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沉浸式+”为主题的活动如火如荼地在市场上活跃起来,走进大众生活。其中,年轻群体规模占市场份额最大。有人说: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就达到“沉浸式”目的了;也有人说:这只是商家变相推销的一种方式。你是如何看待的呢?
万物皆可“沉浸式”
什么是“沉浸式”?
百度:
沉浸,汉语词语,浸泡,浸入水中。多比喻完全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全神贯注于某种事物。
年轻人最爱!互动真有趣!打开了新世界!
沉浸式剧本杀沉浸式度假沉浸式小剧场沉浸式博物馆
“沉浸式”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角色的设计、现场营造的气氛、跌宕起伏的情节、带有律动感的音乐等元素,让人们渐渐融入故事中,展开奇思妙想。沉浸式手工体验馆、沉浸式小剧场、沉浸式化妆......看似“层出不穷”,实则“换汤不换药”的“沉浸式+”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也引起了不同人的不同见解。
朋友们,你们有体验过“沉浸式+”吗?体验感如何?对于这一类型为主的话题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YAN:
体验过“沉浸式小剧场”,体验感超级棒,看完后劲很大。在穹顶之下的方寸舞台感受到能量与撼动。演员出色的表演、音乐声的环绕、灯光的布置让我快速进入故事中,我好像也成为剧中的一员。“沉浸式+”的出现也许是给予人们在繁杂快速的世界中留出一片静下来思考的空地,挺好的。
小初:
最近一次沉浸式体验是在去年的艺术节。当时是独自一人在一间布满艺术工具的小天地里。在里面我可以边听着轻音乐边绘画,累了的话可以弹弹钢琴放松下,沉浸在自己的艺术小天地里,仿佛和灵魂在交流。现在是快消时代,虽然不能经常抽空出来“沉浸式”,但是偶尔体验一番也是不错的。
元元:
体验过一次“沉浸式度假”后再也不想体验了,感觉就是商家的噱头,实际上是想吸引我们去消费罢了。很多“沉浸式”的主题活动,比如“沉浸式度假”,其实度假本来就是一种沉浸式休闲行为,商家硬要紧跟潮流,还加入了很多对我来说可有可无的元素,意义不是很大。
为什么
沉浸式体验如此受欢迎
沉浸式体验的模式各式各样,不管何种形式,都能让观众进行“忘我”的体验。沉浸式内容能让人心情放松、减缓压力,让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尤其是这件事是自己所感兴趣的,更容易有满足感。对于参展的观众来说,心理预期只是看个展,没想到还看到了剧情,这是一种体验的升级,更是一种文化传播方式的升级。
凡事过犹不及,不可沉溺
沉浸式内容越来越多,创作者们各出奇招。它的爆火我们有目共睹,它虽然打着沉浸的旗号,但仍然是快消的产物。三分创意七分模板的沉浸式内容还能火多久,怎样才能延长其生命周期和提供优质内容呢?正是需要我们所探究的。
作为观众及消费者,如何最大限度提高其体验价值,是我们思考的问题。生活之余作为解压消遣的一种方式即可。凡事过犹不及,沉浸式内容让人上瘾,但也不可沉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