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博物馆成为美好生活的“发动机”

原标题:让博物馆成为美好生活的“发动机”

潘守永

5月18日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2023年博物馆日将主题定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期待博物馆能够创造联动效应,促进积极变化。

让我们看看在专家学者眼中,博物馆未来将如何更好地参与创造美好生活;大胆拥抱更多可能的同时,又需要坚守些什么?

——编者

观点提要

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千差万别,组织形式、建筑形式和文化产出形式也各式各样,这些都不妨碍它们要“回归初心”——回归到公众之中。对此,博物馆美术馆可以做出更主动、更好的引领和示范。

最近几年,上海的艺术策展中出现了“艺术进社区”“边跑边艺术”“艺术枢纽站”等等新概念,从鼓励、带动艺术家进入社区,激活公共艺术和公共文化教育板块,到主动介入“社区微更新”“老社区/楼道艺术角”(浦东陆家嘴东昌街道),以及更具有文化品牌意义的”社会学艺术节”(横渡),最终化蝶为“艺术社区”。2023年春天,中华艺术宫举办了“艺术社区”实践的集中展览(汇报展),艺术展览行动的逻辑,越来越“接地气”。

早在1980年代中期,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考察海南和湖南时就提出中国社会“富裕之后怎么办”的问题。1990年代人类学家葛希芝(HillGates)用“小马达”(Smallengine)来概括中国家庭经济(包括庭院经济)的意义和价值。今天的艺术社区实践,用艺术心动+行动既部分回答了费先生的问题,也揭示出博物馆美术馆艺术策展具有文化发动机的作用。

我用“介入式博物馆学”来描述艺术展览的当下意义,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词”。这些年国际学界提出的体验式博物馆学(注:按照国际标准,美术馆也属于博物馆体系)、博物馆艺术疗愈以及社区/生态博物馆实践等等,都是从“人的博物馆学”这个视角进行的。人的主体性、社区参与更是社会工作的“法宝”。

看得见的繁荣之下,需要将展览作为方法的介入式博物馆学

我们理解的博物馆美术馆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第一,作为建筑形态,位置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房子,属于什么样的设计理念和风格,建筑是一种文化地标;第二,作为文化产出形态,收藏、保护、展览、活动、讲座、出版,等等,都是文化产出,人们去这一场馆主要是看展览、听讲座或参加活动;第三,作为机构和组织形态,是一个文化机构,也是一种社会组织,它是由具体的社会所创造,也服务于这个社会。

中国博物馆美术馆的繁荣在三种形态上,显然是不平衡的。博物馆美术馆也是一种文化工具,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方法或方法学工具。把博物馆美术馆作为方法,通常也就是把展览作为方法。

从介入式博物馆学来看,三种形态的博物馆美术馆中,公众都应该有机会参与。而事实上只有第二种形态即文化产出形态的博物馆美术馆公众才有机会参与。在传统博物馆学中,只是鼓励公众参观,但不一定鼓励公众参与。“迈向人的博物馆学”,似乎存在将人与物(藏品及展览)对立起来的风险,而且人的主体性,如果理解为“用户至上”,在管理学上有依据,在博物馆学中不是那么清晰可见。

超越景点式“到此一游”,博物馆美术馆还可以主动做些什么

如果对21世纪以来“国际博物馆日”主题做一个简要梳理,会发现博物馆思想的最新变化,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发展动力,参与创造美好生活成为根本性的目的。

博物馆美术馆的藏品千差万别,组织形式、建筑形式和文化产出形式也各式各样,这些都不妨碍它们要“回归初心”。博物馆的初心使命是什么?3E原则(教育education、启蒙enlightenment和娱乐entertainment,三个关键词首字母都是E)是博物馆一直坚守的“初心”。然而,在当下,回归到公众之中就是博物馆的初心。博物馆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所提供教育机会也不均等。此外,不同学科体系的博物馆在藏品的“储备”和展览阐释体系,也是不一样的。从批判博物馆学和介入式博物馆的视角看,世界主义或普遍主义的博物馆学,其实也是基于地方性知识的分类学系统建立的。

不但展览形式变化了,执行过程变化了,博物馆自身的边界也发生改变。有美术馆人在人民公园、宝山公园完成了三次“艺术装置展”,展览区域旁边就是市民休闲空间和儿童游玩区,艺术的“人民性”特别是“城市的人民性”变得非常具体生动,可感受,可观赏,可触摸。

艺术的门槛和边界被打破了,艺术展览和博物馆美术馆作为机构的权威性,并未因此而减弱。在艺术社区之外,参观展览一般要行为符合“规范”,穿正装,不能穿拖鞋进去,不能大声说话,等等,如果还有价格不菲的“门票”要求,博物馆美术馆的确是中产人士的“高雅空间”。所以,传统博物馆学认为,人均收入超过8000美元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基本保障。这些见解,在艺术社区中都被打破了。这些所谓的“高门槛”都是可以计量的,与艺术社区相比,反而是“低门槛”,艺术社区需要的更多。

我的意思是,艺术社区在行动,它需要博物馆美术馆担起社区动员的责任,起到的作用是文化发动机,以建设美好生活为目的,因此更难,也更“高尚”。每年的五一、十一黄金周,各大博物馆观众爆满。这样的参观形态未必是美好生活的内容,也不是美好博物馆的目标。景点式“到此一游”,偏重大众娱乐化的需求,虽然不是博物馆美术馆可以主导的,但博物馆美术馆可以做出更主动、更好的引领和示范。

THE END
1.博物馆:在可持续发展中走进美好生活博物馆如何赋能美好生活、增进民生福祉?如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连日来,在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下,各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诠释着“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的主题。 5月18日,2023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在福州开幕,活动由国家文物局和福建省人民http://www.ncha.gov.cn/art/2023/5/21/art_722_181744.html
2.新风尚:在博物馆体验美好生活文化和旅游大数据 新风尚:在博物馆体验美好生活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是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三个关键词将博物馆与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团结包容连接起来,强调了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和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其中90https://www.cacta.cn/m/article_bigdata.html?id=5972
3.《今日科学》今日分享: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本期《今日科学》与大家分享和博物馆相关的知识。(本内容由江苏省科学传播中心提供)http://js.people.com.cn/GB/n2/2023/0525/c360303-40431167.html
4.面向未来,博物馆如何更好赋能美好生活——中国青年网博物馆热的持续升温,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更多人深切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鞭策着博物馆人进一步思考:面向未来,如何更好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昨天,来自全国近200家博物馆的“掌门人”齐聚上海北外滩世界会客厅,深度探讨博物馆赋能美好生活的路径和方式。 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tour.youth.cn/xw/202411/t20241115_15650383.htm
5.云南民族博物馆举办“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系列活动云南网讯(记者 余维)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活动、开展民族体育项目展演体验、携手联动进特教校园、进行主题征文征画……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云南民族博物馆紧密围绕“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主题,在主会场云南民族博物馆,分会场昆明市盲哑学校、丽江古道藏家博物馆举行系列活动,带来多样的文化体https://m.yunnan.cn/system/2023/05/19/032593695.shtml
6.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日 |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设计:柴建平 付强(实习生)http://m.northnews.cn/news/2023/0518/2209547.html
7.2023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2023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浏览477 推好文,得时间币 评论 猜你喜欢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开幕 北京顺义 00:31 "链"接世界!“博”览全球!---国际展商的“信任票” 北京时间 02:46 平谷25万专项消费券助力乡村振兴 BRTV新闻-要闻 01:30 https://m.btime.com/item/42jllp6v62190mpnva70ro88pbj
8.5.18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成都三和5.18 国际博物馆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由shlycmuseum | 5月 17, 2023 | 节日Recent Posts 1000 MIGLIA | 精准计时赛程总冠军奖与拉力赛路书 法拉利 Dino 246GT (1972) 「梦境的色彩」萨尔瓦多·达利珍品版画特展 关于成都三和老爷车博物馆暑期取消周一闭馆的公告 中博协-城市博物馆专委会莅临https://www.shlycmuseum.com/motor-stories/12702/
9.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森罗股份携手博物馆开创可持续性美好生活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为主题,致力于通过博物馆的现代化建设,打造积极生态环境,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美好生活发挥关键性作用。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如何更好地建设、服务博物馆,将博物馆https://tech.china.com/article/20230518/052023_1277398.html
10.IIGF观点博物馆探索“可持续发展”模式,构建美好生活面对气候变化、全球健康和福祉、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挑战,2023年5月8日,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公布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博物馆将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助力美好生活实现。在此背景下,要求博物馆在满足收藏、保护、展览、活动等基础功能的前提下,与社区等其他社会组织联合,为欣赏文物、深知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7307.htm
11.博物馆的意义就是点亮人们眼里的光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每一年的5月18日,公众都会感受到“博物馆的召唤”,平日里默默运转的文化机构成为“当日焦点”,主动发声,链接各种有利于文化传播和弘扬的场景。 https://www.yicai.com/news/101760171.html
12.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与城市的美好生活”主题分享回顾(一)2023年5月17日由上海市美术馆协会牵头主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美术馆与城市的美好生活”主题活动在浦东碧云美术馆顺利举办,本次活动分为主题发言+圆桌论坛两种形式,旨在分享不同类型美术馆运营过程中的实践案例和相关的经验,推进艺术展览、公共教育、品牌、文化等方面的联动,促进全市美术馆之间的交流和破圈发展,探究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3297114
13.遇见博物馆,遇见美好生活——市民协大美惠州摄影展在惠州市博物馆2023年5月18日是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 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下,惠州市博物馆联合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策划系列活动,在5月14日活动周启动仪式上,推出了二十多项民间工艺展演及互动体验,以此来增强博物馆与社会的广泛互动,进一步加深全社会对博物馆日的认识和了解。https://www.huizhoumx.com/e/action/ShowInfo.php?classid=2&id=19349
14.国际博物馆日,携手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美好生活国际博物馆日,携手促进可持续发展、绿色美好生活 今年的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博协公布了2023年的节庆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强调了博物馆在增进人的福祉和推进社区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将博物馆与人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及社会的团结包容结合起来。http://m2.people.cn/news/default.html?s=MV8xXzMyNjkwMTI1XzQyOTE4Ml8xNjg0NDYwMj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