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应用课程传统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学习力不足。为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甘肃中医药大学通过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借助MOOC+SPOC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依托智慧教学工具,实时动态反馈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混合式教学使学生在线学习时长、参与课程互动和完成作业的质量都有显著提升。目前,计算机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已在全校范围推广,现就混合式教学的优点和实践过程进行总结,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计算机应用;改革;实践;中医药院校
现代高等教育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进程中,《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1]明确提出要加快对课程和专业的数字化改造,创新信息化教育与学习方式。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第一资源[2]。甘肃中医药大学(以下简称“本校”)以培养“德业双修、医文融合、理术并重”的中医药人才为目标,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应用课程面向本校各专业学生开设,是本科阶段学习计算机文化、熟练掌握计算机实践操作、提升信息处理能力的公共必修课。
1传统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应用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培养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中医药人才计算思维发展,是计算机教育工作者追求的目标[3]。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交互还停留在较低层次,只能利用投影等传统媒体呈现信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和内容展示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和消化知识,难以拥有获得感。课堂教学交互环境的缺失,让很多学生远离课堂、远离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处于“失控”状态。针对学生被动接受、自主学习能力不足的现状,亟待开展教学模式改革,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⑴学生学习资源不足。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源是教材,单一的教学资源,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⑵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的主动性不高,很难使学生有获得感,影响了学习效果。⑶学生学习评价单一。传统的课堂教学,不好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了教学策略的实施,很难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BlendedTeaching)是将在线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方式[4-6]。通过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有机结合,把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浅到深过渡,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混合式教学的结构如图1所示。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2016年6月,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会员国,标志着我国工程专业教育获得了国际质量标准的认可[1]。我国高等教育引入了工程专业认证理念,有效指导了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成功促进了工程教育的发展[2]。截至2019年,全国共有227所高校的1170个专业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教育尤为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重要地位。因为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只具备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要经过实践教学和具体操作,将理论知识生动地表现出来。只有将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复杂问题。数字化、互联网已极大程度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混合式教学便是这个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产物,是一种自主便捷又结合课堂教学的新模式。2014年混合式教学开始运用微课、慕课等网络平台;2015年开始在英语、思政等科目中运用;2016年以后,向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方面推广;在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背景下,为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在线教育和慕课平台不断完善,各高校开展网上教学,尝试和实践网络课程共享。虽然疫情缓解后开始复工复产复学,但在线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手段已实现常态化应用。
一、混合式教学
二、地方高校混合式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线上教学的突出问题是自觉性不强的学生学习效率普遍不高、教师教学管理工作不好开展和教学效果评教不系统,而线下教学模式面对面教学更直接、效率更高和及时解决教学问题,但又不够灵活且教学资源不够丰富。为专业性和技术性较强的网络安全课程探寻线多元融通优势互补的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多元融通
一、概述
线上教学模式成为教育的一个主流趋势,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对线上教学进行研究,大大突显出线上教学的优势。目前全国高职院校对线上教学模式的研究在不断完善中,但是随着线上教学的进行,很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线下教学模式单一,同时线上课程不能完全取代线下课程,尤其是高职院校很多课程是以动手、实践为主的,面对面地讲授很有必要。详细分析对比图如线上教学优缺点图1和线下教学优缺点图2[1]。
二、混合教学研究必要性
高职扩招院校将面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特别是半工半学的学生,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网络安全课程的研究不多。[3]通过对比分析线上教学模式和线下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充分结合线上线下教学优势,研究高职线上线下多元融通优势互补混合式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也是教育时代发展必然趋势。
三、混合教学研究过程
摘要:计算信息技术是许多职业院校在大一开设的一门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在网络技术不发达的过去,教学的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上机操作为辅。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各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出现,对这门课的教学也带来了较大的挑战,信息技术在课程中的使用势在必行。结合自己的教学与课程实践经历,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分层模式设计
1概述
2实践的可行性
3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摘要】目的探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下简称混合式教学)在神经病学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效果。方法随机选取锦州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96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n=48),实验组采用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教学结束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期末考试成绩。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分明显提高(P<0.05),期末考试理论成绩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临床医学本科生中应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神经病学理论授课,能明显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高神经病学学习成绩。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神经病学;理论教学;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
随着医学知识的迅猛发展以及当代对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单纯的掌握医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临床工作的需要。为适应时代要求,国家组织实施的“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明确要求高等医学院校要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大力推广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1]。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作为一种代表性的新型教学模式[2-3],把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与现代的网络教学相结合,实现线上交流与线下互动的协调统一。神经病学理论课专业性强、内容抽象,被动学习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差[4],国内外不断寻求新型教学方法[5]。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本研究在神经病学理论教学中应用混合式教学法,观察其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及其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锦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6级96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名,其中实验组男20名,女28名,平均年龄(21.48±1.65)岁;对照组男22名,女26名,平均年龄(21.82±1.57)岁,实验组采取混合式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授课前两组学生课程设置相同,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设置学习小组,每小组5~6名学生。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情境教学设计;多维教学评价
一、教学背景
二、学情分析
三、设计思路
[关键词]经济法课程;混合式教学;教学模式
0引言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我们发现信息技术已经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整个职业教育的领域。接纳学习新的技术方法已经势在必行[1]。在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教育教学既有简便易行、经济实惠等优点,又有教学内容过于单一陈旧、教学方式刻板等我们无法回避的弊端,这时智能化、网络化的互联网教学就显现出了优点,这就造就了“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结合了实体课程以及在线教学两者的优点,为会计专业的经济法课程营造出了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强调了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度以及学习效果,更加适合“经济法”的教育教学。
1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发展的必然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为主体,课堂直接讲授,“填鸭式”的讲课形式没有注意到群体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学生理解知识的速度和程度完全不一样,老师像是完成任务一般完成教授课程,久而久之,好的学生越来越好,理解跟不上的学生却变得越来越差,改革创新迫在眉睫,不光要从技术上有进步,也要在教学理念上提高认知,高职会计专业教授“经济法”课程的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发展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刚好弥补了其中的缺陷[2]。互联网信息时代给我们带来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增加了功能强大的教学设施,比如修建的无线网络设施、录播教室、投影设备等。利用这些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2“经济法”课程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
关键词:教学方案;案例教学;设计型学习
1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高校的一门通识型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讲述计算机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重要概念,配合相应的实践教学,使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随着计算机以及互联网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与互联网相融合,不断催生新领域和新业态,促进社会生活发生巨大改变。同时,随着社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例如课时不断缩减,教学内容不断增加。如何用很少的课时,讲授教学大纲指定的内容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改革。
2改革动机
中南民族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理科学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时安排为:理论课16学时+实验课16学时。学习内容包括计算机体系结构、硬件组成、操作系统、Office软件、计算机网络。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课时少内容多;学生普遍反映Excel的学习有困难;学生基础差异大,基础好的同学觉得所学知识简单,“吃不饱”,而基础差的同学则难以跟上教学进度,“吃不消”。需要在学生的现有水平基础上设计一套合适的教学方案,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