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写一些“行业内幕”,搞得不少人以为古玩行业真完蛋了,藏品卖不出去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所谓“有价无市”针对的是那些大名头重器,不管是假货也好、藏着掖着的真品也罢,因为难得到有效鉴定和制度上的放松,所以目前定位比较尴尬。
但可以流通的品种还是比较火热的,收藏爱好者不能和文物贩子一概而论,不过总是只进不出也不是办法,把实战本领练好了,才能逐渐升级到高端市场。
怎么去尝试买卖呢?当然是了解行情、渠道啦!有些人天天抱个手机不去实战,要么被骗子洗脑,想把个破铜钱卖几十万,卖得掉才见鬼。要么不懂行情,宣德民窑青花确实是精品,但想卖出官窑价就过分了吧?还有人明明手上有好东西,却因为不懂行情被别人捡漏。
所以,空口白话是没用的,必须深入市场不断尝试才能了解更多渠道,下面介绍几种。
古玩商开办展会,就是给广大藏友一个现实中买卖交换的机会,也是提升能力最好的方法。有人抱怨假货多,这是当然,不然要眼力干啥?一场大型交流会成交额可能就会破亿,有人吃药打眼,有人捡到行情的漏,有人淘到心仪已久的藏品,不一而足。
不敢尝试,自然不了解实战技巧。你要说什么“祖传”、“专家鉴定是真品”这类话,那就百分百证明你是个新手,别人坑起你来毫无压力,高手过招,不过就是三两句话而已,看脸色就能决出胜负了。我建议大家多参加,就算不进行买卖,多看多问也能积累丰富的经验。
如今是网络的天下,而且网络交易的风口早就来了,不少有先见之明的藏友,提前布局,开网店、直播、自媒体,给自己吸引流量,然后打出信誉积累回头客,光在某拍堂我就见过好几个民间高手,把月流水做到了上亿!
当你能把藏品看得通透,比如瓷器的型、釉、彩、胎、底,玉器的料、工、痕、沁,钱币的穿、缘、径、字等,专业性极强,对行情也有自己的理解,自然就有资深藏家拉你进圈子。在那种真正民间高手聚集的圈子里,买卖交易互换资源,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了。
很多人天天只会说一句“我有古董去哪里卖”,却连自己藏品的历史背景、工艺特点以及市场行情都丝毫不懂,那只能把钱贡献给骗子和伪专家了。没办法,这是非常讲究个人能力的行业,尤其是“内卷十足”的大环境下,只能靠自己去闯出一条路。
海外回流,让多少人深恶痛絶的方式,但确实管用,就是这么讽刺。究其原因,还是为了躲避风险,毕竟在国内弄些精品,一不小心就碰到红线,但在国外哪怕是“编故事”,也有得是人追捧,这不仅是“崇洋媚外”的外表,也是内里“钻空子”的本质。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在日本的中国藏家,从千元价位的文玩做到万元价位的铜器家具,再做到少许百万级官窑的大商户,就是靠在国外的资源逐步累积起来的。
上正规大拍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直接购买拍卖会或文物商店的藏品,有了“传承有序”的标签,大部分情况下都能畅通无阻。还有晚清官窑、钱币大名誉品等可以流通的有资格上拍的品种,只要大开门人家也没理由拒绝,不过也要接受高流拍费的后果。
成本很高,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也得自己去悟,当然如果你非要拿一件管制的文物如青铜器要上拍,那就别做梦了,违法的。也别指望那些交前期费用就能上拍的小公司能帮你卖掉藏品,他们就靠你的血汗钱生存呢。
很多人的观念是,我不懂得怎样去经营,也不敢去尝试,只想躺在家里等着“国家开放”,等着“专家上门来给我服务”,从目前来看基本还是别多想。还有人说“我的藏品得不到认可”,人家“没见过就说是假的”,那就自己努力去考证真假,去经营出一个合法的程序啊?还是不敢,就想着天上掉馅饼的事情。
不少藏友都是“巨婴式收藏”,整天就是“我有宝贝等着富豪送钱上门”的心态,说实话这类人还是不要接触“重器”了。老老实实玩一些精品民窑、文玩杂项、银元古钱、白酒手表等品种吧,玩好了也是一条大出路。就算国家以后全面开放文物流通了,但这个社会乃至于这个世界,规则和信息,都是要靠自己去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