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工作指南》公益连载系列之博物馆扶持政策

编者按:本文是《博物馆工作指南》的其中一篇。《博物馆工作指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策划、广东省博物馆协会组织编著,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资助,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为惠及更多博物馆同行,从6月18日开始为读者全书公益连载,每工作日一篇。

博物馆概览

一,国家对博物馆的资金支持

一是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该项经费由中央财政设立,用于补助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所需经费支出,鼓励改善陈列布展,支持重点博物馆提升服务能力。这项经费不用地方申报,由省文物主管部门根据中央核定广东省纳入中央补助地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名单,并结合博物馆级别和运行评估结果划定补助标准进行分配,在每年年底前划拨到各地。经费可用于补助博物馆正常运转、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等方面支出,不得用于支付各种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支出,不得用于发放编制内在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工资、基本建设、大型维修改造、文物征集等支出,不得用于偿还债务。

三是省财政补助市县级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用于支持未纳入中央财政补助的博物馆、纪念馆,包括列入全省博物馆名录的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以上博物馆名单根据省财政的总盘子和分配原则每年可能会有不同。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的意见〉的通知》精神,自2019年开始,广东省文物主管部门下放了项目的审批权限,资金以切块形式,在每年年底前划拨到各地市,由各地市文物主管部门对经费进行分配。2022年,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博物馆免费开放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资金分配和使用。

四是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主要补助国有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保护,包括预防性保护、文物本体修复、数字化保护等。涉及一级文物修复的,需要先报年度计划;涉及预防性保护、数字化保护的,需要将项目方案先报省文物主管部门审批,通过后才可申报经费。

五是省重点文物保护资金,由各地按照资金申报的通知要求进行申报,通知在每年8月份左右印发。主要补助博物馆建设、提升项目,包括国有博物馆安防、消防、防雷等保护性设施建设,以文物建筑为场馆的博物馆的维修保护,欠发达地区新建的国有博物馆基本陈列,国有文物收藏单位馆藏珍贵文物和残损文物的保护修复等。

前面讲了这么多各类扶持资金,但是博物馆举办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对博物馆负有最直接、最根本、最长久义务的,永远是举办者自身,这一点无论对于作为博物馆举办者的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个人都一样适用。这项原则在法律上也是明确的,《博物馆条例》第五条规定:“国有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非国有博物馆的举办者应当保障博物馆的正常运行经费。国家鼓励设立公益性基金为博物馆提供经费,鼓励博物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促进自身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举办者之外的扶持资金对于博物馆而言更多是锦上添花的作用,举办者自身长期稳定的资金才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二,国家对博物馆的法律保障

由此可以看出,国家是鼓励和支持举办博物馆的,无论对国有博物馆还是非国有博物馆均一视同仁。我国的法律把博物馆提到保存历史文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国民素质这样的高度来看待,对博物馆兼有规范管理和保障扶持两个作用。管理规范和扶持保障是互相促进的关系,管理规范最终还是为了扶持保障。法律对不规范运营的博物馆进行规范管理,有利于维护博物馆行业的整体公平竞争环境。在公平的法律之下,博物馆才能有序发展,办得好的博物馆才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三,国家对博物馆的购买服务

四,多元主体合作办馆

五,国家对博物馆的用地优惠

六,国家对博物馆的财税优惠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十九条提出:博物馆认定为非营利组织的,其符合条件的捐赠收入按规定享受免税政策。企业或个人等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向博物馆进行公益性捐赠的,按规定享受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博物馆条例》第六条规定:博物馆依法享受税收优惠。依法设立博物馆或者向博物馆提供捐赠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根据这一条文,无论是国有博物馆还是非国有博物馆都可以接受捐赠,都可以享受税收优惠。一般来说,博物馆成立以后即可以接受资金和实物捐赠,但是接受资金和实物捐赠以后的税收优惠并不是自然而来的,需要通过后续的手续才可以申请。博物馆的税收优惠有多种,既包括博物馆自身能够申请到的税收优惠,也包括博物馆的捐赠者享有的税收优惠。

七,国家对博物馆的对口帮扶

本文所讲的帮扶,一般是指文物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国有博物馆对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开展帮扶,也包括大馆、强馆对中小博物馆、基层博物馆开展帮扶,强帮弱,大帮小,专业帮非专业,通过帮扶达到区域所有博物馆共同进步的目标。当然,被帮扶者也要有追求上进的意愿,才能真正起到帮扶的作用。有些优秀的行业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基层博物馆的实力并不弱,其实是不需要帮扶的,它们甚至可以反过来帮扶一些国有中小博物馆。2019年,广东省在全省范围开展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非国有博物馆工作,推动博物馆平衡发展。《广东省文物局关于国有博物馆对口帮扶非国有博物馆的通知》要求:每一家非国有博物馆均有一家以上国有博物馆进行帮扶,实现对口帮扶全覆盖,帮扶内容包括新馆设立、藏品管理、陈列展览、人员培训、科学研究等,促进非国有博物馆提高专业化水平。

八,国家对博物馆的人才培养

各级文物主管部门每年会提前制定或者公布下一年度博物馆业务培训计划,按照计划开展培训工作,培训对象包括辖区所有博物馆,培训内容涵盖综合管理、藏品保管、陈列展览、讲解教育、文创开发、保护修复、信息化建设、安全等内容。除此之外,各级文物行政部门也可以创新人才培养的形式和机制,支持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专业人员到文物系统大型博物馆挂职、访学,探索将部分符合条件的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纳入高层次文博人才提升计划培养范围。文物主管部门鼓励、支持行业和非国有博物馆从业人员参与职称评定,广东省目前已有一位非国有博物馆馆长获评为研究馆员,有两位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馆长入选第六届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

九,国家组织博物馆的文化交流

《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第十四条提出:“增进国际合作。实施中华文明展示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文化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打造一批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文物外展品牌。实施世界文明展示工程,通过长期借展、互换展览、多地巡展等方式,共享人类文明发展成果。加强青年策展人培养,造就一批政治过硬、功底扎实、国际接轨的博物馆策展人队伍。支持中国专家学者参加国际博物馆组织,积极参与博物馆国际治理。”同时,国家也鼓励各级各类博物馆开展国内文化合作交流。博物馆主动开展国内外文化合作交流,能逐步扩大自身影响力,塑造和巩固自身良好品牌。

要完整展现一个文化、主题、人物并制作展览,仅凭一家博物馆有时是很难做到的,需要国内外多家博物馆互通有无、加强交流、合作办展才能实现。环球网2022年5月19日报道《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统之美浸润人心(谱写新篇章)》提到: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为主线,采取“传统展示+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示亚洲历史悠久、文化融合、多元共生的文明特征,反映地缘相近、民心相通、和平相处的亚洲文化。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举办,来自40多个国家的400多件文化瑰宝荟萃一堂,展现了文化遗产跨越时空的魅力。《广州日报》2021年8月26日报道《这个展览,走进容庚的学术人生与收藏人生》提到:近日,“与古为徒——容庚的学术和时代”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开幕。展品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深圳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艺术博物院等单位共207件文物。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最大的亮点是容庚先生私人收藏的青铜器首次系统地、完整地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组织的各类博物馆、文化类展会、评选等。“博博会”自2004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已经成为展示中国博物馆领域发展成果、推动国内外博物馆合作、开拓博物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类似这样的博物馆、文化类展会还有很多,博物馆可以积极参加,保持对行业最新发展形势和成果的了解,并展现自身形象特色。

十,国家对博物馆的表彰奖励

《博物馆条例》第九条规定:对为博物馆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或者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文物保护法》第十二条也有国家给予精神鼓励或者物质奖励的条款。很多博物馆尤其看重国家对博物馆的表彰,因为这代表了国家和社会对博物馆工作的认可。国家文物局官方网站2017年4月7日消息:日前,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关于表彰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授予首都博物馆等80个单位“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薛俭等80名同志“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以上十个方面,从法律到文件,从硬件到软件,从物质到精神,全面反映出国家对博物馆的保障扶持态度。身处国家鼓励扶持的行业中,博物馆发展如顺风顺水行船。博物馆举办者要成为机灵主动的船长,善于利用各项保障扶持政策,驾驶博物馆的小船乘风破浪。习近平总书记也说过:“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博物馆。博物馆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博物馆也要明白,保障扶持政策主要针对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博物馆,而不是唉声叹气、坐等靠要的博物馆。博物馆必自助,而后人助之,而后天助之。

THE END
1.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博物馆2024年工作回眸2024年,灵台县博物馆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全面完成了馆藏铜器保护修复项目,力促数字化项目落地生根,不断提升了馆藏文物科技保护和活化利用水平。 (一)铜器修复项目 灵台县博物馆馆藏铜器保护修复项目于2021年6月经省文物局批复。项目总概算279万元,分两年实施完成。2022年4月完成项目招投标,2022年5月31日正式启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646780
2.政策讯息国家对博物馆的资金扶持博物馆扶持政策 —程国锋、刘莹莹执笔— 国家对博物馆的扶持政策是很多博物馆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从与博物馆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博物馆的保障扶持政策涵盖了博物馆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法律保障、购买服务、合作办馆、用地优惠、财税优惠、资金扶持、对口帮扶、人才培训、文化交流、表彰奖励等。博物http://www.aiaf.edu.cn/qushi/shichangguancha/1798.html
3.政策解读:《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日前,国家文物局网站发布了《关于公布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单位名单的通知》,《通知》公布了全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名单,提出要在国家级、部分省级和副省级博物馆中建立符合发展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紧随政策,让我们试探索出一条文创产品开发和博物馆建设的良性发展之路http://sx-ci.cn/zcfg/zcjd/content_20879
4.江苏遴选·79期把博物馆事业搞好探索建立行业博物馆联合认证、共建共管机制,将高校博物馆、国有企业博物馆等纳入行业管理体系,引导文物系统富余资源在运营管理、充实藏品、保护修复、开放服务等方面支持行业博物馆。规范和扶持并举,加强对非国有博物馆业务帮扶,推动落实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指导非国有博物馆健全藏品账目及档案,依法依规推进博物馆法人https://edulxw.cn/detail.html?id=93100&cat_id=195&sub_cat_id=196
5.2024年文化地产未来发展趋势预测(1)民办博物馆政策 (2)博物馆建设条件 (3)博物馆选址与环境 6.6.2 博物馆建设与运营情况 (1)博物馆总体建设情况 (2)博物馆类型结构分析 (3)博物馆区域分布情况 (4)民办博物馆建设情况 (5)数字博物馆建设情况 (6)博物馆运营情况分析 6.6.3 博物馆运营模式分析 6.6.4 博物馆盈利模式分析 6.6.5 博物馆融https://www.cir.cn/R_QiTaHangYe/05/WenHuaDiChanWeiLaiFaZhanQuShiYuCe.html
6.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博物馆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创新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增强公众对博物馆的认知与互动。适应文化休闲经济的需要,健全博物馆纳入文化旅游体系的政策制度,使博物馆成为所在区域重要的旅游资源,实现省级以上博物馆全部纳入国内旅游精品线路,并积极纳入国际旅游精品线路。鼓励博物馆以各种形式参与社区文化建设。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应大力挖掘老年观众参观https://www.66law.cn/tiaoli/63034.aspx
7.大咖云集,共探未来——2023地理信息技术创新大会完整议程揭晓车大为 中国国家博物馆数据管理与分析中心高级工程师 技术报告:ENVI遥感解决方案 杜会建 易智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遥感事业部技术总监 前沿报告:智能化时代下的地理空间信息科技创新 陶闯 维智科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行业应用与解决方案平行论坛 2023年10月18-19日 https://hea.china.com/article/20231010/102023_1419696.html
8.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莅临郑州博物馆调研智慧化建设工作2024年11月11日,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金瑞国莅临郑州博物馆,对我馆智慧化建设工作进行专题调研,河南省博物院院长马萧林、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张慧民陪同。 金瑞国司长详细了解了郑州博物馆的智慧化建设情况,听取了郑州博物馆相关汇报,并现场察看了郑州博物馆可视化管理系统。 https://hnzzmuseum.com/article/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