系到祖辈的衣食住行,生活的方方面面。

由北京市通州区博物馆主办、北京文旺阁木作博物馆协办的“市井百工昔日繁华——京城老行当展”旨在通过老物件、老照片和音频资料,再现京城的市井百工和昔日繁华,唤起人们对消逝时光的美好记忆,让后代了解曾经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起过重要作用的行业,延续这座城市的根脉。

忆时光展征程

展览地点:北京市顺义区博物馆

忆时光,从不同视角回眸44年的沧桑巨变,回忆的不仅是曾经的历史,更是几代人内心深处对顺义城市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体现出国家发展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展征程,通过这次主题展览活动,了解顺义未来发展动向,全景勾勒顺义发展的生动画卷,共同描绘顺义未来的美好蓝图。

唤醒沉睡的藏品——古陶文明博物馆藏西亚南亚文物展

展览地点:古陶文明博物馆

展览简介:展览首次展出印度河流域文明彩陶、人偶,北方黑陶文化陶器,古波斯及萨珊王朝印章等。10多年前,它们有幸陆续成为已故收藏家路东之先生的藏品,惜乎一直处于休眠中。为纪念路东之先生创建古陶文明博物馆25周年,古陶文明博物馆携手有关专家,首次在这批藏品中遴选部分精品与观众见面,相信观众和其收藏者当初的心情一样,对这些来自异邦他乡的文明成果怀有同样的兴趣和期待,也让我们再一次感受路东之先生与众不同的眼界和情怀。

吴茜新水墨画展览

展览日期:2022年12月20日-2023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

门票:50元,需要预约(残疾人证,军人证,老年证免票)

通过何杨吴茜现代绘画馆参观服务小程序预约参加。

展览简介:吴茜是北京画院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推出了吴茜的新水墨系列作品展。传统中国绘画是以水墨为主,分为“彩墨绘画”和“水墨绘画”两种形式。为了让更多的美术爱好者和普罗大众欣赏到吴茜水墨画作品,我们在一展厅和二展厅展览大小作品30余幅,作品受到了观众的好评。

THE END
1.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里的那些诗和那些事中国许多国学经典流传于世,不少书画作品与文人墨客的赏析文章被收藏在了故宫之中。 《名家大手笔》以古典诗文为线索,精选52篇国学传承经典,每一篇诗文,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让我们在品读之间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共鸣。 而与这些诗文相对应的,则是100余幅故宫书画珍品。这些书画作品大多来源于故宫博物院典藏,每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412/16/170636_54761586.htm
2.书画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网站全面及时介绍中国国家博物馆概况,藏品,展览,活动,学术研究,国际交流等各项内容,提供参观导览,门票预约,留言问答等多类服务,努力为公众了解国家博物馆,参观国家博物馆和享受国家博物馆提供的各类文化休闲服务提供支持http://m.chnmuseum.cn/zp/zpml/csp/shh/
3.中国美术馆典藏:历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巡礼作为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 至今已举办了十四届 9月27日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进京作品展 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近日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 获奖作品亦已评选揭晓 “中国美术奖”是依据《关于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国性文艺评奖改革方案》设立,经中宣部批准的全国性美术专业奖,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http://www.namoc.org/zgmsg/xw2024/202410/c54c3bfee969498792cdfc2dbf60cf9d.shtml
4.国礼艺术家曾以宁作品《硕果累累》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曾以宁简介: 祖籍福建省福州, 1.学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是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科)、 2.国家高级书画师, 3.文化部高级美术家、高级书法家。 4.国家一级美术师(书画https://www.jianshu.com/p/f00d745c6f78
5.国家博物馆收藏著名画家杨麒昌作品杨麒昌,1959年出生于成都,职业画家,国家高级美术师、红旗飘飘书画院四川分院主任,当代名家书画院副秘书长,自幼酷爱绘画,临习芥子园画谱数年,基本功扎实,章法严谨,立意新奇,所绘花鸟鱼虫,山川亭阁,人物仕女等,错落有致,用笔老辣,精细,错落有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生于西川蜀地的麒昌先生,弱冠之年后,走出画室https://i.ifeng.com/c/80o4IpUaO36
6.王新峰作品《鸿运当头》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大红袍画家 国礼艺术家 国家一级美术师 中国长城书画院理事 中国海洋画研究院院委 中国黄河书画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华文化研究院秘书长 中国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会员 中国国际书画家协会理事 中国国际现代艺术研究中心艺术顾问 王新峰老师的主要创作题材以大海、黄河、长城、山水为主题。大量作品享誉国内http://art113.com/news/5251.html
7.柯文彬先生作品《岁月静好》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南方+柯文彬(笔名 兰子),广东汕头人,文裕堂主人;自幼喜爱绘画,学艺数年,勤耕几十载,以山水为主,花鸟为辅。多年来遍访名师,结交各地著名书画家,潜心求教,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画风独特。其作品先后多次入选全国书画大展并获奖,几十副作品被国家有关部委领导人、国家博物馆、省级慱物馆、优秀企业家以及外国政要收藏。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07/13/c7892280.html
8.胡增平书画家百科作品《古韵龙脉》被故宫博物馆收藏 作品《龙卧云山》被台北博物馆收藏 作品《湖光山色》在香港拍卖以5860000成交,被华谊集团收藏 作品《君行天下》在北京以4270000成交,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作品《春游图》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作品《武当高山》获得金奖,被国家美术馆收藏 http://top.sfbysw.com/shan_dong/2024081717345.html
9.辽博展馆回顾:山高水长——唐宋八大家主题文物展(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汴梁即现在的开封,古时亦有东京之名,是我国北宋中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汴梁的繁盛不仅是宋朝强盛时期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作品借鉴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表现形式,以界画楼阁为主要内容,配合鸟瞰式全局布景,突出表现建筑样式的特征,使建筑的立体感跃然纸上。整幅https://www.meipian.cn/3bg8vvsq
10.书法被故宫博物院等多家单位和个人收藏作品录入《中国当代书画家代表2004年12月,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西夏文个人书法篆刻展,其“清平乐.六盘山”西夏文篆刻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3年,窦民立用西夏文和汉字书法分别题写的 “建伟业驰英华”“厚德载物华茂春松”的嵌名佳作,被时任香港特首董建华、澳门特首何厚铧两位特区行政长官收藏。 https://book.kongfz.com/186103/462514186/
11.国庆观展指南月明望白石,“日出”观莫奈艺术评论法国知名设计工作室M/M (Paris)的中国首展“M/M上海制造”占据了整个七楼展厅。展览通过呈现百余件作品,回顾其30年设计生涯,探讨设计如何在不同的语境里被转译与重释。 米修与木心 展期:2020年9月9日—10月11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亨利·米修是20世纪重要的法国诗人及现代主义画家,而木心则是死后闻名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9337677
12.李韬书画家百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有获奖,更擅长于巨幅山水的主题性创作,先后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北戴河站会议室、秦皇岛站贵宾室等处绘制巨幅作品。 美术作品被国内金融机构、文化部门、企业、企业家、美术学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收藏家和美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友人收藏。 李韜作品国家博物馆收藏 《中https://www.kfarts.com/shan_dong/2021060810575.html
13.透过作品了解她精选丨解读巴黎奥赛博物馆莫里索展(贝尔特巴黎奥赛博物馆(Musée d'Orsay)正在举行法国印象派女画家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的作品展,展出时间是2019年6月18日到2019年9月22日。此次的策展,试图将“女性绘画”这一标签与莫里索剥离,还原其作为印象派大师、19世纪法国先锋画派灵魂人物之一的中立历史身份。这次的展品超过一半来自于私人收藏家的提供,十分珍贵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447660/
14.文化舆情第004期文物局限制已故著名书画家作品出境文化产业频道对于父亲的代表作品限制出境,这在我个人来看,纯粹的艺术品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人们都可以欣赏,比如对于西方优秀的油画作品,我们也希望可以收藏和拥有。 季涛(北京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 不影响画家作品交易量 陈先生(藏家) 国家制定限制文物、艺术品出境政策的初衷应该是防止国家重要文化财富大量流失海外,而吴冠中http://www.ce.cn/culture/whyq/112/index.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