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高校博物馆的开放步子应更大一些教育文化机构国家文物局全国博物馆

2024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重点强调了文化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的关键作用,高校作为教育和研究的重地,这也和高校博物馆的独特地位、作用相契合。然而,部分教育界人士认为,高校博物馆目前仍存在开放度低、知名度和知晓度低、展览内容陈旧、运营和管理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也成为阻碍高校博物馆更好发挥社会作用的原因。(12月20日《工人日报》)

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因而博物馆成为教育的"第二课堂"、研究的沃土。无论是强化文化认同,还是增强文化自信,都需要发挥博物馆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公众审美水平方面的独特作用。也正是这样,打卡博物馆成为了公众物质文化需求的实现方式,也是我们感受到古人智慧和才情,不断传递生生不息文化力量的现实选择。

有如此现实的选择和强烈的公众意愿,博物馆热才会方兴未艾,呈现出持续加热的态势。不过,把公众打卡博物馆作为一种文化需求的话,那么博物馆的正确打开方式则关系到供给侧改革,怎么开放、开放范围、开放对象等内容,都是文化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要求。作为博物馆业重要的构成部分,小而精的高校博物馆的开放之路,需要找到更有效的实现路径。

据统计,目前我国备案博物馆有7000家左右,其中高校博物馆超过400家,占比高达5.7%,而其中70%以上为小型馆,另外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高校博物馆未在国家文物局系统备案。再加上被称之为象牙塔的高校因管理的需要,大量的高校博物馆的开放度完全不够,对本校的师生开放有限,社会性开放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具有特殊文化符号和代表意义的高校博物馆,如无以对外开放就不能发挥其文化传承和弘扬的功能,最终造成事实上的文化资源的浪费。

相比于相对成熟的校外博物馆而言,高校博物馆基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等,在对外开放上面临诸多难题和考验,从客观上讲,高校博物馆在运营方面面临资金、人员、设施不足等原因,在主观方面,担心校园安全、文物保护、影响教学等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学校的管理者很难彻底消除顾虑,真正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加之在政策方面,高校博物馆的未能享受到校外博物馆同等的待遇,在一盘棋的布局中处于边缘地位。

全社会都要支持高校博物馆的开放,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管理规定,形成共同奔赴的合力。这就需要每名公众都要自觉服从于学校的内部管理,支持高校博物馆的有序有限开放,为其出谋划策和提供志愿服务,如此才能共同打破物理与心理上的藩篱,让高校博物馆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小众化实现大众化。

THE END
1.博物馆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前沿进展——以南非的四个博物馆为例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民族大调查的学术回顾、文献整理和当代价值研究”首席专家。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名誉馆长,湖南湘西州博物馆理事长,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教授。 主持人:陈越柳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https://lib.zjnu.edu.cn/2024/1210/c13945a488341/page.htm
2.观点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如何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古代艺术澎湃新闻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museums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这不仅明确了博物馆作为知识传播中心的传统功能和角色,更强调了博物馆在教育体系中的当代价值、创新和创造潜力。人工智能时代,博物馆的三种存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博物馆(复数)如何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呢?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410920
3.博物馆教育和研究功能的思考一安来顺中国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 作为全球博物馆专业发展重要引领者和博物馆学科发展关键推动者,国际博协代表5万多会员通过2024年博物馆日主题,希望传达两个方面的期待:一是在当今全球博物馆领域百舸争流的发展态势下,博物馆及其从业者需要,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认识到坚持博物馆“经典”功能的极端重要性,要让http://www.hybzzs.com/nd.jsp?id=313
4.真学真干中国国家博物馆主题教育取得实效把准方向 高起点谋划 2023年4月17日,国家博物馆召开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大会,将全馆党员干部思想统一到主题教育要求上来,确保主题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开展。 强化领导 高标准推进 王春法馆长主持研究部署,分管负责同志靠前指挥,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https://www.chnmuseum.cn/zx/gbxw/202309/t20230913_259332.shtml
5.中国博物馆学研究指南因此,我选择用已经发表的文章组合而成。实际上它是一份极简版的文献目录,或是文献选读,但把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博物馆学研究指南》——比如将这30篇文章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这30篇文献代表了当前中国大陆的学者的最新或最经典的研究成果与观点。按照基本理论、博物馆学史、博物馆史、藏品、展览、教育、观众研究https://www.douban.com/note/823252194/
6.重建生态:价值与系统的力量——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11月启幕一所建在博物馆里的学校 高立顺(翔宇教育集团常务副总校长) 学校云游学vlog展示 主旨报告:未来教师的角色 曹培杰(博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未来学校实验室副主任) 一节课就是一个世界 胡马(广东省东江广雅学校敦敏少年中医传承学院院长) 有“戏”的教育更精彩 何家伟(著名导演,新加坡第一个专业偶剧团“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toutiao/2020/08/26/250533.html
7.博物馆藏品(三)为研究、展示和教育功能的持续发挥提供支撑 在讨论博物馆的基本职能的时候,部分学者认为从传统的博物馆定义出发,博物馆具备“三性”或“三大基本职能”即“收藏、研究、展示”;另有部分学者认为,随着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变化,博物馆应该有“四大基本职能”,即“教育”应该纳入其中,这种观点在国内也https://www.chinaclzl.com/jtzx_1/429.html
8.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总结(精选10篇)幼儿园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总结 4 幼儿园教研工作是科研工作的一种广泛而普及的形式,有其特定的内容、方法和任务。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保教人员学习和讨论幼教理论、政策、法规及先进经验。当前主要是要学好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确立新的教育观、儿童观,把正幼教改革方向;针对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https://www.yjbys.com/gongzuozongjie/jiaoxue/3150499.html
9.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方向简介针对大学、中小学、美术馆博物馆公共教育部门、社会美术教育培训部门有美术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开设;要求考生本科应具有造型艺术、设计或者艺术史论方面学历学位,并具有一定的美术教学工作经历。本研究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强调美术教师发展和终身学习;培养学生在美术教育领域的开阔视野、跨学科研究能力、课程设计与创新能力、https://yz.kaoyan.com/cafa/jieshao/59cf2ea364c64.html
10.宝鸡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文件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宝鸡市第9.陕西宝鸡发展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研究与思考 孙兆军 10.非遗文化助力宝鸡乡村经济振兴的策略研究 刘颖鑫 段永强 薛存科 黄梅 刘小龙 历史文化类10项: 11.跨界融合:中国民族声乐的新发展 梁振中 12.走进博物馆丛书《青铜之乡礼乐天下·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http://www.baoji.gov.cn/art/2021/12/10/art_9986_20546.html
11.有关研究报告作文锦集十篇针对我校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作文兴趣不高、作文内容空洞、雷同、感情虚假、语言贫乏等现象,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资源,在继承传统作文教学优秀经验的同时,尝试改革,确定课题:新课程、新教材关于作文教学的新思路的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课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确立体现时代精神的新的课程观,https://www.unjs.com/zuowenku/463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