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沉浸式营造策略P.M.视点资讯中心

千年的运河、活着的遗产、流淌的文化,以新唐风建筑风格设计的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它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融合,再现了饱经沧桑历史的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博物馆馆内运用NEC投影机打造的沉浸式数字展厅,更是通过亦真亦幻的影像,为游客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运河文化之旅。在2022年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荣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奖”,其将展览展演、沉浸式体验、景观重现及游戏动线融为一体,形式新颖。而在第11届艾蒂亚奖评选当中,大运河博物馆还荣膺“最佳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奖”。

本篇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分析其在设计打造沉浸式博物馆营造中的策略与理念。

一·运河博览: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总体定位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是集运河文物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现馆藏自春秋始至当代的古籍文献、书画、碑刻、器皿、杂项等各类展品1万多件,馆内展览则以“运河带来的美好生活”为总体定位,设有“大运河——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2个基本陈列,及“运河上的舟楫”“河之恋”“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等9个专题展览,运用传统及数字等多样化的展示形式,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底蕴、生态环境及人文面貌进行了全方位地展现。其中“运河上的舟楫”“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河之恋”三大展厅由AlexanderBrandt团队Xenario飞来飞去(上海飞来飞去展览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整体策划设计,通过打造“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度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解谜”来活化大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景

二·城市地标: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建筑设计营造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坐落在三湾古运河畔,被生态文化公园环抱,有湿地风光与文化底蕴作为依托,建筑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博物馆由展馆、馆前广场、内庭院、今月桥及大运塔五个部分组合而成,展馆之外的空间设有浅水面,使得展馆在不同的角度都能形成临水倒影的景观。大运塔为游客提供了极好的观景点,游客可以登上高塔俯瞰运河智慧的结晶——“三湾抵一坝”景观,博物馆大运塔与在背面的文峰塔、南面的高旻寺天中塔在空间上构成了“三塔连一线”,在这特定的情境下与“三湾抵一坝”营造出了别样的意趣。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鸟瞰图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厅高度设计不像传统博物馆那么“规矩”,它层高划分成7、11、14米不等,以满足不同展厅的功能设计,例如为了营造“因运而生”的沉浸展示氛围,将展厅层高设计成11米,可容纳下三层高的复原建筑,利用不同高度的空间整合方式使得博物馆空间层次感更为丰富。场馆内也利用14米层高创造了三个不同的游览视角,游客在沙飞船内部透过窗格看外景,走到船头置身于沉浸全景,仿佛穿回了古代,在观景台上则能观赏到沙飞船在展厅内的整体效果,游客将思绪慢慢从历史中抽离出来,仿佛经历了一场奇妙旅行。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多视角图示

为了保证游客获得舒适的观赏体验,连接各展厅的公共长廊都是呈“回”字形排列,展线整体排列疏密有致,十分注重流线变换的顺畅感,保证游客的观览路线不重复重叠,历史展、活态展示及数字展等不同类型的展览相互穿插,让游客在观赏途中无意识地调整身体感知,延缓观展的疲惫,提高游客整个旅程的舒适度。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效果图

三·沉浸营造: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体验设计

(一)数实融合:沉浸式体验运河盛景

Xenario飞来飞去在打造了“运河上的舟楫”及“河之恋”这两大展览时都应用了互动屏、360°环幕辅以AR增强场景现实感等数字技术方法。其中,“运河上的舟楫”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展示方式,从“缩”和“放”这两个不同维度来打造别样体验。舟楫展品展示参观坡道如河流般蜿蜒曲折,各类舟楫位列两旁,利用图文、模型、触摸屏与AR互动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运河上的千帆白舸,游客可以通过与AR显示屏互动,将运河的动态场景进行眼前再现,进一步了解运河舟楫的船体设计优势。

舟楫展品展示空间

通过AR技术实现知识点的趣味性传播

展厅还1:1复原了一艘20米长的沙飞船,游客穿过一道神秘走廊就能直达沙飞船内,像经历了一次时空穿梭,一恍惚就已经置身于画卷中。

沙飞船体验空间

在沙飞船内部设置诸如运河饮宴、民间曲艺等媒体互动投影,还安插平衡舵操作杆、运河地图互动卷轴等装置,增强游客的观览体验。

运河饮宴互动展项

民间曲艺互动展项

沙飞船

三维立体场景

“河之恋”展览分成“水”“运”“诗”“画”四个篇章,整个展厅被打造成一个540°全沉浸式、全媒体互动影院,顶部悬挂有半透明古代凉亭轮廓造型装置,河水从四面八方倾注而下,汇入游客脚下,与360°巨型环幕、地面互动投影共同营造幻象空间。

环幕互动空间

展厅共使用14台投影,投影面积高达1200平方米。为了获得更棒的互动效果,设计团队采用了“预制影片+实时渲染”的方式,展厅配备了8个红外图像采集设备辅以30声道音响播放系统,设备采集空间中观众的位置,水波可以随着游客的脚步荡开,游客可以尽情感受水的千姿百态,获得别开生面的沉浸体验。

(二)场景交互:沉浸式感知运河生活

1.复原街景,展现运河风土人情

“因运而生——大运河街肆印象”展览采用“古街巷实景复现+虚拟科技体验+经营性业态”的模式,展厅复原了中原、燕京齐鲁、江淮、江南四大运河流域的街巷空间,整条街区100多米长,主要呈现运河时期的书访、茶馆、工艺、美食等业态。LED天幕每二十分钟循环播放阴晴变幻的运河景象,场景还会配合天幕飘下雨滴,雨滴汇集到场景特设的小河中,游客可坐在河岸商铺里,触摸雨滴,感受运河风光。该展览通过调动游客多重感官的参与,以达到让其更沉浸的效果。

2.游戏互动,次元体验运河生活

“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展览则是基于古风二次元沉浸场景的打造,开展互动解谜游戏的展厅,运用图像识别、电子机械、网络等前沿交互技术,打造虚实结合的“密室解谜”场景。

原创IP设计

场景内含50多处的互动体验点,游客可化身成为监水司使者,跟随“卷宗”《监水司密案》的指引,操作各个机关获得各种道具及通关线索。

卷宗引导体验

寻找通关线索

Xenario飞来飞去环境氛围及机关设计都是基于扎实的故事背景以及现实比例,叠加虚拟媒体,创造空间的延伸感,实现了让游客获得“不跳戏”的沉浸体验。该展厅还将运河航运、船只驾驶、漕粮仓储、运河水利等知识融进互动解谜游戏里,寓教于乐,玩中带学。

体验空间

探索大运河H5程序

四·沉浸启示: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设计特色

(一)文旅动线趣味性沉浸感营造

传统博物馆往往只注重整个参观动线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却忽略了它的趣味性及游戏性,所以博物馆将高趣味性的沉浸体验展厅与传统的静态展览相结合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动线设计上,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对常设展览、专题展览、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展、临展展览及虚拟展厅进行交叉布局,其富有节奏感的游览路线给观众带来情绪上的起伏,它还对“大明都水监之运河迷踪”主题展厅进行了个性故事设计,以故事线索为引,用数字媒体技术打造出极具沉浸感与互动性的参观动线。

流线型参观模式

(二)数实融合交互式体验感设计

Xenario飞来飞去团队请了专业非遗造船团队来复原康熙时期的沙飞船,不管是内饰还是外形,都是根据史料进行了最高程度的还原,力图给游客最贴近现实的沉浸空间。沉浸式展览想让游客身临其境,可以尝试“实景复现+虚拟技术”作为主要的设计方法。实景复现要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历史场景,进行或整体或局部的再现,通过活化那一时期的经典遗址或场景,给观众打造穿越时空之感。虚拟技术则是联通观众与文物、历史之间的桥梁,博物馆设置虚拟展览、虚拟游戏等场景,让文物及其承载历史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了博物馆的收藏、展示、体验及教育等功能。

真实复原建造古代沙飞船

结语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建设、展览与运营体现了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不仅协调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服务于国家文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成为沉浸式城市更新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博物馆+”模式的发展,有针对性的交互设计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情感与交互技术融合,提高展览时空效果丰富度,获得更优质的沉浸体验,仍需文博单位进一步实践与探索。

THE END
1.文博空间沉浸焕新,创意营造文博新嘲新模态新社交如今,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文旅产业带来了全新生产力,博物馆也通过高科技手段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沉浸式体验。解谜“剧本杀”、沉浸式剧目不断融入博物馆活动,并且,随着VR、AR、AI等数字技术的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博物馆“永不闭幕”成为现实。 INTRODUCTION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687077.html
2.大鱼云展线上虚拟展览平台大鱼云展专注于提供线上虚拟展览创展服务,依托于及目科技深度自研的Web3D技术和美术设计能力,以多样化的三维艺术空间为载体,包含丰富的3D交互功能体验,突破时间、空间、线下场馆风格等限制,提供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线上展览解决方案。帮助艺术机构,艺术馆,美术馆,艺术家,少儿画https://gfishow.com/news
3.开封菊花展2024什么时候开始河南开封赏菊旅游探索启封故园,从菊花展、汉服巡游、篝火晚会、非遗演艺、美食、文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体验一场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的盛会。 活动时间:10月18日-11月18日 开封城墙景区 【金秋赏菊·登城纳福”活动】 在城墙景区不仅可以观赏花墙装扮、菊花造型,还可以参加“宋潮”体验活动,沉浸式赏菊、嬉菊、品菊。完成游玩打卡https://lxs.cncn.com/65037/n1125755
4.古琴体验56期大望路国贸人间先生古琴私塾(孔子疗愈道器冥想藏于浙江博物馆 “大圣遗音”古琴· 唐代 藏于故宫博物院 / 沉浸式体验·古琴疗愈问道 / 我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置身于一个充满古韵的世界。古琴的弹奏声如同天籁之音,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我们有机会亲自尝试弹奏古琴,感受那空灵悠远的音色和独特的韵味。手指轻抚琴弦,琴音随之而起,那一刻,我们仿佛与古人心灵https://www.huodongxing.com/event/8785587500212
5.创造沉浸式体验:博物馆设计中的空间利用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场所,如何通过设计创造沉浸式体验,使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展览内容中,深度参与并亲身体验文化和历史的魅力,是博物馆设计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博物馆设计中如何利用空间来创造沉浸式体验,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一、展厅布局与空间分区 http://www.gzdecor.com/zixun/zgzt/202406252347.html
6.黄石新晋网红打卡点,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博物馆…■黄石地质地形沙盘如果你以为这就结束了那可大错特错沉浸式体验可不是虚的 一波强势安利来了! 地质博物馆共有三种互动体验项目,分别是4D恐龙蛋,地震漂移平台、7D矿洞探险。价格为20元/人次,持学生证、军官证、老年证、残疾证则可享受5折优惠。 4D恐龙蛋 https://share.zaihuangshi.com/wap/thread/view-thread?tid=35181
7.藏在校园里的博物馆——“沉浸式”博物馆课堂助力孩子多元成长让每一名正如顾明远先生为学校亲笔题词所写:“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教书育人在细微处,学生成长在活动中。”陕师大陆港小学正在致力于细微处育人,通过博物馆开展特色教育,激起学生兴趣,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中国历史文化,感受美的教育。 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佳玥 https://www.xiancn.com/content/2023-05/31/content_6736296.htm
8.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彰显文化价值博物馆游客文化传播价值近日,博物馆围绕剧本开发的全新体验项目引起了业界和公众的关注,彰显了新时代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价值。许多博物馆的沉浸式体验以角色扮演和情节推理为基础,以体验为核心,以历史为主线,让游客充分感受文化的魅力,享受沉浸式体验的乐趣。 随着观众的审美兴趣不断提高,尤其是追求个性化的新一代高品质生活消费者,喜欢尝https://blog.csdn.net/hanzhi88/article/details/123184112
9.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如何赋予传统文化新生?带着这三个问题,Xenario飞来飞去以日前开馆的设计施工一体化项目之一: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案例进行解答。Xenario飞来飞去应用全域投影实时渲染、720°沉浸式场景交互剧场、实景游戏互动解密等高难度复合型展示手段,打造国内独具创新性和互动性的文化教育体验,讲述运河千年史诗,献礼党建百年华诞。 https://www.d-arts.cn/article/article_info/key/MTIwMTMxODA5MjSDuY1osIbOcw.html
10.走进中国电影博物馆沉浸式体验环形巨幕的光影世界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级电影专业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是展示中国电影百年发展历程、博览电影科技、传播电影文化和进行学术交流研究的艺术殿堂。是目前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次全景式、立体化、系统性呈现中国电影发展史和电影制作技术的大型综合展览。 https://www.meipian.cn/575bqik4
11.魔都终于也有巧克力博物馆啦!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博物馆外观酷似牛奶巧克力,远远看见就忍不住流口水。在整体设计上更是将巧克力的元素融入各个方面,让参观者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巧克力文化。 图源:小红书用户姐妹花麻麻 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正在挖“巧克力蛋糕”的金色勺子雕塑,黑白格地砖、棕色墙面的大厅梦幻氛围扑面而来。 顺着参观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58445
12.专家:沉浸式文化体验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除了传统的展览展示、公益讲座外,当下比较流行的古墓剧本杀、博物馆时装秀等活动,也能够非常有效地调动大家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宋朝丽表示,文创产品、文博类综艺节目能够让更多普通大众爱上博物馆、爱上文物。现在的文化旅游、沉浸式文化体验也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 宋朝丽说,VR、AR等新技术让传统文化艺术http://news.cnr.cn/local/dftj/20240522/t20240522_526713652.shtml
13.基于全景视角下的博物馆导览沉浸式体验设计研究——以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馆址太平天国忠王府,1999年邀请世界华人建筑师贝聿铭设计新馆,新馆建成后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造型提取苏州灰瓦白墙城市元素,与所处自然环境、光线融合及空间感层叠推移,材料运用原木、原石、竹林和水景,最大限度地把自然光引入室内。“云”看展的蓬勃发展催生了对虚拟全景的理论研究,数字博物馆导览跨越https://www.depthlink.com/news_279
14.小众博物馆出圈体验沉浸式研学……“文博热”掀起春夏旅游新风尚原标题:小众博物馆出圈、体验沉浸式研学……(引题) “文博热”掀起春夏旅游新风尚(主题) 北京日报记者 李如意 去博物馆研学打卡,穿汉服与文物合影,买一份文创产品留住回忆……“五一”假期,京津冀多地不断掀起“文博热”,各类小众博物馆“出圈”走红,“文博热”现象持续升温,这些文博场所正在成为新的文化旅游“流https://www.workercn.cn/c/2024-05-04/8242586.shtml
15.极目新闻“第二课堂”开进高校博物馆,小学生沉浸式体验地球2月19日,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里传来稚气未脱的讲解声——武汉市硚口区崇仁路小学一年级(3)班的小小讲解员雷依依正穿着工作服,配戴着小话筒,站在展厅中央,自信优雅,绘声绘色地向观众讲解展品。三叶虫、海百合、琥珀、陨铁剑等一件件远古化石和展品在她的描述下,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赢得了阵阵掌声和称赞。 https://mus.cug.edu.cn/info/1098/4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