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职,锐意进取,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学习《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若干思考与体会

2021年5月24日,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这是继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之后,中央有关部委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最新成果,作为专门针对博物馆事业发布的专门性、系统性指导意见,这一文件的发布,对我们做好新时代博物馆工作,推动博物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为我国文物博物馆领域会员数量最多、覆盖专业领域最多、行业影响力最大的博物馆行业组织,中国博物馆协会在学习、宣传、贯彻《指导意见》方面,应当发挥积极作用。

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改革主题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这是九部委编写《指导意见》的基本背景。“高质量发展”也是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核心主题。从《指导意见》的阐述中,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更加融入大局。局限在博物馆行业或机构小范围的发展,不是真正的高质量发展。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还要求博物馆要树立超越博物馆机构的广阔视野,更充分履行其社会使命,发挥其社会功能,积极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使发展成果产生社会、文化与经济等多元效益,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指导意见》中有多处体现出这样的理念。比如,在第四条任务“统筹不同地域博物馆发展”中,就要求博物馆发展要“配合‘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加强博物馆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再如,第十三条任务“优化传播服务”中,也提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文化消费中的作用。推动博物馆文化扶贫,增加展览、教育活动进乡村频次”等要求。

第三,更加重视创新。只有通过不断推进博物馆发展理念、技术、手段、业态的持续创新,破除体制机制束缚,才能更充分地释放博物馆发展的内在活力,从而引领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并长远地保障博物馆处于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针对众多国有博物馆单纯依赖政府财政供养的传统事业单位运行机制,以及体制僵化、缺乏活力,特别是绩效激励不到位等现实问题,《指导意见》提出“深化博物馆领域‘放管服’改革,探索管办分离,赋予博物馆更大的自主权……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增强博物馆干部人事管理、职称评审、岗位设置自主权”等要求,构建以松绑赋权、激发活力为导向的博物馆管理体制;提出“合理核定博物馆绩效工资总量,对业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的单位可适当增核绩效工资总量”,创新以考核分配、竞争激励为抓手的运行机制;提出“推动博物馆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展览、教育和文创开发”,构建参与广泛、形式多样、管理规范的社会动员机制等。

创新评展机制,引导博物馆陈列展览水平不断提升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础、最核心的文化产品,是博物馆履行文化传承、价值观培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使命的重要平台,更是集中展现博物馆收藏、研究、管理、服务等业务能力的重要窗口。可以说,陈列展览的优化提升,构成了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指导意见》围绕着“展览怎么做”,在策展立意与内涵、展览资源整合、策展人制度与策展流程、选题征集方式等方面给出了改革创新的明确方向。中国博协将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各类学术会议、交流活动及行业培训等,推动上述改革方向落实过程中措施的讨论与形成。与此同时,《指导意见》还提出了“健全博物馆考评监督机制”与“健全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等要求。在这方面,中国博协将积极发挥引导与示范、服务与监督的职能,从“展览怎么评”的监督与评价的角度,通过改革创新评价机制,引导博物馆陈列展览向着更规范、更优质、更具影响力的方向发展。

首先,研究制定展览评价指标体系,努力实现更科学、全面、规范的展览质量与效益评测。在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展陈工作也应从注重展览数量、规模的快速增长,转向更加注重增长的可持续性和效益性。这就要求我们制定系统、成熟的展览评价指标体系,对展览的原创能力、策展水平、艺术效果、制作质量与社会、经济效益,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和质量监督。中国博协将立足国内现有的评价指标成果,合理参考国外的理论与经验,在广泛调查与讨论的基础上,努力提炼出主要展览类型能普遍接受的共性指标。与此同时,秉持分类指导原则,比如针对艺术类展览、历史文化类展览和自然科学类展览设立相应的子系统指标,力争实现共性与个性的平衡,使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合理性与可操作性。

第二,完善优化“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以下简称“十大精品推介”)评选制度,强化精品展览的示范性与引领性。一年一度的“十大精品推介”已经成为我国博物馆界的年度盛典,为提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十大精品推介”的权威性、影响力与示范效应,中国博协将以“十大精品推介”评选机制的原则、标准与程序作为调研对象,通过接受业界与社会的反馈意见,进一步明确评奖工作的目标与原则,制定更加合理公平的评选标准与评分规则,优化奖项设置结构,扩大评奖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着眼周边,谋划长远,踏实稳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鉴于当前的国际局势,从务实角度出发,我们要稳扎稳打、量力而行,做好眼前事,从邻国做起,把周边做好。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培育满足社会需求的博物馆专业人才

人才是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兴旺的基本保障和强大支撑,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博物馆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客观要求人才队伍的高质量建设,包括人才规模的稳步增长、结构层次趋于合理、专业水平适应需求、能力素质不断提高等。

然而,必须承认当前我国博物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较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博物馆专业人才总量不足,远不能满足博物馆数量的增长;专业化水平较低,大部分从业人员属于“半路出家”,博物馆专业背景出身的人才,相对于全国博物馆从业人员的比例较低;在人才队伍结构上,从事保管、研究与后勤的人员较多,普遍缺乏博物馆展示、教育、文化创意等人才。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比例较低,特别是受过博物馆学专业训练的中高级管理与研究人才比较少;高校博物馆学教师严重不足,教学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在有的地方比较严重,导致高校毕业人才难以适应博物馆需求。

首先,努力打造高品质、有影响力的博物馆学术阵地。在课题方面,中国博协将策划“十四五”科研课题指南,围绕博物馆不同领域的业务工作,针对当前博物馆发展的焦点、难点与痛点,设置具有学术性、前沿性与国际性的课题项目,供博物馆学研究人员申报,以期一定程度填补博物馆学在国家级课题申报方面的空白;在期刊方面,我们将积极提升《中国博物馆》办刊质量,改变刊物样式,提升印制质量,增加英文提要,尝试从2022年起改为双月刊,争取为博物馆从业人员和研究者提供有品质、有认可度的刊物平台。

第二,探索实施“中国博协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青年人才是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和博物馆学科建设的生力军。针对目前博物馆人才培养与成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国博协将充当博物馆和高校之间的桥梁,谋划“中国博协青年学科带头人支持计划”,择优支持一批优秀的青年博物馆工作者和高校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等前往博物馆进行挂职锻炼。

THE END
1.那些“小而美”的博物馆们,如何出圈出彩?文博文物藏品考古博物院比如,苏州吴中博物馆巧妙地借助中意友好年及苏州与意大利友好城市的背景,成功携手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立考古博物馆和那不勒斯国立考古博物馆,共同策划并推出“伊特鲁里亚人——古代意大利的贵族”特展,共展出来自伊特鲁里亚文明的代表性文物332组/件。此举不仅展现了中小博物馆通过国际合作也能推出具有鲜明特色的高质量展览的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EFJ0EP05501EMW.html
2.2023年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聚焦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全国博物馆馆长论坛12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论坛主题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推动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全国各省区市近60家博物馆的馆长参加论坛。 论坛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博物馆文化使命”“智慧博物馆建设”“中国特色博物馆学理论建设”三个分论题展开,与会嘉宾立足中国博物馆行业发展实际http://www.xinhuanet.com/expo/20231225/37d53b403cfc42c1995317be223c5573/c.html
3.发挥博物馆高品质优势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福建将立足博物馆、纪念馆的展览展示、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等主责主业,着眼供给与需求两端,思考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独特的资源和品牌优势,积极推动旅游业尤其是文物主题游径高质量发展。 从供给端发力,推动陈列展览出彩吸睛 我拿什么贡献给你?博物馆最自豪的回答是文物宝藏的展览展示,努力打造一批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形式http://www.ncha.gov.cn/art/2024/7/5/art_722_190064.html
4.公告湖南博物院“十四五”时期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2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对文博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和博物馆自身建设发展,不断推进博物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的决策部署,推进湖南博物院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湖南特色的湘博发展之路,https://www.hnmuseum.com/zh-hans/node/9531
5.喜讯!郑州博物馆智慧化项目入选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2024年6月8日,在沈阳举办的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上,国家文物局公布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郑州博物馆申报的“以新质生产力提升管理效能 推动智慧博物馆实现新跨越”项目成功入选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印发《国家文物局关于开展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https://www.hnzzmuseum.com/collection/876.html
6.坚定信心履职尽责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文物系统代表委员深入在湖北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文物系统恪守初心,奋力推进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恩施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确纳入本年度的工作任务,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身为来凤县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来凤县民族博物馆馆长,黄林结合主责主业就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98995
7.2023年博物馆工作计划1.以规范化促管理,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三个贯通”,将二十大精神真正融入文化育人中、融入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博物馆规范化管理,完善制度流程奠定发展基础,做好博物馆定级评估准备工作。 2.以特色化谋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影响力。聚焦弘扬西迁精神、推动文化自信自强,推动特色发展。挖掘西迁精神新时代内http://www.museum.xjtu.edu.cn/info/1015/2224.htm
8.善行贵州张天任建议,政府应当发挥主导和引领作用,通过制订具体政策和提供相应经费,引导社会力量成为养老服务事业的重要支持,鼓励居家+社区养老等新兴产业,加强医疗卫生投入,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健康养老服务。除发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以外,还应着力发展机构养老服务,持续完善由家庭、社区、机构共同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的https://www.gzscszh.cn/nv.html?nid=2ee24399-dc7d-4f6f-9ece-3568e7f5fea2
9.上海博物馆“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着力点,坚定文化自信,掌握历史主动,坚持守正创新,深化交流互鉴,推动上海博物馆的各项工作融入发展大局、服务国家战略,引领、带动上海乃至全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打响“https://www.shanghaimuseum.net/mu/frontend/pg/article/id/I0000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