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博物馆丨“器象道”三位一体的中国美学沉浸表达

沉浸式体验意味着打破了看与被看之间的界隔,让观看主体的精神与被看客体的存在融为一体:观看主体因沉浸而专注,因专注而产生共情,因共情而更深入地理解被看客体,同时沉浸式体验也能让观看主体忘掉平日的本我而产生一种穿越到另一个世界的奇妙感受。营造历史体验意味着让展览空间成为一个富有感染力的整体,以空间环境的方式“包裹”观众,观众沉浸在一种空间尺度的情境中直观感受展览。

摘·要

“器”与“道”是中国传统文化对物质与思想意识的指称,《周易·系辞》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下者谓之器”。在“道”与“器”之间还有“象”,“象”蕴含了直观具象的“器”与超越具象的精神之“道”。明末清初王船山由《易经》发展出“盈天下皆象”“天下尤象外之道”的哲学思想,认为“象”具有乾坤一体、错综为一的特征,能够实现两端一致而各不偏废,确立了“器—象——道”三位一体的中国传统思想。而在当今反思西方思想文化差异确立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象”被重新发现。王树人认为“象思维”是人类共有的本源性思维,其最初形态表现为前语言、前逻辑的思维,在“象形”的前提下和在诗意联想中,通过“观物取象”与“象以尽意”形成了一种感悟性的思维方式,达到主客一体之体悟。

一·历史文化的沉浸式表达——以“象”叙事

约翰·伯格曾说过“观看先于言语。儿童先观看、后辨认、再说话。”实际上,这也是人类普遍的认知过程。对于展览,观看是信息传达、沉浸体验、观念更新等几乎所有目标达成的起点。观看首先是视觉被吸引,吸引发生于观众走进展厅之际,此时观众尚未观看到展品的细节——器之形,也未领会到历史的意义——无形之道。观众观看到的首先是“象”,感受到的吸引力也来自“象”——所有的“器”构成的“场”——具有历史感的整体。在历史博物馆中,由“自然”与“人工”元素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景观便是一种整体的“象”。

叙事型展览的构建过程一般是先明确主题,即确立“道”,再组织展览中的各种“器”构筑景观、形成富有吸引力的“象”,“器”包括展览空间中的物质存在(如展品、媒介物、环境实体)。参观者在观展过程中观众首先被整体的“象”吸引,进而仔细观看各种“器”,并结合媒介物的说明最终认知“道”。从观看角度理解展览,“象”是起点;从吸引观众的角度而言,如何构建“象”也应该是思考的起点。因此,历史博物馆展览的沉浸式表达应以“象”为先,这是展览的一种构建途径,也可以看作一种基本的思维方法。

例如在四川金沙遗址博物馆“王都剪影”展厅中,沉稳的大地色系、静谧昏黄的灯光、简洁低调的空间造型以及古朴的陶器展品,这些元素共同形成一个整体的“象”、进而建构成一个“场”。营造出极具历史感的氛围,就能够让观众进入展厅之时沉浸在环境整体的“场”中。

二·历史博物馆沉浸化景观——以“器”呈现

博物馆以收藏为根基,虽然历史博物馆的叙事性增加了媒介物的比例,出于对体验的追求加大了场景数量,但是文物的历史价值与原真价值不可替代,对于大部分展览而言,文物展示仍然是最重要的部分。

一般情况下,对于单个文物展品的展示重点在于“器”,因为单体难以形成叙事,也难以营造景观化的体验。当多个文物聚合为展品群时便形成了格式塔,物与物之间的关联聚合呈现出超越个体相加的群体效应,由此形成具有叙事性的景观化图示。

文物组合而成的展品群具有类似人类社会的性质,品类越丰富,其叙事性就越强。例如,美国盐湖城教堂历史博物馆以大量实物陈列的方式讲述了摩门教开创的过程,与衣食住行有关的物品聚集存一起,虽然没有模拟某个具体场景,但是已经形成了一种直观的生活景观,从日常物品的组合巾,比如白色的蕾丝长裙、精致的家具、丰富的乐器,都可以看到摩门教徒的生活状态及其对于美与精神文化的追求。反之,物品的品类越窄,叙事性就越低,展览的说明性和研究性也相应增强。或者重在展示其艺术价值。

三·参观获取沉浸式心流体验——以“道”明心

对于历史博物馆展览,如果说“器”是展览之中的有形之物,以文物、历史遗迹为中心,那么“道”则是展览传达的历史意义、精神、价值之类的无形观念,这既是历史展览的出发点,也是历史博物馆建构的归属点。

例如有些博物馆建造在天然的历史景观之上,这类建筑带来的历史感非常厚重,能够传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在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下,馆方策划展览主要集中于引导观看与说明阐释。说明通常是对于“器”的客观属性的解释;阐释则着重于“道”,通常采用历史叙事的手法,“激活”沉睡静默的历史遗迹,呈现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类展览的“人工”部分在内容与形式上需有所节制,尤其是形式不能喧宾夺主,就像风景区的游览设施在视觉表现上一般都比较低调,以保持自然风光的完整性和观赏性。

像德国柏林的恐怖地形图博物馆即建立在被炸毁的盖世太保和党卫军总部的建筑废墟上,同时紧邻一长段保留下来的柏林墙,其展览有室外和室内两大部分。室外部分构筑在裸露的地下室残垣之前,此处曾经有许多政治犯被拷打和处决。“1933·柏林·独裁之路”展览主要以展示历史照片和文献的方式呈现,形式简洁通透。参观者沉浸在柏林墙下的纳粹废墟之中,相比其旁边新建的博物馆更让人印象深刻。

在加强沉浸感、实现“道”的传达的多种手段中,暗示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一般通过光效、体量感、空间感、文字、图像等暗示因素来实现。这样的方法被大量地运用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设计中:入口处设置狭窄的通道,给人以紧张、逼仄的感受;“人类的浩劫”五字凹凸不平,“浩劫”二字向内凹陷,在灯光下产生鲜明的变化,给人以无比沉重的感受;史料馆内的地势高低不平,与倾斜的墙面配合,使参观者在参观、行进的过程中产生压迫、错乱、冲突的感受。通过各种暗示手法的使用,使参观者沉浸在历史场景中,达到心流状态。

编者后记

沉浸式历史博物馆展览中的景观意味着多种因素构成的具有一定叙事与意义表达的空间图示,它由历史遗留物与多种媒介物构成,并具有“器——象——道”三个层面。“器”通过历史物品的呈现诉说讲述着“道”,而“象”作为蕴含着“器”与“道”的感知整体,形成吸引观众的第一印象,也成为营造体验的关键所在。如何做好“器、象、道”三者的统合,是历史类博物馆创意营造沉浸化表达的关键。

THE END
1.沉浸艺术典藏博物馆落成“悟空之境:沉浸艺术生沉浸艺术典藏博物馆的落成,是对我国沉浸式文旅艺术创新的一次大胆尝试与探索,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一次生动实践。据悉,博物馆还将建立沉浸口述史研究中心,构建沉浸艺术IP生态体系与创意研发实验室,定期征集评选展示国内外优秀的沉浸文旅创新成果,邀请沉浸式艺术与文旅代表项目入驻典藏与巡展,搭建沉浸式文旅创新创业https://www.cet.com.cn/whpd/ys/10130873.shtml
2.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沉浸式”博物馆课堂助力孩子多元成长让每一名正如顾明远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所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陕师大陆港小学正在致力于细微处育人,通过博物馆开展特色教育,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感受美的教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31/content_6736296.htm
3.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沉浸式体验博物馆在《“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助力发展沉浸式体验项目,支持文化文物单位结合文化资源开发沉浸式体验项目,当印象中刻板的博物馆碰上全息投影、虚拟现实、多媒体数字艺术等沉浸式科技又会给游客带来一场怎样的体验。 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奇妙夜把三星堆博物馆变成了一个沉浸式的夜游剧场,游客身在其中不仅能https://www.douban.com/note/807516482/
4.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大运河博物馆自开馆以来,热度攀升,好评如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主动走进这座沉浸式博物馆,感受古代文物的魅力,传播传统文化的价值。 “这是一个将沉浸进行到底的博物馆” “不枉此行的国家级博物馆,孩子和我都很喜爱!” “作为新建博物馆,它的高科技应用绝不含糊!”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xODA5MjSDuY1osIbOcw.html
5.大博小馆·沉浸式移动博物馆(松江馆店)电话,地址,价格,营业时间为您提供大博小馆·沉浸式移动博物馆( 松江馆店)的人均消费、品牌简介、店铺图片、折扣优惠、用户口碑、早教中心推荐、月子会所价格、亲子摄影团购、儿童游乐优惠等信息,大博小馆·沉浸式移动博物馆( 松江馆店)好不好,松江区亲子活动选择大博小馆·沉浸式移动博物馆( 松江https://www.dianping.com/shop/H21Hv3A2Ci38Lcxg
6.西安博物院沉浸式数字流动博物馆以唐代宰相韩休墓壁画为主题,通过虚拟展览技术,使观众突破时空限制,全方位欣赏壁画艺术,聆听文物故事,感受唐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创成果展示 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等12家陕西省博物馆协会文化产业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的文创产品以展销方式与现场观众见面。 https://www.xabwy.com/showtwo.html?id=3042&type=64&num=8
7.“云”端漫步河南各大博物馆足不出户沉浸式逛展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线下观展,爱好历史、文博,喜欢逛博物馆的市民看过来了,记者整合河南省多家博物馆线上展览链接,“让你一次看个够”,点击图片下的链接即可“云”上看展。 河南博物院 金相玉式——沿黄九省区金玉特种工艺瑰宝展 https://hn.cri.cn/chinanews/20221129/6fc15cb3-325c-58b6-52df-f81578216b29.html
8.博物馆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空间应用新起典文旅认为当前国内的博物馆沉浸式投影越来越受公众喜欢,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还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科技观感。 https://www.cqcb.com/dyh/live/dyh7989/2021-06-22/4228868.html
9.韩国釜山沉浸式艺术博物馆缤纷艺术吸引民众参观图库1/5 韩国釜山沉浸式艺术博物馆 缤纷艺术吸引民众参观 韩国釜山,Arte博物馆在正式开馆前一天进行展示,这是世界上第八个此类博物馆。 图说国际 发布于:内蒙古自治区 有话要说,快来评论 +1 评论 全部 还没有人评论过,快来抢首评 写评论图集热榜 已显示全部内容https://m.sohu.com/a/794567385_100144860
10.创造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利用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展览内容中,深度参与并亲身体验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利用空间来创造沉浸式体验,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展厅布局与空间分区 http://www.gzdecor.com/zixun/zgzt/202406252347.html
11.魔都终于也有巧克力博物馆啦!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博物馆外观酷似牛奶巧克力,远远看见就忍不住流口水。在整体设计上更是将巧克力的元素融入各个方面,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巧克力文化。 图源:小红书用户姐妹花麻麻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在挖“巧克力蛋糕”的金色勺子雕塑,黑白格地砖、棕色墙面的大厅梦幻氛围扑面而来。 顺着参观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58445
12.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沉浸式虚拟艺术游戏体验湖南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推出了“The Met Unframed”(大都会无限游)沉浸式虚拟艺术和游戏体验。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简称the Met)和威瑞森(Verizon)公司在2021年1月21日联合推出了“The Met Unframed”(大都会无限游)沉浸式虚拟艺术和游戏体验。该游戏由Verizon提供5G超宽带网络,包括https://www.hnmuseum.com/zh-hant/node/8730
13.博物馆沉浸式互动体验成风尚!多媒体优势在哪目前,越来越多博物馆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投影、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对文物藏品等内容进行三维建模,复原相关历史场景,开发基于博物馆馆藏资源的文化体验项目,从而给游客营造一种视听觉上的全新科技体验。游客在沉浸式投影巨幕、虚拟现实头盔、体感动作捕捉设备、可触摸屏等智能化装备的辅助下,进入三维动态的沉浸https://www.gzgjkj.cn/b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